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8 毫秒
1.
基于InVEST模型的河南淅川县森林资源水源涵养功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资源管理》2017,(3):51-55
以淅川县为研究对象,采用Invest模型评估了2004年、2009年和2014年淅川县森林资源各地类水源涵养功能。结果表明:1)淅川县西部和北部地区水源涵养功能较好,东南部地区水源涵养功能较差。2)水源涵养功能在森林覆盖高的区域明显优于森林覆盖低的区域。3)乔木林地年均水源涵养量最大,为300.51mm;其他林地水源涵养量最小,为44.83mm。森林资源各地类年均水源涵养量大小顺序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其他林地。  相似文献   

2.
基于森林资源调查数据,使用综合能力蓄水法评估了拱拢坪国有林场(以下简称林场)水源涵养功能及其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1)林场林地面积共3 233.3 hm2,水源涵养总量为336.964 7万m3,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1 042.17 t/hm2。其中,林冠层截留量为124.493 6万m3,枯落物层持水量为9.517 3万m3,土壤层蓄水量为202.953 7万m3。2)温性针叶林、暖性针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等3种森林类型对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贡献率高达81.39%,暖性针阔混交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两种森林类型的单位面积水源涵养功能最高。3)林场水源涵养量分布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西部区域水源涵养量最高,明显高于东部和中部区域,且中部区域水源涵养量最低。建议加强森林经营,通过调整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提升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3.
五台山地区5种林分类型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五台山地区门限石林场南梁沟5种林分枯落物蓄积量及持水量与土壤容重及孔隙度进行测定,研究5种林分类型的水源涵养功能。结果表明,5种林分类型的枯落物平均蓄积量为29.7t/hm^2;枯落物平均最大持水率为201.2%;5种林分类型的土壤容重均小于对照荒草坡;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均大于对照荒草坡;林地土壤暂时贮水量与涵养水源总量均大于对照荒坡。由此可知,针阔混交林对林地土壤改良效果及涵养水源功能均优于人工林与灌木林,营造水源涵养林时,可以考虑优先营造针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4.
太行山是海河的主要发源地 ,海河下游是京、津地区和华北平原。本区域由于森林植被稀少 ,水土流失严重 ,干旱、洪涝灾害频繁发生 ,水资源严重短缺。 1 986年开始实施的太行山绿化工程营造了大面积的水源涵养林 ,就是为了根治水患 ,涵养水源 ,减轻干旱的威胁。但是由于营造的绝大部分是单层纯林 ,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采用混交技术营造水源涵养林可以大幅度提高林地蓄积降水、调节水流等生态功能 ,应全面推广。1 太行山区水源涵养林存在的问题1 .1 林分结构单一太行山绿化一期工程从 1 986年实施以来 ,取得了显著成绩 ,水源…  相似文献   

5.
莫准新 《绿色科技》2021,(5):149-150
为了确保清平水库水源林保护和修复项目区的森林涵养水源功能正常发挥,通过采取封山保育、林相改造、人工造林、补植补种等工程技术措施,对清平水库水源林保护和修复项目区区域内现有的速生桉进行了清退改造和更新树种,改造面积1016.3 hm 2,其中一期工程项目速生桉改造实施面积为538.1 hm 2。针对清平水库水源林保护和修复项目区内现有郁闭度在0.20~0.39的低产低效林地(42.8 hm 2)、疏林地(1.9 hm 2)、未成林造林地(0.1 hm 2)和灌木林地(16.6 hm 2)进行补植补造,涉及林地面积61.4 hm 2(一期工程项目216 hm 2)。完成无立木林地植被恢复人工造林面积1899 hm 2,其中一期工程项目实施面积为64.6 hm 2,有效地保护和修复了清平水库水源林,增强了森林生态功能,以保障广西宾阳县城及周边乡镇30多万人的饮水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祁连山北坡退化水源涵养林生态修复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对西北干旱区降水调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气候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祁连山北坡不同类型林地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毁林耕种致使中山区的90%水源涵养林林缘都受到破坏,10%的森林中有面积超过30m×30m的较大林窗。采用坡地鱼鳞坑和坡脚水平沟营造青海云杉和祁连圆柏,形成坡面流水收集,坡底沟缘"锁"边的水源涵养林恢复体系。鱼鳞坑增加表层土壤蓄水力,水平沟则增加了20~40cm土层含水量,而林窗的土壤受干扰则增加了40cm土层含水量。人工造林增加了植被盖度,提高了土壤蓄水量,减少水土流失,增加水源涵养能力。根据立地类型,将封山育林、造林和水土保持工程结合是有效的退化涵养林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7.
近自然经营是当今一种兼顾森林可持续发展和发挥森林多种效益的经营方式之一。为了研究近自然经营对不同林龄人工油松林水源涵养能力的影响,文章以燕山北麓旺业甸林场为研究地点,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浸水试验的方法,对其林下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源涵养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近自然经营下油松人工林的枯落物蓄积量、有效拦蓄量高于当地常规经营下的林分,但低于未经营的林分。(2)近自然经营改善了人工油松林土壤的水源涵养能力,其中,近自然经营下的土壤毛管孔隙度与土壤蓄水量均大于未经营与常规经营。(3)从综合情况来看,林地的土壤和枯落物水源涵养能力表现为近自然经营(1662.42t/hm^2)>未经营(1526.12t/hm^2)>常规经营(1379.18 t/hm^2)。因此,近自然经营有利于提高人工油松林的水源涵养能力。  相似文献   

8.
涵养水源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生态服务功能。该文以辽东山区人工阔叶红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以红松纯林为对照,分析白桦、色赤杨、水曲柳、刺楸、紫椴与红松人工混交林的枯落物和土壤涵养水源能力。结果表明:红松纯林现存凋落物量明显高于人工阔叶红松林,红松纯林凋落物有效拦蓄量最高;5种不同类型的阔叶红松混交林的土壤持水能力、综合涵养水源功能均高于红松纯林。因此,在辽东地区应尽可能营造阔叶红松混交林。  相似文献   

9.
甘肃子午岭林区不同林分水源涵养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甘肃子午岭林区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油松纯林的乔木植被、乔灌植被、乔灌草等植被类型的树冠截持量、地表径流量、枯落物持水量和土壤含水量测定分析发现:针阔混交林树冠截持量高于阔叶混交林和油松纯林;针阔混交林乔灌草植被地表径流量(3.24mm)、土壤侵蚀模数(0.46 t/(km~2·a))最小;枯落物已分解层持水率(19.68%)最高,土壤层年均水源涵养量(318.28mm)高于枯落物层(187.17mm),混交林水源涵养能力高于纯林。综合分析得出:针阔混交林乔灌草植被水源涵养能力最大(592.18mm),油松纯林乔木植被水源涵养能力最小(376.92mm)。可以通过造林树种搭配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措施,调整林分结构和植被类型分布,增强林分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10.
徐涛 《防护林科技》2015,(1):41-43,45
涵养水源和保育土壤是森林的主要生态功能。通过采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实物量、价值量评估方法对长防林工程实施区域森林的水土保持效益进行的评价,结果表明,长防林工程实施后林地可调节水量12.936亿m3,固土0.135亿t,林地的水土保持效益价值达126.247亿元。经过20年的长防林工程建设,项目区内森林资源快速增长,水土流失面积大幅度减少,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参考有关资料及国家林业局发布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721-2008)标准对广西森林生态系统进行效益计量并通过效益转换和货币置换,将森林多种效益货币化。结果表明:广西壮族自治区主要森林类型生态服务效益总价值为4 989.299亿元,其中固碳释氧467.78亿元,保育土壤382.189亿元,涵养水源2 378.72亿元,森林游憩367.74亿元,生物多样性保护1 085.52亿元,净化大气307.35亿元。研究结果将为广西林业产业发展"56820"行动计划、"绿满八桂"工程以及政府部门"十二五规划"的相关决策提供基础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2.
马尾松细柄阿丁枫异龄复层混交林的水源涵养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尾松林冠下套种细柄阿丁枫形成的异龄复层混交林与马尾松纯林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细柄阿丁枫异龄复层混交林比马尾松纯林具有较好的水源涵养功能,混交林林分总持水量为1 799.2 t.hm-2,纯林为1 691.3 t.hm-2,混交林是纯林的106.4%;2种林分各层次涵养水源能力的大小顺序均为土壤层>乔木层>凋落物层>林下植被层,其中土壤层持水量占总持水量的94%以上,是林分涵养水源的主体。  相似文献   

13.
根据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降雨量、森林植被蒸散量,采用水量平衡法计算了薄山林场森林植被的涵养水源量,用“影子工程法”计算薄山林场森林植被涵养水源的经济价值。结果表明:薄山林场森林植被调节水量达到0.29亿m3/a,涵养水源的总价值为2.78亿元/a,其中针叶林与栎类调节水量与涵养水源价值较大;单位面积森林调节水量与涵养水源的价值,针叶林最大,栎类最小。  相似文献   

14.
荒漠化区能源基地水土保持林体系构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了万家寨水利枢纽区水土保持林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同时对在半干旱荒漠草地大型项目区水土保持体系的建设技术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密云县的退耕还林工程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在密云水库周围地区、国道、国铁干线公路两侧,以及生态脆弱地区。主要造林模式为生态型经济林造林模式、经济林模式、农业生态旅游模式、速生丰产林模式与水源保护林模式(荒山造林模式)。对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进行了调查与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密云县退耕还林工程在净化空气、减少风沙危害、保持水土等各方面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岷江上游水源涵养林涵水能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土壤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因其组成的差异而导致降水截留、蓄水、径流的变化。作者根据这一规律,以搜集、调查岷江上游水源涵养林的林冠截留量、地表枯落物蓄水量、苔藓层蓄水量、土壤孔隙蓄水量、土壤不透性能,土壤降水贮存量等进行分析,并赋与没森林植被系统中各组成成分以一定的得分,评价不森林-土壤系统的保水能力。评价结果表明四川西部天然林具有最强的保水能力,应进一步加强其保护工作,人为干扰严重的类型其保水能  相似文献   

17.
采用坡面径流场和三角形-梯形复合测流堰方法,观测了芦花冲小流域多功能防护林林地的径流、泥沙及土壤物理性质变化。结果表明多功能防护林体系的水土保持效果明显,不同造林模式林地同对照比较,坡面径流量减少17.75%~77.41%,泥沙流失量减少55.24%~89.83%,土壤容重减少3.00%~30.30%,土壤总孔隙度增加12.67%~75.55%。应用世行多功能防护林造林模式营造林3~4a后,林地的水土流失可以得到基本控制。  相似文献   

18.
祁连山森林土壤的水文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受立地水热条件的影响和自然、历史干扰,多世代演替共存,分布占祁连山3个垂直气候带,主要由湿性灌丛林、青海云杉林、祁连圆柏林、干性灌丛林4种类型组成,6个林型即湿性灌丛林、藓类青海云杉林、灌木青海云杉林、草类青海云杉林、祁连圆柏林、干性灌丛林。调查研究表明,各类森林枯落物(层)的现存量,组成成分、持水率、持水量等均不相同。森林土壤矿质层的主要物理性质因森林类型而不同,并均随着土壤的深度呈某种规律性的变异。森林土壤的持水量主要受土壤孔隙度的影响。在祁连山林区,森林土壤的持水量较非林地(牧坡草地)土壤为高,在各森林类型中青海云杉林和灌丛林的持水量,较祁连圆柏林为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