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2011年及2013年6个航次的调查,结合历史资料,统计分析了莱州湾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及二者敌害生物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fishing effort,CPUE)的长期变化,研究了目前二者的饵料生物密度以及饵料生物与敌害生物的数量分布.结果显示,目前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以及二者敌害生物的CPUE均呈历史低位水平.放流期间,莱州湾浮游植物饵料等级为Ⅴ级(很丰富),底栖动物饵料等级为Ⅳ级(丰富);中国对虾的饵料生物密度分别以莱州湾东北部(5月)和中东部(6月)最高,敌害生物密度分别以中西部(5月)和东南部(6月)最高;三疣梭子蟹的饵料生物密度均以莱州湾西南部和东北部最高,敌害生物密度分别以中西部(5月)和西北部(6月)最高.  相似文献   

2.

根据2015—2017年每年5—11月对莱州湾招远海域扇贝养殖区进行的水质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浮游藻类的空间分布、群落结构及年际变化特征。共鉴定浮游藻类7门138种,其中硅藻门最多(86种),在数量与物种组成上均占主要地位;浮游藻类密度、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呈现明显的季节特征:藻类密度在5—6月和9—10月出现2次峰值,生物多样性指数为1.92~3.57,均匀度指数为0.44~0.87;浮游藻类生态类型以温带近岸种为主,其群落结构呈现出温带海域区系特征,物种较多且分布较均匀,群落结构较稳定。

  相似文献   

3.
4.
5.
三疣核子蟹是我国海水养殖的重要对象。近几年来,梭子蟹养殖方兴未艾。本文作者对地塘养殖三疣梭子蟹试验作扼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6.
三疣梭子蟹Portuns trituberculatus(Miers)已成为水产养殖的热门品种,但人工育苗生产极不稳定,存在忽成忽败、出苗率低及培育出的苗种质量差等问题.作者多年来就三疣梭子蟹人工育苗技术做了一些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现将梭子蟹人工繁育技术要点作扼要概述.  相似文献   

7.
应用数量遗传学原理和全同胞组内相关法估计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Ⅱ期幼蟹和80日龄稚蟹耐低盐性状的遗传力。实验中采用梭子蟹室内人工控制定向交尾方法,构建了32个全同胞家系,包括9个半同胞家系。测定Ⅱ期幼蟹和80日龄稚蟹在盐度11胁迫下的存活率分别为55%和64%,差异显著。利用SPSS软件的一般线性模型(GLM),计算存活率变量的方差组分,估计耐低盐性状的遗传力。基于全同胞方差组分分析显示,全同胞方差组分估计的遗传力是对三疣梭子蟹两个发育阶段狭义遗传力的无偏估计值,Ⅱ期幼蟹耐低盐遗传力为0.18,属于低度遗传力;而80日龄稚蟹耐低盐遗传力为0.20,属于低度遗传力。因此,家系选育方法更适于三疣梭子蟹耐低盐新品种培育。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育苗中易出现的问题.探讨了亲蟹培育技术及应遵循的原则,并对苗种培育过程中的营养搭配、饲料投喂及环境控制等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较为详细而操作性强的三疣梭子蟹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前,三疣梭子蟹在我国沿海各省均开展了人工养殖,本文对三疣梭子蟹生态学及池塘养殖技术研究进行综述.提出了三疣梭子蟹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对鸭绿江口、莱州湾、海州湾、舟山4个野生群体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头胸甲颜色进行观察及大螯斑点、头胸甲斑点、游泳足斑点数量统计,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和判别分析法对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4个地理群体头胸甲颜色存在显著差异,斑点数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对样本所属群体进行判别分析,4个群体雌蟹的综合判别率为53.3%,其中海州湾最高,为83.3%;莱州湾最低,为30.0%;说明根据斑点数量不能精确完成个体群体归属判定。建立4个群体各自的判别函数公式,通过对同样环境下养殖的4个群体子代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子代间差异减少;而家系结果显示,子代头胸甲颜色和亲本差异较大,斑点为中间型。综合以上数据初步判定,三疣梭子蟹体色受环境和遗传共同作用,且环境因素为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1.
近5年来(1981~1985),日本海区最重要的商品蟹之一三疣梭子蟹(短尾类、十足目),每年采扑量为4100~5600吨,其产值为60~80亿元。为了增加梭子蟹资源,1985年在日本海域放流稚蟹2700万尾。研究蟹幼体阶段的代谢,不仅可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合理的培育稚蟹,而且可在潮间带和浅海自然条件下,研究蟹的生活习性;可通过耗氧率的测定估计蟹的代谢损失及其它生物效率。为了提高蟹的人工培育技术,某些学者曾测定了蟹幼体的耗氧量。森冈泰启测定过溞状1期幼体的耗氧量,北岛力等曾测定从溞状1  相似文献   

12.
为初步研究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几丁质酶PtCht3的生物学功能,利用特异性引物扩增和SMART~(TM) RACE技术克隆获得三疣梭子蟹PtCht3基因全长c DNA序列,并对该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三疣梭子蟹PtCht3基因全长为1409 bp,对PtCht3基因序列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可知,该基因编码由394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预测分子量为43.67 kDa,理论等电点为4.80。PtCht3蛋白亲水性总平均数为-0.097,属于稳定蛋白。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发现,PtCht3与日本仿长额虾(Pandalopsis japonica)和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几丁质酶3的同源性分别为54%和53%,与其他甲壳动物几丁质酶3聚为一支。RT-PCR显示,PtCht3基因具有较强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在肝胰腺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在三疣梭子蟹蜕皮前期表达上调,低盐胁迫后在鳃和肝胰腺中表达量出现了波动,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表达趋势。推测PtCht3可能在三疣梭子蟹消化和蜕皮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三疣梭子蟹渗透压调节进程。本研究为三疣梭子蟹几丁质酶的功能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3.
以本实验室建立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全同胞家系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观测6代三疣梭子蟹近交家系的抱卵量、排幼量、孵化率、单位体重抱卵量、单位体重排幼量及幼体发育各阶段的变态率6个指标来评价近交对三疣梭子蟹繁殖性能的影响。方差分析显示,在实验亲蟹的规格大小对测量数据无影响的条件下,近交系数每增加10%,各近交代与非近交代F_(1m)在单位体重抱卵量与单位体重排幼量的差异不显著(P0.05),这2个指标的近交衰退系数分别为-2.789%~-6.620%和-1.188%~-5.938%;孵化率的差异也不显著(P0.05),衰退系数为-1.859%~-7.222%,表明没有明显的近交衰退;由潘状幼体(Z)阶段、大眼幼体(M)阶段到Ⅱ期幼蟹阶段的变态率变化趋势可知,随着近交代数的增加,各阶段的变态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15.
结合基于古菌16S r RNA基因的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技术与克隆测序技术对象山港三疣梭子蟹–脊尾白虾混养模式下改良塘M1(塘底铺网、四周铺砂的养殖塘)以及传统塘M2(土塘)不同季节水体古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M1、M2养殖塘水体古菌群落均由泉古菌门(Crenarchaeota)和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组成。M1、M2水体古菌群落组成在养殖初期较相似,但随着养殖时间的推移,古菌群落结构组成发生显著差异。M2养殖水体古菌群落结构随时间变化的差异性大于M1,说明M2养殖生态古菌群落稳定性低于M1,底铺网、四周铺砂的改良措施可以减少古菌群落变化的幅度。相关性分析发现,多样性指数高时,古菌分布受环境的影响较小;2种养殖塘水体古菌分布受温度、溶解氧、总氮和总磷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采用聚丙烯酰胺不连续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对三疣梭子蟹的同工酶进行检测。分析了13种同工酶在莱州湾三疣梭子蟹肌肉中的表达情况,并对同工酶的表型进行了生化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3种同工酶有22个基因位点编码,其中Ldh-1,Me-3,Gdh-1,Sdh-1,G6pd-1和Sod-3共6个位点是多态的,多态位点百分数是27.3%。三疣梭子蟹的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的有效数目Ae为1.2270,平均每个位点的预期杂合度He为0.1170,实际杂合度Ho为0.2159。同时还分析了三疣梭子蟹的各个多态位点的Hardy-Weinberg偏离指数:Ldh-1、Me-3和Sod-3的d值都为1.0000,Gdh-1、Sdh-1和G6pd-1的d值分别为0.5047、0.8726和0.0597。这些数据表明,莱州湾三疣梭子蟹的种质资源还处于较好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分析了不同盐度环境下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鳃组织中游离氨基酸(FAAs)的含量及浓度变化规律,明确FAAs的组成及其在盐度适应中发挥的功能。结果显示,在正常海水中,三疣梭子蟹鳃组织中牛磺酸(Tau)的浓度最高(2.54 mg/g),其次分别为丙氨酸(Ala,0.65 mg/g)、谷氨酸(Glu,0.64 mg/g)、精氨酸(Arg,0.58 mg/g)、甘氨酸(Gly,0.48 mg/g)和脯氨酸(Pro,0.25 mg/g);在盐度10–50范围内,梭子蟹鳃中总游离氨基酸(TOFAA)的含量随盐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盐度50时,TOFAA的含量为盐度10时的1.48倍。进一步分析发现,非必需氨基酸(NEAA)(Gly、Glu、Ala和Pro)的浓度随盐度的升高而上升,而必需氨基酸(EAA)的浓度变化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FAAs在三疣梭子蟹盐度适应中具有重要功能,其中发挥渗透调节功能的主要为NEAA。  相似文献   

18.
血卵涡鞭虫是导致海产甲壳类疾病的主要寄生虫病原之一,国内迄今尚未见相关报道。本文根据作者近年来对海水养殖梭子蟹血卵涡鞭虫病的研究结果.就该病在养殖梭子蟹当中的流行情况及诊断方法进行介绍,并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旨在为我国海水养殖接类血卵涡鞭虫病害的研究与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采用常温静水实验法.对Ⅰ~Ⅱ期梭子蟹稚蟹(平均体长0.2~0.3 cm)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6.2~27.8℃F,6种渔用药物对梭子蟹Ⅰ~Ⅱ期稚蟹的96 h半致死浓度(96 h LC50)分别为硫酸铜1.4 mg/L、纤虫清2.5 mg/L、清苔净16 mg/L、二氧化氯3.7 mg/L、强力杀菌消毒剂4.2 mg/L、二溴海因36.8 mg/L;安全浓度(Sc)分别为硫酸铜0.47 mg/L、纤虫清0.62mg/L、清苔净4.1 mg/L、强力杀菌消毒剂1.1 mg/L、二氧化氯1.1 mg/L、二溴海因13 mg/L.梭子蟹对上述药物的敏感性分别为硫酸铜>纤虫清>三氯异氰尿酸钠>二氧化氯>二溴海因>清苔净.其中硫酸铜、纤虫清的安全浓度相对较低,在梭子蟹养殖过程当中应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20.
应用RACE克隆技术获得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p38 MAPK基因全长c DNA序列,并对该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对虾p38 MAPK基因全长为1563 bp,开放阅读框长1098 bp,5'非编码区长122 bp,3'非编码区长343 bp,将该基因命名为Fcp38。氨基酸序列分析推测,该基因编码365个氨基酸,分子量为41.77 k Da,理论等电点为5.68。同源性分析表明,Fcp38基因与凡纳滨对虾和日本囊对虾的p38相似性最高,为98%。通过比对发现,该基因除含p38家族特有的标志性Thr-Gly-Tyr双磷酸化位点和底物结合位点Ala-Thr-Arg-Trp,还具有p38家族关键功能位点ED。系统进化分析显示,Fcp38与凡纳滨对虾和日本囊对虾的p38聚为一支。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Fcp38基因在肠、鳃、胃、心脏、淋巴、肝胰腺、肌肉、血细胞中均有表达,以在肌肉中表达量最高。氨氮胁迫后,该基因在中国对虾肌肉、血细胞、鳃、心脏、肠和胃中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增加,且有不同的时空表达趋势,表明Fcp38基因可能在中国对虾应对环境胁迫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