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北严寒地区牧民定居点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天津农业科学》2015,(9):85-88
牧民定居是改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提高牧民生活质量的重大举措,是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必然要求。笔者通过对西北严寒地区牧民定居点人居环境满意情况的调查,运用满意度理论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定居牧民现有人居环境满意度进行评价。研究结论表明牧民对现有人居环境总体满意度偏低,定居点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是导致满意度不高的主要原因,为此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提高定居点整体建设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现代农业》2004,(8):4
牧民一定居就造成定居点周围沙化,这是困扰牧民多年来的一大难题.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养畜大户乌力吉,摸索解决定居点周围沙化问题,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3.
国家农业农村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展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提出要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加快物联网、地理信息、智能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的全面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开展国家农业农村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有助于推进农业空间信息资源共享开放,加强农业政务信息化水平和全面提高科学决策、市场监管、政务服务水平。【方法】国家农业农村地理信息服务平台采用地理信息服务总线GEO-ESB技术,提升了数据在线托管与分布式交换能力;采用云原生架构可以保障农业地理信息平台具备更快的上线速度;采用边缘计算技术,提升地理服务效率;采用空间大数据GIS技术体系,提升空间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挖掘能力。【结果】通过国家农业农村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可以实现农业GIS应用平台的快速搭建,平台探索了部本级及与各省级农业农村部门及跨部委的地理信息资源的共享模式,平台实现时空大数据的一体化存储、管理、查询、分析、决策、二三维可视化等方面的服务,利于种植、畜牧兽医、渔业渔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技教育、资源环境、国际合作、农业气象等行业和领域的整合升级。【结论】通过不断建设国家农业农村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将为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重要的信息化支撑。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利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694-10695,10709
根据河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目标(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科学配置城乡劳动力;提高政府服务能力,促进政务公开;促进城乡生态建设一体化)和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农村信息基础硬件建设、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农业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农业信息服务能力的培育、农业信息化传播网络建设、农业信息化的法律法规等制度建设),河南省应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资源共享"为工作原则,贯穿"因地制宜,多管齐下,逐步提高"的工作思路,以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需求为中心,把农民亟需的市场信息和技术作为建设的重点,增强农业信息化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体有构建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突出特色并配置好各种信息资源、建立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机制、因地制宜地找准应用突破点、建立多元融资体系、建立农业信息服务呼叫系统和推进物联网技术。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及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农村居民信息需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更加突显,推动面向农村农民的综合信息管理及服务体系建设已成为发展农村信息服务的主要任务之一。以新疆昌吉市榆树沟镇为示范区,通过该镇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求变化的研究,并结合现有的网络结构和信息传输方式,在围绕政务公开、管理民主、服务于民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B/S结构的农村公共管理与社会服务平台,旨在提高农村公共管理工作效率,为乡镇开展各项社会服务工作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6.
草原补奖政策实施前后南疆牧民生活生产方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草原补奖政策实施效果,利用柯克亚乡、哈拉峻乡、尼雅乡等3个样本乡的牧户调查数据,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政策实施前后牧户生活生产方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草原补奖政策不仅提高了牧民的畜牧业收入,而且促进了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然而,南疆畜牧业尚处于转型过渡阶段,现代科学养殖技术投入不足、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难度大、牧民定居点配套基础设施滞后是当前牧区面临的三大问题.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建议:一是继续实施草原补奖政策,稳步推进畜牧业转型;二是加强对牧民的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普及科学养殖技术,并引导富余劳动力转移;三是继续完善牧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7.
根据新农村建设方针政策和研究区域锦溪镇的新农村建设基本状况,构建了基于GIS的新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平台致力于整合农村社会经济信息和农村政务资源,以软件服务村民。研究区域的试验性应用证明:平台基本解决了该地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信息传输困难、农村适用信息开发程度不到位、农民信息获取能力低的问题,为今后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吉林农业》2014,(21):33
<正>双阳区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依托双阳区农网、农业机械化网、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对农民进行全方位信息服务,积极打造长春市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区。以省"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核心支撑,充分将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和农业信息化集成技术全面应用于农业生产、生活、经营、管理上,形成对农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信息化指导与服务,真正实现各种农业信息化服务应用的有效落地。现已建设完成了双阳区三农资源信息库和双阳区农业信息化指挥调度中心,8个乡(镇)信息服务站,102个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昌吉市阿什里乡牧民定居区耕地的土壤养分情况,为其合理施肥和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野外常规取样和实验室分析结合的方法,测定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pH值等指标.[结果]研究区域土壤养分中有机质的含量在9.82~ 15.96 g/kg,平均为14.24 g/kg;碱解氮含量在20.67~ 82.70 mg/kg,平均为39.05 mg/kg;速效磷含量在0.54~ 7.63 mg/kg,平均为3.12 mg/kg;速效钾含量在19.30~ 34.47 mg/kg,平均为25.80 mg/kg;pH值在6.9~8.6,平均为7.9.[结论]该牧民定居点的耕地土壤养分水平较低,耕地质量以四至六级耕地为主,耕地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农业生产标准化、产业化程度低,缺少有效的信息化应用模式。研究以云南省建水县果蔬生产为例,针对实际生产需求,提出了围绕农业标准化生产的信息化应用模式。该模式包括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信息化网络设施架构、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三部分,其中信息服务平台面向生产指导、产品发布、环境监控、安全追溯等实际需求,集成了主要产业的信息服务系统;信息化网络体系架构中利用无线网络和点对点通信技术,对偏远地区的企业基地和农户也实现了网络覆盖;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是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联合农业专业合作协会和农户,以企业经济效益为支撑,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对于西部边疆欠发达地区有广泛的推广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信息化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而信息化的真正实现靠的是信息化技术和引导信息化未来的服务平台.必须构筑一个技术含量高、拓展性强的综合信息网络,完善信息服务.加快农村宽带建设,拓展信息服务通道,实现网络功能的整合,提高信息网络管理服务水平,以信息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农业合作组织在我国发展速度空前,合作社成为农业从分散经营模式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主要途径,畜牧业产业链建设的有效运用能够提升牧民收入,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为此,推进草原畜牧业产业链建设,提升牧民收益,对地方经济及畜牧业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草原畜牧业产业链建设的牧民增收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3.
陈书梅  沈蔚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0):2301-2302
分析了国内外畜牧业信息化应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依据独具中国特色的“公司+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和家禽业小规模、大群体养殖的产业特点,结合ERP的管理理念,开发能满足家禽企业需求的“公司+信誉养鸡户”综合管理信息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4.
姜霏 《云南农业》2006,(6):39-40
畜牧业信息化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畜牧业现代化,就必须建立科学准确、反应灵敏和运转高效的畜牧业信息体系。本文勇于进取畜牧业信息化建设在畜牧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和我县畜牧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牧民定居是涉及牧区生产方式变革,产业结构调整,生活方式改变,文化现念更新等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是促进传统草地畜牧业生产和生活方式变革的一项根本措施.是牧区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的桥梁。是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也是广大未定居游牧民的最热切的期盼。但因受历史、自然等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未定居游牧民过着四季放牧、居无定所的游牧生活.自然环境恶劣.生产生活条件艰苦.制约着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笔者通过本文阐述喀什地区牧民定居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6.
正国土资源信息是国民经济信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土地信息资源,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公益性、战略性和基础性作用。一、提高国土资源信息化是促进土地管理科学化进程的必要手段国土资源信息化是实现国土资源管理方式根本转变和国土资源工作现代化及政务公开的重要途经。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是适应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和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效率、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国土资源现代化管  相似文献   

17.
围绕新农村建设要求,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搭建村级信息化服务平台,研发集成柑桔专家诊断系统、柑桔产供销服务信息系统、村民医疗卫生咨询系统,开发柑桔生产知识库和党员培训视频资源库,建设大同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信息网,为农户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信息化服务,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8.
西部地区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促进西部农业实现现代化、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桥梁。但在西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会面临资金短缺、人才匮乏、信息意识淡薄等许多不足。要进一步推进西部农村信息化,应加大硬件设施建设,加强信息队伍建设,满足多元化的信息服务,整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19.
农村信息化建设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政务村务、公共服务的全过程。首先对河北省农村信息化服务方式的发展以及应用情况进行总结,然后对农村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律进行分析,给出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土地产权流转需求缺口大,土地流转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成果割裂,不能满足土地流转主体需求.以对政策的研究与发展现状的分析为现实基础,综合利用对比分析法、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方法等进行农村土地产权流转信息平台的分析与设计.通过对农村土地产权流转信息平台进行构建分析,深化土地流转政务服务信息化,承担动态的土地确权登记职能,为土地流转政务服务信息化提供新的思路.在构建农村土地产权流转信息平台的基础上,政府也应该逐步探索实现土地流转信息有序开放、利用,在符合时代需求与用户习惯的前提下提供一体式土地流转政务服务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