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枇杷为蔷薇科枇杷属植物,树形整齐,常绿而有光泽。冬季白花盛开,夏季黄果累累,为优良绿化树种,宜植于庭院之中,或孤植、丛植于庭园一隅,观叶、观果俱佳。笔者先后培育枇杷幼苗10多万株,定植后长势良好。枇杷为常绿乔木,小叶、叶背及花序均密被绒毛。叶片革质,互生。圆锥花序顶生。花白色,有芳香。果球形或矩圆形,黄色或橘黄色。花期10月至  相似文献   

2.
<正>枇杷,别名卢橘,为蔷薇科、枇杷属常绿果树,是药用、食用兼用的植物。枇杷在我国南方各地普遍栽培,主要栽培于四川、江苏、浙江、福建、云南、安徽、上海、广东、广西、海南、湖北、湖南、河南、江西、贵州、陕西、西藏、台湾等省(市)区。一般在9月份至次年1月份开花,枇杷果(琵琶果)在4月份至6月份成熟,是一年中最早成熟的水果品种。我国是枇杷的主产地,其栽培面积达11万公顷,产量39万吨,产量约占全  相似文献   

3.
不同果袋对大五星枇杷果实品质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枇杷产量,生产精品枇杷,于2013年4-5月在贵州省余庆县进行了枇杷不同果袋套襞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枇杷大五星品种果实套袋后果实橙黄色、茸毛多、果锈少,未套袋(CK)的果实橙红色、茸毛少、果锈多,果袋外黄内白、外黄内黑、外黄内黄的平均单果重与未套袋(CK)的平均单果重43.00 g相比,分别增加11.54 g、11.19g、7.22g,耒套袋的日灼率11.50%、鸟食率9.5%、裂果率11.2%、农药残留抑制率1.60%,套袋处理的日灼率0、鸟食率0、裂果率1.9%~2.2%、农药残留抑制率0.枇杷采用套袋技术,可提高果实品质,防止日灼和鸟害,降低裂果率,减少果实农药残留和大气污染.综合各因素分析,建议在贵州省枇杷种植区推广应用外黄内白或外黄内黑的双层果袋套袋.  相似文献   

4.
<正>枇杷是我国南方特有的珍稀水果,因其形似琵琶而得名;秋日养蕾,冬季开花,春来结子,夏初成熟,承四时之雨露,为"果中独备四时之气者";果肉柔软多汁、酸甜适度、味道鲜美,被誉为"果中之皇"。现代医学证明,枇杷果实中含有丰富的"中国枇杷之乡"四川维生素、苦杏仁甙和白芦梨醇等防癌、抗癌物质,备受消费者青睐。但是,枇杷成熟于初夏高温多雨季节,采后在常温下极易失水皱缩、变质腐烂,且易受机械伤害和病菌侵染,常温条件下难以贮藏和长途运输,一  相似文献   

5.
徐鹏飞  徐莺 《科学种养》2012,(12):50-50
宁海白枇杷,原产地在国家生态县——宁海县一市镇曹家村。该村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引进白沙枇杷栽培,在独特的地方小气候环境中,在科研人员的帮助下,经过多年实生选育,使原白沙枇杷变异为宁海白枇杷。以下介绍其品种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一、品种特征特性该品种晚秋现蕾,冬至开花,早春结果,初夏成熟。果皮薄,果肉乳白晶莹、柔软多汁、鲜甜适口,口感清香,有  相似文献   

6.
皱叶荚别名枇杷叶荚、山枇杷,为忍冬科荚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原产我国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四川及贵州等省。生于海拔800~2400米的山坡、林缘灌木丛中,或林下、溪边温暖阴湿处。笔者所在河北省任丘市华  相似文献   

7.
为了掌握枇杷果实应力松弛流变特性,采用TA-XT2i质构仪对枇杷整果进行应力松弛测试,用4种数学模型(Maxwell二元件模型、Maxwell三元件模型、经验模型1和经验模型2)对枇杷果实的整果应力松弛测试曲线的松弛段进行拟合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经验模型2对松弛曲线的拟合度最好,R2=0.99,因此采用此模型参数A、B、C来表征枇杷果实的松弛特性。常温(25℃)下枇杷果实应力松弛试验结果表明,在贮藏期间,整果压缩斜率呈下降趋势,P5和P50探头测试组模型参数A、B缓慢上升,P5探头测试组C参数呈现下降趋势,P50探头测试组C参数呈先缓慢上升后下降趋势。研究结果可为非破坏性检测枇杷整果流变和品质特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白沙枇杷是苏州市地方特色水果,生产历史悠久。果实初夏成熟,果肉柔软多汁,富含多种营养元素,深受消费者喜爱,2010年在苏州平均售价每千克已达20元。白沙枇杷不仅果实好吃,而且树形优美,周年常绿,冬花馥郁,夏果累累,能够美化人们的生活,因此已成为苏南地区调整果树产业结构的优选树种之一。然而,  相似文献   

9.
钉头果(Asclepias physocarpa)也称棒头果、河豚果、风船唐棉等,为萝摩科钉头果属的常绿亚灌木植物。原产非洲,我国的华北、云南及台湾地区有零星栽植。近年来因其株形秀丽、花色淡雅、果形奇特,既可用于园林绿化或盆栽观赏,又具有药用价值,深受人们喜爱。  相似文献   

10.
中国枇杷种质资源与枇杷的品种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栽培枇杷起源于四川省境内的大渡河流域,经过自然变异和选择形成了南亚热带品种群和北亚热带品种群共100多个品种,其中2/3是红肉类品种,1/3是白肉类品种。我国现有的枇杷品种都选白天然杂交的实生变异,育种实践证明,通过有性杂交,很有可能获得优质大果丰产品种,本文还论证了枇杷种质资源研究对枇杷品种改良和砧木育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极具开发潜力的热带干果果树资源-苹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婆(Sterculia nobilis smith)为梧桐科苹婆属常绿乔木.又名频婆、凤眼果、七姐果、潘安果,广东亦称富贵子,闽南旧称枇杷果,多为零星种植,规模的商业栽培尚不多,种子可食用,味如板栗,常用于菜肴,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具有开发潜力的热带干果果树资源。  相似文献   

12.
黄栀子,又名水横枝。常绿灌木。花乳白色,香味浓烈。果卵形,初时为青绿色,成熟时为黄红色,有纵六棱角,果顶有荚,挂果期可达数月,观花又观果,是树桩盆景的好材料。  相似文献   

13.
水生常绿杂种鸢尾组培育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生常绿杂种鸢尾为鸢尾科鸢尾属多年生宿根花卉,花大、色艳、品种多,原产美国路易斯安娜州,主要由六角果鸢尾(I.hexagona)、高大鸢尾(I.  相似文献   

14.
地果为桑科榕属木质藤本常绿植物,俗名野地瓜、地枇杷、地石榴等,具有食用、药用、观赏等用途,是一种待开发的优良野生植物资源。其成熟的果实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具有开发成为新型精品水果的潜在价值。地果的环境适应能力和抗逆性强,分布较为广泛。为实现地果不同类型种质资源的收集,基于其无性繁殖的特点,探索了一种适于大范围、远距离、长周期、规模化采集地果种苗的方法。该方法可将不同区域、海拔、生境类型的地果种苗在短期内实现同步采集,且能显著提高种苗的引种成活率。探讨了地果种苗大规模高效采集的方法及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5.
许多观果植物虽然好看,但不能终年供人观赏。但有一种植物却是新果接旧果,常年不断地结出美丽的果实来供人观赏,它就是不大为人所知的珊瑚椒。珊瑚椒属茄科、常绿灌木观果  相似文献   

16.
对采后枇杷果实用0.01、0.03 mm厚的聚乙烯薄膜袋包装,以无薄膜散装作为对照,在室温(25±1)℃条件下贮藏,研究不同厚度的聚乙烯薄膜包装对枇杷鲜果的保鲜效果及生理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乙烯薄膜包装处理可显著抑制果实失重率的上升,延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VC含量的下降,保持采后枇杷果实的新鲜外观和品质,其中以0.03 mm厚度的聚乙烯薄膜包装处理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17.
火棘又名火把果、牧军粮,为蔷薇科火棘属常绿灌木。产于陕西、甘肃及黄河以闸地区。火棘枝叶茂盛,白花繁密,果实成熟后火红一片,经冬不落。可用作绿篱,或基础栽悄,也可盆栽观赏,更是制作观果盆景的好材料。  相似文献   

18.
以枇杷为研究对象,研究加工过程中的工艺条件对枇杷罐头中枇杷质构的影响。采用质构仪对不同工艺条件下的枇杷进行测定,结果发现护色处理、杀菌条件、灌汤条件和冷却温度对枇杷罐头中枇杷的硬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枇杷作为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水果,既可鲜食也可用于加工。总结了以枇杷果肉为原料的枇杷饮料、枇杷果酒及枇杷罐头等目前现有的枇杷食品的加工,以及以枇杷果核为原料的功能性成分的加工,阐述了枇杷果实的加工研究进展,并且对未来的加工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为枇杷加工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西番莲属多年生常绿藤本果树,其果汁可散发出波萝、香蕉、杧果、石榴、柠檬、草莓、西瓜、酸梅、水蜜桃等多种水果的浓郁香味,故又名百香果,又叫鸡蛋果、巴西果。2011年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天峨县都隆村从外地引进西番莲苗木,发动当地群众一起种植100多亩,当年7月份就开花结果,平均每株产果20千克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