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温室作物灌溉方式任何作物的生长都离不开水,所以灌溉在温室技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温室内作物灌溉方式一般有漫灌、滴灌、喷灌和潮汐灌溉。漫灌在温室地面种植时,植株间不做任何沟埂,灌溉时任水在地面漫流,借重力作用浸润土壤,这是一种比较粗放的灌溉方法。灌溉均匀性差,水量浪费较大,在温室中应用越来越少。滴灌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水过滤后通过输、配水管道,输送到温室内出水  相似文献   

2.
不同灌溉方式对番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针对目前水资源紧缺与蔬菜生产用水的矛盾,采用滴灌、渗灌等新的节水灌溉技术与传统漫灌方式进行比较,研究了3种不同灌溉方式对番茄植株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和节水效果。试验表明,滴灌和渗灌灌溉方式的植株生长和产量都较漫灌方式有较大的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采用滴灌和渗灌栽培的灌水量显著减少,极大地提高了水分生产率。  相似文献   

3.
灌溉方式和播期对地膜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为了缓解气候变化加剧的水资源短缺危机和生态风险,寻求合理高效节水灌溉方式,提高农田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适应性。通过不同灌溉方式和不同播期对大田地膜春玉米进行试验,采用全生育期连续定点观测春玉米发育期、产量结构和水分利用效率,分析了不同灌溉方式和不同播期对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喷灌和漫灌3种灌溉方式中滴灌最有利于春玉米干物质积累、第二播期生长状况好,干物质累积量高,尤其是乳熟期和成熟期差异明显(P<0.05)。滴灌、喷灌较漫灌根系多;喷灌根系长而粗,与滴灌、漫灌差异极显著(P<0.01)。滴灌、喷灌果穗长、果穗粗好于漫灌,滴灌秃尖最短,籽粒重和百粒重呈现为滴灌>喷灌>漫灌,且差异显著(P<0.05)。第二期产量构成优于第三期和第一期。滴灌产量高,耗水少,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而产量较高耗水最少的第三期水分利用效率高,差异显著(P<0.05)。总之,滴灌是最适宜于干旱区的抗旱、节水、节肥和增产的灌溉方式;第二期是最适宜的播种期,且气候变暖有利于晚播、晚熟品种的推广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农田节水工程得以大面积推广,并取得了较好的增产与节水效果。目前,在新疆滴灌系统中主要用于棉花灌溉,作物的倒茬轮作无法实行,对土壤结构及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出现了滴灌、喷灌共用系统模式,该灌溉系统在地面安装滴灌带时为滴灌.安装喷灌地面移动设施时为半固定式喷灌.可适应多种作物的灌溉要求,实现作物的倒茬轮作,减少土壤次生盐渍化,能起到保护土壤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灌水方式对苜蓿形态及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灌溉方式对植物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灌溉方式对苜蓿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灌溉方式,为开展植物节水灌溉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依据。试验以‘新牧4号’紫花苜蓿为材料,设置滴灌、喷灌和漫灌3种方式进行灌溉,在盛花期测量苜蓿叶片大小、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等形态和生理指标。不同的灌溉方式对苜蓿的形态及生理产生不同影响。其中,滴灌方式对苜蓿的伤害较小,测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最高,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含量最低;喷灌方式下苜蓿叶片细胞膜透性、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含量均为最高,显示对植物伤害相对较大;漫灌方式下,苜蓿叶面积最大,细胞膜透性、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均为最低。综合评价认为,适宜苜蓿生长的最佳灌溉方式为滴灌,不仅高效而且节水,漫灌次之。  相似文献   

6.
《种子》2019,(3)
为了研究天津滨海地区制种黄瓜合理的滴灌制度,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5种灌溉制度(常规畦灌ck_1处理、常规滴灌ck_2处理、节水滴灌T_1处理、节水滴灌T_2处理及节水滴灌T_3处理)对制种黄瓜种子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畦灌(ck_1),采用滴灌方式,灌水量控制在288~630 mm,可以实现节水13.9%~54.4%,种子产量增加15.8%~57.9%,灌溉水利用率提高61.9%~153.7%,增收12.0万~52.0万元/hm~2;采用滴灌方式,灌水量减少(T_2和T_3处理)虽然会提高水分利用率,但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植株生长,造成黄瓜种子减产,不利于增产增收;灌水量增加(ck_2处理)也会造成黄瓜种子一定程度减产,不利于水分利用率的提高,也不利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综合来看,采用节水滴灌T_1处理,采用滴灌方式,待黄瓜长至5~6片叶时,在授粉之前每次适宜灌溉量12 mm,授粉之后每次适宜灌溉量18 mm,灌水间隔为3 d,整个生育期灌溉总量为438 mm,可实现制种黄瓜节水增效增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田间模拟试验,研究了膜下滴灌条件下氮肥不同滴灌施肥运行方式对土壤无机氮动态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滴灌施肥运行方式对于土壤总无机氮含量影响不大,但却影响了土壤无机氮的转化,N-W处理促进了土壤铵态氮的硝化,其次是W-N-W,W-N处理土壤铵态氮的转化最慢。滴灌施肥运行方式也会影响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分布,不同滴灌施肥运行方式处理间土壤铵态氮的分布在灌溉施肥结束当天差异较大,但随后逐渐趋于一致,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分布在前期差异不大,后期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国内温室花卉生产中,采用的灌溉方式主要有微喷、滴灌、喷灌、移动式喷灌机喷灌和潮汐灌溉等几种方式,无论是产品设备还是技术相对都比较成熟,国产化程度也较高。我国的灌溉设备生产企业有很多,但有一定规模、业内知名的企业约有10家左右。不少企业除代理有国外的灌溉设备外,还积极进行自主研发,不断改进,生产适合国内客户的灌溉产品。"我们在10多年前就自主研发了喷灌机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有人评价了太平洋西北部直接向灌溉水中添加N-P-K后灌溉高密度种植苹果园的优势,加肥灌溉能够使营养物质的施用与植株的需求达到更精确的同步。加肥灌溉的不足是可能造成土壤酸化和营养枯竭,在苹果园滴灌条件下根系统中有限的根容积内更是如此。太平洋西北地区常用于种植果树的粗质土上添加NP灌溉果园和滴灌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5年生葡萄为研究对象,在地面滴灌和地下滴灌2种不同滴灌方式下,研究葡萄园土壤含水量、叶片相对含水量、产量及品质。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滴灌方式下,土壤水分分布差异明显,地面滴灌后表层土壤含水量较大,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含水量呈降低的趋势,地下滴灌表层土壤含水量明显较低,下层土壤含水量高于地面滴灌;(2)叶片相对含水量与土壤含水量关系密切,不同滴灌方式下叶片相对含水量随着灌溉后的天数增加而减小,地下滴灌叶片相对含水量高于地面滴灌;(3)地下滴灌条件下,葡萄产量和品质均高于地面滴灌。可为新疆干旱区滴灌条件下葡萄水分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北方日光温室百合种植要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设施条件灌溉系统在北方使用的灌溉系统有滴灌、喷灌、漫灌和自制喷灌,其中常见的是漫灌和自制喷灌。漫灌和自制喷灌优点是经济适用。漫灌缺点是水分不易控制,并且会增加温室湿度,破坏土壤结构;自制喷灌缺点是水分不均匀。要想生产高品质的切花,最好采用喷灌和滴灌。加热系统北方采取的加热方式主要有:管道加热和空气加热。管道加热热分布均匀,温度易于控制,但投入成本高。空气加热加热速度快,但要注意尽量使其分布均匀,并确保燃烧后的气体能很充分地排放出去。降温系统在北方使用的降温方法有微喷、遮阳网、通风。种植前准备土壤土壤结构对…  相似文献   

12.
智能滴灌是一种自动化的灌溉方式,可以节肥节水,且具有提高产量的作用。试验中设置2个处理,即智能滴灌灌溉处理(SDS)和自动化指针喷灌灌溉处理(APS),以APS处理作为对照,种植品种是马铃薯雪川4号,对2区域使用的水量、肥料种类和用量、产量进行记录。并且通过无人机获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探索智能滴灌增产原理。试验结果发现智能滴灌要比指针式喷灌节约42.53%用水量,节肥量为11.47%,马铃薯产量提高了12.32%。通过叶面积归一化指数(NDVI)数据分析,发现智能滴灌区域7月13日测定的NDVI指数在0.85~0.95段,占比与喷灌区域基本一致,但在后期几次测定中尤其是8月9日,智能滴灌测定的NDVI指数在0.85~0.95段,占比明显高于喷灌区域。说明智能滴灌是通过维持马铃薯长久的生长势,促进了马铃薯块茎的充分生长,从而提高马铃薯的产量。  相似文献   

13.
灌溉方式和播期对玉米水分动态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明确不同灌溉方式、不同播期下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和耗水量的关系,通过设置滴灌、喷灌、漫灌3种灌水处理和3期分期播种的对比试验,在浇底水前、播种、收获和每旬未每区用土钻法取1 m深土样,用烘干称重法测定土壤含水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同一品种在滴灌、喷灌、漫溉条件下和不同播期玉米需水耗水规律。结果表明,滴灌的土壤水分分布及变化对玉米生长最有利,喷灌次之,漫灌最差。滴灌实产最高,耗水量最小,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产量次高耗水最少的第三期玉米用水效率最高。滴灌在保证玉米需水的前提下储水能力最强,是干旱缺水地区的高效灌水方式。晚播、晚熟玉米品种有更好、更大的生产潜力和可推广性,就水热匹配来看晚播、晚熟玉米品种也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一种途径。滴灌平均实产较喷灌增加1.69%,较漫灌增加6.53%,耗水量较喷灌减少2.9%,较漫灌减少16.1%,水分利用效率较喷灌增大4.7%,较漫灌增大26.9%,第三期平均实产较第一期增加2.76%,较第二期减少2.81%,耗水量较第一期减少18.2%,较第二期减少18.3%,水分利用效率较第一期增大25.6%,较第二期增大19%。  相似文献   

14.
木薯不同灌溉方式对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灌溉方式对木薯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以木薯品种‘新选048’为供试品种,采用微滴灌和微喷灌两种不同灌溉方式,研究木薯不同灌溉方式对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喷灌对改善土壤化性状,提高木薯产量效果最好,其次是喷灌。微滴灌木薯产量比对照增产60.64%,土壤孔隙度提高10.62%,土壤速效氮增加29.00%,速效磷增加147.93%,速效钾增加5.49%。可见,微滴灌对改善土壤通气性,增加土壤有效养分,提高木薯产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微咸水膜下滴灌土壤水盐运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雨江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2):243-248
覆膜灌溉、滴灌和利用微咸水灌溉是极具生命力的3种节水灌溉方式。将三者结合的微咸水膜下滴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土壤和作物存在潜在的威胁。因此,近30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膜下滴灌土壤水盐动态、微咸水灌溉影响效应,以及膜下滴灌土壤水盐运移模型进行了细致研究,并取得大量成果。但是,作物-水盐之间相互作用机理的探寻、田间尺度的盐分迁移转化参数问题,以及如何结合当地土壤水土资源状况,建立安全高效的膜下微咸水滴灌的土壤水盐调控技术体系和灌溉模式,并在区域上推广应用等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6.
旨在探究滴灌、漫灌、喷灌差异化灌溉设施对烟叶质量的影响,以实现丘陵旱地作物的耕作技术在理论上的提升。本研究基于2020年攀枝花实地调研数据和攀枝花市烟草公司成本收益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研究灌溉方式对烟叶质量的影响是否有显著差异。研究发现,采用滴灌方式可以提高烟叶质量,当使用滴灌设施时,农户户均上等烟比例增长7.3%,户均种烟收入增长14.8%。此外,种烟年限与烟叶质量成反向关系;种烟规模的扩大会使得农户户均上等烟比例上升。在烟草种植中,加大农业灌溉设施投资和补贴,完善农业灌溉设施既可以提高烟叶生产质量,又可以提高农民种烟收入。  相似文献   

17.
对不同灌溉方式下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滴灌方式下棉田的微生物数量及根际、根外微生物数量均多于沟灌;两种滴灌方式都具有明显的根际效应;滴灌使土壤处于厌气条件,土壤酶活性没有明显增加,但由于滴灌可随水滴肥,适时适量供给棉花生长所需肥水,仍能满足作物生长需求。  相似文献   

18.
采用土体的双向切片法,研究了膜下滴灌、淹灌两种不同模式下不同土层之间以及膜灌带的不同区域之间盐分分布的差异,进而得出盐分在不同的灌溉方式下的运移规律。结果表明:盐分由于灌水方式不同各处理之间变化趋势不同,同时,由于北疆棉田采用宽窄行的种植模式,宽行和窄行以及膜灌带两侧钾素和盐分的在各土层之间含量也呈现出显著差异。滴灌处理盐分在土壤表层有轻微表积现象,随深度增加盐分含量下降;常规淹灌处理,土壤表层含盐量低于滴灌处理,而随深度增加在0-60 cm深度范围内盐分含量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9.
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作为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水肥资源的利用率,对于满足人们粮食需求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为了探索一种高效的马铃薯灌溉施肥的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滴灌、微喷灌和大水漫灌)和施肥量(525、600、675、750 kg/hm2)对马铃薯产量和水肥资源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处理相比,滴灌处理使提高马铃薯出苗成活率显著提高10%;在相同施肥的情况下,滴灌处理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偏生产力;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滴灌处理达到了节水37%,节肥55%的效果。综上可见滴灌对提高马铃薯产量和资源利用率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施滴灌条件下甜瓜茎流变化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设施甜瓜栽培已成为中国一个具有较大增长空间的重要产业。采用合理的灌溉方式和决策来提高甜瓜产量与品质显得尤为重要。为探明设施滴灌条件下甜瓜植株茎流速率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有效诊断植株水分指标,为制定灌溉策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基于茎热平衡法的Dymaxax包裹式茎流计、小型自动气象站和TRIME-IPH土壤剖面水分测量仪等对温室内覆膜滴灌条件下甜瓜植株茎流速率变化及其周围环境影响因子进行长时间连续定点监测。研究结果表明:温室内甜瓜的茎流速率日变化曲线基本呈双峰曲线,多云及阴天甜瓜白天液流启动推迟,峰值减小15%~47%;晴天条件下温室内太阳辐射(Rs)、空气相对温度(Rh)滞后于茎流速率,阴天及多云条件下,辐射与茎流速率基本同步达到峰值,相对湿度在晴天中午辐射较高区间内的小幅提高会对茎流速率产生一定的拉低效应;温室内太阳辐射是甜瓜茎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并建立了以太阳辐射(Rs)和空气相对湿度(Rh)为主要因子反映甜瓜茎流速率(F)变化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F=26.204+0.0890Rs-0.2540Rh,R2=0.831,P<0.001),可对甜瓜蒸腾变化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