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内外甜高粱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甜高粱的综合开发利用价值很高,不仅是优质的糖料和饲料作物,更是再生能源作物,尤其在面临世界性能源趋紧的情况下,如何保障能源的可持续性,保障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建立能源生态平台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甜高粱是一种新型的可再生的能源作物,既是高效绿色能源作物,又是优质的饲料作物。吉林省有适于甜高粱生产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充分开发和利用甜高粱资源,对吉林省乙醇工业和畜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甜高粱的加工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甜高粱是高效的能源作物,文章对甜高粱品种、甜高粱酿酒、加工饲料、生产酒精及发展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百绿集团成立于1904年,距今已经有近100年的历史,是一个专业化从事草种(牧草、草坪草)的育种生产和全球性营销的跨国公司。从行业划分来说,属于种子行业。在全世界20强种子公司排行榜中名列第8名。也是在这20大种子公司中唯一一家专业从事草种且以此获得主要经济收入的公司。因此,单以草种行业来讲,无论是生产经营规模,专业化程度还是全球的分布,“百绿”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最大的草种公司。百绿集团总部设在荷兰,在美国、荷兰、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等十几个国家拥有24个分公司,其产品遍及全球五大洲一百多个国家。  相似文献   

5.
甜高粱是一种多用途可再生的高能源作物。阐述了其国内外开发利用概况并对其综合利用的经济效益和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分析,指出充分发挥甜高粱作为高能作物生产饲料和燃料乙醇高效益、低成本的优势,能有效缓解中国的饲料和能源危机,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
甜高粱能源化利用优势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生物能源开发利用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能源作物成为开发生物质能的新原料。甜高粱是1种新的能源作物,具有生物产量高、抗逆性强、种植范围广、乙醇转化率高、转化成本低和综合利用价值高等优势。今后,甜高粱将成为能源作物中的主力军,为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7.
描述了甜高粱的生物学特性,对河北省甜高粱的育种和产业化状况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这对于河北省发展甜高粱产业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周秋香 《农技服务》2007,24(10):13-13,26
对甜高粱的利用价值与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为甜高粱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甜高粱资源的鉴定与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6份甜高粱材料进行了糖锤度测定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糖锤度≥21%的材料49份,其中有4份材料糖锤度达到23%以上,糖锤度在16%~20%之间的材料113份,糖锤度≤15%的材料34份,供试材料糖锤度平均18.25%。对这些材料具有适应性广,籽粒产量高、有较强抗旱性和耐瘠薄性的特点,其中4份高糖锤度材料可以根据育种目标和生产需求进行性状改良,筛选和培育综合性状优良的材料,有直接应用于生产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北疆地区能源植物甜高粱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高粱是生产燃料乙醇的优质草本能源植物品种,在新疆干旱地区适应性强,能饲兼用。本文主要从甜高粱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等方面重点叙述,以使甜高粱能够在新疆北疆地区得到进一步推广及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11.
我国能源甜高粱育种现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简要介绍了高粱及甜高粱的生物学特性、起源分类与在农业产业中的作用,同时对高粱杂交育种历史进行回顾。并对杂交体系中的遗传资源与种质资源角度进行阐述。探讨目前甜高粱杂交的种质资源与育种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能源甜高粱的育种目标和设计思路,并希望引起各界对甜高粱育种与能源产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从湿地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2方面,回顾了近11年来福建省滨海湿地研究的成果。湿地研究的内容和范围明显拓宽,研究内容涉及湿地修复、湿地评价、湿地管理、湿地生态地理过程等;研究技术日趋先进,方法日趋成熟,模型模拟、遥感动态监测及3S等新技术和方法得到广泛应用。对未来研究趋势和热点进行展望,认为未来福建湿地的研究重点应在湿地资源调查与开发研究、湿地生态系统动态研究、湿地恢复、人工湿地应用研究等方面的深入。  相似文献   

13.
白僵菌研究与应用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僵菌是一类寄主范围广、致病性强、适应性强的昆虫病原真菌.白僵菌对至少包括鳞翅、鞘翅、膜翅、同翅、双翅、半翅、直翅等15目、149科、521属、707种昆虫有寄生作用;特别对于鞘翅目及鳞翅目昆虫具有较强毒力.此外,还包括至少6科、7属、13种蜱螨目寄主(李增智等,1996).在多种农林害虫的生物防治中都取得了明显成效.由于其能长期、有效地控制虫口,且不伤害其他天敌昆虫和有益生物,从而可以有效地与其它杀虫因子协同作用并维持物种的多样性,完全符合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宗旨,同时由于其容易大量生产,防治成本较有竞争力,因而其研究成果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甜樱桃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近年来,我国甜樱桃发展迅速,已初具规模。本文对我国甜樱桃的生产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存在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能源高粱在盐碱地上的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本实验室新培育的4个甜高粱杂交种(S1~S4)和6个生物质高粱杂交种(B1~B6)作为参试材料,在吉林省长岭县和山东省滨州市的盐碱地进行2年大田试验,旨在筛选出适合当地及周边盐碱地区生产试验和推广种植的能源高粱杂交种,为我国发展生物质能源提供原料基础。研究结果表明:1)在2个试验点的2年试验中,各参试杂交种株高与茎粗分别为347.4~496.3cm和14.8~20.3mm,生物质高粱杂交种要优于甜高粱杂交种;2)2年中各参试杂交种地上部总干重为9.1~28.5t/hm2,其中生物质高粱杂交种B2、B4和甜高粱杂交种S2分别在各试验点的2年试验中表现突出;3)结合2年试验数据,得出适合长岭试验点推广种植的杂交种为生物质高粱杂交种B3、B4以及甜高粱杂交种S2,适宜滨州试验点推广栽培的为生物质高粱杂交种B2、B3以及甜高粱杂交种S4。  相似文献   

16.
秸秆物料的特性及其加工利用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在试验研究和对相关文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概述了秸秆物料的加工利用特性、加工方式及设备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秸秆压缩、剪切、拉伸特性的研究进展,以及加工方式、切割速度等因素对秸秆加工特性的影响。提出在该研究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即测控系统难以满足实际工况条件、定量研究较少、对秸秆加工受力状况的研究不足等。分析表明,对秸秆加工特性,尤其是冲击载荷下的秸秆受力状况的进一步研究,利用有限元软件对秸秆加工进行分析,以及秸秆加工特性在机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国内桑资源保健食品现状,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网站数据库为数据源,检索了自1996年实施保健食品审批管理制度以来所有获批的桑资源保健食品数据,对其原料使用频次、产品形式和保健功能等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重点介绍了桑叶和桑椹保健食品的功能声称概况及行业发展现状,并针对国内桑资源保健食品存在的问题展望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能源甜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甜高粱用途广泛,是重要的能源作物。本文针对甜高粱的生产实际,从品种选用、整地施肥、栽培管理、防治病虫等各个方面进行技术集成,形成甜高粱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甜高粱对土壤重金属Cd的吸收规律,筛选对重金属Cd具有富集能力的品种,为重金属Cd污染地区的环境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辽甜1号和新高粱3号2种甜高粱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土壤不同含量Cd(0,3,6,9,12mg/kg,以CdCl2.2.5H2O的形式外源加入)对甜高粱根、茎、叶等不同部位Cd含量及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随着土壤中Cd含量的增加及Cd处理时间的延长,甜高粱根、茎、叶中的Cd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不同处理之间Cd含量差异明显。2个甜高粱品种不同部位Cd含量由大到小均表现为:根>茎>叶,且2个甜高粱品种不同部位Cd含量之间也有明显差异。当用0~12mg/kg Cd处理相同时间时,辽甜1号体内积累的Cd含量较新高粱3号高。【结论】2种甜高粱品种对Cd的吸收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辽甜1号对土壤重金属Cd的吸收能力较新高粱3号强。  相似文献   

20.
水稻机械除草技术装备研究现状及智能化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稻田生态系统中的杂草是造成水稻产量下降和品质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施用化学除草剂会带来作物药害、杂草抗药性和环境污染等诸多负面问题,机械除草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绿色除草方式,可以有效地替代化学除草,缓解施用除草剂带来的危害。本文针对水稻株间机械除草的技术难点,从苗草根系差异特点的角度对水稻株间机械除草装置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介绍,归纳了水稻机械除草新技术的类型和特点,总结了几种新型水稻机械除草装备的特色和优点。提出具有高精度杂草定位功能的智能除草技术将是未来水田机械除草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