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以玉米株行距配置为重点,设置高(100 050株/hm2)和中(67 500株/hm2)两个种植密度,每个密度下设置40 cm、60 cm两种行距处理,探究不同密度下株行距配置对产量、根系分布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不断增加,产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与中密度种植相比,高密度下玉米产量增加13.9%。在中密度下减小行距玉米产量提高1.0%,高密度下减小行距玉米产量显著提高26.1%。在高密度条件下,减小行距在水平、垂直方向均增加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等,并使植株地上部氮、磷、钾和干物质的积累量分别提高4.9%、8.1%、25.8%和4.5%。根系性状、植株养分含量、植株干重和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在高密度下通过适当减小行距、增大株距,减小株间根系竞争,提高根系对土壤养分吸收,对玉米密植增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3.
密度与行距配置对耐密型春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3因素裂区设计,对3个耐密型品种在3个种植密度和3种行距配置方式下的农艺性状及产量的数量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对3个品种的株高、穗位高、茎粗、群体最大叶面积指数(LAI)、穗数、穗粒数和百粒重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行距配置对产量构成3因素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多个作用大小不一的农艺性状间的交互作用共同影响决定玉米产量。强盛51与大丰26分别在密度为82 500 株/hm2和“66.6+33.3”cm宽窄行配置模式下产量最高,大丰26在密度为82 500株/hm2采用“50+50” cm等行距种植产量可达15 000 kg/hm2以上,确定这3个组合为玉米超高产的最佳配置。 相似文献
4.
豫西地区株行距配置对夏玉米产量及灌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置两个种植密度(82500、97500株/hm2)、5个行距配置(60+60、70+50、80+40、90+30、100+20 cm)和4种不同留苗的株距配置(单株、单双、双株、三株)方式,研究高密度条件下株行距配置对玉米产量及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密度条件下均以80+40行距、双株留苗处理产量最高,密度增加,增产效果更好。宽窄行配置增加了穗行数和穗粗,减小秃尖长,双株留苗增加玉米穗粒数和千粒重;80+40行距配置、双株留苗处理改变了玉米后期的灌浆特性,增加渐增期持续时间和累积子粒量,增大了平均灌浆速率。因此,在豫西地区高密度种植条件下,采用80+40的种植行距,通过双株留苗扩大株距,有利于玉米高密度群体植株的生长和最终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株行距配置对宽幅播种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不同株行距配置对宽幅播种高产栽培下冬小麦产量形成调控的生理基础,选用高产冬小麦品种泰山28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种植密度(150×104、225×104和300×104株·hm-2),副区为播种行距(25、20和15 cm),研究了不同株行距配置下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0×104株·hm-2种植密度下,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均处于较低水平,产量亦较低;在种植密度225×104株·hm-2配置20或25 cm行距和种植密度300×104株·hm-2配置25 cm行距时,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均达到较高水平。在种植密度225万株·hm-2和行距20 cm处理下,小麦开花前营养器官贮藏的同化物向籽粒的转运量、开花后光合产物在籽粒中的积累量及其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泰山28在种植密度225×104株·hm-2配置20或25 cm行距和种植密度300×104株·hm-2配置25 cm行距下均可实现三者的协调,获得较高的产量。因此,合理的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是实现宽幅播种高产栽培小麦高产的重要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6.
行距配置与密度对兰考906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9,他引:27
研究了在高产条件下,不同行距配置、密度对兰考906群体结构、光合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6.7cm的行距配置由于冬前分茶蘖多,春季分蘖少,减缓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矛盾,成穗数、穗粒数较多。;23.3cm行距配置无效分蘖多,后期群体较小,功能叶衰老慢,粒重高;密度增加,产量并未提高。16.7cm行距配置375万/hm^2基因苗处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8.
玉米‖花生间作系统作物产量及根系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农业部阜新农业环境与保育科学观测试验站分别设置2行玉米:4行花生间作(2M4P)、4行玉米:4行花生间作(4M4P)和玉米单作、花生单作4个种植模式,开展不同种植模式对作物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生物量和根系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个间作模式的土地当量比(LER)为1.16~1.24,具有一定的产量优势和较高的土地利用效率。间作中的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与单作接近,间作花生干物质积累量较单作明显下降。对根系研究发现,间作减少作物的细根生长,2M4P、4M4P处理的比根长(SRL)较单作玉米和花生分别下降了25%、23%和18%、12%,复合系统作物根表面积密度(RSAD)在0~40 cm土层中能够占到总土层的80%以上,间作作物的RSAD显著高于单作,表明作物根系在表层分布较为密集,间作影响了作物的根系生长与分布。 相似文献
9.
株行距配置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及群体光能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探明不同株行距配置方式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和光能截获的影响,2006和2007年,选用3个超级杂交稻品种,在湖南省长沙、桂东和永州3个试验点进行大田试验,主要研究了等行距、宽行窄株、宽窄行3种插植方式下的超级杂交稻干物质积累特性、群体生长特征、光能利用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3个超级稻采用宽窄行插植方式的平均产量为9387kg/hm^2,分别比宽行窄株和等行距处理高2.4%和4.3%。采用宽窄行和宽行窄株插植,在不降低群体有效光合辐射截获量的同时,可提高中下部叶片的光截获量.从而提高群体的光合利用率,增加籽粒充实度,实现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0.
11.
生物炭对玉米根系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生物炭对郑单958产量和不同生育时期根系生长、形态特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明确生物炭对玉米根系与产量的效应,探明生物炭在玉米生产上应用的潜力与价值。结果表明,土壤中施入生物炭能增加玉米根系的总根长、根体积和根干重,提高玉米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在玉米生育后期,生物炭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根系衰老,成熟期施生物炭处理根系活力分别比对照高48.12%和42.71%;同时维持了较为适宜的根冠比,根系生理功能增强;添加生物炭后郑单958最高产量达12 076.35 kg/hm2,比对照增产10.23%,具体表现为穗长、穗行数、行粒数和百粒重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密度对不同株型的玉米农艺、根系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8,他引:22
Density is the key factor of maize high-yield cultivation.Effects of planting density on agricultural characters,root system characters and yield were studied using different maize plant type semi-compact maize Jinhai 5,compact maize Zhengdan 958.The result showed that with the increasing of density,plant height was increased,stem diameter and ear diameter was decreased,ear was shorten,rare top length,No.of ear nod,ear height was increased,brace root number and total root number was decreased,the rate of root dry weight was increased within farming layers,population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was increased and plant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presented the opposite trend,ear linage,kernels per ear,100-kernels weight,double-ear rate,plant yield was decreased,yield was increased and decreased successively.The relation between yield and density of Jinhai 5 was Y=-625.67x2+9 044.5x-18 530,optimal plant density was 7.0×104-7.5×104 plants/ha,the relation between yield and density of Zhengdan 958 was Y=-375.67x2+6 410x-13 043,optimal plant density was 8.5×104-9.0×104 plants/ha.Analysis revealed the number of brace roots and total roots could be used as an indicator for plant dry weight and yield. 相似文献
13.
对四个不同类型的玉米品种的根系分布动态及其干物质积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的根系分布具有相似的规律,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在0~40 cm耕层占总根量的50%~60%,41~70 cm占25%~30%,71 cm以下深层相对较少;在土壤中的水平分布:以株为中心由里向外逐渐减少,1/4行距处为40%~45%,1/2株距处为25%~30%,1/2行距处为20%~25%;但不同类型玉米品种也各有特点,掖单22的根系相对比较集中,可以减少行距和株距,增加密度;豫玉22根系分布比较分散,利于充分利用水肥条件,具有 相似文献
14.
施肥方式对玉米根系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采用土柱模拟法研究施肥方式对玉米根系分布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垄沟追肥促使玉米根系向纵深发展,与传统的垄面撒施覆土相比,垄沟施肥3cm深处理的中层根和深层根干重分别增加8.9%~9.4%和26.6%~45.8%,总根重增加6.0%~8.5%,而百粒重和产量增加不显著.垄沟施肥8cm的中层根和深层根干重分别增加19.6%~22.6%和59.3%~91.7%,总根重增加12.3%~13.8%,百粒重增加13.9%~16.3%,产量增加10.6%~11.8%.表明玉米追肥的最佳方式为垄沟深追肥。 相似文献
15.
玉米不同品种根系分布和干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个不同类型的玉米品种的根系分布动态及其干物质积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的根系分布具有相似的规律,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在0~40cm耕层占总根量的50%~60%,41~70cm占25%~30%,71cm以下深层相对较少;在土壤中的水平分布:以株为中心由里向外逐渐减少,1/4行距处为40%~45%,1/2株距处为25%~30%,1/2行距处为20%~25%;但不同类型玉米品种也各有特点,掖单22的根系相对比较集中,可以减少行距和株距,增加密度;豫玉22根系分布比较分散,利于充分利用水肥条件,具有较强的抗旱性;登海9号和农大108根系垂直分布比较集中,水平分布均匀,根系在后期比较强壮,必须提供足够的水肥,并适当延长生长期,才能发挥其潜力。 相似文献
16.
玉米深层根系对地上部营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采用切断土柱根系方法,研究了在玉米拔节期和抽雄期时土表20 cm和40 cm以下根系对玉米杂交种四密21和掖单19地上部营养生长和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断根相比,在抽雄期切断20 cm深处根系,使四密21和掖单19株高分别降低37.1 cm和32.1 cm,叶绿素总量降低20.0%和37.0%,光合速率降低21.6%和19.6%,百粒重降低12.1%和9.0%,穗粒数减少18.8%和17.5%,产量降低26.2%和20.0%.切断土层40 cm深处根系,株高分别下降23.5 cm和23.6 cm,百粒重下降10.1%和5.2%,穗粒数减少13.1%和12.0%,产量降低21.5%和18.6%.拔节期断根使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切断20 cm深处根系使四密21和掖单19叶绿素降低13.6%和25.2%,切断40 cm深处根系使叶绿素下降10.4%和14.2%.切断根系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为抽雄期大于拔节期。 相似文献
17.
耕作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根分布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大田条件下通过传统耕作(CK)、隔行深松(T1)和行行深松(T2)研究耕作方式对春玉米根系空间分布与地上部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与CK相比,T1、T2处理根总量较大,根系空间分布合理,利于根系吸收深层土壤的水分及养分;叶面积在前期T1、T2处理优势不明显,生长中后期叶面积指数均高于CK;深松处理(T1、T2)的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加快,达到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的日期(Tmax)推迟,干物质积累速率最大时的生长量(Wmax)增大,生长活跃天数(p)延长,单株干物质积累潜力(Dwp)明显升高。深松处理明显增加玉米产量,T1、T2处理较CK产量分别提高4.72%和5.46%。深松增产的主要因素在于千粒重的提高,两个深松处理(T1、T2)之间产量未达到显著差异;相对于T2处理,T1处理节约动力、经济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18.
大田条件下研究3种种植密度对紧凑型高产玉米品种鲁单818(LD818)根系生长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LD818在9万株/hm2的群体产量分别比3万、6万株/hm2提高96.10%和10.96%,具有较高的增产潜力.不同种植密度下,LD818单株根系体积、根系体积密度、单株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和根系吸收面积指数(RAI)均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单株根系体积和吸收面积随种植密度的递增呈递减趋势,根系体积密度和RAI呈升高趋势.种植密度递增,LD818个体根系水平方向高密度区(0~6 cm)根系干重比例不断递增,中密度区(7~12cm)和低密度区(13~18cm)不断递减;垂直方向上层高密度区(0~20 cm)、中密度区(21 ~ 40 cm)根系干重比例不断递减,下层(41 ~ 60cm)低密度区和稀密度区(61 ~ 80 cm)递增.LD818单株根系呈“横向紧缩,纵向延伸”的特点,较适应随种植密度递增导致水平方向空间受限制的“拥挤”,可适当减小株距密植. 相似文献
19.
栽培措施对玉米根系生长状况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通过用ABT生根粉4#、肥宝对玉米种子的不同处理及不同施肥水平试验观察结果为:ABT生根粉及肥宝对玉米有明显的促进生根作用,其根长、根重、根体积均比对照在同一生育期有显著增加,尤以生根粉+肥宝处理的效果最佳,表现明显互作正效应;不同施肥水平比较观察,在N、P2O5及K2O为2∶1∶1情况下施用中肥处理即:N∶P2O5:K2O为250kg∶125kg∶125kg/hm2为最佳,表现出根系强壮的特点.根重对维持叶绿素含量水平有一定作用.表现为根重大者,其叶绿素含量相对为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