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樊锦春 《今日农村》2004,(11):32-32
佛手瓜又称福寿瓜、合掌瓜,其嫩梢被称之为“龙须菜”,属葫芦科攀缘蔬菜植物。果实梨形,有5路纵沟,把瓜分成大小不等的5大瓢,似双手合拢拜佛状,故得此名。佛手瓜长10~15厘米,单瓜重0.2~0.6公斤。1株佛手瓜占地100余平方米,结瓜400~500只,是当前普遍受到欢迎并大力推广的高产无公害绿色蔬菜,除了能大面积种植,还适宜房前屋后、路边庭院栽培。  相似文献   

2.
德化县位于福建省的中南部,戴云山主峰所在地,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房前屋后,荒山、零星杂地较多,十分适宜发展佛手瓜的庭院栽培。佛手瓜又名合掌瓜,是一种很好的保健食品,又是一种无公害蔬菜。佛手瓜适应性强,房前屋后、坡地均可种植,是理想的庭院经济作物。庭院栽培佛手瓜不但可以增加居家收入,还可净化空气,绿化房屋周围环境,棚架栽培株产200~300kg,折每667m^2产瓜7000~8000kg。现将佛手瓜的庭院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普查尤溪县佛手瓜资源,初选出早熟、高产、抗性强的优良单株20个。采用系选法选出YX-1、YX-2、YX-3、YX-4 4个株系,经过2年三重复品比试验,YX-2表现优良,2008年定名为福佑佛手瓜。福佑佛手瓜结瓜节位低、结瓜早、产量高(平均产量达44608 kg·hm-2),夏瓜(8月10日前采收)占总产量42%,品质佳、效益高。经区域、品种试验和生产性试验,于201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认定编号为闽认菜2012011。  相似文献   

4.
佛手瓜的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佛手瓜,又名番橡瓜、合掌瓜。原产于墨西哥,系多年生宿根攀缘性蔬菜,在温带只能作1年生栽培。 佛手瓜营养丰富,含硒等微量元素,有特殊的保健作用,具有丰产性(每株采瓜150kg以上)、适应性、耐贮运(可贮存4~5个月)、病虫害少等特点,整个生育期不需要使用农药,是天然绿色食品。  相似文献   

5.
佛手瓜又叫菜肴梨、合掌瓜、拳头瓜、洋丝瓜 ,为葫芦科佛手瓜属多年生攀缘性宿根草本植物。原产于墨西哥和中美洲 ,19世纪初传入我国 ,现在云南、福建、广东、广西等省栽培较为普遍。近年来 ,我国北方一些省、市引种成功 ,作为重要蔬菜品种推广。目前 ,山东各地均有零星栽培。佛手瓜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为多年生 ,温带地区因无法安全越冬 ,多作 1年生栽培。佛手瓜适应性强 ,栽培容易 ,很少有病虫危害 ,一般不用喷药防治 ,是一种安全、卫生的无污染蔬菜。其鲜瓜含热量低 ,含微量元素高 (尤其是含锌量很高 ,为其它蔬菜所不及 ,食用佛手瓜 ,可解…  相似文献   

6.
曾志伟 《云南农业》2014,(11):71-71
佛手瓜又名隼人瓜、安南瓜、寿瓜、洋瓜等,是一种葫芦科佛手瓜属植物,以云南、四川、福建栽培最广.佛手瓜除果实外,其嫩茎叶、卷须、地下块根均可做菜肴.云南种植的佛手瓜就是以采收其嫩茎叶,即佛手瓜尖为主.会泽县佛手瓜种植面积共约200 hm2余,所产佛手瓜尖远销贵州、四川、上海等地,已成为会泽河谷区种植的主要蔬菜.佛手瓜尖每亩年平均纯收入在1万~2.5万元,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佛手瓜(Sechium edule Swartz),又名丰收瓜、洋瓜、安南瓜、寿瓜等,属葫芦科多年生宿根蔓生植物。原产于墨西哥、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热带地区,喜温、耐热、不耐寒。佛手瓜营养丰富,生长20 d的嫩瓜钙含量比黄瓜、冬瓜和西葫芦高2倍多,铁含量是南瓜的4倍、黄瓜的12倍。该瓜果型优美,适合庭园种植,可供观赏和遮荫绿化。佛手瓜的食用方法有切片、切丝,作荤炒、素炒、凉拌,做汤、涮火锅、  相似文献   

8.
旱地地膜籽瓜优化施肥试验初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会宁县中北部半干旱偏旱区,利用“3414”试验设计进行了旱地地膜籽瓜氮磷钾最佳施肥配比和施肥量试验,结果表明:会宁县中北部半干旱偏旱区现阶段生产条件下,旱地地膜籽瓜栽培以鲜瓜为商品时,最佳经济效益的施肥量为氮(N)100.3kg/hm^2、磷(P2O5)79.3kg/hm^2、钾(K2O)45.7kg/hm^2,鲜瓜产量可达到49525.3kg/hm^2;以黑瓜籽为商品时,最佳经济效益的施肥量为氮(N)110.3kg/hm^2磷(P2O5)80.8kg/hm^2、钾(K2O)77.6kg/hm^2,黑瓜籽产量可达到1321.8kg/hm^2。  相似文献   

9.
:“早春二号”黄瓜是利用自交系“89-4”和“83 -4”配制而成的杂交一代 ,瓜为深绿色 ,瓜顶端不带黄条纹 ,瓜条顺直 ,瓜长 3 0cm ,直径 3 .5cm ,把短 ,单瓜重 2 0 0g左右 ,刺白、瘤多、口感甜、脆 ,植株生长势强 ,第一雌花节位 3~ 5节 ,早熟 ,前期产量比“津杂二号”黄瓜高 2 9.6% ,丰产性好 ,总产量比“津杂二号”增产 2 2 .4% ,每公顷产量 90 0 0 0kg以上 ,抗枯萎病、白粉病 ,适合早春大棚及中小拱棚栽培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提出了绿色食品佛手瓜生产的产地环境、地块选择、栽培茬口、育苗、施肥、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贮存等技术,对佛手瓜标准化生产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佛手瓜又名合掌瓜、拳头瓜,属葫芦科.该瓜营养丰富,清脆可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一种很好的保健蔬菜,具有较高的食疗价值.佛手瓜只有土壤温度在5℃以下时,根才会枯死.因此,佛手瓜可以在冬暖大棚内安全越冬.不仅当年瓜可以全部成熟采收,产量剧增,而且来年春季还可收一季佛手瓜,产量和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12.
岳洪 《农村科技开发》2004,(1):16-16,10
佛手瓜别名梨瓜、合掌瓜、洋丝瓜、丰收瓜等,属葫芦科。佛手瓜属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生长旺盛,病虫害少,适合粗放栽培,即可食用实嫩梢,有可吃地下块根。佛手瓜的营养价值较高,味道鲜美,耐贮藏,是新兴发展起来的果菜。  相似文献   

13.
一、特征特性佛手瓜又名合掌瓜、拳头瓜。是宿根类攀缘短日照植物,较耐热,适宜凉爽湿润气候.原产墨西哥。近年来在我国部分地区开始种植。  相似文献   

14.
佛手瓜是一种南方瓜类蔬菜,引入我省栽培只有短短几年时间,栽培管理技术尚在不断探索阶段。有的单位和地区由于栽培条件基本适应佛手瓜生育要求,获得了较好的生产效果。如:我校自1990年采用保护地与露地相结合的栽培方式以来,单株产量不断增加,并于1993至1995年间实现了在日光温室内安全宿根越冬,每年单株结瓜数达300个以上。抚顺市顺城区在日光温室内栽培佛手瓜,1994年获得单株结瓜578个、重量250多公斤的高产量。但就多数引种单位而言,仍普遍存在栽培方式和技术措  相似文献   

15.
佛手瓜又名拳头瓜、合掌瓜、瓦瓜、万年瓜、菜肴梨等,是葫芦科佛手瓜属多年生攀缘性植物。原产于墨西哥和南美洲,19世纪传入我国。在热带地区佛手瓜作为多年生蔬菜栽培我国在长江以南冬季无霜地区均有栽培,以云南、浙江、福建等省栽培面积最大。佛手瓜以嫩瓜为产品,可炒食、凉拌,也可烧汤。营养丰富,风味清新,含有VB1、VB2、VC、并含有钙、磷、锌、钾等矿质元素,具有热量低、钠含量低、钾含量高的特点,不但是绿色食品,还是保健蔬菜。佛手瓜喜温怕冻,开花结果期又在秋季,在我国北方无法进行露地栽培。上世纪90年代开始,北纬40°地区日光温…  相似文献   

16.
佛手瓜[Sechium edule (Jacq.) Swatz. ]又名长寿瓜、保健瓜、拳头瓜、手瓜、菜肴梨.它的果实倒卵形,果面有五条梭,似拳曲合抱双拳的佛手,故名.佛手瓜为葫芦科佛手瓜属多年生攀缘草本植物.原产墨西哥和西印度群岛一带,19世纪传入中国.中国的云南、福建、浙江、广东、贵州、台湾、西藏、山东等省区都有栽培,辽宁省大连市也引种成功.  相似文献   

17.
佛手瓜,这样栽培能高产山东省东平县龙山大街19号王玉堂(271500)佛手瓜又叫菜肴梨、合掌瓜、拳头瓜、洋丝瓜,为葫芦科、佛手瓜属多年生攀缘性宿根草本植物,原产于墨西哥和中美洲,19世纪初传入我国,现在云南、福建、广东、广西等省栽培较为普遍。近年来,...  相似文献   

18.
佛手瓜又名拳头瓜、洋丝瓜、菜肴梨等,为葫芦科佛手属多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目前在我国北方地区多做一年生栽培,主要有白皮和绿皮两个品种.佛手瓜以耐贮、耐运、病虫害少、风味独特而深受人们的欢迎.  相似文献   

19.
佛手瓜又名寿瓜、安南瓜,清脆多汁,味美可口,凉拌、炒食、烧汤、做馅均可,加上瓜形如两掌合十,有祝福之意,深受人们喜爱,适宜于庭院种植。庭院种植佛手瓜既能美化环境,赏心悦目,又能吃到无污染的原生态蔬菜。一、室内催芽育苗佛手瓜在淅川地区栽培必须育苗移栽,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种瓜催芽播种育苗。一般在2月中旬,选择瓜大无伤  相似文献   

20.
洋瓜(又称洋丝瓜、佛手瓜、仙瓜)属于葫芦科佛手瓜属多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是一种果、尖(嫩梢)、根三用的蔬菜,嫩梢又称龙须菜.洋瓜尖在生产中化肥用量少,无病虫害,不使用农药,是一种名符其实的绿色食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善,洋瓜尖食味"鲜"、"脆"、"香"、"嫩",越来越受消费者接受和喜爱,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