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生态视角来看,翻译就是要维护语言多元和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和谐生态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古诗英译的生态翻译取向,从求异与杂合两种译介途径进行论证。求异就是强调译文在可理解性基础上最大限度保留原文异质性,使译文读者在体验差异性的同时体味原诗的艺术魅力,丰富译语文化;杂合乃一方面尽可能保留原诗的意象与汉语句法结构,另一方面巧妙地将古诗表达形式与译语表达形式融合,以一种新语言形式进入译语,以便更好地再现原诗的意蕴和意境,传达原诗的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2.
以生态翻译学的译者中心为理论基础,以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2个班4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为期1学期的翻译教学实验。实验数据显示,译者中心翻译教学能够对学生的翻译学习观念产生积极影响,尤其在翻译学习自我效能感部分影响显著,并且能够明显提升学生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能力。  相似文献   

3.
《半生缘》是现代作家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金凯筠成功地英译了《半生缘》,将张爱玲的又一优秀作品介绍到西方国家,实现传播当代汉语作品的目的。近年来,随着生态翻译学在国内的兴起和发展,有学者试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对张爱玲的自译作品进行研究,然而对于她未曾自译的中文小说《半生缘》,鲜有学者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分析其英译本。全文以《半生缘》金凯筠英译本为例,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对其进行解读,分别用实例分析译者如何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对原文内容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以期为张爱玲他译作品的生态翻译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 ,汉语古诗英译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可译现象。分析了古诗中英文表达的差异 ,探讨了汉语古诗意美、形美、音美及神韵的不可译性 ,提出了解决不可译性的思考 ,认为翻译者首先要深入研究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 ,其次注意处理好原诗内容和意境、形式和韵律 ,最后强调要有广博的知识、深厚的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5.
片名是影片跨向国际化市场的重要一步,而电影片名的翻译是翻译领域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指导,从翻译的生态环境和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多维度层面对这一跨语际、跨文化转换活动的翻译实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生态意境,作为我国古典诗词艺术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孕育的哲理和思辨正是华夏智慧的核心所在。翻译过程中将中国古典诗词所展现的意境最大化地呈现给读者,追求神形合一、思与境偕的生态翻译最佳艺术境界,是每个译者孜孜不倦的追求。本文从生态翻译学重要理念多维转换适应原则诠释中国诗歌文化英译,谋求在译文文化生态系统里搭造与原语生态相适应的环境,传递中华文化的神韵,展示中国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7.
8.
意象可体现诗歌的流动美,尤其是动态意象,意象的翻译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到诗歌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根据英国翻译家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在翻译古诗词的过程中,译者应尽量保留原文意象,采取直译的翻译策略。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通过借助直接纯粹的动态意象,借助于点睛法和以静衬动,来探讨动态意象的表现形式,从而论证古诗词英译中的流动美乃至意境美。  相似文献   

9.
文化旅游日渐成为一种流行的旅游方式.吉林市的乌拉满族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民族风情,具备极为鲜明的文化旅游特色,可以吸引到中外游客的目光.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研究乌拉满族文化的汉英翻译,旨在指导译者翻译出可以促进中外交流的译本,让吉林市乌拉满族文化创造出更大的现实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依据,对译者的在翻译过程中所体现的能动主体性进行了初步分析,旨在丰富现代翻译理论,推进翻译理论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对生态翻译学进行了概述,分析了政府工作报告的特点以及在英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从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研究了近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提出了两项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12.
城市公示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城市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水平,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笔者对株洲市进行的实地调查显示株洲市公示语英译存在语言层面、语用层面、文化层面等多层面的错误。同时立足于生态翻译学视角,提出以服务读者为目的;拿来主义和译与不译等公示语翻译原则,以期规范城市公示语翻译,促进城市国际化接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客观前提、理论基础、现实基础三个方面探讨了生态世界观之所以可以用来观察高等教育的三个依据, 并指出在此基础上形成高等教育生态观具有着教育目标生态性、教育系统平衡性、教育发展可持续性等具体规定性。同时在高等教育生态观的指导下, 高等教育发展将走向生态化, 将达到更加全面、系统、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的提出,对于当前农民生态价值观的构建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用“中国梦”引领新时期农民价值观的取向,构建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当前农民生态价值观现状的基础上,该文从“中国梦”视角探析“中国梦”与农民生态价值观构建之间的关系,阐释农民生态价值观构建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我国正处于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阶段。虽然经济发展举世瞩目,但是能源资源消耗与日俱增,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公民生态文明素质整体不高。鉴于此,必须深入了解社会转型与生态文明教育的基本内涵,明确社会转型期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四个方面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顺利实现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  相似文献   

16.
基于我国生态林业建设现状,分析了营造林与生态林业建设的关系,阐述了影响营造林质量 的3 项主要因素,重点探讨了生态林业建设中的营造林工程要点和提高我国营造林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实力大大增强,科学技术作为追求物质目标的理性程序和有效手段,极大满足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欲望,同时人类也经受着自然对其肆意妄为行为的反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走进生态文明新时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为达到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永续协调,技术理性视阈下探究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语言的实践性是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的内核。生态翻译学则偏重翻译生态系统的整体协调性。翻译生态环境是涵盖了文化、交际社会、心理等因素的语言环境及翻译活动主体——译者的统一体。换言之,生态翻译学的内核,即译者适应生态环境而使用语言的实践活动,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不谋而合。因此,生态口译作为生态翻译的延伸,从语言游戏说的视角考量其活动机制,不失为一种全新的口译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视阈下福建农村生态文明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一发展新理念。本文从生态农村这一概念的提出和农村生态文明的内涵入手,通过对福建生态建设的基础、条件和福建农村生态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结合福建省实际情况,最后提出加快福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福建新生态农村发展的对策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是新中国成立后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以战略眼光,高度重视和长期探索生态环境建设得出的重要实践结论,是指导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理论指南。海峡西岸经济区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生态问题迫切需要建立一整套科学、规范的体制和机制:(1)弘扬生态文明,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支撑体系;(2)转变发展方式,建立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保障体系;(3)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4)加快法制建设,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