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致西藏日喀则市某村死亡绵羊感染的主要病原,试验对采集的绵羊肝脏、肺脏、脾脏等病料组织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对分离纯化后的细菌进行革兰氏染色;根据染色结果选择细菌鉴定卡和药敏鉴定卡进行鉴定,并对分离菌进行致病性分析;通过16S rRNA引物对分离菌进行PCR鉴定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菌为革兰氏阴性;对分离的1株优势菌进行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VITEK2 Compact System的GN卡鉴定,结果为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物;分离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等8种药物敏感,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酯、安曲南、呋喃妥因等7种药物不敏感,对头孢曲松中度敏感;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本菌具有一定的毒力;PCR产物测序比对后鉴定该菌为醋酸钙不动杆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该菌与序列号为MG011594.1的醋酸钙不动杆菌相似性达100%,确定为醋酸钙不动杆菌。说明西藏日喀则市某村死亡绵羊感染了醋酸钙不动杆菌,应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某规模化猪场子宫内膜炎病原菌的类型及筛选可用于临床的敏感药物,试验对该猪场的4头母猪子宫脓液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从4份脓液中共分离到4株细菌,经培养特性、生化鉴定和动物试验鉴定为溶血性不动杆菌1株、铜绿假单胞菌1株、产碱杆菌2株,且均有较强的致病性;15种药物中,溶血性不动杆菌仅对先锋霉素、头孢氨噻和痢特灵高度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和产碱杆菌对左氧氟沙星、氟哌酸和恩诺沙星高度敏感,对其他药物的敏感度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3.
在对某肉鸡养殖场蛋鸡死亡病因诊断过程中,从病死鸡肝脏分离到一株优势菌,对该菌进行革兰氏染色、细菌生化鉴定、16S rDNA序列分析、致病性试验以及药物敏感性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为鲍曼不动杆菌。分离菌感染7日龄雏鸡,雏鸡死亡率为100%。分离菌对诺氟沙星表现中敏;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等6类11种抗生素类药物耐药。研究为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禽病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重庆地区部分棘腹蛙养殖场"水肿病"病因,并对该病的临床防控提供参考,本研究采集了10只具有"水肿病"典型症状的2岁龄棘腹蛙成蛙,剖检后从其主要病变组织分离细菌;对分离的优势菌进行培养特性观察和回归致病性试验,同时进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16SrDNA序列测定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从病蛙腹腔中分离到1株优势菌株并命名为CQWU201501,该菌为革兰阴性无芽胞短杆菌,主要生理生化特性符合弗氏柠檬酸杆菌的指标,16SrDNA序列与弗氏柠檬酸杆菌同源性高达99.5%;药敏试验显示该菌对绝大部分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药物敏感。综上所述,棘腹蛙"水肿病"是由弗氏柠檬酸杆菌引起的;该菌对供试的16种药物敏感,仅对头孢唑啉和复方新诺明2种药物耐药,生产上可选择敏感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贵州省某养殖场罗曼粉鸡发病病原的特征及其耐药性,本试验从病死鸡中分离出一株革兰氏阴性菌,命名为GZ2019,并对其进行纯化培养、生化试验、16S rRNA序列分析、药敏试验及动物回归试验。分离菌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呈圆形凸起、表面光滑、半透明的灰白色小菌落,鲜血营养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形态与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的一致,但不溶血;革兰氏染色结果镜检显示,分离菌为成双排列的阴性球杆菌,偶见单个存在或链状排列;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枸橼酸盐利用、过氧化氢酶反应为阳性,硝酸还原、氧化酶、葡萄糖发酵等反应为阴性,无运动性;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与不动杆菌的核苷酸同源性在72.6%~99.9%之间,与申氏不动杆菌LUH 4760株(GenBank登录号:AJ275041)、SNSK 752株(GenBank登录号:MG584984)、MCDA01株(GenBank登录号:KY385627)及RP1株(GenBank登录号:MG461636)的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9.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头孢曲松和痢特灵敏感,对头孢哌酮、头孢呋辛、头孢他啶等5种药物中度敏感,对新霉素、环丙沙星、羧苄西林等17种药物耐药;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小鼠隔离饲养1周仅死亡1只,死亡率为20%,表明该分离菌致病性较弱。本试验成功分离出1株低致病性申氏不动杆菌GZ2019,可为鸡源申氏不动杆菌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定河北省昌黎县某肉牛场肉牛发病原因,本研究从呼吸道症状明显的病牛鼻粘液中分离纯化到1株优势菌,采用细菌培养、革兰氏染色、细菌生化鉴定、rpoB基因检测、16S rRNA序列分析方法鉴定,经K-B试纸法检测该分离菌对泰乐菌素、头孢拉定等18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分离菌革兰氏染色呈阳性短杆状球菌,在血琼脂培养基上可生长为干燥且粗糙的淡黄色菌落,在LB液体培养基中呈沉淀生长,菌液上层轻微浑浊,下层有颗粒状、片状沉淀;rpoB基因PCR扩增检测结果为阳性;该分离菌具有脂酶、赖氨酸脱羧酶、β-葡萄糖苷酶、α-葡萄糖苷酶活性,能够发酵海藻糖、麦芽糖、蔗糖,结果符合干燥棒状杆菌生化特性;16S rRNA序列比对分析表明,该分离菌与干燥棒状杆菌同源性为99%,一致性为91.6%;对泰乐菌素、头孢拉定等7种药物耐药,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等9种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菌为干燥棒状杆菌。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贵州省某养殖场罗曼粉鸡发病病原的特征及其耐药性,本试验从病死鸡中分离出一株革兰氏阴性菌,命名为GZ2019,并对其进行纯化培养、生化试验、16S rRNA序列分析、药敏试验及动物回归试验。分离菌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呈圆形凸起、表面光滑、半透明的灰白色小菌落,鲜血营养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形态与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的一致,但不溶血;革兰氏染色结果镜检显示,分离菌为成双排列的阴性球杆菌,偶见单个存在或链状排列;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枸橼酸盐利用、过氧化氢酶反应为阳性,硝酸还原、氧化酶、葡萄糖发酵等反应为阴性,无运动性;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与不动杆菌的核苷酸同源性在72.6%~99.9%之间,与申氏不动杆菌LUH 4760株(GenBank登录号:AJ275041)、SNSK 752株(GenBank登录号:MG584984)、MCDA01株(GenBank登录号:KY385627)及RP1株(GenBank登录号:MG461636)的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9.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头孢曲松和痢特灵敏感,对头孢哌酮、头孢呋辛、头孢他啶等5种药物中度敏感,对新霉素、环丙沙星、羧苄西林等17种药物耐药;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小鼠隔离饲养1周仅死亡1只,死亡率为20%,表明该分离菌致病性较弱。本试验成功分离出1株低致病性申氏不动杆菌GZ2019,可为鸡源申氏不动杆菌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从病死竹鼠体内分离到1株细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鉴定、16S rDNA基因测序分析及系统进化树构建等方法对分离菌种属进行确定,并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PCR方法检测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人工感染小鼠试验确定分离菌的致病力。病原鉴定显示,分离菌为革兰阳性杆菌,16S rDNA基因测序及BLAST比对显示其与棒状杆菌序列相似度达92.1%~99.2%,结合生理生化鉴定结果确定分离菌为棒状杆菌;药敏试验显示,该分离菌对氟苯尼考、头孢氨苄和青霉素等药物敏感,对复方新诺明、四环素和红霉素等药物表现耐药,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为oqxB、tetX、sul1和ermF阳性,与药敏试验表型一致;该菌对小鼠有致病性,毒力基因检测发现,分离菌携带fyuA和papA。本研究为竹鼠棒状杆菌病预防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分离自患病瓯江彩鲤的1株气单胞菌(HX201006-2)的分类地位与药敏特性,试验采用细菌的16S rDNA基因的分类鉴定与生化方法对该分离菌进行研究,通过NCBI的Blast搜索同源序列,应用MegAlign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该分离菌的16S rDNA(GenBank登录号为JF713702.1)基因,与简达气单胞菌类聚,初步确定该分离菌株的分类地位,结合分离菌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鉴定该分离菌为简达气单胞菌;该分离菌对头孢噻吩、丁胺卡那、庆大霉素等12种药物敏感;对新霉素、利福平、红霉素3种药物中度敏感;对头孢拉定、多黏菌素B和O/129等7种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杭州野生动物世界1例成年雌性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子宫内膜炎病例的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无菌采集患虎子宫分泌物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梅里埃Vitek? 2 COMPACT系统的生化鉴定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采用小鼠腹腔接种模型检测临床分离株致病性,并通过药敏纸片扩散法K-B鉴定该菌对50种药物的敏感性,采用筛选的敏感药物联合对症治疗,持续观察疾病是否复发及其产仔情况。【结果】从患虎子宫分泌物中获得1株革兰阴性短棒状杆菌;梅里埃Vitek? 2 COMPACT系统革兰阴性卡鉴定结果显示,该临床分离株为摩氏摩根菌,菌株可发酵葡萄糖,分解甘露糖、D-葡萄糖,且尿素酶、磷酸酶、鸟氨酸脱羧酶、γ-谷氨酰转移酶反应呈阳性;序列比对分析发现,16S rDNA序列与摩氏摩根菌的相似性最高,达99%以上,进一步表明该菌为摩氏摩根菌,并命名为HNH2019;药敏结果显示,该菌多重耐药,对多黏菌素B、丁胺卡那、复方新诺明、麦迪霉素、四环素、头孢哌酮等33种药物呈不同程度的耐药,对头孢...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兽医学报》2016,(3):431-436
从疑似副猪嗜血杆菌和猪丹毒丝菌混合感染病猪无菌采集心脏、肝脏、脾脏、肺及心包积液,采用常规分离培养法分离病原菌,通过染色镜检、生化鉴定、卫星试验和核酸测序同源性比对,确诊为副猪嗜血杆菌与猪丹毒丝菌混合感染。为进一步了解2株菌的生物学特性,测定了2株菌以及混合菌液的半数致死量(LD50)以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1)将2株菌的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已发表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副猪嗜血杆菌与猪丹毒丝菌的同源性各达到96%和99%;(2)致病性试验中,SPF鼠均在接种后24h左右开始死亡,从其心脏、肝脏、脾脏及肺均回收到攻毒菌,表明2株菌均为此次疫病的主要致病菌;(3)通过测定副猪嗜血杆菌和猪丹毒丝菌的LD50分别为5.28×109、3.58×104 CFU/mL,进一步证明二者具有较强毒性。根据2株菌的LD50等体积混合2种菌液注射SPF鼠,副猪嗜血杆菌与猪丹毒丝菌LD50均出现下调,分别为3.70×109、2.51×104 CFU/mL,表明混合感染增强了二者的致病力;(4)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副猪嗜血杆菌与猪丹毒丝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与临床耐药谱相一致,未出现新的耐受药物;同时筛选出了2种菌的共敏感药物氧氟沙星和氟苯尼考,有利于对疾病的快速治疗与防控。  相似文献   

12.
依据Gen Bank中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不动杆菌的部分已知序列,选取大肠杆菌的uid A基因、肺炎克雷伯氏菌的khe基因和不动杆菌的sec E基因,利用Primer Premier 5设计引物,选出扩增序列的3对引物及相应的Taqman探针,uidA、khe、secE探针5'端分别标记FAM、HEX、CY5荧光发射基因,3'端标记BHQ1淬灭荧光基因。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一种同时检测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不动杆菌的诊断方法。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显示,该方法能特异地检测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不动杆菌,其最低检测限分别为2×10~(-1) CFU/μL、9.2×10~(-1) CFU/μL和4.3×10~(-1) CFU/μL。整个检测扩增在2小时内完成。该结果表明本试验所建立的三重荧光定量PCR方法的灵敏度、重复性及特异性均较好,可用于同时快速检测三种病原菌。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从患肺炎的牦牛细支气管中分离得到一株致病细菌"SWUN6759",用PCR扩增其16S rRNA序列进行鉴定,并作同源性比对、系统进化分析,以及药物敏感及致病性检测。结果显示:SWUN6759为鲍曼不动杆菌,它与鲷源、鸡源、水蜡虫源、人源、牛源鲍曼不动杆菌的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均低于50%,说明SWUN6759具有种属特异性;耐药性结果显示其仅对多西环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敏感,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其对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探明本实验室前期从澳洲墨瑞鳕溃疡组织中首次分离的寄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piscicola)LW15的致病性和药敏特性,本实验再次明确了该菌株的系统进化地位,同时进行人工回归感染试验检测其致病性。结果显示菌株LW15的16S rDNA与Acinetobacter guillouiae CIP 63.46T同源性最高,为97.7%,与本实验室前期分离的系同一菌株,为寄鱼不动杆菌;动物回归实验结果显示该菌为澳洲墨瑞鳕致病菌,半数致死浓度为4.26×10~6cfu/mL。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分离菌进行毒力基因分析,结果显示其携带224个毒力基因,其中invasion、adherence和toxin等3类毒力基因中分别包含2、43和3个基因。对LW15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显示该菌株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头孢曲松、丁胺卡那、哌拉西林等21种药物敏感,对羧苄西林和呋喃唑酮2种药物中度敏感,对四环素、克林霉素、头孢拉定、头孢氨苄、苯唑西林等7种药物不敏感。本研究为由寄鱼不动杆菌引起的澳洲墨瑞鳕溃疡疾病有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和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黑龙江省某养殖场因呼吸道症状急性死亡病猪的致病菌,并探究其主要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采集病死猪内脏组织,通过细菌分离、革兰氏染色、生化鉴定、16S r RNA基因的PCR扩增、测序、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对分离菌进行种属鉴定;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分析该菌对8类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通过Illumina PE150对细菌全基因组测序,采用ResFinder软件分析分离菌的耐药基因,并分析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的相关性。利用VFanalyzer软件、BLASTN比对分离菌的毒力基因。结果显示,该菌株在10%脱纤维羊血平板培养基上培养24 h后形成表面光滑具有β-溶血环的单菌落;革兰氏染色结果显示呈蓝紫色短棒状杆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该分离菌的生化特性与化脓隐秘杆菌符合。16S r RNA基因的PCR结果显示,扩增到1 397 bp的目的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该菌株与已报道的化脓隐秘杆菌同源性高达99%。16S r RNA基因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与辽宁沈阳的牛源化脓隐秘杆株TZQ 01株处于同一分支,与日本的猪源分离株NIAH13531处于较近分支,以上结果可确定该分离菌为...  相似文献   

16.
2011年从64株河南省不同地区养鸡场的鸡源致病菌中分离出1株鸡鲍曼不动杆菌和4株鸡奇异变形杆菌,并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氨苄西林、头孢噻呋、庆大霉素、多西环素、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等13种药物对受试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显示:鸡源奇异变形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有差异,其中Cpro菌对13种受试药均高度敏感;Epro菌仅对氨苄西林耐药;Apro菌已对多西环素、恩诺沙星和加替沙星耐药;而Dpro菌已同时对庆大霉素、氟苯尼考、恩诺沙星和加替沙星耐药。鸡鲍曼不动杆菌对多数药物的敏感性较高。仅对头孢哌酮呈现中介.对氟苯尼考和恩诺沙星呈现耐药,说明尽管目前兽医临床鲍曼不动杆菌对常见药物的敏感性较高.但仍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为了阐明伴侣动物发生化脓性疾病的原因,试验采用微生物学方法对天津市某动物医院的一例犬子宫蓄脓病例的脓汁进行病原学研究,包括细菌的分离、纯化、涂片和革兰氏染色镜检及基因序列分析。通过观察分离菌菌落形态和染色特征、生化培养鉴定特性、药敏试验测定该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程度、PCR方法扩增16S rRNA基因并测定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和基因进化树的构建,确定病原菌的种类。结果表明:该菌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形成圆形、湿润的菌落,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生化培养特征与埃希氏菌属一致;该菌对链霉素、麦迪霉素、哌拉西啉、妥布霉素、头孢曲松、氧氟沙星、头孢西叮药物高度敏感,对头孢吡肟、头孢呋辛、头孢他啶、氨曲南、头孢哌酮和卡那霉素耐药;该菌16S rRNA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比对与弗格森埃希氏菌最接近,基因进化树构建与弗格森埃希氏菌属在同一分支上。说明该分离菌属于弗格森埃希氏菌。  相似文献   

18.
为查明养殖场引起牛只呼吸道疾病的病原菌,采集患病牛鼻拭子,采用实验室方法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通过细菌毒力基因的检测、致病性试验、药敏试验分析分离菌生物学特性;并明确22种中草药对其抑杀效果。结果表明,分离菌为两端钝圆革兰氏阴性短杆菌,16SrRNA基因序列与GeneBank铜绿假单胞菌比对相似序列达到100%,表明分离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菌株携带Exo S、Exo Y毒力基因,8h内可致小鼠死亡。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环丙沙星极为敏感,对阿米卡星、新霉素、复方新诺明等9种药物中度敏感;中草药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乌梅、五倍子、五味子对分离菌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其MIC分别为31.25mg/mL和62.50mg/mL,对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具有较好抑制作用。本研究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锦鲤摩氏摩根氏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鉴定2009年山东某养殖场锦鲤病病原,本研究从病鱼体内分离到3株优势菌,经回归感染实验证实编号为A400502的分离株为该病的致病菌.该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周生鞭毛,大小为0.5 μm~0.7 μm×1.0 μm~1.5 μm.其生化特征为鸟氨酸脱羧酶、尿素酶、酚红反应阳性,赖氨酸脱羧酶和精氨酸双水解酶阴性.利用16S rDNA序列分析和比对结果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该菌与登录号为EF455493的摩氏摩根氏菌(Morganella morganii)的同源性高达99%,因此将该菌鉴定为摩氏摩根氏菌.26种药物的敏感实验结果表明,该分离株对复达欣、庆大霉素、新霉素等11种药物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重庆市某规模猪场舍内环境中葡萄球菌的病原特性及耐药情况,试验采用空气细菌培养自然沉降法和物体表面采样法采集猪场舍内环境样本20份,进行葡萄球菌的分离纯化,提取分离株基因组DNA,扩增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检测其生化指标,确定敏感药物,并分析病原菌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得到2种革兰氏阳性球菌,分别与头状葡萄球菌和沃氏葡萄球菌相似性较高(均为99%),在系统进化树中也分别与其聚为一簇,两种菌的硝酸盐还原、MR-VP和甘露醇等7种指标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确定为头状葡萄球菌和沃氏葡萄球菌,均对多西环素、复方新诺明和阿奇霉素耐药;头状葡萄球菌携带vanA、rpoB、ermB和tetM 4种耐药基因,沃氏葡萄球菌携带ileS、rpoB、blaZ、ermC、aacA-aphD、tetK和tetM 7种耐药基因,两种菌均含有rpoB和tetM基因,并证实头状葡萄球菌和沃氏葡萄球菌的耐药类型与耐药基因具有相关性。说明该猪场舍内环境中存在头状葡萄球菌和沃氏葡萄球菌,在生猪养殖和人畜共患病防控方面应加强对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