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用3只健康并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杂种羯羊,平均体重为24 kg,采用3×3无重复拉丁方试验设计,用3种不同日粮(全混合颗粒料日粮、粉碎精料+铡短粗料日粮和未粉碎精料+铡短粗料日粮)来研究对绵羊瘤胃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食未粉碎精料+铡短粗料日粮绵羊的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显著高于采食全混合颗粒料日粮绵羊(P<0.05),采食未粉碎精料+铡短粗料及粉碎精料+铡短粗料日粮的绵羊瘤胃丙酸摩尔比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采食全混合颗粒料日粮绵羊(P<0.05,P<0.01),而(戊酸+异戊酸)摩尔比极显著低于全混合颗粒料日粮绵羊(P<0.01),乙酸/丙酸显著或极显著低于采食全混合颗粒料日粮绵羊(P<0.05,P<0.01)。因此,用粉碎精料+铡短粗料或未粉碎精料+铡短粗料日粮饲喂绵羊能改善绵羊瘤胃发酵类型。 相似文献
2.
试验选择带有永久瘤胃瘘管的辽宁绒山羊羯羊9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只,研究日粮NDF水平(59.5%、54.6%、49.69%)对绒山羊瘤胃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及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DF水平的降低,乙酸浓度显著升高(P<0.05),丙酸浓度显著升高(P<0.05),乙酸比例显著降低(P<0.05),丙酸的比例显著升高(P<0.05)。丁酸浓度和丁酸的比例没有显著变化(P>0.05)。各种酸浓度及其比例与NDF水平有着比较好的线性回归关系:乙酸浓度=16.21-17.99NDF(n=9,R2=0.55,P<0.05),丙酸浓度=33.39-43.97NDF(n=9,R2=0.68,P<0.01),乙酸比例=51.77+51.61NDF(n=9,R2=0.52,P<0.05),丙酸比例=29.09-31.06NDF(n=9,R2=0.49,P<0.05)。绒山羊日粮NDF含量为50%左右时瘤胃的发酵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利用体外法研究不同水平苜蓿皂苷对山羊瘤胃内pH值和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通过体外培养法研究日粮中添加苜蓿皂苷对山羊瘤胃微生物发酵功能的影响。试验分5组,各组苜蓿皂苷的添加水平分别为基础底物(2g)的0(对照组)、1%、2%、3%及4%,每组3个重复,体外厌氧培养24h,并分别测定各处理组pH值和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添加苜蓿皂苷未对培养液pH值产生显著影响;添加1%~4%的苜蓿皂苷可极显著提高培养液中乙酸、丙酸浓度(P<0.01);添加1%的苜蓿皂苷可极显著提高丁酸浓度(P<0.01),2%组可显著提高丁酸浓度(P<0.05);各苜蓿皂苷添加组中乙酸/丙酸的比例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本试验条件下,添加1%~4%的苜蓿皂苷可改善瘤胃发酵模式,提高反刍动物对发酵终产物的利用率,且添加1%的苜蓿皂苷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5.
日粮添加苜蓿皂甙对鸡蛋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研究苜蓿皂甙对鸡蛋品质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选用288只400日龄海兰褐商品蛋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组72只鸡,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采用单因素方差设计。在玉米-豆粕型日粮基础上分别添加0、30、60、90mg/kg的苜蓿皂甙饲喂蛋鸡,试验期60d。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苜蓿皂甙,能够提高蛋壳厚度和蛋白哈氏单位。其中蛋壳厚度,Ⅲ、Ⅳ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哈氏单位,Ⅲ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综合分析得出,目粮中添加60mg/kg的苜蓿皂甙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比例的饲料油菜(Brassica napus)和玉米(Zea mays)秸秆混贮对滩羊体外发酵参数及营养物质降解率的影响。以水分含量较高的饲料油菜作为混贮水分调节因子,调制试验组混贮的水分含量为50%、55%、60%、65%和70%,同时调制玉米秸秆黄贮作为对照组。密封发酵60 d后取样,作为滩羊瘤胃体外发酵底物,每组3个重复,进行体外发酵试验,测定体外发酵的各项指标。结果表明:1)干物质降解率(dry matter digestibility,DMD)随着饲料油菜添加比例的增加而显著上升(P <0.05),其中对照组DMD最低,为48.01%,70%水分组DMD最高,为66.81%;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neutral detergent fiber digestibility, NDFD)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 0.05)。2)试验组滩羊体外发酵的产气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但5个试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 0.05)。3)各组滩羊体外发酵液中pH值、氨态氮(NH3-N)浓度、总挥发性脂肪酸(total volatile fa...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利用体外厌氧发酵培养技术研究不同硒源及不同硒水平的添加对奶牛瘤胃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的影响。试验按照3×4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第一因素为硒源,即亚硒酸钠、硒代蛋氨酸和酵母硒3种,第二因素为硒添加量,即每毫升培养液中设0μg、0.1μg、0.2μg和0.3μg共4个添加水平,其中0μg/mL添加水平为对照组,共计10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均进行3h、6h、9h、12h、24h和48h的体外批次培养,每个处理组设3个重复。试验结果表明,体外培养液中添加3种不同来源的硒对乙酸、丁酸、TVFA的影响组间差异显著(P<0.05),对丙酸、乙酸丙酸比影响较小(P>0.05),其中以添加酵母硒的乙酸、丙酸、丁酸、TVFA的效果最好,添加硒代蛋氨酸次之;体外培养液中添加0.3μg/mL硒,可显著提高乙酸、丁酸、TVFA的含量(P<0.05),对丙酸及乙酸丙酸比影响组间差异不显著,但均以0.3μg/mL硒组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9.
微量元素钴对人工瘤胃挥发性脂肪酸产生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钴是瘤胃微生物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为研究日粮添加无机钴对瘤胃微生物发酵挥发性脂肪酸(VFA)产生量的影响,本试验用人工瘤胃模拟装置研究添加不同水平钴(0、0.05、0.10、0.15、0.20、0.25 mg/kg DM)对体外瘤胃微生物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添加的对照组相比,添加钴可使发酵液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丙酸、丁酸浓度明显增加(P<0.05),但对乙酸、丙酸、丁酸的摩尔比例没有显著影响(P>0.05),总的来说,添加钻明显促进瘤胃微生物对饲料养分的发酵.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利用体外模拟瘤胃发酵评价苎麻和苜蓿组合对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为畜牧业生产中合理使用苎麻提供数据参考。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苎麻和苜蓿按照不同干物质比例(10∶90、20∶80、30∶70、40∶60、50∶50、60∶40、70∶30、80∶20和90∶10)组成9种发酵底物,选取3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湘东黑山羊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模拟瘤胃发酵48 h。结果表明:每克底物的产气量和甲烷产量、降解每克底物的产气量和甲烷产量、产气速率、起始底物降解速率和干物质降解率随苎麻比例的增加均呈显著线性降低(P<0.05);当苎麻比例≥30%时,干物质降解率显著降低(P<0.05);当苎麻比例≥40%时,体外发酵产气量、产气速率和甲烷产量显著降低(P<0.05)。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丙酸和丁酸比例随苎麻比例的增加呈显著线性降低(P<0.05),而乙酸比例和乙丙比随苎麻比例的增加呈显著线性增加(P<0.05);苎麻比例≥50%时,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当苎麻比例≤20%时,对体外模拟瘤胃发酵和底物降解影响较小,并且对甲烷生成具有抑制... 相似文献
11.
添加真菌培养物对人工瘤胃pH和挥发性脂肪酸产量及比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瘤胃持续模拟技术研究玉米和稻草在瘤胃内发酵产生总挥发性脂肪酸 (TVFA)量、VFA能。结果表明 :添加A、B、C、D、E和F 6种真菌培养物发酵的玉米和稻草 0~ 72h的TVFA每 10 0mL中分别为 5 .0 7,4 .31,8.77,4 .30 ,9 75 ,3.32mmol和 4 .0 9,2 .36 ,8.6 8,7.6 6 ,9.95和 2 .94mmol,发现以E菌处理的产酸量和VFA能最高 相似文献
12.
以8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徐淮山羊为试验动物,采用自身对照设计,研究丙酮酸钙对山羊瘤胃内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喂丙酮酸钙后,在0~8h内,对pH值无显著影响.4h时,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升高25%(P<0.01);丙酸浓度升高60%(P<0.01).0~8h内,丙酸比例均高于对照组(17%~30%);乙丙比均低于对照组(20%~29%).说明在山羊日粮中添加一定量丙酮酸钙,可在不影响pH值的情况下,提高丙酸比例,降低乙丙比,改变瘤胃发酵类型. 相似文献
13.
以8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徐淮山羊为试验动物,采用自身对照设计,研究丙酮酸钙对山羊瘤胃内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喂丙酮酸钙后,在0~8h内,对pH值无显著影响。4h时,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升高25%(P<0.01);丙酸浓度升高60%(P<0.01)。0~8h内,丙酸比例均高于对照组(17%~30%);乙丙比均低于对照组(20%~29%)。说明在山羊日粮中添加一定量丙酮酸钙,可在不影响pH值的情况下,提高丙酸比例,降低乙丙比,改变瘤胃发酵类型。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长链脂肪酸组合对体外培养瘤胃微生物发酵挥发性脂肪酸(VFA)的影响,并得出最优脂肪酸组合及添加水平,试验选取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及α-亚麻酸4种脂肪酸因子,设置0.5%、1.0%、1.5%等3个水平进行L9(34)正交试验,其中Ⅰ~Ⅸ组为试验组、Ⅹ组为对照组,各处理均设3个重复。以3头瘤胃瘘管山羊为瘤胃液供体进行体外发酵试验,测定各组培养液VFA 24 h内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各组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总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波动变化趋势。其中在6 h时Ⅶ组TVFA浓度最高。乙酸/丙酸比值总体呈下降趋势,6 h前下降较快,6 h后趋于平缓。丁酸摩尔百分比在7.97%~15.41%间变动。主成分与最优组合分析表明,TVFA浓度影响的主次顺序为亚油酸、油酸、硬脂酸、α-亚麻酸;以添加1.5%硬脂酸、0.5%油酸、1.5%亚油酸、0.5%α-亚麻酸时组合效应最好。 相似文献
15.
选择健康、生长发育状况良好,年龄相近的周岁滩羊羯羊12只、周岁母羊12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每组6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2.0%酵母培养物、0.3%益生酵母、3.0%苜蓿皂甙,研究不同日粮添加物对滩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第20天、第60天,试验Ⅰ组与对照组血浆丙二醛(MDA)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Ⅱ组、试验Ⅲ组与对照组的血浆MD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第40天,各试验组之间血浆MD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Ⅲ组在第20天、第40天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P<0.01);第20天、第40天、第60天,各处理组之间对血浆总抗氧化能力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分析认为,三种日粮添加物均不同程度增强滩羊的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16.
研究山羊瘤胃内放入装有不同种类牧草的尼龙袋后,瘤胃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的动态变化规律。选用带有瘤胃瘘管的山羊为实验动物,结合尼龙袋法测定3类牧草在山羊瘤胃中的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结果表明,添加装有不同牧草的尼龙袋后,山羊瘤胃乙酸、丙酸、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及乙酸/丙酸值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并在4h达到峰值,其中乙酸浓度约为70.49%、丙酸浓度约为15.38%,瘤胃的发酵类型总体上偏向于乙酸-丙酸型.3类牧草均适用于山羊的科学饲养。由此可见,添加装有不同种类牧草的尼龙袋均会对山羊瘤胃挥发性脂肪酸产生影响,其原因主要与原料的蛋白质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7.
日粮中添加不同植物油对奶牛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及乳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头年龄相同、平均体重650kg左右、泌乳期相同的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3×3拉丁方设计,探讨日粮中添加脂肪酸组成不同的植物油(葵花油、胡麻油、菜籽油,日粮脂肪含量均为6.5%)对奶牛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以及对乳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试验组奶牛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葵花油组反-C18:1含量和C18:2含量显著高于胡麻油组和菜籽油组(P0.05),后两组反-C18:1含量、C18:2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葵花油组和胡麻油组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菜籽油组(P0.05);胡麻油组的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而其他两组SF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葵花油组的CLA含量显著高于菜籽油组(P0.05),但与胡麻油组差异不显著(P0.05),菜籽油组和胡麻油组CLA含量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不同纤维素与淀粉比率等氮纯化日粮瘤胃发酵挥发性脂肪酸产生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持续动态瘤胃模拟装置 (RSI)研究了 6种不同纤维素和淀粉比率 (C S) ;0 .14、0 .4 4、0 .94、1.92、4 .75、15 .76等氮纯化日粮养分瘤胃发酵率及挥发性脂肪酸净产生量。结果显示 :随着日粮中C S的升高 ,72小时发酵后 ,纤维素发酵率由 75 .2 1%下降至 5 0 .2 9% ;对纯化日粮而言 ,有机物发酵率 (FOM OM ,% )在C S为 0 .4 4~ 4 .75时可以保持较高 (6 8%~ 72 % ) ;纯化日粮 72小时发酵后 ,净挥发性脂肪酸产生量 (VFA FOM ,mol g)与日粮可发酵纤维素和可发酵淀粉比率 (FC FS)间呈乘幂负相关 (VFA FOM ,mol g =4 .2 7) (FC FS) - 0 .1 41 6 ,r=- 0 .94 2 7) ,并在 3.4 0~ 5 .5 2之间浮动。表明 ,纯化日粮体外发酵养分发酵率及VFA产生量与日粮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比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选用4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土地山羊为试验动物,按4×4拉丁方试验设计,进行了苹果酸(5 g、10 g、15 g)对山羊瘤胃内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动态变化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0~12 h内,10 g和15 g添加组的pH值始终高于6.0,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0.16~0.27和0.19~0.41.10 g和15 g处理组的丙酸浓度几乎在12 h内均高于对照组.4 h时,10 g和15 g处理组的丙酸浓度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2%(P<0.05)和23%(P<0.05).10 g和15 g 处理组的丙酸比例在0~12 h内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1%~56%和22%~61%,10 g和15 g处理组的乙丙比在0~12 h内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21%~41%和21%~43%.结果表明,苹果酸降低了瘤胃液乙丙比,改变了瘤胃发酵类型. 相似文献
20.
选用4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土地山羊为试验动物,按4×4拉丁方试验设计,进行了苹果酸(5 g、10 g、15 g)对山羊瘤胃内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动态变化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0~12 h内,10 g和15 g添加组的pH值始终高于6.0,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0.16~0.27和0.19~0.41。10 g和15 g处理组的丙酸浓度几乎在12 h内均高于对照组。4 h时,10 g和15 g处理组的丙酸浓度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2%(P<0.05)和23%(P<0.05)。10 g和15 g处理组的丙酸比例在0~12 h内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1%~56%和22%~61%,10 g和15 g处理组的乙丙比在0~12 h内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21%~41%和21%~43%。结果表明,苹果酸降低了瘤胃液乙丙比,改变了瘤胃发酵类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