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6月龄左右努比亚山羊公羊30只,随机分成舍饲育肥组和放牧补饲组,进行65d的短期育肥试验,研究不同养殖方式对当年出生当年出栏山羊的育肥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育肥前期(35d)2组日增重无显著性差异(P>0.05),放牧补饲组较舍饲组提高3.62%;育肥后期(30d)2组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放牧补饲组较舍饲组提高10.89%;2组全期育肥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放牧补饲组较舍饲育肥组提高7.63%。舍饲组精粗料比为41.6:58.4,日采食干物质占体重4.76%。试验羊血液生理指标均在山羊血液生理指标正常范围内,差异均不显著(P>0.05);2种育肥方式血液生化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放牧补饲组总蛋白、白蛋白低于正常值,在育肥日粮中要提高粗蛋白水平,这样有可能进一步提高育肥效果。2种育肥方式增重成本舍饲组(18.89元/kg)较放牧补饲组(13.64元/kg)增加5.32元/kg,放牧补饲组育肥收益(391.4元/只)较全舍饲组(311.1元/只)高80.3元/只。选择适宜季节和放牧场地,小群放牧补饲育肥效果要优于全舍饲育肥。  相似文献   

2.
选择松辽黑生长育成猪50头和200头,分成舍饲组和林地放牧组,进行饲养育肥性能测定。舍饲组按常规全期饲喂全价配合精饲料;放牧组则先在舍内育成至体重达40kg后,白天林地放牧,早晚各补饲一次精饲料,直至达到育肥体重。饲养试验结束,各饲养组选取4头(2公2母)体重100kg左右的试验猪,进行屠宰做胴体肉质测定。结果表明:日增重舍饲组为736.5g;放牧组为467.5克,差异极显著(P<0.01),而放牧组则每增重1kg比舍饲组少耗精饲料730g,差异显著(P<0.05)。屠宰率放牧组为70.71%,比舍饲组的69.21%高,差异显著(P<0.05),肌内脂肪含量放牧组为4.92%,舍饲组为3.60%,差异显著(P<0.05),其他胴体肉质指标如眼肌面积、背膘厚、瘦肉率及肉色、PH、失水率、嫩度等,两种饲养方式,差异均不明显,但放牧饲养组要比舍饲组,有改善和提高的趋势。吉林延边  相似文献   

3.
分别在放牧和舍饲条件下,对中卫山羊18月龄羯羊产肉性能与肌肉理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舍饲条件下中卫山羊18月龄羯羔羊的增重、平均日增重和产肉性能比放牧条件下有一定程度提高,屠宰率、净肉率、胴体净肉率、骨率和骨肉比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骨骼重、GR值和眼肌面积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肌肉pH值、肉色、大理石花纹、系水力、熟肉率、肌纤维直径和肌纤维面积放牧组与舍饲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肌纤维密度舍饲组较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试验采用舍饲、放牧+补饲及放牧的饲养方式,对30头24月龄牦牛进行育肥试验研究,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舍饲组牦牛的平均日增重达到484.83 g,放牧+补饲组牦牛的平均日增重达到358.27 g,对照组牦牛的平均日增重达到117.11 g,舍饲组与放牧+补饲组及对照组牦牛的平均日增重对比,差异显著(P0.05);放牧+补饲组与对照组牦牛的平均日增重对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表明,采用舍饲及放牧+补饲的育肥方式,显著提高育肥牦牛的增重效果,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元江县本地黄牛舍饲与放牧的饲养方式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随机选取规模化牛场舍饲饲养的本地黄牛以及牛场周边农户放牧饲养的本地黄牛犊牛各20头,公母各半,从初生到12月龄逐月测定体重体尺,并对体重、体尺及体尺指数进行显著性比较。试验结果:元江本地放牧黄牛和舍饲黄牛公牛初生重分别为(23.3±6.56)kg、(24.5±6.85)kg, 12月龄体重分别为(129.0±8.08)kg、(187.6±22.12)kg;母牛初生重分别为(22.1±7.36)kg、(21.8±6.84)kg, 12月龄体重分别为(118.9±14.59)kg、(172.5±24.6)kg。除初生、1月龄本地放牧黄牛与舍饲黄牛体重、体尺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月龄体重体尺存在显著差异(P<0.05),体重随着月龄增长逐渐拉开距离,体斜长、胸围和管围分别在5月龄、4月龄和5月龄开始出现显著差异(P<0.05),并随着月龄增加差异有扩大的趋势。体高在4月龄出现显著差异(P<0.05),直至12月龄差异不显著(P>0.05)。体尺指数随着月龄的增加,舍饲组逐渐大于放牧组并...  相似文献   

6.
放牧对松辽黑猪生长肥育及胴体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松辽黑生长育成猪200头,分成舍饲组和林地放牧组,进行饲养育肥性能测定。舍饲组按常规全期饲喂全价配合精饲料;放牧组则先在舍内育成至体重达40kg后,白天林地放牧,早晚各补饲一次精饲料,直至达到育肥体重。饲养试验结束,各饲养组选取4头(2公2母)体重100kg左右的试验猪,进行屠宰做胴体肉质测定。结果表明:日增重舍饲组为736.5g,放牧组为467.5g,差异极显著(<0.01),而放牧组则每增重1kg比舍饲组少耗精饲料730g,差异显著(<0.05)。屠宰率放牧组为70.71%,比舍饲组的69.21%高,差异显著(<0.05),肌内脂肪含量放牧组为4.92%,舍饲组为3.60%,差异显著(<0.05),其它胴体肉质指标如眼肌面积、背膘厚、瘦肉率及肉色、pH、失水率、嫩度等,两种饲养方式,差异均不明显,但放牧饲养组要比舍饲组有改善和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舍饲型合作猪生长曲线拟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舍饲型合作猪为研究对象,对其生长发育进行了研究,并运用Gompertz、Richards和Logistic三种非线性模型拟合了体重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舍饲型合作猪体重与占初生重倍数随日龄增加而逐渐增大,相对生长率随日龄增加逐渐下降,90-120日龄日增重最大,为242.5 g;Gompertz模型拟合效果最理想(R^2=0.9995),用此模型拟合成年公猪体重为47.02 kg,成年母猪体重为59.86 kg;公、母猪生长拐点分别在118.32 d和146.75 d。  相似文献   

8.
合作猪(藏系猪)俗称蕨麻猪、藏猪、山猪,是我国最宝贵的动物品种资源之一。经调查,在合作猪主产区合作猪饲养模式主要有4种:终年放牧模式、春夏舍饲秋冬放牧、春夏放牧秋冬舍饲模式和全舍饲养殖模式;试验选择生长发育、体重、营养状况基本一致的150头1月龄合作猪,分为6组,分别以方式(1)、(2)、(2-1)、(3)、(4)、(4-1)模式养殖,同时测定纯放牧模式、春夏舍饲秋冬放牧、春夏放牧秋冬舍饲模式下80头母猪的繁殖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模式(4-1)和模式(2-1)增重效益显著高于其他模式(P0.05),春夏放牧秋冬舍饲模式下合作的猪繁殖性能最佳,其次为春夏舍饲秋冬放牧模式,纯放牧模式下窝仔数、仔猪初生重、繁殖成活率均显著低于前两者(P0.05)。  相似文献   

9.
以舍饲型合作猪为研究对象,对其生长发育进行了研究,并运用Gompertz、Richards和Logistic三种非线性模型拟合了体重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舍饲型合作猪体重与占初生重倍数随日龄增加而逐渐增大,相对生长率随日龄增加逐渐下降,90-120日龄日增重最大,为242.5 g;Gompertz模型拟合效果最理想(R^2=0.9995),用此模型拟合成年公猪体重为47.02 kg,成年母猪体重为59.86 kg;公、母猪生长拐点分别在118.32 d和146.75 d。  相似文献   

10.
选用断奶仔猪40头,按窝别分成舍饲组和放牧组,体重均达50 kg后两组饲喂相同的日粮。在达到80 kg体重时,两组增重效果没有明显差异(P>0.05);在胴体品质方面尤其是花板油以及瘦肉率,两组差异显著(P<0.05);氨基酸总量以及必需氨基酸总量两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味精菌体蛋白替代豆粕对生长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味精菌体蛋白替代豆粕对生长猪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体重30kg生长猪60头,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1~4组,每组3重复,每重复4头,试验期30d。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4组分别饲喂味精菌体蛋白替代基础饲粮中20%、40%、60%和80%豆粕的饲粮。结果表明:平均日采食量整体随替代比例的增加而逐渐降低(P>0.05);平均日增重随替代比例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对照组和试验1组都显著高与试验3组和试验4组(P<0.05);饲料转化率随替代比例的增加而逐渐降低(P>0.05);增重耗料成本随替代比例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P>0.05),试验1组和试验2组最低。建议替代比例在20%以内为宜。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探讨冷季不同饲养方式———放牧与舍饲对大通牦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牦牛冷季育肥和规模化养殖提供理论依据。选取30头体重[(213.50±13.12) kg]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2岁大通公牦牛,随机分为放牧组与舍饲组,每组15头。放牧组牦牛为传统放牧方式,舍饲组牦牛为舍饲全混合日粮(TMR)。预试期15 d,正试期190 d。试验结束后测定2组牦牛的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结果显示:1)饲养方式显著影响了牦牛的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P<0.05)。与放牧组相比,舍饲组牦牛的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分别增加了22.93%和63.46%(P<0.05)。2)饲养方式显著影响了牦牛的瘤胃发酵参数(P<0.05)。与放牧组相比,舍饲组牦牛的瘤胃液pH和乙酸/丙酸分别降低了5.61%和24.09%(P<0.05),瘤胃液氨态氮、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和戊酸含量分别增加了54.07%、15.65%、13.85%、98.61%、32.35%、88.60%和68.12%(P<0.05)。3)饲养方式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试验选择(35±2)日龄的断奶"杜大"和"杜斯"两个品种猪共48头,每一品种24头,公母各半,研究载铜硅酸盐纳米微粒(简称纳米铜)对仔猪断奶后0~3周和4~6周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杜大"猪断奶后0~3周,纳米铜组与高铜组相比,终重降低了16.36%,差异显著(P<0.05);平均日增重降低了23.68%,差异显著(P<0.05);料重比增加了19.64%,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平均日采食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②"杜斯"猪断奶后0~3周,高铜组与纳米铜组相比,终重提高了14.24%,差异显著(P<0.05);平均日增重提高了5.16%,差异显著(P<0.05);料重比降低了3.78%,差异显著(P<0.05);各组间平均日采食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③"杜大"猪断奶后4~6周;纳米铜组与高铜组相比,终重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日增重提高了13.24%,差异显著(P<0.05);料重比降低了11.88%,差异显著(P<0.05);各组间平均日采食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④"杜斯"猪断奶后4~6周;纳米铜组与高铜组相比,终重提高了6.1%,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日增重提高了4.74%,差异显著(P<0.05);料重比降低了2.33%,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平均日采食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方式(放牧和舍饲)对苏尼特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瘤胃菌群的影响。选取健康的3月龄苏尼特羊24只,平均体重为(20.16±1.56)kg,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羊。对照组(舍饲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放牧组)采食天然牧草。预试期7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舍饲组苏尼特羊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和胸围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2)舍饲组苏尼特羊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和肉骨比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3)舍饲组的背最长肌亮度(L*)值、蒸煮损失率和剪切力值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背最长肌pH24 h显著低于放牧组(P<0.05)。4)与放牧饲养相比,舍饲组的Shannon指数显著降低(P<0.05),门水平上,舍饲显著提高了瘤胃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了瘤胃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P<0.05)。在属水平上,舍饲显著提高了瘤胃中普雷沃氏菌属_1(Prevotel...  相似文献   

15.
营养条件对荷斯坦公犊生长发育及血液中激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同期出生的48头中国荷斯坦公犊,在其1月龄时随机分为4组,Ⅰ、Ⅱ、Ⅲ、Ⅳ组分别采用全乳、全乳+精料、代乳粉(料)和精料(对照组)进行饲养,研究不同日粮饲喂犊牛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Ⅰ组的体重在2~6月龄时均显著高于Ⅲ、Ⅳ组(P<0.05);尽管Ⅲ组的体重和日增重在2月龄时显著低于另3组(P<0.05),但到6月龄时,其日增重达到1.35kg/d,且与Ⅰ组无显著差异(P>0.05)并明显高于Ⅳ组(P<0.05)。说明代乳料饲喂的犊牛在后期的生长能够接近全乳饲喂的水平。4组间体长指数和髋胸指数在分组饲养后的开始几个月里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体重、日增重以及多数体尺指标均与T3和GH浓度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T4和INS浓度仅与体斜长、体长指数和髋胸指数呈显著(P<0.05)相关,且日增重仅与T3浓度有极显著相关(P<0.01)。Ⅰ组犊牛的血清中T3浓度在2~6月龄时均显著高于Ⅳ组(P<0.05),且除6月龄以外,其余各月龄时均显著高于Ⅲ组(P<0.05)。说明血清中T3浓度可能是能反映并监控荷斯坦犊牛生长发育和营养情况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春夏舍饲、秋冬放牧养殖模式下合作猪年度体重变化动态,确定合作猪最佳补饲时间,研究补饲效果,减少冷季掉膘损失。试验结果表明,合作猪在5月-10月舍饲条件下增重显著,冷季纯放牧条件下生长缓慢。通过年度体重动态数据情及冷季补饲试验确定合作猪最佳补饲时间为每年的12月至第2年的3月,经补饲,最佳屠宰时间为次年2月-3月。通过冷季补饲,试验组各阶段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P0.01),显著增加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放牧对松辽黑猪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25 kg左右的松辽黑猪30头,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舍饲和放牧的方式进行生长育肥试验,在松辽黑猪体重达到100 kg时屠宰测定其各项指标。结果表明:放牧组松辽黑猪日增重、料重比显著低于舍饲组(P0.05),血清中三酰甘油含量显著低于舍饲组(P0.05),其他血液生化指标稍有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屠宰后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熟肉率、滴水损失、失水率、嫩度值等指标放牧组与舍饲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说明放牧能提高育肥猪的生产性能,增强免疫功能,提高猪肉品质。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放牧和舍饲对肉羊生长、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挑选24只健康无病、体重(20.0±2.2) kg杜寒杂交肉羊,随机分为放牧组和舍饲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公、母各半。放牧组肉羊以柏籽和柏树叶作为主要饲料,适当补饲基础日粮,舍饲组肉羊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0%柏籽。预试期为15 d,正式试验期为90 d。结果显示,舍饲组肉羊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总增重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舍饲组肉羊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率、屠宰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或P<0.01)。舍饲组羊肉的失水率和蒸煮损失率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放牧组羊肉的pH24 h值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放牧组羊肉中的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苏氨酸和丝氨酸含量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舍饲组羊肉中的丙氨酸、缬氨酸和赖氨酸含量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甘氨酸含量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放牧组羊肉的色泽、香气、滋味、总分均显著高于舍饲组(P<0...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子午岭黑山羊的早期生长规律,试验选择136只出生日龄相近的健康子午岭黑山羊羔羊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初生重、1~6月龄体重,计算初生~4月龄(断奶)和4~6月龄平均日增重,以及1~6月龄平均日增重和相对生长率;运用Gompertz、Logistic和Von Bertalanffy模型对羔羊的生长曲线进行拟合,从3种模型中选择拟合度较优的模型估算子午岭黑山羊羔羊初生~6月龄体重、每月平均日增重、相对生长率、拐点体重、拐点日龄和最大日增重,对模型估测与实测的累积生长曲线、绝对生长曲线和相对生长曲线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子午岭黑山羊公羔的初生重和1,2,3,4,5,6月龄体重均高于母羔,但差异不显著(P>0.05);公羔哺乳期[初生~4月龄(断奶)]平均日增重为(90.69±6.68)g,母羔为(89.09±9.96)g,而4~6月龄的平均日增重急剧减小,约为哺乳期的50%。3种模型都能较好地拟合子午岭黑山羊羔羊的生长曲线,拟合度(R2)均在0.990 0以上;Von Bertalanffy模型拟合子午岭黑山羊公母羔生长曲线的效果优于Gompertz和Lo...  相似文献   

20.
为了加快畜群周转速度,提高草地载畜量,威宁县种羊场利用本场淘汰公羔开展60 d舍饲育肥试验。结果表明,育肥羊日增重随精料喂量的增加而增加,试验I组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II组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III组日增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II组高于试验I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II组显著高于试验III组(P0.05)。育肥效益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每只羊低18.4元~32.3元。若考虑到舍饲育肥人工成本低于放牧育肥,则舍饲育肥效益高于放牧育肥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