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19~2020年对曲靖市7个县(区)苹果、梨、石榴20个果园进行桔小实蝇为害调查。调查发现,桔小实蝇为害曲靖市7个(县、市、区)苹果、梨、桃、石榴、猕猴桃等水果,虫果率0~98.31%。不同海拔桔小实蝇发生呈现不同的消长趋势,在1570m海拔带种群数量高峰出现在5月底~6月底,1854~2128m海拔带种群数量高峰出现在8月中旬~9月初。混栽果园桔小实蝇种群随种植品种成熟呈现多个种群数量高峰。调查结果为桔小实蝇高效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结合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对兴山县柑桔产区的土壤采集0-30cm土样,分析测试了土壤酸碱度、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Ca、Mg、Fe、Cu、Zn、Ba等,结果表明,兴山县柑桔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土壤速效N、P、K缺乏分别为60.5%、23.68%和28.07%;土壤有效Fe、Zn、B缺乏比较严重,而土壤有效S和Cu含量过高;柑桔园土壤pH、有机质及部分大中微量元素有效养分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或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桔小实蝇是一种寄主广泛、危害严重的果蔬害虫,寄主表面的伤口对其产卵行为有较大的影响。为明确寄主伤口对桔小实蝇产卵选择性的影响,本研究以香蕉为寄主,在果实表面制造不同形状、大小和不同新鲜度的伤口,设置选择性和非选择性实验,观察产卵行为。结果表明:桔小实蝇对不同大小伤口产卵偏好为6 mm方形孔>4 mm方形孔>1′5 mm长条形孔>2 mm方形孔>1.5 mm针刺孔>自然产卵孔;在选择条件下,边长6 mm的方形孔伤口上的着卵量最高,平均为55.00粒/伤口,而自然产卵孔中的平均着卵量仅为6.39粒;非选择条件下的产卵量为56.00粒/伤口,自然产卵孔中的平均着卵量仅为3.92粒。桔小实蝇对不同伤口新鲜度的访问习性偏好顺序为产生2 d的伤口>0 d的伤口>产生1 d的伤口,产生2 d 的伤口平均访问次数为3.20次,访问时长为50.04 min,尝试产卵次数为4.40次,真实产卵次数为3.80次。本研究表明寄主果实表面的伤口有利于桔小实蝇产卵,伤口面积越大及产生的时间越长,产卵量越高。在生产中为减少桔小实蝇对果实的危害,应采取相应保护果实的措施,尽量避免果实表面形成伤口。  相似文献   

4.
2017年对井研县柑桔园土壤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井研地区有42.1%的土壤有机质偏低,土壤碱解氮处于适量水平,73.7%的土壤有效磷处于极缺或缺乏等级,47.4%的土壤有效钾处于缺乏等级,土壤铁、锰、锌、硼缺乏情况严重。建议生产中有机无机肥配合,增施有机肥,平衡施肥,氮磷钾比例适中施用。  相似文献   

5.
伍福国 《畜牧市场》1990,2(4):300-301
南坝镇四村柑桔园,面积30多亩。注重科学技术的综合配套应用,深耕改土,合理施肥,精修细剪,适时防止病虫害等管理措施,几年来连获丰收。1989年,柑桔亩产高达3750公斤,总产达4.9万公斤。  相似文献   

6.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是重要的世界性检疫害虫之一,对热带和亚热带的250余种水果和蔬菜造成危害。该虫在北京地区1年发生4代,主要发生于大兴、房山、丰台、昌平等区县。危害程度属中度危害,主要危害黄油桃、绿化九号桃、乔纳金苹果、黄元帅苹果、葫芦枣、冬枣等10余个品种。疫情成虫发生高峰期8月底9月初,各虫态均不能安全越冬。施用1%甲维盐微乳剂2500倍液,虫果率为2%,1.8%阿维菌素乳油4000倍液,虫果率为4%。套袋的水果虫果率为0。  相似文献   

7.
桑蟥(Rondotia menciana Moore)属鳞翅目,家蚕蛾科.桑蟥是国内苗木检疫对象,在山东临朐一带是乔木桑的大敌.在太湖流域则危害湖桑,幼虫在叶背食叶肉,留下叶脉,受害严重时叶片成网状,严重影响蚕桑生产.  相似文献   

8.
通过人工诱捕、定期田间观察,对2018年广西南宁市莲雾上桔小实蝇雄虫种群动态及日活动规律进行了调查 ,研究了该虫对不同品种莲雾趋性,以期了解桔小实蝇在莲雾上发生规律,为控制桔小实蝇对莲雾的危害奠定基础,进而为莲雾种质资源保存及利用提供保障。结果表明,南宁莲雾上桔小实蝇发生规律跟气候条件、果实成熟期有关,其对果实的颜色、气味、方位等有一定的趋性。桔小实蝇始见期是3-4月,终见期为11月,发生动态呈双峰型,最高峰在8月中旬;每天9: 00-10: 00 活动较多,18: 00-19: 00次之,最佳诱捕期为5-9月,喜欢在西面取食,趋向于颜色鲜艳,叶片遮盖少的莲雾,产卵痕数量不均匀地分布在莲雾果实表面,且因部位不同而显著不同,在果腰处产卵痕最多,偏向于颜色鲜艳果。  相似文献   

9.
白刺夜蛾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白刺夜蛾幼虫的食量和防治指标。结果表明,幼虫可分为5龄,各龄幼虫的日食量依次为4.81、12.39、37.56、130.68和483.25mg/头,幼虫期总食量2453.58mg/头。根据食量测定,研制的防治指标为39.7头/m2,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为12.5%。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昭通市苹果园桔小实蝇成虫田间种群动态,采用Steiner诱捕器内添加甲基丁香酚引诱剂的方法,于2020-2022年在昭通市昭阳区守望乡、永丰镇、苏家院镇苹果园对桔小实蝇的发生数量进行了连续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桔小实蝇在昭阳区苹果园呈季节性发生,当年12月中旬至翌年4月份果园内未诱到桔小实蝇,5月-7月桔小实蝇种群处于较低水平,8月、9月种群数量逐渐上升达到年增长最高峰(2020、2021、2022年单次最多诱集虫口数量分别达1019头、290头、95头),10月份后种群数量迅速下降,直至12月上旬果园内桔小实蝇数量为0。结果表明:8月和9月是桔小实蝇的主要发生期,也是桔小实蝇防控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1.
采用黄色粘虫板对梨园内柑橘小实蝇成虫的诱杀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好粘对柑橘小实蝇的诱杀效果最好,试验期间7d内虫量达52.7头/板,雌虫比例为1.5%;其次为附有甲基丁香酚、甲基丁香酚 乙酸乙酯 乙醇的纽康牌黄板,7d内诱虫量分别为25.7头/板和24.6头/板;附有异丁香酚的黄板和单一黄板效果最差。另外,附有诱蝇酮的黄板对南瓜实蝇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2010~2012年采用甲基丁香酚灭雄和蛋白饵剂诱杀雄、雌两性成虫的方法,开展了海南番石榴园橘小实蝇 Bactrocera dordalis (Hendel) 种群动态监测与综合防治研究。结果显示,海南番石榴园6~9月橘小实蝇种群发生的2个高峰期分别在6月下旬~7月上旬、8月上旬;橘小实蝇种群密度(667m2/d诱杀橘小实蝇虫量)与番石榴果实被害率明显呈正相关;及时清园和处理虫、落果的番石榴园橘小实蝇种群发生密度比对照果园相对减少了110.72头667m2/d,二者相差约23倍;番石榴园园内与园外隔离带的橘小实蝇种群动态呈线性关系。 同时,应用诱杀技术与及时清园和处理虫、落果等农业措施相结合的方法综合防治番石榴园橘小实蝇的效果显著,在不套袋和不喷施农药的情况下3造番石榴的保果率达66.44%。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弄清南宁市火龙果产区橘小实蝇成虫田间消长规律,以期为橘小实蝇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甲基丁香酚(methyl eugenol)为诱芯的诱捕器和涂有甲基丁香酚的黄板,在南宁市良庆区那陈镇西宁村和南宁市邕宁区蒲庙振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两大火龙果基地设置了14个监测点,诱捕监测2018年~2019年的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成虫消长动态并根据当地气象资料分析气象因素与橘小实蝇成虫活动数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橘小实蝇诱捕高峰期发生在7月下半月~9月下半月,12月下半月~次年3月下半月未捕获到成虫;气温是影响当地橘小实蝇活动的主要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14.
2010-2011年,在海南省热带果园进行了甲基丁香酚和蛋白饵剂添加不同杀虫剂诱杀橘小实蝇效果的比较试验。结果显示,甲基丁香酚10ml添加45%马拉硫磷0.8ml诱杀橘小实蝇雄成虫的效果最好;而添加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0.8ml的效果次之,但二者差异性不显著。蛋白水解液(45%假丝酵母20?.0g 水350ml)不添加任何杀虫剂诱捕橘小实蝇两性成虫的效果最好,而添加45%马拉硫磷1.5ml后与前者相比,尽管诱捕虫量略低,但杀雌的效果明显优于前者。综合诱捕效果、安全性和环保等因素,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可作马拉硫磷的替代药剂与引诱剂甲基丁香酚混配使用;采用麦克菲尔式或相类似的诱捕器进行橘小实蝇监测和防治时,蛋白饵剂可不添加杀虫剂进行使用。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选择醋酸铵(AA)、腐胺(PT)、三甲胺(TMA)3种成分,旨在研制对橘小实蝇诱捕效果好、且雌性偏好的合成饵剂。首先采用3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筛选优化配方,;再以假丝酵母丸饵剂和0.02%猎蝇饵剂为参照进行田间诱捕效果测定。通过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确定优化配方为AA 7.5g/500mL。田间诱效评价显示,该配方对橘小实蝇两性成虫诱捕效果、雌虫诱捕率均稍好于假丝酵母饵剂,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0.02%猎蝇饵剂。结果表明,该合成饵剂对橘小实蝇与水解蛋白相比更加经济有效,并可捕获更多雌虫,推荐在橘小实蝇种群监测和防控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实蝇粘虫板对桔小实蝇的诱杀效果,减少对天敌的诱杀,为科学悬挂实蝇粘虫板提供参考依据。采用4种悬挂方式,分别为悬挂于树冠中部胶面与地面垂直、悬挂于树冠中下部胶面朝下、悬挂于树冠中下部胶面朝上、悬挂于树冠上部胶面朝上,调查实蝇粘虫板上桔小实蝇、其它害虫和天敌的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4种悬挂处理的实蝇粘虫板共诱杀到20个昆虫种或类群,其中悬挂于树冠中部胶面与地面垂直的实蝇粘虫板诱杀昆虫种类、多样性指数最高,而悬挂于树冠中下部胶面朝上的实蝇粘虫板的益害比最高;悬挂于树冠中部胶面与地面垂直、树冠中下部胶面朝下的实蝇粘虫板对桔小实蝇的诱杀数量显著高于其它2种悬挂方式的实蝇粘虫板(p<0.05);悬挂于树冠中下部胶面朝上和树冠上部胶面朝上的实蝇粘虫板均对食蚜蝇具有较强的诱杀作用。因此,采用树冠中部胶面与地面垂直、树冠中下部胶面朝下的悬挂方式均可以作为田间应用实蝇粘虫板的方法;但采用树冠中下部与地面平行朝下的悬挂方式更有利于天敌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测试了不同诱剂配方对柑橘小实蝇成虫的诱杀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引诱效果最好的是甲基丁香酚 水解蛋白 红糖 敌百虫,7d内对柑橘小实蝇的引诱数量为:15.3333?6.514头/瓶,雌虫率占总虫量的18.9 %;其次为乙酸乙酯 甲基丁香酚,7d内引诱数量为:11.9667?7.4597头/瓶;另外,添加一定量的红糖、乙酸乙酯可显著提高引诱率,猎蝇、异丁香酚诱瓶诱杀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8.
为了弄清橘小实蝇在广西恭城县柿子主产区的转移为害及不同寄主果园种群消长规律,2018年3月-2019年3月,利用实蝇诱剂(甲基丁香酚)对柿子产区不同寄主果园橘小实蝇的种群动态进行监测,同时采用五点取样法对该地区19种可能受橘小实蝇为害的寄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恭城县柿子主产区,全年橘小实蝇成虫均可发生,不同寄主果园种群消长规律略有差异,1月上旬至5月上旬,种群数量处于极低水平,6月下旬至12月上旬为种群主要发生期,12月下旬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冬后,橘小实蝇于5月下旬首先在桃子上为害,然后随着杨梅、李子、枣子和柿子等寄主果实的不断成熟进行转移为害,在为害柿子前主要为害芙蓉李和枣子,最后在柿子上为害,且主要在柿园内越冬。橘小实蝇对不同寄主的为害程度不同,落果中有虫果率为3.92 %-57.84 %,其中桃子、李子、枣子和柿子的受害率较高,在柿子上的为害期最长。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毒死蜱对桔小实蝇体内代谢酶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毒死蜱对桔小实蝇敏感种群进行连续处理,测定其体内的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结果表明:随着毒死蜱浓度的增加,桔小实蝇的敏感性出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体内的CarE活性得到显著提升(F=43.21,p=0.024),抗性倍数为1.74,GSTs活性也显著上升(F=47.73,p=0.018),抗性倍数为1.98,但对CAT、POD的提升作用较小,表明毒死蜱对桔小实蝇体内的CarE、GSTs活力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