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探明新梢管理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新梢间距(10cm、15cm和20cm)和主副梢管理措施(主梢一次成梢副梢全去除、主梢一次成梢副梢留一叶、主梢一次成梢副梢留两叶、主梢二次成梢副梢全去除、主梢二次成梢副梢留一叶和主梢二次成梢副梢留两叶)对设施‘87-1’葡萄成熟期果实品质的影响,2017~2018连续两年的测定结果表明:新梢间距与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存在极显著相关,新梢间距20cm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但与单粒重、可滴定酸和香气含量不存在相关性;主副梢管理与单粒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和香气含量均不存在相关性。结论:建议设施‘87-1’葡萄新梢间距设置20cm,主梢一次成梢副梢留1叶绝后摘心。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时期主梢修剪对‘夏黑’葡萄二次结果的生长习性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探索适宜湖南地区的二次结果技术。【方法】以9年生‘夏黑’葡萄为试验材料,设置常规栽培和延后栽培处理,延后栽培是在一年生枝条去除一次花后,对‘夏黑’葡萄在不同时期对主梢第6节位修剪促顶端冬芽萌发进行二次结果,观测物候期和生长习性,测定成熟期的果实品质。【结果】‘夏黑’葡萄在4月30日、5月30日、6月30日修剪促萌的二次果均能正常成熟,成功将‘夏黑’延后至11月上旬。三个熟期的二次果在萌芽率、结果系数方面差异不大,均能整齐萌芽,但6月30日修剪的二次果在结果枝率方面显著低于其他两个处期,且主芽坏死严重,无法达到生产要求。三个熟期的二次果的果实品质虽略差于一次果,但二次果在果实硬度、果梗拉力、还原糖和糖酸比等方面优于一次果,且可滴定酸低于一次果,二次果的口感和风味较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商品性要求。果皮色泽随着修剪时期往后推移其转色越快,着色越深越黑。【结论】‘夏黑’葡萄在5月30日对主梢进行修剪生产的二次果综合性状最优,研究结果可为湖南地区二次果的果粒增大,产量和品质提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充分利用广西及南方地区的温光资源,引种适合一年两收的无核、红色、具香味葡萄新品种。本试验引进郑艳无核葡萄新品种在广西南宁种植,观察其植物学特性、物候期、生长结果习性、果实性状及抗病性等表现,并研究其一年两收栽培技术。经过4年的引种观察,郑艳无核葡萄在广西南宁可成功实现一年两收,表现为红色、无核、早熟、果穗中等、不易裂果、着色均匀、有香气、稳产等特点。4年引种观察期间,一茬果每667m2最多为708.14kg,二茬果每667m2最多为578.02kg;一茬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为22.97%,二茬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为23.71%;一茬果在6中旬到月末果实完全成熟,二茬果在11月底到12月初果实完全成熟。郑艳无核葡萄在广西南宁引种表现优良,适合在广西南宁及气候类似地区在避雨条件下进行一年两收栽培。  相似文献   

4.
<正>据《中国果树》2014年第6期《设施促早栽培夏黑葡萄更新修剪萌发新梢不同节位冬芽成花规律》(作者王海波等)报道,以设施促早栽培葡萄品种——非耐弱光的夏黑为试材,开展更新修剪后萌发新梢不同节位冬芽花芽分化规律研究,为更新修剪萌发新梢冬剪技术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区劳动力大量输出,在家务农的劳工越来越少,葡萄在几个关键时期需要大量用工。因此,引种省工品种“蜜光”在南宁进行一年两收栽培观察。通过4年时间的观察记录,观察到“蜜光”葡萄在广西南宁的植物学特性、果实性状、物候期、抗病性、产量等表现,并总结出“蜜光”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方法。结果表明,一茬果的始花期为3月中下旬,果实成熟期为6月下旬,是早熟品种。二茬果的始花期为9月上中旬,果实成熟期为12月中下旬。挂果后第2年进入丰产期,一茬果每667m2产量达到1034.52kg,平均单穗重721.13g,平均可溶性固形物20.21%;二茬果每667m2产量达到763.68kg,平均单穗重656.91g,平均可溶性固形物23.26%;该品种具有管理省工、穗形美观、不用蔬果、不用激素、果粒硕大、品质优良、耐储运等特点,适应性丰产性强,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大面积推广应用价值,是广西及气候相似地区的葡萄更新换代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6.
<正>宾川县是云南省最大的鲜食葡萄生产基地。2013年,全县鲜食葡萄种植面积达10 648 hm~2,总产量35.9万t,实现总产值27.7亿元。宾川一茬、二茬鲜食葡萄分别于每年6—8月和11—12月成熟上市。同国内其他葡萄产区相比,宾川一茬鲜果因成熟期早而占得市场先机并获益,也为二茬葡萄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当地以维多利亚、夏黑为主的早熟葡萄二茬果栽培面积逐年上升,2014年二茬葡萄生产面  相似文献   

7.
正据《北方园艺》2020年第7期《不同新梢留量对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作者杨君等)报道,新梢管理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该试验选用山西尧京酒庄的5年生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采用"Y"字形架势栽培,在新梢花序显现并能分辨时进行定梢,分别设置平均单株新梢留量为10、15,并以原单株新  相似文献   

8.
鲜食葡萄成熟采摘期过于集中是广西葡萄产区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影响到广西鲜食葡萄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效益进一步提高。采用延后一年两收栽培技术,能使广西桂林市巨峰葡萄成熟上市期由常规栽培7月下旬到8月中旬调整到10上旬,葡萄品质和栽培效益显著提高。关键技术是冬季短梢修剪、及时摘除正造花、适时促放延后一造花和二造花。  相似文献   

9.
根据南宁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性,针对性引进葡萄品种金香,应用葡萄一年两收技术进行种植观察以及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金香在南宁种植为综合性状较好,生育期中等,成熟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高且具有悦人的玫瑰香味,可以生产出生育期完全不重叠的二茬果,具备鲜食与酿酒兼用特性。  相似文献   

10.
或因自家留用 ,或为了出售 ,每年我国果农都要培养数千万株葡萄苗木。年年都有果农培养不出壮苗、无病毒苗 ,究其原因 ,或因经验不足 ,或因放松管理。实际上 ,葡萄苗木质量的好否 ,关键在于夏秋季的管理。我所培养葡萄苗木已有 2 0余年历史 ,现又建一处百万株葡萄苗圃基地 ,对于葡萄苗圃的夏秋季管理积累了一些经验 ,现简介如下。1 枝蔓管理1 1 抹杈 一般说来 ,扦插培育的苗木于 7月上中旬新梢即长到 4 0~ 50cm ,其中会有若干苗木长有数个新梢或一个新梢数个副梢。此时 ,对于密度较大的苗圃 ,必须及时抹杈 ,留取一个健壮的新梢 ,其余…  相似文献   

11.
随着葡萄产业的发展,实现机械化成为葡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必然要求。机械化作业的前提是建有标准化的果园和适宜机械化作业的栽培技术,因此新建葡萄园应该按照规范进行标准化建设,以利于机械化作业。但是,目前我国葡萄园建园中的土地整理、土壤改良、开沟定植、架杆及拉丝等各个环节尚缺少专用机械设备,都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本文介绍了几种用于新建葡萄园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装备,主要介绍了捡石机、激光平地机、有机肥施肥机、开沟机、栽植机和架杆及拉丝机械,以期为葡萄建园机械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方向指引,对葡萄种植户建园中机械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一年两熟栽培条件下叶片黄化处理对二季葡萄成花和果实品质的影响。在夏季果实采收后,树体恢复5周进行黄化处理,模拟葡萄自然休眠,观察其成花率、结果率并测定果实品质。本研究设7月21日、8月1日和8月12日3个时期进行黄化处理。结果显示:8月12日黄化处理的成花率和结果枝率显著高于其它2个时期,8月1日次之,7月21日最低;果实品质:可溶性固形物(TSS)、固酸比、纵横径和单果重8月1 黄化处理的显著高于其它时期,且不同时期黄化处理差异性显著。在果肉中,花青素、总酚的含量8月12日黄化处理的显著高于其它时期。在果皮中,相比其它时期8月12日葡萄果实花青素含量都显著高于其它时期。所以,综合成花率与果实品质两方面考虑,以8月12日进行黄化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建立葡萄脱毒技术并繁育和推广葡萄良种脱毒苗木,对于广西葡萄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本研究团队在广西最先开展了葡萄脱毒技术研究。目前已建立了10种葡萄主要病毒的RT-PCR检测方法,并建立了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的葡萄脱毒技术,且已成功对‘阳光玫瑰’葡萄、‘夏黑’葡萄和‘巨峰’葡萄三个优良品种的带毒单株进行了脱毒。研究成果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广西葡萄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交替灌溉对紫花苜蓿生物量分配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交替灌溉是一种节水灌溉技术,广泛用于籽实作物和园艺作物的生产灌溉管理.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分析了交替灌溉对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及其构成要素,根系生物量,地下地上生物量比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紫花苜蓿生产中应用交替灌溉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交替灌溉显著提高了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但没有显著影响紫花苜蓿的地上生物量;交替灌溉虽然增加了紫花苜蓿单株分枝数,但减少了单株叶片数;交替灌溉增加了0~20 cm土层的根系生物量,降低了20~60 cm 土层根系的生物量,整体上增加了0~60 cm 土层根系的总生物量;交替灌溉增加了紫花苜蓿的地下地上生物量比,提高了紫花苜蓿植株适应干旱的能力.上述结果说明,交替灌溉能够提高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而不减产,一方面通过增加紫花苜蓿根系发育能力而提高其耐旱性,另一方面增加了单株分枝数,因此交替灌溉能够适用于收获营养体的紫花苜蓿生产的灌溉管理.  相似文献   

15.
种质分发与利用是国家果树种质郑州葡萄圃的主要任务之一,自200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以来,葡萄研究、育种和生产工作不断得到重视,葡萄种质资源的社会需求不断加大,种质分发利用的数量持续增加。统计结果表明,15年来,国家果树种质郑州葡萄圃共向国内273家科研院所、企业和生产单位分发各种质材料11,082份次,被广泛用于新品种选育、基础研究和研究生试验等,分发的种质以科研单位和高校为多,主要集中在江苏、湖南、河南和北京等省市,鲜食葡萄种质的分发仍占绝对优势,与我国的葡萄生产状况基本一致,同时,种质资源在基础理论研究中的重要性日益凸出,并对葡萄种质资源分发与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6.
苜蓿后茬冬小麦对氮素的响应及土壤氮素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2001至2004年,在甘肃庆阳黄土高原定位研究了施氮和不施氮对比条件下,4龄苜蓿后茬冬小麦对氮素的响应.结果表明,4龄苜蓿后茬冬小麦产量对氮连续3年有响应,至第3茬,施氮显著增加籽粒产量(P<0.05),促进了第1茬冬小麦对氮的吸收,与产量的变化趋势一致;第2茬冬小麦对氮肥的利用率最高,达47%,不施氮下土壤氮素处于亏缺状态,第1年的亏缺量最大、第2年最小;施氮明显增加第2茬冬小麦0~60 cm 土层中硝态氮的含量,且硝态氮的累积峰从2003年的0~60 cm土层,转移到2004年的60~200 cm, 表明氮有一定程度的向下淋溶.在黄土高原,4龄苜蓿后茬种植头茬作物可不施氮肥.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桂南地区巨峰葡萄春季芽眼经破眠剂处理后萌芽时间不一致的问题,以7年生平棚架巨峰葡萄为试验材料,对结果母枝留5-9芽修剪5个处理,每修剪处理两行共60株。修剪后对所有试材用2.5%单氰胺催芽,同时对每个修剪的2行分别进行刻伤与不刻伤(对照)处理。对每修剪处理随机选取5株树调查5个不同节位修剪的刻伤处理与对照的萌芽率和新梢有花率,并分析其萌发的结果母枝冬芽成花率和结果母枝调查芽有花率。结果表明:刻伤处理可以显著提高中长梢修剪的萌芽率,并有使各节位出现花芽几率均等的趋势,对于短梢修剪没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以“夏黑”葡萄为试材,通过花前两段摘心中第1段穗上不同留叶数处理,研究其对结果枝蔓、叶片、花穗、果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前两段摘心中以第1段穗上2叶重摘心最佳,处理时间4月1日-4月6日,结果枝叶片总数保留17片,顶端留1根二次副梢4叶重摘心,其后顶端副梢1叶反复轻摘心,至8月中旬后,顶端不留副梢技术模式。既降低结果枝的生长势,又保持结果枝足够总叶面积和花对叶大小,从而达到果实品质提升,增大花穗和花梗长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In two repeated 3×3 Latin Square design trials, dairy cows have been fed bi-crop pea-oat silag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aturity stage and harvest strategy on feed intake and milk production. In experiment 1 the crop was harvested when the peas were at the flat pod (cut 1) or full pod (cut 2) stage. At the first cut half of the forage was wilted and half was acid-treated with a 2:1 mixture of formic and propionic acid. At the second cut all of the forage was acid-treated. Voluntary intake was highest for the cut 2 silage. In experiment 2 the crop was harvested when the peas were at the flat pod (cut 1), pod fill (cut 2) or full pod (cut 3) stage. The crop was pre-wilted overnight and then acid-treated. Voluntary intake was highest for the cut 3 silage, although the in vivo apparent digestibility was lowest. Milk and protein yield increased with crop maturity. It was concluded that pre-wilting and acid treatment produces good quality, palatable pea-oat bi-crop silage. In terms of feed intake and milk production, the optimal time of harvest was when peas were at the pod fill stage and the oats were in the late milk to early dough st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