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杜慧莹  陈延  董宏林  周蕾 《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903-9905,9960
研究了宁夏人口、生态环境和生态移民状况,探讨了生态移民工程对宁夏生态环境、移民社区建设和后续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进而提出推进产业化经营、强化政策引导、加强科技服务、拓宽移民增收渠道等促进宁夏生态移民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期望有助于政府决策。  相似文献   

2.
依据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利用宁夏已搬迁生态移民的实地调查数据,对移民农户的生计资本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移民存在物质资本积累缺乏、人力资本薄弱、金融资本不足等问题。为了促进移民可持续生计的获得和发展,提出增加移民的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重点着眼于以人力资本为主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越  李双奎  夏淼 《安徽农业科学》2014,(15):4878-4879
分析了宁夏生态移民工作中存在的社会问题,如移民就业创业、增收致富问题。充分借鉴河南、贵州、福建和广西等外省关于移民就业创业工作的经验,为宁夏移民务工就业的发展提供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4.
吕月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4,(23):8083-8085,8088
分析了宁夏生态移民工程存在的社会问题,如生产生活条件的变更、生活习惯的调整、生活前景的预期判断、资源竞争激烈、就业形势严峻、户籍管理混乱等文化适应、社会适应等。指出要改变过去更加重视经济发展、忽视或不重视社会管理的思路,从社会管理的角度出发,运用社会管理的方法、手段予以解决。只有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双管齐下,才能保证生态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6.
简述了宁夏中南部移民区的概况,以固原市原州区开城镇刘家沟移民迁出区为例,介绍了移民搬迁区生态修复措施,并简要总结了鱼鳞坑整地和反坡带子田整地的技术措施,以为生态移民建设能够更加顺利地实施和全面恢复移民迁出区的生态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该文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对130户移民进行搬迁前后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利用方式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农户有使用权且可产生经济效益的土地在移民后面积减幅达95%且土地结构发生变化;以耕地、荒草地为主变更为以耕地、蔬菜大棚、养殖用地为主,耕地类型中水田和水浇地的比例提升42%;在迁出地被征占用的土地面积占迁出地总面积的38%,且其土地利用方式多由耕地和荒草地变为退耕还林还草地。  相似文献   

8.
分析生态移民工作的短板,指出做好移民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提出生态移民职业技能培训对策,以提高农民文化科技素质。  相似文献   

9.
宁夏生态移民工程效益评价——以红寺堡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夏红寺堡区为例,构建生态移民效益评价体系.在分析数据过程中,使用统计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得出移民区各项社会事业需进一步完善的结论.其结论与政府的生态移民对社会成长和长期发展有益的预测相一致,并为西部地区科学制定移民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宁夏移民安置地生态安全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宁夏移民区的实地调查和查阅相关文献,从生态安全和生态系统健康的角度出发,就宁夏移民安置地生态安全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移民区生态安全建设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以生态农业为切入点,以宁夏沿黄经济带为实例,在对其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 SWOT 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力求这些举措有利于沿黄经济带各县市因地制宜,借鉴发展,为宁夏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生态脆弱地区的扶贫开发,发展经济固然重要,但绝不能以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而应建立在充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探索一条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的绿色路径。本研究基于宁夏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经济社会基本条件,围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创新性地构建宁夏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绿色发展路径,从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开辟绿色路径。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宁夏农业综合开发的基本做法与取得的成效.新时期的农业综合开发要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中发挥主导作用,要为现代农业建设起示范作用,要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导向作用.为此,需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开发项目,优化投资结构,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提升农业综合开发的层次和实力,加大多学科合作,强化项目集成力度,完善和创新项目管理机制,提高项目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宁夏农业综合开发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4.
宁夏中部干旱带是我国西部土地荒漠化问题最突出、生态系统最脆弱的地区之一.加快该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不仅是改善区域内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需要,而且对促进宁夏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宁夏中部干旱带土地生态的现状出发,从生态的角度提出土地利用目标,并提出了该地区土地生态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外酿酒葡萄生态区划多侧重于气候区划,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气候和环境资源,本着循序渐进、分层推进、优中选优的区划原则,提出酿酒葡萄优质生态区的区划指标,运用GIS技术,完成宁夏酿酒葡萄优质生态区区划。结果表明:宁夏中北部大部地区可以种植酿酒葡萄,约占宁夏国土总面积的1/3;在可种植区域内,气候最适宜区面积占32%,主要集中在北部灌区特别是贺兰山东麓大部地区;在气候最适宜区内,生态特优区占1.8%,分布在距银川市西约30公里的贺兰山东麓,青铜峡鸽子山和中宁白马、余丁乡北部部分山地。研究成果可大大提高宁夏酿酒葡萄区划结果的精细化程度,直接服务当地酿酒葡萄基地选择和区域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标志着我国经济建设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针对目前宁夏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坚持做好充分发挥政府和农民的积极性,坚持用现代理念教育农民,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以城市理念建设农村,大力开展“村企互动”,共建新农村活动等项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宁夏农业生态环境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演变规律和演变机制,为促进宁夏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基于1990~2012年宁夏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度模型、协调发展度模型研究宁夏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的发展水平、耦合度、协调发展度的演变规律.[结果]1990~2012年宁夏农业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呈波动上升后逐步下降的变化趋势,农业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呈先下降后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宁夏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的耦合度C为0.844~0.999,整体处于高水平耦合期,具体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宁夏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度D为0.416~0.758,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整体上实现了由过渡发展到协调发展的良性转变.[建议]应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农业用地安全;加大农业投入力度,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注重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以促进宁夏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向协调有序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18.
湿地作为一类特殊的生态系统,对于水资源的保护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实施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地处中国干旱半干旱区的宁夏平原,湿地资源丰富,拥有湿地面积122988hm2,且类型多样。根据宁夏平原湿地资源的特征,分析了宁夏平原湿地资源存在被侵占缩小、污染严重、利用型式单一、效率低下等问题。提出了合理规划,提高效益;保护生物多样性;利用氧化塘,处理污水;发展养殖、种植业;开发旅游等利于湿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