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抗病育种是防治玉米病害的主要手段,本研究田间调查了71份新选育玉米自交系对玉米大斑病、灰斑病、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的抗病性,旨在明确不同种质资源的抗病能力,为抗病育种提供资源.结果表明,69%的种质对4种病害表现为中抗及以上水平,其中抗大斑病材料占59.2%,高抗和抗病种质各有21份;高抗灰斑病材料67份,抗病材料1份,总占比为95.8%;瘤黑粉病高抗和抗病材料分别为36份和24份,占鉴定材料的85.9%;对丝黑穗病表现抗性以上的种质68份,占总鉴定种质的95.8%.71份新选育自交系中高抗丝黑穗病和灰斑病的资源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2.
《吉林农业科学》2017,(1):28-30
本研究以高感品种吉单209为材料,接种玉米黑粉菌与玉米丝黑穗菌,采用玉米茎基部注射、拌菌土、玉米苗期灌根、菌液浸种等4种方法,在模拟田间环境条件下观察玉米植株的发病情况,并对玉米植株发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筛选适合玉米黑粉病与玉米丝黑穗病的接种方法。结果显示,玉米茎基部注射是玉米瘤黑粉病最佳接种方法。玉米茎基部注射和菌液浸种是玉米丝黑穗病较好的两种接种方法。本研究为今后快速评价玉米资源对玉米瘤黑粉病及玉米丝黑穗病抗性提供可靠的接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42份鲜食玉米品种对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的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鲜食玉米品种对由丝孢堆黑粉菌(Sporisorium reilianum)引起的玉米丝黑穗病和玉蜀黍黑粉菌(Ustilago maydis)引起的玉米瘤黑粉病的抗性差异,于2019年通过人工接种对42份鲜食玉米进行田间抗性鉴定。对丝黑穗病的鉴定结果表明,在42份鲜食玉米品种中,未发现高抗材料;‘盛甜糯9号’和‘三禾甜加糯6号’表现抗病;‘盛彩甜3号’‘福王9号’和‘脆甜1号’3份材料表现中抗;16份材料表现感病;21份材料表现高感。对瘤黑粉病的鉴定结果表明,3份材料表现高抗,分别为‘脆甜168’‘金陇12’和‘原玉黄糯1168’;‘盛甜糯10号’和‘陇糯2号’表现中抗;9份材料表现感病;28份材料表现高感。参试材料中未发现同时兼抗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的品种,由此说明,在鲜食玉米上,对黑粉类病害的抗性品种较为匮乏,需进一步加强抗性材料的筛选利用,并加快多抗组合的选育。  相似文献   

4.
玉米主要病害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玉米丝黑穗病、玉米瘤黑粉病、玉米茎腐病、玉米大斑病2006年和2007年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玉米品种中玉米丝黑穗病、玉米瘤黑粉病和玉米大斑病这两年都属轻度发生,玉米丝黑穗病和玉米大斑病的发病率年度间存在差异,玉米瘤黑粉病两年的发生无差异;玉米茎腐病年度间差异较大,2007年发生较重。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西南高原生态区玉米地方品种的抗病性,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对90份玉米地方品种进行大斑病、小斑病和锈病的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具有丰富的抗病资源,高抗锈病的有5份,高抗小斑病的有13份,抗大斑病的有26份,兼抗(含高抗、抗和中抗)3种病害的有32份。可见,西南玉米地方品种有大量抗病种质资源,值得进一步改良利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45份玉米亲本的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对玉米瘤黑粉病表现感病的有豫奥2♀等14个,占供试亲本31.1%;表现中抗品系有豫奥2♂等11个,占24.4%;其余20个品种表现为抗病,占44.4%。玉米丝黑穗病表现感病的有吉单29♂等12个,占26.7%;表现抗病的有33个,占73.3%,其中中抗品种有临奥2♀等11个,占24.4%;抗病品种有吉单29♀等6个,占13.3%;高抗病品种有16个,占35.6%;对2种黑粉病均表感病的有豫奥2♀等3个,占6.7%。表现为中抗的有北玉6号♀等2个,占4.4%。抗病的有吉单29♀等3个,占6.7%。表现为高抗品种德玉28♀等8个,占17.8%。因此,抗2种黑粉病的品种占28.9%。  相似文献   

7.
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法评价了24份玉米自交系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在24份玉米自交系中抗病自交系有16份,所占比例为66.7%,感病自交系有8份,所占比例为33.3%。采用完全双列杂交和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对玉米抗丝黑穗病进行了遗传模型测验。结果表明:玉米抗丝黑穗病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玉米抗丝黑穗病基因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真实存在。其中,加性效应起主要作用,显性效应作用较小。在玉米对丝黑穗病的抗性上,抗病对感病呈不完全显性。在抗丝黑穗病选育上不仅要重视玉米自交系抗病性的鉴定,也要合理组配杂交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45份玉米亲本的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对玉米瘤黑粉病表现感病的有豫奥2♀等14个,占供试亲本31.1%;表现中抗品系有豫奥2♂等11个,占24.4%;其余20个品种表现为抗病,占44.4%。玉米丝黑穗病表现感病的有吉单29♂等12个,占26.7%;表现抗病的有33个,占73.3%,其中中抗品种有临奥2♀等11个,占24.4%;抗病品种有吉单29♀等6个,占13.3%;高抗病品种有16个,占35.6%:对2种黑粉病均表感病的有豫奥2♀等3个,占6.7%。表现为中抗的有北玉6号辛等2个,占4.4%。抗病的有吉单29♀等3个,占6.7%。表现为高抗品种德玉28♀等8个,占17.8%。因此,抗2种黑粉病的品种占28.9%。  相似文献   

9.
张掖市甘州区制种玉米亲本的田间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张掖市甘州区120份制种玉米亲本的抗病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对玉米黑粉病表现感病的亲本有‘隆玉5号’♀、‘HF-0518’、‘纬玉5号’♂、‘ZT701’♂4个亲本,其发病率均在20%以上,占参试材料的3.3%,其余116个自交系均为抗病或高抗材料;参试玉米亲本对丝黑穗均表现抗病,但抗病程度有差异,如‘DN20’♂、‘纬玉5号’♂和‘ZT903’♂等7个亲本发病率在12%~18%之间,其余材料均表现高抗;有12个材料对玉米锈病表现感病或高感,其余108个自交系均为抗病亲本,占参试亲本的90.0%;在120个亲本中,感染黑粉病和丝黑穗病,发病率在10%以上,同时又感染玉米锈病的亲本共有5个,仅占亲本的4.2%,其余占95.8%的亲本均表现出很好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0.
2016-2019年,对参加山西省玉米品比试验的818份杂交种通过人工接种的方法进行了丝黑穗病的抗病性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特早熟,早熟玉米品种的总体上抗性水平较低,特早熟品种中表现中抗以上的占比达到30.30%,早熟品种中表现中抗以上的占比达到34.24%,中晚熟玉米的抗性相对要高。但从总体看,高抗材料较少,仅占到鉴定总数的5.75%。不同类型的玉米品种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差异明显,普通玉米中表现抗病的占比较大,糯玉米次之,甜玉米最少。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采用甘蔗愈伤组织作离体培养,在培养基中加入甘蔗黑穗病粗毒素滤液为选择压力。采用电导率、生长量、蛋白质含量作为选择抗病性突变体的一种技术方法加以研究。实验表明:粗毒素滤液具有与黑穗病孢子相同的致病性,可替代孢子用于甘蔗抗黑穗病突变体的筛选与鉴定。测定甘蔗愈伤组织受侵染后的生长量和愈伤组织的电导率,可作为选择抗病突变体鉴别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高粱丝黑穗病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丝黑穗病是遍布全世界的重要高粱病害,是影响我国高粱生产发展的主要病害之一,在高粱产区每年都有发生,发病率有时高达70%,给生产造成很大损失。综述了高粱丝黑穗病对高粱生产的影响、病原菌及其生理分化、我国抗病杂交种选育历程、抗性遗传机制及抗病育种策略等方面的研究,以期为选育抗病品种并在生产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稻曲在稻穗上的分布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稻曲在稻穗及稻穗小枝梗上的分布特点,对2010年早稻稻曲病发病稻田收集的180份病穗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180份样本中共有稻曲630粒,其中258粒分布在稻穗下部,占40.95%,中部306粒,占48.57%,上部66粒,占10.48%,稻曲主要分布在稻穗中、下部;稻曲在稻穗上的分布特点是随着病害加重,分布于稻穗下部的稻曲所占比例逐渐减少,中部稻曲所占比例逐渐增多,而上部稻曲所占比例在各个病级稻穗上变化不大,稻曲在小枝梗上的分布无明显规律性。  相似文献   

14.
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False Smut Disease in Ric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适宜齐齐哈尔地区种植的抗黑穗病糜子品种,对10个糜子品种进行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表现为高抗(HR)的品种有年丰3号、晋糜7号和赤糜1号,其中赤糜1号产量最高,晋糜7号次之,二者产量均显著高于其它品种;表现为抗病(R)的品种有年丰7号、962-083;表现为中抗(MR)的品种有年丰6号;表现为中感(MS)的品种有齐黍1号、年丰1号;表现为感病(S)的品种有年丰5号、雁黍8号,其中年丰5号产量最低,仅为2 456.2kg·hm-2,与其它处理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在2007~2008年进行了10.2%福美双.戊唑醇悬浮种衣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用该药剂1∶40~60拌种,平均防治效果达90.65%~96.2%,增产16.50%~18.10%,且不影响玉米出苗。  相似文献   

17.
基于稻曲球结构分析稻曲菌的侵染部位和侵染时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田间采集的稻曲病病粒进行解剖分析,结果显示厚垣孢子层未形成的稻曲病病粒可分离出完整雌雄蕊;典型的稻曲球均可解剖出完整子房,且子房绿色未见明显膨大。雄性不育的水稻品系受稻曲病为害产生典型症状,其解剖结果与正常水稻品系相同。由此推测稻曲菌侵染水稻雌蕊发生在水稻开花之前,并直接从子房获得营养形成稻曲球。  相似文献   

18.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和防治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造成产量严重损失,本文对该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叙述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防治措施及迅速准确简便的丝黑穗病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9.
稻曲病是水稻穗期重要病害之一,近几年在江苏省东台市流行频率明显增加,直接影响稻谷质量和经济效益,通过应用爱苗防治,取得了较好的控病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