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业生物灾害精细化预报就是通过对林业生物灾害监测数据建模分析,从中寻找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群变化动态与环境因子变化之间的关系,建立预测预报模型,实现林业生物灾害预报在时间、空间、强度等维度有较高分辨率。现以安徽省潜山县马尾松毛虫为例,潜山县以现有的监测数据,使用SPSS,采用回归、时间序列与神经网络3种算法建立精细化预报模型,通过对历史发生数据与预报值的对比分析发现,采用回归与神经网络算法建立的预报模型要优于时间序列算法建立的预报模型,其预报精度基本能满足精细化预报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2.
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是实现林业生物灾害的精确管理的重要工具。运用ENVI与Arc GIS一体化集成平台,建立林业生物灾害TSE分析模型,实现林业生物灾害的精细化预报,以期为林业生物灾害精确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TSE分析理论的林业生物灾害精细化预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1,他引:0  
用能流来描述林业生物灾害特征值及其相关的环境变量,使林业生物灾害的离散值连续化,从而可以使用更多的数学工具,对林业生物灾害的发生发展进行精细分析和预测。使用TSE(TSDA,time-space dynamic analysis about event)和系统代谢分析方法,对林业生物灾害发生发展过程进行精确描述、分析和仿真,利用Google Earth专业版和GIS强大的空间信息处理能力,建立林业生物灾害精细化预报专家系统,实现林业生物灾害的精细化预报。  相似文献   

4.
基于系统健康管理理论的林业生物灾害精细化预报管理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1,他引:0  
介绍了系统管理的含义、理论基础、基本步骤及特点等,并阐述了系统健康管理的方式,提出林业生物灾害精细化预报管理措施,包括技术、人力资源、财务、物资、组织、质量、业务、计划、时间、控制等方面,以期为高效实现林业生物灾害精细化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合理组织遥感监测,积极推行遥感社会化,对多平台、多传感器进行遥感监测数据进行拆分或复合,以获得更高分辨率遥测数据。运用地面监测数据和历史遥感数据,建立遥感数据解读模型,并通过PDCS循环,不断提高遥感数据的解读精度与准确度。根据需要提取所需要的目标信息,建立TSE分析模型,通过系统关键因子分析与健康管理,可以实现对森林资源、生物灾害、土地利用、区域规划、交通管理、减商化等的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6.
基于WebGIS的广东省农作物生物灾害动态监测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广东省农作物生物灾害监测体系的各指标因素,建立基于 WebGIS 平台的广东省农作物生物灾害动态监测系统. 本系统实现了生物灾害监测信息实时传输、自动分析、直观显示和信息发布,改变了传统的生物灾害信息的采集方法和传递技术以及生物灾害预测预报的方法,为广东省农作物生物灾害监测数据的管理、应用和决策提供了一个较为科学、统一、可靠的信息平台. 经过了1年的试运行,本系统稳定可靠,且具有较好的伸缩性和扩展性,能够很好地服务于广东省的农作物生物灾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将多因子回归、径向基函数、多层感知器3种模型应用于2016年、2017年马尾松毛虫预报,发生量与发生期预测,预测精度均符合生产预报要求。因此,推广林业有害生物精细化预报技术,有利于实现林业的有害生物精确管理。  相似文献   

8.
对于林业生物灾害管理而言,时间管理、空间管理、生态调控等措施以及精确管理措施的综合运用,是实行重大林业生物灾害宏观管理的重要措施。我国当前重大林业生物灾害的宏观管理,在防治、检疫与生态调控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从加强防治管理,压低重大林业生物灾害高发态势;强化产地检疫拦截,逐渐弱化直至取代现有公路调运检疫,严密拦截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扩散蔓延;认清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发展的自然属性,扭转"剿灭"式防治思维,着重生态调控培育健康森林;整合基层应急处置资源;强化责任追溯与损失赔偿,实行疫情实时发布;研发新技术尤其是推广使用移动式切片机进行现场处理疫木等方面着手,遏制我国重大林业生物灾害高发频发态势。  相似文献   

9.
该文介绍了塞罕坝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现状,分析了有害生物防治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的必要性,从建立监测预警指挥中心、建立监测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监测信息处理与发布系统3个方面提出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途径,以期为塞罕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森林有害生物对林业生产和生态建设造成巨大损失。目前,我国年均发生林业生物灾害1000万hm^2,损失高达880亿元,己对森林资源和国土生态安全构成巨大威胁。林业生物灾害预警是降低和减少灾害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将介绍美国进行林业生物灾害预警的措施,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正森林资源出现有害生物一定程度对我国林业的健康发展与生态建设造成了极大限制与威胁,同时也影响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乱了生态系统的平衡以及森林系统的协调性,使生态环境不得不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因此,采取合理的预测预报方法,对森林内部存在的病虫害进行调查与统计,有利于对林业内部存在的有害生物合理防治,同时发挥保护森林资源的作用。一、基本原则与数据确定(一)基本原则要对林业有害生物的主要数据、内容和使用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2.
浅谈原州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业有害生物是由环境、生物和社会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生物灾害,它对生态环境和林业建设造成的危害和损失都非常巨大,被称之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控制林业有害生物严重发生的局面,将林业有害生物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限度,不断提高森林质量,保持生态环境的稳定和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为新世纪林业的跨越式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3.
基于精确管理的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新理念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精确管理理论的概念,分析了林业有害生物有害性的相对性,综述了基于精确管理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策略、资源化利用及完善林业生物灾害防治的法律法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是一项社会性工作,在林业建设中承担着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推进生态建设、促进生态文明的重任,促进林业生物灾害防治社会化是大势所趋。本文介绍了六安市林业有害生物社会化防治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推进社会化防治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万方数据对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研究文献检索,并对被引频次和年度、作者、机构分布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我国当前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主要研究成果。针对当前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遥感技术应用和监测预报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陈茂盛 《农技服务》2014,31(7):145-145
有害生物防治是林业资源保护的重点。本文从林业有害生物产生的原因,阐述防治林业有害生物应从营林技术和运用科技技术综合防治。并加强预测预报,进行虫情监测,对发生面积,认真调查虫情,划定疫区,进行防与治的双重保护。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安徽省林业有害生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和系统设计内容,建议从林业有害生物基础信息库、林业有害生物信息管理网络体系、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子系统、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与决策支持子系统和林业有害生物中心处理子系统等五大方面进行设计,对促进林业有害生物管理信息化进程,提高林业有害生物管理水平和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林业有害生物发生与危害日趋严重,各类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频发,严重威胁森林资源和公共安全。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应急平台是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和现代先进信息、通信技术为支撑,以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应急管理流程为主线,是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应急管理和处置的工具,是软件和硬件相结合的技术保障系统。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应急平台在体系上应包括国家林业局、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市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四级结构,在层次上应包括应用层、平台层、数据层和设备层。实施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应急平台建设能有效预防和减少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对保护森林资源、维护公共安全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图3参17  相似文献   

19.
有害生物防治理论及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法制化对策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首先对有害生物防治理论研究情况进行了综合性论述,然后依据有害生物防治的生态管理与生物灾害管理理论,分析了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法制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立法、执法和内部行业监督等方面提出了对策,以达到提高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第三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结果表明,潜山县近年来历史性林业有害生物在局部危害仍很严重,部分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包围压力逐年增加,松材线虫病等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对潜山县已经形成包围态势,且包围压力逐年增加,加拿大一枝黄花在这次普查中也有发现。针对这一现状,在潜山县林业生物灾害的防治上,要加强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增加森防经费投入,培育健康森林以提高森林抵御灾害能力,积极推广生物防治措施减低防治对环境的干扰,运用先进技术建立林业有害生物连续普查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