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农业技术进步方式及其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示了农业技术方式的内涵,探讨了农业进行方式所含盖的诸如技术与技术、技术与自然资源、技术与就业、技术与市场经济、技术与生产规模、技术与政府干预、技术与技术发展传统等诸多方面的关系。同时,还讨论了国际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对少耕免耕技术的概念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少耕免耕技术,主要包括少耕免耕播种技术、秸秆覆盖处理技术、深松技术、分层施肥技术,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阐述了实施少耕免耕技术的实施效果,并总结了实施少耕免耕技术的要点及注意事项,以期为少耕免耕技术的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当前我国天然产物有效成分提取和分离纯化技术的进展,对超声波提取技术、微波提取技术、超临界CO2提取技术、膜分离技术、分子蒸馏技术、吸附分离技术和高效絮凝技术等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立式储罐在线检测声发射技术、超声检测技术、机器人技术、平板导波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和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特别介绍了中国石油管道研究中心在平板导波储罐在线检测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声发射技术和平板导波技术在立式储罐在线检测中的技术问题,提出了立式储罐无损在线检测技术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现代农业的主要支撑技术包括生态技术、生物技术和管理技术,并分析了此三类支撑技术的相互关系;通过深入比较,指出生态技术在现代农业中应占主导地位,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生态环境现状的必然选择,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趋势;同时提出了生态技术群中应该重点发展的主要技术:立体农业技术、综合养殖生态技术、特色农业技术、多色农业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农业综合节水技术、农业污染综合防治技术和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等。  相似文献   

6.
徐霞  牟海青  田茜  廖晓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3,(29):11691-11693,11695
概述了几种常见的番茄溃疡病菌检测技术,包括血清学检测技术、PCR技术、实时荧光PER技术、Rep—PCR技术、核酸分子杂交检测技术,并对番茄溃疡病检测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吴明珠  李应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10):138-139,176
阐述了气相色谱系统的原理、组成及发展,介绍了静态顶空气相色谱技术、全二维气相色谱技术、快速气相色谱技术、便携式色谱仪,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探讨了气相色谱技术在有机催化中的应用。提出了气相色谱技术的前景与展望,为气相色谱技术的发展提供有利价值。  相似文献   

8.
循环农业中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中概述了循环农业中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现状,涉及的利用技术包括畜禽粪便的干燥处理技术、好氧堆制技术、厌氧发酵技术、诊断施用技术、动物消化分解处理技术、饲料化再利用技术、能源化再利用技术等,分析了循环农业中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脐橙"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原理、技术设计、技术维护,提出了技术展望,分析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不同抗旱栽培技术对烟田土壤水分、烟草生长发育和烤烟品质的影响,阐述了节水灌溉技术、土壤水分调控技术、水肥耦合技术、化学节水技术、地表覆盖技术以及综合抗旱技术的作用原理和效果,分析了近年来烟草旱作栽培出现的问题,并对这些抗旱栽培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RAPD 标记及其在植物真菌病害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RAPD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及近年来RAPD技术在植的病原真菌的种类鉴定、群体遗传、毒性变异,毒性基因迁移、菌源传播及植物抗病基因定位等植物病理学的诸多方面研究状况,并对RAPD技术在植真菌病研究中原理和技术问题以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大豆RFLP和RAPD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RFLP和RAPD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应用这些技术于作物遗传育种实践的前提条件是建立RFLP和RAPD分子标记连锁图,进而建立分子标记与重要在艺性状的连锁关系.大豆有些抗病性、生育期性状、形态性和品质性状等与RFLP和RAPD分子标记有连锁关系,分子标记有可能用于大豆育种的选择过程.RFLP和RAPD技术可用于评估大豆群体和品种资源,探索育种方法的分子基础,研究进行和分类,分析细胞质DNA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13.
DNA分子标记在月季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遗传标记的发展促进了植物遗传育种的研究,DNA分子标记是继形态标记、细胞学标记、生化标记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更为理想的遗传标记,它在月季遗传育种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DNA分子标记包括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AFLP)、简单重复序列(SSR)、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等。对DNA分子标记的分类、原理、特点及其在月季亲缘关系分析、基因定位、品种鉴定和遗传图谱的构建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类具有重要生态学意义的微生物类群,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已经成为当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其中,AM真菌的分类鉴定是菌根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经典的菌根真菌鉴定技术的局限性,本文围绕以PCR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探究RAPD、RFLP、SSCP、AFLP等在AM真菌分类鉴定、亲缘关系分析、多态性测定以及群落结构组成等方面的应用及其取得的成果,并对不同分子生物学技术之间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对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开展AM真菌研究的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地被菊匍匐性的遗传分析与RAPD标记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探讨地被菊株型匍匐性的遗传控制,并寻找与匍匐性连锁的RAPD标记,为匍匐型地被菊新品种选育、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匍匐性相关基因的克隆奠定基础。【方法】以盆栽小菊品种‘早意大利红’为母本,地被菊品种‘03(6)-12’为父本构建F1群体,从F1中选取株型表现为匍匐、直立和中间型的单株各1株,分别自交,构建F2群体,并以选取的3个类型F1单株为母本与‘03(6)-12’回交,构建BC1群体。以主枝分枝角度作为株型划分依据,统计每个群体中不同株型分离比,推测地被菊株型控制相关基因特点。此外,以 F1分离群体为试材,采用集团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构建株型匍匐/直立基因池,利用200个RAPD随机引物筛选与地被菊匍匐基因相连锁的分子标记。【结果】通过遗传分析和 检验表明,地被菊匍匐/直立特性由1对不完全显性主效基因控制,同时存在微效修饰基因。筛选出1个与地被菊匍匐性状控制基因相连锁的分子标记A-10555。经过重复性验证和群体单株验证,该标记与地被菊株型匍匐/直立位点遗传距离为7.96 cM。【结论】以主枝分枝角度作为株型的划分标准是可行的,通过F1、F2和BC1分离群体能对地被菊株型控制位点进行有效分析。获得的分子标记与株型匍匐/直立位点的遗传距离小,能用于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16.
分子标记在观赏植物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该文简述了同工酶、RFLP和以PCR为基础的分子标记在观赏植物分类中的应用.由于这些分子标记各有其优缺点,加之物种的差异不同程度地反映在形态、细胞、遗传、生理、生态等各个方面,因而在进行植物分类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信息,以期创立一个接近合乎自然、反映客观真理的植物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17.
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DNA核苷酸多态性为基础的分子标记技术,在DNA分子水平,实验室条件下,揭示性状的遗传差异,为遗传研究提供了有力手段。本文对RFLP和RAPD等分子标记技术原理及其在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为选择适合苜蓿基因组检测的分子标记,以19份国内外苜蓿种质为材料,比较分析了ISSR、SCo T、RAPD 3种标记在苜蓿基因组中的检测效率。结果表明,不同分子标记检测效率差异较大,引物筛选率以RAPD标记最高,达到41.18%;扩增总条带数和多态性条带数均以RAPD标记最多,多态性条带百分比以ISSR最高,为96.25%;SCo T标记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s信息指数值均高于ISSR、RAPD标记。可见,不同分子标记在不同检测指标方面各有优劣,应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19.
分子标记及其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介绍了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AFLP)、简单重复序列(SSR)、染色体原位杂交(ISH)分子标记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其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在植物育种中分子标记可用于绘制品种、品系的DNA指纹图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种质资源的创新与鉴定、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20.
利用RAPD标记进行杉木无性系的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杉木无性系管理和利用中存在识别困难的问题,利用RAPD标记技术进行杉木无性系的识别研究,19个S系列随机引物对8个杉木无性系的扩增结果显示:共得到157条DNA扩增带,平均每个引物产生8.26条带,其中91条带表现为多态性,占总带数的57.96%,扩增片段长度为200~2500bp,8个杉木无性系间表现了较丰富的DNA多态性;利用5个引物的13个分子标记完全可以对8个不同杉木无性系进行识别,谱带清晰,因此利用RAPD技术进行杉木无性系识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