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们湖州地区蚕桑产量虽有增加,但蚕茧质量有下降的势头,究其原因有二:一是目前评茧方法,不尽合理,不能充分体现优质优价,二是没有抓好簇中通风管理的环节.蚕茧质量存在着上茧率低,解舒率低,茧层率低,一茧丝长短,影响了出丝率与生丝品位的提高.因此,如何提高蚕茧质量是当前蚕丝界亟待介决的首要问题.优良的蚕品种和合理饲养条件,是提高蚕茧质  相似文献   

2.
衡量蚕茧内在质量好坏的主要标准有茧丝长、解舒丝长和出丝率。解舒率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蚕茧的解舒丝长和出丝率,而且影响缫丝生产的工作效率,是缫丝工业中尤为重要的考核指标。优质蚕茧对解舒率的要求是不低于60%,出口茧要求在65%以上,而目前我县蚕茧解舒率能达到60%以上的蚕茧仅占一小部分,全县平均解舒率只有50%左右,解舒率低下已成为制约我县蚕茧质量提高的一个致命弱点,因此提高蚕茧解舒率已成为蚕茧生产和收烘人员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1影响蚕茧解舒率的因素在蚕茧生产、收烘过程中,蚕品种、饲养条件、技术水平、蔟中保护、收烘技术…  相似文献   

3.
史建中 《北方蚕业》2006,27(1):20-21
蚕茧的解舒是指在缫丝时茧丝离解的难易程度,解舒的好环与缫丝工业关系非常密切,是衡量蚕茧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用“解舒丝长”和“解舒率”表示。近年各用茧厂家白推行缫丝计价政策以来,我省汉中蚕茧因质量下降,尤其是茧解舒的大幅度降低,鲜茧收购和干茧销售的价格与优质茧区比差极大,大量干茧无法机械自动缫丝而被用作绢纺原料,造成了茧资源的浪费和生产效益的降低。从饲养技术措施和收烘管理上提高蚕茧解舒率,对改善茧质、挖潜增效和促进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我国蚕茧生产从1970年开始,已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首位,但产丝量的提高还有较大的距离。我国出丝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茧层率,上茧率和茧层出丝率等较差。其中茧层率的提高主要由选育优良蚕品种来解决,而上茧率和茧层出丝率(解舒)的提高主要应从改革簇具,改善簇中环境来着手,也就是说要使用新簇具,使熟蚕营茧时有良好的环境条件,能结出更多更好的茧子。现在生产上使用的簇具种类很多,经过多年试验对比  相似文献   

5.
刘淑秋 《北方蚕业》2003,24(4):26-26
解舒率是蚕茧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解舒率高,出丝率就高,出丝量就多,茧的价值也越高。影响解舒率的因素很多,如:蚕品种、饲育条件、上蔟方法、蔟中管理、鲜茧装运、三茧处理、烘茧工艺等。为了提高蚕茧的解舒率,生产上应抓好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正> 蚕茧茧质是影响出丝率的主要因素。而茧质的提高,除了茧层率主要受蚕的品种和蚕的饲养条件决定外,上茧率、解舒率的高低则主要受蔟具结构的优良程度、上蔟方法的好坏、蔟中营茧期的小气候等条件制约。  相似文献   

7.
<正> 蚕茧质量的优劣主要表现在上茧率,解舒率、出丝率、净度的高低及纤度均方差的大小,要提高茧丝质量,必须从栽桑养蚕到蚕茧收烘及缫丝整个生产过程各环节进行努力。我省现行推广的春用种已达到,夏、秋用种已超过国内先进水平,为什么单产和蚕茧质量不断下降?笔者分析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做到良种良法饲养。现就实现良种良法饲养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与同行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8.
骆莲清 《广东蚕业》2006,40(4):32-34
煮茧化学助剂使用于缫丝生产中有着促进或抑制蚕茧丝胶溶解的作用,因而能提高蚕茧的解舒率、新茧有绪率和减少生丝类节。本文通过使用Na2SiO3煮茧助剂提高解舒率而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提高蚕茧解舒率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衡量蚕茧质量好坏的主要指标有茧丝长、解舒丝长和出丝率。解舒率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蚕茧的解舒丝长和出丝率,而且影响缫丝生产的工作效率,是缫丝工业中尤为重要的考核指标。优质蚕茧对解舒率的要求是不低于60%,出口茧要求在65%以上,而目前我县蚕茧解舒率能达到60%以上的蚕茧仅占一小部分,全县平均解舒率只有50%左右,解舒率低下已成为制约我县蚕茧质量提高的一个致命弱点,因此提高蚕茧解舒率已成为蚕茧生产和收烘人员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影响解舒的主要因素有蚕品种、饲养管理、上簇环境、蚕茧收烘、贮藏和煮茧等.就同一蚕品种而言,鲜茧的解舒好坏取决于簇中管理;而同一茧质的鲜茧加工成干茧后的解舒好坏则决定于茧站、茧库和丝厂.净度是生丝主要检验项目之一,因净度不良的生丝,制成的织物表面茸毛多,坚牢度差,染色不能匀一.而影响净度的主要因素是蚕品种,其次是上簇环境、烘茧、煮茧和缫丝操作等,就同一蚕品种而言,鲜茧净  相似文献   

11.
<正> 蚕茧品质的优劣主要表现在茧层率、上茧率、解舒率的高低。我省近年来逐步推广多丝量的品种与优良簇具,加之养蚕技术有了改进,蚕茧品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要多出丝、出好丝,还要进一步提高蚕茧品质。要达到这一目的,单抓某一项是不行的,必须采取综合性的措施。从养蚕技术方面来说,应在推广多丝量品种的同时,重视上簇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簇具的改革。我省农村上簇,还大量使用旧式簇具,由于这些簇具的结构不够合理,加之上簇过密,因而产生了大量的双宫茧、黄斑茧、柴印茧、畸型茧等。  相似文献   

12.
通过4批次在不同季节改善营茧环境因素的试验,研究营茧环境因素与茧丝质量的关系。发现无气流的密闭区死笼率偏高,虫蛹生命率比对照区降低2.44%~15.09%,通风区虫蛹生命率为97.00%,比对照区略高,说明上蔟室密闭,死笼茧增加,虫蛹生命率会明显降低。蔟中环境因素对蚕茧的上车茧率和净度影响不大,高温多湿的营茧环境对一茧丝长、解舒率和干茧出丝率有明显的影响,特别是对解舒率的影响最大,无气流条件下的解舒率比对照区降低29.49%~54.17%。影响解舒率的主要因素是蔟中的湿度和气流,其中气流对解舒率影响更大。因此在高温多湿的季节,通过加强上蔟室的通风排湿等改善营茧环境因素的措施,可以提高蚕茧解舒率和干茧出丝率,从而提高茧丝质量。  相似文献   

13.
<正> 多年来在养蚕生产中致力于纸板方格簇的推广使用,借以克服蜈蚣簇等营茧所存在的上茧率低,茧丝长、解舒差,茧质低劣的弊端。虽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方格簇价格和供应问题,影响推广速度。为保证生产优质蚕茧,降低养蚕生产成本,兼顾到取材方便,我们引导蚕农就料制作草方格簇。几经改进制作和试用比较,证明草制方格簇与纸板方格簇在使用  相似文献   

14.
<正> 如皋县江安乡1990年春蚕期在狠抓科学培桑、小蚕共育、防病消毒等措施的同时,大力推广方格簇,不但蚕茧张产、总产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而且蚕茧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上车茧率由上年的85%提高到93.2%,解舒率由56.8%提高到61.4%,茧丝长由998m提高到1098m,鲜上茧出丝率由17.6%提高到20.5%。每公斤方格簇茧平均价达12.26元,比草笼茧平均价高1.28元。广大蚕农看到了使用方格簇可改善茧质、提高效益的优点,推动了如皋县其它乡镇使用方格簇的积极性,全县1990年方格簇使用量300万片左右,1991年将达720万片,使用方格簇上簇的将达80%。  相似文献   

15.
张定  丰培 《蚕桑通报》2006,37(2):68-68
蚕茧优质高产的标准是:结茧率高、茧形大、茧质好.但在实际生产中往往出现:(1)结茧率低,一般张种虽有卵25000粒,但从蚕卵孵化、蚕的饲养到上蔟结茧,由于在饲养过程中病害、鼠害及人为等因素,最后收获蚕茧不足20000粒,损失率高达25%左右.(2)蚕茧小:由于营养不良,环境不适或技术操作不当而造成1000粒/kg以上的特小茧.(3)茧质差:蔟具落后,上蔟方法不当及蔟室环境不适宜等因素对茧层率、上茧率及解舒率等都有影响,从而使茧质变差.因此,要获得优质高产蚕茧,必须做到以下"三好".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和掌握采茧时期和烘茧温度对蚕茧解舒的影响,对常规饲养的两广二号蚕茧进行烘干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上簇第7天烘茧最好,烘茧温度为105℃时解舒率最高。在实际生产中,要适时采茧,上簇足7日始烘茧,同时要防止高温急烘和低温闷烘。  相似文献   

17.
对苏_5×苏_6普通种蚕茧进行荧光显色检测,发现该品种蚕茧的荧光色比较混杂,黄白荧光色茧占44%,紫蓝荧光色茧占56%,并且蓝荧光色茧在其中占30%,并发现黄白荧光色茧的解舒丝长、解舒率、出丝率分别比紫蓝荧光色茧提高13.7%、3.73%、3.25%,紫荧光色茧的解舒丝长、解舒率、出丝率比蓝荧光色茧分别提高13.63%、10.78%、3.38%。蚕茧荧光色混杂是茧质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正> 茧、丝、绸生产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蚕茧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丝绸的质量。提高蚕茧质量的途径很多,本文主要谈一下如何利用经济杠杆促使蚕农提高蚕茧质量的问题。簇具的优劣和上簇环境的适宜与否,对蚕茧的上茧率和内在质量影响很大。日本的春用品种和江苏省的春用品种质量基本相似,单位产量也基本相等,但是,上茧率和出丝率相差甚远。究其原因除气候条件外,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日本普遍使用了方格簇。日本五十年代初,推广方格簇30%,上茧率为89.25%,到六十年代方格簇占70%,  相似文献   

19.
<正> 养蚕的目的是获得优质、高产的蚕茧。衡量蚕茧茧丝质量的重要指标,是鲜茧的出丝率。要提高蚕茧的出丝率。就要提高蚕的食下率、消化率,进而提高茧层率、上茧率、解舒率等经济指标。因而推广饲养多丝  相似文献   

20.
蚕丝品质的好坏,主要因素是在原料茧的质量。解舒率的高低,除了蚕品种本身特性外,主要取决于蚕儿吐丝结茧时的环境条件,而环境条件又影响着茧丝丝胶的膨润和溶解性。上蔟时的湿度、温度和气流是直接影响解舒的三要素,尤其是在多湿的环境中营茧,不但茧色差、次茧率高,而且蚕茧的解舒率也较差。2008年笔者在广西不同的季节进行了6批次的改善营茧环境因素的试验,研究营茧环境因素与茧丝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通过加强上蔟室的通风排湿等改善营茧环境因素的措施,可以提高蚕茧的茧丝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