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分析了会泽县的基本情况,对石漠化的危害进行了阐述,指出了治理的必要性,探讨了会泽县县城面山石漠化造林技术,为石漠化地区的造林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首先简单介绍云南省会泽县的石漠化情况,继而详细介绍会泽县林业局采用石漠化地区爆破整地、客土和保水剂等造林集成技术攻克石漠化地区造林困难及其示范推广经验,旨在为我国石漠化地区造林提供可操作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淅川县石漠化治理现状与人工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境内有着我国最大的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其生态环境关乎整个中线工程的水质安全。然而,淅川县却存在不同程度的石漠化土地,特别是丹江口水库周围石漠化较严重。为做到"一江清水入库,一库清水北送",开展人工造林,恢复生态环境,石漠化治理刻不容缓。为提高造林成活率,依据不同石漠化程度、立地类型等,提出了石漠化地区造林的物种选择、整地、抚育等方面相关技术,以期为淅川县石漠化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关于石漠化地区退耕还林工程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石漠化耕地退耕还林中遇到的树种选择,造林密度控制,造林方式与抚育,地类、面积认定,配套荒山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对策建议:石漠化耕地退耕还林造林形式灵活多样,适当密植、补植,提早覆盖,放宽树种选择限制,上报面积时应按实际测量面积认定(而不是按折扣的),将石漠化地区疏林地、石山稀疏灌丛地、灌木林地的封山育林作为退耕还林荒山配套工程.  相似文献   

5.
从自然和人为活动等方面分析了陆良县石漠化成因、分布,通过石漠化试点乡镇造林技术的成效分析,探索和总结了石漠化地区造林技术,以期为将来陆良县石漠化造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结合生产实际,总结在滇南石漠化区采用川滇桤木容器育苗进行生态造林的操作技术,主要包括播种育苗技术、植苗造林技术和幼林抚育技术。并总结容器苗选择、育苗管理、林地造林、幼林管护等4个环节的关键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杨慧  张超  王妍 《绿色科技》2022,(4):10-15
基于会泽县2005、2011、2017三次石漠化监测结果数据,探讨了该地区石漠化的时空演变特征,选取演变方向、规模、速率、频率等指标,定量分析了不同程度石漠化强度之间的内部转移特征,研究了近13年来该地区石漠化现状及区域、岩性等方面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从时间变化上看,无石漠化、潜在石漠化、轻度石漠化和中度石漠化变化...  相似文献   

8.
云南东南部红河州的半干旱暖热石漠化地区,年降水量仅800mm左右,而蒸发量达降水量的3倍左右,是云南石漠化植被恢复较为困难的地区之一。经过多年的造林试验,探索出半干旱石漠化地区白刺花双月苗育苗造林技术,研发的育苗、造林技术将在当地的石漠化治理工程中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石漠化调查技术和调查方法,阐述了墨江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的基本状况、石漠化程度、分布范围和面积,并提出了荒山造林、封山育林等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和建议,以期为墨江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的监测和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杨树是吉林省西部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在西部生态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造林地选择、苗木选择、造林技术、抚育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杨树在吉林省西部地区的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洞口县石漠化现状和造林成林率调查,结果表明:洞口县石漠化区杉木、马尾松、柏木、阔叶林的现有林面积所占比例差异明显,人工造林成林率差异极显著。柏木林的现有林面积所占比例和人工造林成林率远远大于杉木林和马尾松林,阔叶林仅次于柏木林,马尾松林介于阔叶林和杉木林之间,杉木的林最小。柏木是石漠化地区首选造林树种,其次是阔叶树;营造柏木、阔叶树纯林或柏木与阔叶树混交林可作为洞1:7县及其相同生境石漠化地区主要造林模式;马尾松纯林可作为辅助造林模式应用;杉木不适宜在石漠化土地上生长,不宜作为石漠化地区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12.
针对福清沿海岩岸低效黑松防护林现状,采用不同整地方式、不同苗木、不同造林密度及不同抚育施肥措施,对1 500hm2的低效黑松防护林进行更新改造试验。结果表明,厚荚相思和马占相思是适宜的更新改造树种;迎风面采用条状劈带整地、块状挖穴,背风面采用全面劈杂炼山、块状挖穴,并进行施肥、抚育等措施,有利于提高更新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促进幼林的生长,使岩岸基干林带防护功能得到迅速恢复。  相似文献   

13.
对富源县三道箐林场石漠化地区栽植的4~5年生湿地松、云南松、华山松林分生长状况进行调查,对树高、地径年均生长量进行方差分析及LSD检验,以对比3个松类树种在石漠化地区造林成效。结果表明,树高年均生长量湿地松最大,华山松最小;地径年均生长量也是湿地松最大,华山松最小。湿地松可作为富源县石漠化地区松类造林树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4.
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土地的植被恢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分析了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土地的主要类型和形成过程,并针对不同强度等级石漠化土地所表现出的缺土、缺水、植被覆盖度低、土地生产力水平低下等特征,提出了不同强度等级石漠化土地的植被恢复途径与对策,以及不同强度石漠化土地的植被恢复技术。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分析辽西山地现有造林树种应用情况的基础上,总结了树种选择面临的误区,并从生态学角度提出了树种选择的对策,以期对辽西石质山地植树造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大连岩质海岸进行黑松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春季内顷斜面集雨小坑整地和等高梯面扬角平台整地方式,采用容器苗雨季雨前分片造林等综合造林技术措施,可获得较好的造林效果,造林成活率达到86.37%~87.9%,而对照造林成活率为65.4%~71.8%。该综合技术提高造林成活率明显。  相似文献   

17.
辽西石质山地容器苗造林技术及效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定点测试与大面积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辽西石质山地容器苗造林技术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适合该地区的容器苗造林技术;通过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幼林生长及造林成本对比分析,得知容器苗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分别比裸根苗高30.3和24.0个百分点,容器苗的缓苗现象比裸根苗轻,容器苗造林可节省费350.60元/hm2。  相似文献   

18.
粤东岩质海岸困难立地造林树种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大头茶(Gordonia axillaris)、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台湾相思(A. confusa)、 小叶榕(Ficus concinna)和杨梅(Myrica rubra)等5 个树种,在粤东4 个区县的岩质海岸困难立地进行 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后4 年,各树种平均保存率排序为:大头茶(90.1%)> 大叶相思(85.5%)> 台湾相思(84.5%)> 杨梅(76.7%)= 小叶榕(76.7%)。大叶相思生长最快,平均树高为1.84 m,平均地 径为4.03 cm,平均冠幅为1.35 m;大头茶、杨梅和台湾相思生长较快。这4 个树种是适宜粤东岩质海岸 困难立地造林的优良树种。小叶榕保存率低、生长慢、长势差,不适合作为粤东岩质海岸困难立地造林 的优选树种。  相似文献   

19.
龙门县位于广东省中部,各类矿产资源丰富。开采矿产资源引发矿区石漠化,造成塌方、山体滑坡等现象,导致龙门县的天堂山水库及龙门河中下游受到严重污染。文章针对龙门县矿区的地形和条件,介绍了通过造林治理矿区石漠化的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