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田间及人工模拟试验条件下,对提高旱地降水的利用率和转化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缺水条件下,播种前深翻会造成水分大量散失,夏闲地深翻会加剧水分消耗。旱地闭口过暑具有明显的保墒作用,耕层经常保持5~10 cm的细土(尤其是腐殖质土)或人工地表覆盖,可降低蒸发量,并对提高地温、增加土壤有效养分、增加小麦分蘖、促进根系发育、降低冻害、增加产量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发展节水农业应重视农业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节水农业中适水种植、抗旱育种、蓄水保墒、培肥地力、节水灌溉制度以及农艺节水灌溉技术相结合等主要农艺措施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探讨并评价闽台农业技术合作的技术效应,发现福建引进的台湾农业技术在先进性和适用性上表现良好,但其集成性不高,提出福建应加强闽台农业技术合作的总体规划,鼓励和指导福建农业企业积极引进集成性技术,加大农业技术人才培养和集成技术研发的力度,拓宽闽台农业技术合作与交流的空间,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等提升闽台农业技术合作技术效应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有机旱作农业是一种雨养农业,主要实施地区是地表缺水、地下水匮乏的高原丘陵地,能够促进当地农业的生产发展.主要讨论了有机旱作农业技术的实施措施和核心要素,希望能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评价闽台农业技术合作的社会效应,发现闽台农业技术合作改善了福建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经营管理,促进了闽台科研人员的交流,但对福建农民就业和创业、闽台银行企业交流和闽台金融业交流、福建农业区域聚集度的影响有待提高,提出福建应加强闽台农业技术交流和人员培训以促进农民就业和创业,以闽台农业技术合作项目推动两地银行企业交流和金融合作,创造良好的农业技术引进环境以提高聚集度,增设闽台农业技术合作基金等思路。  相似文献   

6.
刘乾凝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512-7514
通过系统梳理都市农业效应评价研究文献,对农业效应评价研究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进行述评,并对都市农业效应评价研究的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保墒措施是节水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三种不同保墒措施的比较表明:冬小麦以覆膜种植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最高,但美中不足是费用较高;玉米整株秸秆覆盖保墒效果明显,且材料来源广,费用低,两垅间以3株玉米千秆覆盖为宜;喷洒蒸发抑制与对照比较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农业措施对辣椒疫病的生态控制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多年对不同农业栽培措施下辣椒疫病发生情况的观察和研究,表明起垄覆膜栽培,轮作倒茬、合理套作以及控制灌水等对辣椒疫病具有明显的生态控制效应,是防治辣椒疫的有效措施,在重病区进行的起垄覆膜轮作倒茬、浅灌控水主要内容的农业措施防病示范,获明显防病、增产效果,田间病体率比常规撒和低了73.9%,产量提高了13.0%。  相似文献   

9.
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评价闽台农业技术合作的经济效应,发现福建引进台湾良种所生产的农产品有较强的竞争性、盈利性和创汇能力,产品的市场规模和市场前景总体状况良好,但在台湾地区市场的表现低于其在祖国大陆市场的表现,提出福建应当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打造精致农产品形象,促进阎台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交流,调整和升级农业产业结构、完善闽台农业技术合作的创新机制等提升闽台农业技术合作经济效应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国外农业持续发展的主要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晓冰 《世界农业》1996,(10):12-13,11
国外农业持续发展的主要技术措施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刘晓冰十几年来,国外学者对农业持续发展的目标、内容和途径进行了广泛探讨,但研究的着重点多集中于理论方面,而有关保持农业持续发展的实用技术的研究,只是近几年的事。一、农业持续发展的主要技术措...  相似文献   

11.
分析青海黄土丘陵区相同林龄(8年)的5种造林模式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总孔隙度和微生物总量大小,结果为云杉桦树混交〉桦树〉云杉沙棘混交〉云杉〉沙棘〉农田;各造林模式缓解日温变化效应的大小顺序为云杉桦树混交〉桦树〉云杉沙棘混交〉沙棘〉云杉〉农田。  相似文献   

12.
选择免耕(NT)、秸秆覆盖(SM)、地膜覆盖(PM)和起垄覆膜(RPM)4种保护性耕作措施为研究对象,以传统耕作(CT)为对照,通过测定根际土与非根际土的微生物量、酶活性及养分质量分数,研究不同耕作措施对不同微域土壤碳氮质量分数及微生物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均呈现根际非根际的规律,且与对照相比,各保护性耕作处理均有提高。RPM和SM处理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碳质量分数分别提高51.78%和24.62%,微生物量氮的富集率则分别达到48.13%、46.04%;NT、SM、RPM处理的蔗糖酶活性较CT处理分别提高了113.35%、113.10%、74.75%(P0.05);(2)4种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的土壤养分质量分数均有提高,其中RPM和SM与CT相比差异显著,效果更加明显,并且有效降低了土壤pH。根际土壤的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和有机碳质量分数均高于非根际土壤,各处理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富集,其中全氮和硝态氮的富集率以RPM处理最高,分别为16.9%和45.06%。(3)根际土壤的养分质量分数、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生物量之间的相关性程度高于非根际土壤,根际土壤中微生物量与酶活性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这2种酶均与养分间显著相关,而脲酶则无显著相关。综上,在黄土高原区域内,秸秆还田和起垄覆膜更有利于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和提高土壤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不同立地条件下刺槐生长与水分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3种立地下的刺槐生长状况与土壤水分条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对生长中期和生长末期3种立地刺槐的蒸腾速率及与其有关的环境因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生长初期、中期、末期3个时期半阴坡、半阳坡、阳坡3种立地间土壤水分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半阴坡的蒸腾与半阳坡差异不显著,与阳坡差异极显著,蒸腾速率与光强和土壤水分有明显的相关关系.3种立地条件下刺槐新枝生长的差异达显著水平,胸径生长与土壤水分显著相关,新枝生长与土壤水分相关关系达极显著水平,这说明土壤水分是影响不同立地条件下刺槐生长差异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4.
利用自制的微型蒸发器观测了山西偏关县藻类结皮覆盖土壤和无结皮土壤的蒸发过程,对土壤的蒸发强度、累积蒸发量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藻类结皮对土壤蒸发过程有一定影响,但其影响机理不是简单的"促进"或"抑制",而是当土壤含水量较高时,藻类结皮覆盖土壤的蒸发能力明显高于无结皮土壤,当土壤逐渐变干时,结皮封闭了土壤表面,并将水分束缚在土壤中,有效降低了土壤蒸发能力。藻类结皮对雨后土壤蒸发的影响在不同阶段有所不同,降雨发生后的前期阶段,结皮覆盖土壤的蒸发量明显高于无结皮土壤,而后期阶段,结皮覆盖土壤的蒸发量低于无结皮土壤。  相似文献   

15.
晋西黄土区水土保持林造林整地工程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入渗、土壤水分动态以及造林成活率和幼林生长量等几个方面对不同整地工程的效益进了研究.结果表明,整地工程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主要是增加土壤非毛管孔隙度,进而增大了土壤饱和导水率,同时改善了土壤入渗性能,为土壤水分的贮存和保持创造了条件.整地工程土壤水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整地工程土壤水分具有年内变化周期,以4、5、6月份为土壤于旱期.这期间除穴状整地外,其他各种整地工程土壤含水率比同坡向荒坡均有较明显的增加.其中,隔坡反坡梯田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不同覆盖方式调控土壤水、热与持续增产、增效的协同效应,为该区确立高效、环保覆盖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塑料地膜全膜覆盖(PM)、降解膜全膜覆盖(BM)、膜垄种植(RH)和秸秆覆盖(SM)4种不同周年覆盖(休闲期+生育期)方式,以裸地不覆盖为对照(CT),通过3年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水、热时空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利用特征的影响。【结果】周年覆盖能有效抑制休闲期土壤水分无效蒸发,提高降水潜在利用效率,PM、BM、RH和SM处理休闲期分别较CT多储水53、51、32和36 mm,降水潜在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14%、12%、11%和10%。地膜覆盖增温显著,有效提高了玉米干物质累积速度,缩短了其生育进程,其中PM、BM和RH处理拔节期分别较CT提前了15、8和7 d,成熟期分别提前了17、7和7 d。与CT处理相比,PM、BM和RH处理产量增幅分别为52%、32%和27%,积温生产效率分别提高了57%、15%和58%,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31%、14%和26%,降水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53%、27%和29%,耗水系数则分别降低了33%、21%和22%。SM处理能有效增加玉米生育期土壤储水量,但土壤温度的降低导致其生长发育迟缓,其拔节期和成熟期分别较CT推迟了4 d和5 d,最终产量、水分生产效率和积温生产效率分别降低了21%、18%和9%。PM处理增加了农田耗水量,其季末供水能力分别较BM、RH和SM降低了19、56和86 mm。但PM处理土壤水分平衡受生育中后期降水量影响较大,2015年7—9月降水量较多年平均值减少71 mm,PM处理收获期100—200 cm土层土壤储水量较CT处理减少28 mm,并较土壤稳定度降低5.4 mm,造成深层土壤水分亏缺。【结论】塑料地膜全膜覆盖是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协同提高土壤水、热资源利用效率,增加玉米产量的有效措施,然而在玉米生育中后期遭遇干旱容易引起深层土壤水分亏缺和产量波动;降解膜全膜覆盖和膜垄种植处理的增温和增产效果均弱于塑料地膜全膜覆盖,但更有利于维持土壤水分平衡;秸秆覆盖降温、减产效果明显,不推荐在气温较低的半干旱区应用。  相似文献   

17.
试验选取偏关境内有代表性且立地条件相似的3个林龄组油松林,在林内采集不同厚度生物土壤结皮黏连的土壤,以及其下覆盖的不同层次土壤,通过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测定,探究生物土壤结皮对土壤生物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物土壤结皮覆盖下土壤的生物学性质明显优于无结皮覆盖的土壤,中结皮改良土壤生物学性质效果最佳;2)0~5 cm土壤层(含结皮层)中微生物数量约占20 cm以上土层的50%;3)结皮层土壤的土壤生物学性质明显优于结皮下层土壤,生物土壤结皮对土壤生物学性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结皮层及其下0~10 cm土层中.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郁鑫  王旭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5):144-146,156
黄土高原属干旱、半干旱雨养农业区,过去以传统耕作方式为主。作物秸秆不还田以及对耕地直接进行翻耕,导致耕地表土裸露,因而加快了土壤有机质的矿化速率。土壤侵蚀、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为此,以保护环境、提高水肥资源高效利用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保护性耕作在该地区逐渐展开。比较分析深松、免耕、传统翻耕等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作物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该区域创建合理有效的耕作方式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刺槐水分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刺槐生长与水分关系、刺槐水分生理生态特性、蒸腾作用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3个方面综述了近20年来黄土高原刺槐水分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黄土丘陵区柠条林地土壤抗蚀性规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黄土丘陵区五省(区)七县(市)柠条林地、农地,人工草地及母质的有机质含量,水稳性团粒含量等20多种土壤抗蚀性指标测定比较和多元统计数学分析得出在该区柠条林地的土壤抗蚀性最强,草地次之,农地和黄土母质最弱;同一剖面,表层土壤抗蚀性明显强于下层,且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抗蚀性减弱;在林地中,随着林龄的增大土壤抗蚀性增强;侵蚀性黑垆土、栗钙土和灰钙土的抗蚀性强于黄绵土和灰褐土,在黄土丘陵区从东向西,土壤抗蚀性有增强大趋势;水稳性团粒含量和有机质含量的变化规律与实际相符,其它指标则表现无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