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轻舟已过》(《中国花卉盆景》93年9期第10页)属意境型山水盆景。在布局上,两山对峙,远山平卧,展现茫茫江域;主山与客山遥相呼应,使江水流向成为欣赏者的视觉中心。置寒亭于苍崖下,一左枝横挂悬崖,使其互相对比映衬。在宽阔的江面,倘若无舟无楫,唯见江水横流,这才是轻舟已过矣;这才显示出作者在命题与表现手法上的匠心独到。现在置一舟于江面,岂不画蛇添足乎?!再从整体上看,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个盆景“痴迷者”,在搞一点自繁的盆景苗木,故对别人从小培育的苗木盆景也倍加关注。任晓燕女士的两件作品理所当然地在我的赏读之列。《明月几时有》(2003年1期)在结构与造型上我看是比较成功的,而命名与点景却存在矛盾。对照图片欣赏:那是一个清风朗月之夜,因是夜晚才能突出主题月的明;有帆船可推断出风的存在,风大天昏,月就不明,故为清风。又因是夜,月再明也难以见到远处扬帆的小船。故景名与小船的点置是矛盾的。  相似文献   

3.
秦翥翊     
秦翥翊,1947年7月生于广西阳朔,1966年开始从事园艺工作,1970年起迷上了盆景艺术。由于他长期生活在“山水甲天下”的漓江之滨,自然资源丰富,景色优美,为他创作独特的山水盆景奠定了基础。他常常不辞辛劳,遍访名山,有时冒着生命危险,进深岩,攀高峰,漫山遍野地寻找制作盆景的素材,甚至忍饥受饿、风餐露宿也在所不辞。为了创作出具有美妙意境的作品,他除了向大自然学习外,还深入研究古典文学及绘画艺术中的各种构图章法,著有《盆景漫笔》。此文由中国新闻社采用后,先后被香港《文汇报》、《大公报》转载。1978年,在首届全国盆景艺术展览中,他的作品《轻舟已过万重山》被作为佳作  相似文献   

4.
撞船     
<正>有一个年轻的农夫划着小船,给另一个村子的居民运送自家的农产品。那天的天气酷热难耐,农夫汗流浃背,苦不堪言。他心急火燎地划着小船,希望赶紧完成运送任务,以便在天黑之前能返回家中。突然,农夫发现前面另外一只小船沿河而下,迎面向自己快速驶来。眼见着两只船就要撞上了,但那只船并没有丝毫避让的意思,似乎是有意要撞翻农夫的小船。  相似文献   

5.
读了《中周花卉盆景》今年第9期,为之震撼,感触颇多。那《壮乡魂》、那《柔情似水》、那《汉唐遗风》可称得上是盆景中的精品。不管他们获得过什么奖项,总之摆在金奖的行列中,会令许多作品逊色。真没想到广西会出如此杰作,作品很有力度、很有气度,把自然美浓缩于盆中,可见作者的功力非凡。  相似文献   

6.
九年前,我在《中国花卉盆景》1991年第12期上,发表了拙作《立意在先的尝试》。文章结尾说:“我自以为这是在作立意在先的尝试,效果如何,还要看今后的实践。”那末,九年后的今天,该是向读者汇报“效果如何”的时候了。可以十分欣慰地告知读者,我于九年前购得,并在上盆栽种前就已立意命名为《骨肉情》的那盆双干榆桩,经过多年培育和创作,现已达到预定目标,获得初步成功(见近  相似文献   

7.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金风乍起,百花凋零,独有木芙蓉“染露金风里,宜植玉水滨”。 在秋花之中,许多人都赞美菊花经霜不凋,然而木芙蓉于秋菊凋谢之后,犹能相继盛开吐艳,难怪诗人有“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谁怜冷落清秋后,能把柔枝独拒霜”之赞誉,评价比秋菊更高。 木芙蓉为锦葵科落叶灌木,由于花开于秋末冬初霜降时,故又名拒霜花。袁枚《渔女》诗云:“短蓬轻舟自  相似文献   

8.
在贵刊今年第5期彩页上赏读了黄明山先生的《轻歌曼舞》后,一种清新之感油然而生。先看那强壮的主干左上、右斜,沿中轴线微曲向上,自然结顶;左右两侧的分枝比例协调,位置合度。再看那众多的气根与主干连而不粘,既象一位淑女飘垂齐跟的秀发,又如舞蹈服装的长裙绶带。  相似文献   

9.
枫桥夜泊石种:澄泥石盆长80厘米作者以唐张继的《枫桥夜泊》诗为题材,用旧城砖做桥,并有意识地做得斑驳、缺损,以示古朴;以片状的澄泥石,表现水之广阔,且在前景置一桅杆小船。植物是表现的另一主题,桥之左侧为主景,二棵榆树婀娜窈窕;右侧是陪衬,米叶冬青丛植成林,以示手法变化。该景采用圆盆,观赏则要求四面均可,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中国花卉园艺》的创刊,是迎着新世纪的曙光,在报刊百花园中绽放的一枝奇葩。 我手捧第一期《中国花卉园艺》,迫不及待地从封面翻到最后一页,仔细地吟读了每一篇文章反复地欣赏了每一幅插图,认真地研究了每一帧广告,那感觉犹如徜徉于花潮绿浪之中,清风拂面,暗香浮动,满目清幽。 这是中国花卉协会的同志们和《中国花卉园艺》的编辑记者们,在新千年新世纪向人们献上的一份精美的礼品。 那封面就特别招人喜爱。封面  相似文献   

11.
百年树木     
《中国花卉盆景》2010,(2):47-47
在首届厦门海峡两岸盆景精品展上,认识了盆艺多冠王、《阅历雄姿》的主人柯成昆先生,被其作品富有的高雅与禅意所撼动。然而直到探访他那陈列着各种盆景的偌大院落,才切实了解到柯先生对盆景艺术乃至厦门花卉盆景发展的热忱与用心。  相似文献   

12.
走近黄土高坡,悠扬的唢呐声飘飘渺渺,清清亮亮地响彻在空旷的天底下,我追逐着那醉了半个神州的《信天游》看到了绽放着绿色的古塬上两个稚气十足的娃娃在如痴如醉的吹奏,吆喊,仿佛那空中飘荡的音符是炊烟袅袅、山羊奔跑,顿见童年的世界里也  相似文献   

13.
2004年第一期杂志上有我感兴趣的一条消息,那就是程兰英写的《怎样盆栽树香瓜》,我很想知道他的地址和联系电话,望来信说明,或者告诉我树香瓜种子在哪儿有售,以便联系。 再者,望编辑先生在杂志刊登介绍新品种的文章时,能在作者名字后面顺便把地址和电  相似文献   

14.
《保鲜与加工》2013,(3):7-7
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官网发布公告称,《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自5月1日起实施,进口乳品标签上标注获得国外奖项、荣誉、认证标志等内容,应提供经外交途径确认的有关证明文件,这意味着今后那部分“吹水”的洋奶粉将不能再信口开河。  相似文献   

15.
《红军长征组石》历时两年,今天终于与广大石友见面了。从《井冈山》到《宝塔山》共八件以天成的形色,凝聚重大历史事件的作品,配有毛泽东不同时期的诗词七首。赏石读词,慢慢品来,就像欣赏一部电视连续剧。让您置身于那战火纷飞的年代,让您更能体会到一代伟人那开天辟地、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给人们一种强烈的鼓舞和激励。  相似文献   

16.
诗三首     
猴年伊始,接读刚出版的《中国花卉盆景》杂志。那朱紫欲滴的花卉封面,那苍翠典雅的盆景封底,令人游目骋怀,这时我脑海中出现了一个印象:戴着金边眼镜的老者,目光炯炯有神地射向远方。斯人也,正是《中国花卉盆景》的创办者苏本一,这本杂志,他20年后更加生机勃勃,绚丽多姿。  相似文献   

17.
常建国先生在《尽在低天深谷中》(见《中国花卉盆景》93年5期)一文中,评论贺淦荪先生的盆景《风在吼》时写道:“在狂风之中,一匹素犬静眺高坡,又逆风而立,它那皮毛是会‘风吹铃动’的,可否割爱”。无独有偶,方志文先生的《“狗”是不可少的》(《中国花卉盆景》93年10期)一文是这样描述的:“笔者从生活中体验,及从动物的生理习性看,风越劲,郊外之犬吠声更嚣,……从整体构图  相似文献   

18.
大豆虽起源于我国,但具体那一地区众说纷云,有讲起源于东北,亦有讲起源于黄淮平原,亦有讲起源于华南。原因很简单,因为野生大豆的分布几乎遍及全国,而全国各地几乎都有栽培大豆(西北除外)。但是从许多迹象来看,我国大豆起源于黄、准、海平原的可能性很大。其理由是: (一) 从语言学上来看。自殷商甲骨文开始,就有叫大豆为“菽”这个文字,以后在《诗经》、《尔雅》中反复出现。舜执政……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几个盆友中,林亚赐先生算是长者。虽已花甲有余,但他对盆景艺术不懈追求的心却有如十八九岁少年一样年轻。只要时隔一段时间再去他家的盆景园,总会有又熟悉又陌生的感觉:不是看见那株题为《鸟的天堂》的榕树主干上又嫁接了几条褐红色的新根,就是发现那株都快成型的悬崖式红果主干再次被调整方向;不是看见那株原先葱郁的双干式柁木一干变成了神枝,就是惊奇地发现那株原来树身有些像“胖妞”的榆树被“分身”成“妩媚三姐妹”……  相似文献   

20.
兰花是我国传统名花,古代被列入《四君子》之一,被誉为《国香》《香祖》《第一香》。在我国有两千年以上的栽培历史,深受广大人民的珍爱。人们爱兰,爱它质朴纯真的品质,爱它健美俊秀的丰姿,爱它素雅内向的性格,爱它那无声地奉献给社会独特的幽香。在我国二十九个省市和地区无处不有它的倩影,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无时不有它的淡雅幽香。它具有华夏古老文化苍劲、挺拔、古雅的气质,它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