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雌雄芦笋过氧化物酶及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聚丙烯酰胺不连续垂直平板电泳(PAGE)技术,对芦笋雌雄株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及酯酶(EST)同工酶酶谱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芦笋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及酯酶同工酶在雌雄株叶片中存在差异,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雄株中多了R f值为0.78的一条酶带;酯酶同工酶在雄株中多了R f值为0.93的一条酶带。  相似文献   

2.
以胡杨、灰叶胡杨雌雄株上的不同叶形叶片为材料,进行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胡杨雌株四种叶形的POD同工酶酶谱存在差异,条形叶和披针形叶的POD同工酶酶谱带型一致,卵形叶和阔卵形叶的POD同工酶酶谱带型一致。而胡杨雄株上四种叶形间的POD同工酶酶谱则完全相同。比较胡杨雌株卵形叶和阔卵形叶的POD同工酶酶谱在POD-B区比雄株的多1条酶带(Rf=0.398),可作为胡杨雌株的特征谱带,这种雌雄株间的POD同工酶酶谱差异在胡杨幼苗中也有体现,也可以作为胡杨幼苗性别鉴定的依据。灰叶胡杨雌、雄株在同一株上的不同叶形间POD同工酶酶谱完全一致,雌雄株的同工酶酶谱在POD-B区迁移率明显不同,但这种差异在幼苗上的表现不太明显。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鉴别胡杨、灰叶胡杨的雌雄株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刺儿菜进行同工酶分析,确定适合作为遗传标记的同工酶类型。[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不连续垂直平板电泳(PAGE)技术,对刺儿菜雌雄株花和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苹果酸脱氢酶(MDH),苹果酸酶(ME)及酯酶同工酶(EST)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POD、MDH及EST同工酶在刺儿菜雌雄株的花和叶中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在花和叶片中,POD同工酶均发现了性别特异的酶带,MDH同工酶仅发现在花中具有1条雄性特异带,苹果酸酶同工酶(ME)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除花中的酯酶酶谱外,两种同工酶在同一性别的不同个体间,酶谱无明显差异。[结论]同一种酶在刺儿菜叶片和花中的雌雄株酶谱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对五味子进行花芽分化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关系研究.结果 表明,在五味子花芽分化的不同时期及不同种类的芽.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有很大差异,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可作为判别五味子花芽分化质量和分化进程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猕猴桃过氧化物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测定了猕猴桃不同种,不同器官,雌雄株以及嫁接苗与组培苗的过氧化物同工酶,对酶谱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美味猕猴桃(海沃德为代表)与中华猕猴桃(皖蜜为代表)叶片虽有共同的酶带,但都有自身酶谱的特异性,美味猕猴桃不同器官酶谱也具有特异性,猕猴桃雌雄株没有发现特殊的“性酶带”,但是雄株酶带活性明显高于雌性;中华猕猴桃嫁接苗与组培苗酶谱差异无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6.
猕猴桃不同性别过氧化物酶及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采用聚丙烯酰胺梯度垂直平板电泳技术,分析了猕猴桃6个品种的雌雄株和3个品种雄株的过氧化物酶及酯酶同工酶。实验结果表明:同一个品种的雌雄株之间的过氧化物酶及酯酶同工酶有一定的差异;不同品种的雌和雄株之间的过氧化物酶及酯酶同工酶酶谱差异明显:雌和雄株之间的酶谱分析没有发现特征带,说明此法用于鉴别猕猴桃品种的性别仍有较大难度。  相似文献   

7.
对小麦抗感白粉病品种苗期、成株期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进行比较测定。结果表明感病品种苗期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数多于抗病品种;酯酶同工酶抗感品种无明显差异。成株期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带数抗感品种无明显差异,但个别酶带有所加强或减弱;感病品种的酯酶同工酶酶带数多于抗病品种。两种同工酶在苗期和成株期测定的酶谱类型均不一致。  相似文献   

8.
以5年生石刁柏(Asparagusofficinalis)Marywashington500雌雄植株幼嫩茎尖为材料,分别用清水、1000×10-6IAA、BA、KT和GA3浸渍48h,分析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酶谱差异,并对凝胶染色区带光密度扫描测量。结果表明,各处理间POD同工酶酶谱雄株均较雌株少一条带,但雄株酶活较高,4种激素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抑制了POD同工酶活性。雌雌雄植株间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稳定的差异规律可以作为石刁柏早期性别鉴定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甜椒雄性不育两用系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克山大辣椒雄性不育两用系、同丰37及二者杂交后代 F_1~F_4为材料,在成株期取其花药、子房、叶片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1)甜椒雄性可育株与雄性不育株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在不同器官上表现不同,在子房、叶片的酶谱上无明显差异,而在花药的酶谱上表现出较大差异,并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2)同一生长时期的不同器官,其酶谱存在差异,显示了各自的特异性,主要表现为酶带数目不同。(3)亲本间及不同世代间,在叶片的同工酶谱上表现有差异。酶带型的变化规律与育种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梨树不同器官在不同时期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测定了梨树几个品种的不同部位、不同时期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结果表明:梨树不同器官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不同,但同一品种的不同器官之间,存在特征性谱带。叶片成熟期的不同叶位之间,休眠期的不同芽位之间,组织的不同部位之间,不同枝龄的枝皮之间,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相当稳定。不同时期的成熟叶片,休眠芽和成熟花药,它们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相当稳定。同品种不同幼苗或树龄植株的相应部位叶片之间,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也相当稳定。为从生化角度进行系统分类、种质特性和遗传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合适的取样部位、取样时期,也为细胞分化发育和组织功能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南五味子5个产区土壤理化性质、土壤与药材中无机元素的含量,探讨了土壤理化性质及无机元素对道地药材南五味子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南五味子生长的5个产区土壤pH值在6.55~7.25,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变化最大,变异系数分别为98.18%、93.58%;土壤pH值、全钾含量变化最小,变异系数分别为4.14%、16.60%。南五味子样品中五味子酯甲含量平均为0.33%,但五味子酯甲含量变化较大,变异系数为33.21%。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中Mn与南五味子酯甲含量相关性显著,说明Mn对南五味子酯甲的形成和积累有一定影响,其他土壤理化性质与五味子酯甲含量之间、土壤与南五味子中无机元素含量之间未呈现显著相关,即南五味子对土壤肥力要求不严格,适应环境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2.
HPLC法测定南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和五味子酯甲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的测定南五味子有效成分五味子醇甲和五味子酯甲含量的方法.方法五味子醇甲和五味子酯甲的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条件:Hypersil BDSC8柱(4.6mm×150mm,5μm),检测波长254nm,柱温30℃,流速1.0mL·min-1,流动相:甲醇一0.1%醋酸(65:35),...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传统中药华中五味子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五味子酚(schisanhcnol,1)、戈米辛P顺芷酸酯(tigloylgomisin P,2)、五味子酯乙(schisantherin B,3)、pregomisin(4)和chcanine(5).  相似文献   

14.
以北五味子的茎为外植体,采用3种不同的MS培养基对其进行诱导,探讨不同浓度NAA、2,4-D对北五味子茎的诱导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MS+NAA 0.1 mg/L+2,4-D 0.5 mg/L+6-BA 2 mg/L+蔗糖30 g/L+琼脂9 g/L培养基对北五味子茎的诱导成活率最高,为最佳诱导分化培养基。  相似文献   

15.
华中五味子的营养成分与核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中五味子果实营养物质含量丰富,尤其是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质元素的含量明显高于苹果和柑桔,是值得开发和利用的野果。核型分析表明:华中五味子的核型为原始的1“1A”类型,染色体数目为2n=28条,核型公式为2n=2X=28=26m+2sm。在植物的系统进化过程中,华中五味子是较原始的种类。  相似文献   

16.
锥栗品种资源性状描述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锥栗主产区福建省建瓯市以及福建农林大学南平校区锥栗试验林中 35个品种的研究 ,并参考了板栗的评价系统 ,初步建立了适合中国南方特点的锥栗品种资源性状描述与评价系统 .同时确定了标准叶取样部位、数值性状理论样本容量和分级标准 ,为今后系统研究锥栗品种资源及其选择优良品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云南猴欢喜属Sloanea L.植物进行了较全面的整理。以传统分类学方法,在仔细研究模式标本的基础上,归并了2种1变种;报道了中国分布新记录1种。云南计有本属植物10种1变种。文中还讨论了种间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产地厚朴的挥发油成分,为厚朴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厚朴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5种不同产地厚朴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80个化学成分,有18种成分为5个产地共有。[结论]不同产地厚朴挥发油的含量及化学成分组成有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9.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凹叶厚朴的茎和叶的显微结构进行解剖观察,结果表明,凹叶厚朴在茎、叶轴、小叶柄的内皮层和髓中以及主脉下方的薄壁组织中都有分泌腔分布,部分细胞壁出现网状结构.凹叶厚朴的叶为异面叶,气孔仅分布于下表皮,为无规则型,栅栏组织发达.茎的初生构造中,皮层和髓的生活薄壁细胞丰富.茎的次生木质部为散孔材,导管端壁倾斜,具梯状复穿孔,木薄壁细胞稀少,呈星散分布.表明凹叶厚朴在进化中是较为原始的树种.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不同基肥处理对黧蒴栲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当年生黧蒴栲实生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磷肥水平及复合肥、尿素及空白对照下,植株超氧阴离子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等五项生理指标在施肥后的季节变化,为施用基肥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中低浓度的磷肥对黧蒴栲幼苗生理活动有促进作用;因此,黧蒴栲幼苗适合的基肥种类及浓度为每hm2施用过磷酸钙(含有效P2O5 16%)25~50t,其抗氧化保护酶活性、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有所提高,O2-含量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