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探讨衡量桃不同品种抗寒性的适宜指标,试验以豫农二号、红雪桃、豫花、秋蜜红4个桃品种为试材,对其在不同温度梯度下低温处理过的花朵雌蕊变褐情况进行观察以及对枝条、叶片进行相对电导率的测定。结果表明:观察低温处理的桃雌蕊的褐变发生情况,与测定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得到的结果一致,即豫农二号抗寒性强于红雪桃和秋蜜红,豫花抗寒性最弱;对休眠枝条进行相对电导率分析得出的结论则是秋蜜红与红雪桃无显著差异,秋蜜红要强于豫农二号,豫花仍为最弱。因此以不同器官相对电导率判断的品种抗寒性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2.
采用石蜡切片法制片,观察了4个扶芳藤品种茎、叶横切面的解剖结构,发现不同扶芳藤品种茎、叶的解剖结构相似,但其结构参数差异较大。运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对其结构参数进行了分析,得出宽瓣扶芳藤的茎表皮角质层厚度、叶片上表皮角质层厚度、叶片厚度及叶片栅栏组织厚度等4个抗旱指标均最大,与另外3种品种间差异显著;金边扶芳藤的上述4个指标最小与另外3个品种间差异也显著。同时得出扶芳藤茎和叶片的表皮细胞外壁的角质层厚度、叶片厚度及叶片栅栏组织细胞的排列方式等结构特征与其抗旱性相关。4个扶芳藤品种的抗旱顺序从强到弱依次为宽瓣扶芳藤﹥红脉扶芳藤﹥紫红扶芳藤﹥金边扶芳藤。  相似文献   

3.
分析研究樱桃优良品种枝条抗寒性生理生化指标,采用试验法,选取龙田晚红、红玛瑙、红灯、早大果作为试验樱桃品种,并重点对其枝条的相对电导率、SOD活性以及脯氨酸指标进行测定,判断樱桃各品种枝条的抗寒性。结果表明,龙田晚红具有最优的抗寒性,而早大果的抗寒性最低。  相似文献   

4.
以四个杏品种为试材,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的方法,研究比较了休眠期不同杏品种枝条内SOD、POD酶活性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杏品种枝条内SOD、POD酶活性依次为沙金红>麻真核>华县大接杏>意大利Ⅱ;杏枝条中SOD、POD酶活性与它们的抗寒性呈正相关,即SOD、POD酶活性越高,抗寒性越强。  相似文献   

5.
《山西农业科学》2016,(7):945-950
为了探讨不同核桃品种及优系的抗寒机制,以核桃生长期叶片和休眠期一年生枝条为试材,应用石蜡切片法、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法,测定分析叶片结构、枝条生理生化指标与抗寒性之间的相关性。SAS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栅栏组织厚度和叶片厚度、细胞结构紧密度(CTR值)是影响抗寒性的主要组织结构指标,其叶片抗寒性强弱排序为:金薄丰金薄香1号香玲西林2号。在低温胁迫下,西扶1号、辽核1号、礼品2号当年生枝条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比较高;而优系FY-2、礼品2号、金薄香6号等品种的脯氨酸(FAS)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比较高。因此,核桃品种的抗寒性是植物适应环境的一个复杂的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6.
以10个中国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品种休眠期一年生枝条为材料,测定各品种不同低温处理下枝条的相对电导率(REC)、冻害指数、总着色度和丙二醛(MDA)、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及枝条结构特征。将REC配合Logistic方程求出枝条低温半致死温度(LT_(50)),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与LT_(50)极显著相关的理化、结构指标,并用隶属函数法求出各抗寒性相关指标平均隶属度,对供试品种进行综合评价和抗寒性排序。结果表明:随处理温度的降低,10个板栗品种枝条REC变化趋势呈近"S"型,基于相对电导率拟合的LT_(50)差异较大,为-26.64~-17.73℃;-20℃处理下枝条REC、冻害指数、总着色度、MDA含量,及枝条木栓层厚度和木栓层比率与其LT_(50)呈极显著相关,可作为板栗枝条抗寒性鉴定的理化和组织结构指标;以6个指标为基础参数的隶属函数法适用于板栗树种枝条的抗寒性准确评价。10个中国板栗主栽品种枝条抗寒性强弱顺序为:‘燕宽’‘燕山早丰’‘燕奎’‘处暑红’‘紫珀’‘粘底板’‘罗田1号’‘红栗’‘燕红’‘杂35’。  相似文献   

7.
以采自秦皇岛昌黎果树研究所的3个梨树品种黄冠(Pyrus sp.‘Huangguan’)、雪花(Pyrus pyrifolia(Burm.f.)Nakai)、红香酥(Pyrus spp.‘Hongxiangsu’)和2个苹果树品种金冠(Malus pumila millapple‘Golden Delicious’)、宫崎短枝富士(Malus pumila millapple‘Gongqi Fuji’)的当年生枝条为材料,用电导(EL)法测定抗寒锻炼期间不同品种梨和苹果枝的抗寒性;研究不经冷冻处理枝的电阻抗图谱(EIS)参数,并与EL法求出的抗寒性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抗寒锻炼期间,不同品种的梨和苹果枝的抗寒性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梨品种抗寒性强弱排序为红香酥黄冠雪花,不同苹果品种抗寒性强弱排序为金冠宫崎短枝富士;EIS图谱随抗寒锻炼的进程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未经冷冻处理枝的EIS参数与抗寒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胞外电阻率(re)、胞内电阻率(ri)分别是估测梨枝条和苹果枝条抗寒性的适宜参数。  相似文献   

8.
甜樱桃休眠期枝条SOD·POD酶活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甜樱桃枝条休眠期内SOD、POD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探讨其抗寒性。[方法]以4个甜樱桃品种1年生枝条为试材,测定不同时期的SOD、POD酶活性变化。[结果]试验表明,甜樱桃4个品种的SOD、POD酶活性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随气温的回升而降低,1月份达到最高值。4个品种的SOD、POD酶活性均为龙冠较高,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表现出较强的抗寒性;龙宝、红蜜次之;龙丹的SOD、POD酶活性均低于其他3个品种,抗寒性较弱。[结论]甜樱桃4个品种的抗寒性大小排序为:龙冠〉龙宝〉红蜜〉龙丹。  相似文献   

9.
为比较不同石榴品种的抗寒性,本试验以10个石榴品种的枝条为试验材料,对其在-4,-8,-12,-16,-20℃等5个不同温度梯度下低温处理,进行相对电导率的测定,并用组织褐变法对枝条的褐变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在-4℃时‘重瓣’的抗寒性最强,‘公斤’的抗寒性最弱;在-8℃时‘河阴’的抗寒性最强,‘突尼斯’的抗寒性最弱;在-12℃时‘河阴’的抗寒性最强,‘突尼斯’的抗寒性最弱;在-16℃时,‘三白’的抗寒性最强,‘临选2号’的抗寒性最弱;在-20℃时‘三白’的抗寒性最强,‘临选2号’的抗寒性最弱.组织褐变法观察的结果显示,‘豫大籽’抗寒性最好,其次是‘公斤’、‘三白’、‘临选2号’,与上述结果并不一致,说明判断石榴品种的抗寒性时宜综合分析各种指标.  相似文献   

10.
甜樱桃休眠期枝条SOD·POD酶活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甜樱桃枝条休眠期内SOD、POD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探讨其抗寒性。[方法]以4个甜樱桃品种1年生枝条为试材,测定不同时期的SOD、POD酶活性变化。[结果]试验表明,甜樱桃4个品种的SOD、POD酶活性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随气温的回升而降低,1月份达到最高值。4个品种的SOD、POD酶活性均为龙冠较高,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表现出较强的抗寒性;龙宝、红蜜次之;龙丹的SOD、POD酶活性均低于其他3个品种,抗寒性较弱。[结论]甜樱桃4个品种的抗寒性大小排序为:龙冠〉龙宝〉红蜜〉龙丹。  相似文献   

11.
筛选建立低温前简易的作物抗冻性生物学特征指标识别体系对于作物抗冻育种和栽培均具有重要意义。以15个甘蓝型冬油菜品种为材料,研究油菜品种抗冻性与低温前生物学性状、叶绿素含量、光合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抗冻性差异较大,以中双9号、皖油18、陕油8号等品种抗冻能力较强,中油杂5号和湘油17等抗冻能力较差。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油菜冬前生物学性状及生理指标中,与冻害指数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地上部含水率>地上鲜质量>蒸腾速率(Tr)>株高>气孔导度(Gs)>开展度>光合速率(Pn)>绿叶数>叶绿素含量>地下部含水率>胞间CO2摩尔分数(Ci)。其中地上部含水率、地上鲜质量和蒸腾速率(Tr)与冻害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气孔导度呈显著正相关,其他指标与冻害指数相关关系均不显著。相关性和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地上部含水率、地上部鲜质量、蒸腾速率(Tr)和株高等光合及生物学性状可以作为油菜抗冻性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12.
试验采用田间随机区组法,以狭叶红景天、大花红景天、唐古特红景天、长鞭红景天为材料,从冻害后的开始出苗时间、出苗持续时间、出苗率、成活率及酪醇含量的不同来研究4种红景天抗冻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院冻害在出苗前发生时袁狭叶红景天的出苗受影响最大,长鞭红景天最小;幼苗期发生冻害时,狭叶红景天成活率最小、冻害最严重,长鞭红景天成活率最大、冻害最轻、4种红景天抗冻性强弱顺序依次为长鞭红景天>大花红景天>唐古特红景天>狭叶红景天。因此袁长鞭红景天的抗冻性最强,狭叶红景天的抗冻性最弱。  相似文献   

13.
不同小麦基因型抗寒性与冷适应特征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存活率和离子渗透检测法测定了18个来自波兰和中国的小麦品种的抗寒性。试验结果表明,离子渗透检测分辨率最高的温度是-10℃,两种检测方法结果相关极显著(n=18,r=0.940^**),冷冻叶片和冷冻植株的离子渗透检测结果相一致(n=18,r=0.706^**)。Jubilatka,Roma,Mikon,和Maltanka诱导后抗寒性强于其它供试品种,其抗寒性与Mironovska808相当;Maltanka的诱导抗寒性最强;豫麦10号的抗寒性中等;波兰的主栽品种Almari抗寒性较弱。供试品种的去抗寒锻炼速度存在很大差异,但抗寒性与去抗寒锻炼速度间无相关性。检测了抗寒性强和弱的品种对不同去抗寒锻炼处理长度的反应,结果表明:8d的去抗寒处理不能完全消除诱导抗寒性。分析认为,抗寒性强的品种Maltanka,Mikon和Mironovska808有着不同的抗寒机制。  相似文献   

14.
柿属植物3种及栽培柿17个品种的抗寒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电解质渗出率法和示差热分析法(DTA)测定了柿属植物(Diospyros)3个种及栽培柿(D.kaki)17个品种的抗寒性。结果表明,柿属植物种间抗寒性存在着很大差异。而栽培柿品种间抗性差异不大,供试材料中,君迁子D.lotus最为抗寒,其中D.lotus♂的抗寒性为-29.1℃,D.lotus♀的为-28.6℃,其次为栽培柿D.kaki,供试17个品种的抗寒性范围在-21.0--27.0℃之间;原产于亚热带地区的台东豆柿D.taitoensis最不抗寒,仅耐-16.5℃低温。降温速度对于树体冻害影响极大,若气温降至某一低,则到达该温值所用时间越长,树体受低温伤害越重,低温驯化可在某种程度上提高柿品种的抗寒性,此外,供试材料抗寒性的强弱与其是否为甜或涩品种无关。  相似文献   

15.
不同药剂处理对库尔勒香梨枝条抗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库尔勒香梨为试验材料,秋季落叶前2周进行水杨酸(SA)0.5,1.0,2.0 mmol/L,腐胺(Put)1.0,5.0,10.0 mmol/L,亚精胺(Spd)0.5,1.0,2.0 mmol/L等3个药剂、9个不同处理,取样后在人工低温处理条件下分析库尔勒香梨的抗冻性。试验结果表明,相对电导率、脯氨酸、MDA、SOD的累积贡献率达到94.1%,可作为库尔勒香梨主要的抗寒性鉴定指标,其中,相对电导率贡献率为71.6%,可单独作为库尔勒香梨抗寒性的鉴定指标。3种药剂处理后枝条的抗冻强弱顺序为1.0 mmol/L SA〉2.0 mmol/L SA〉5.0 mmol/L Put〉1.0 mmol/L Spd〉0.5 mmol/L Spd〉对照。在生产实践中,可根据实际情况于果实采收后喷施浓度1.0-2.0 mmol/L的水杨酸,以提高库尔勒香梨在越冬期的抗冻性。  相似文献   

16.
对刺玫月季育种中的部分亲本和杂交种的枝条,进行不同温度冰冻处理后,采用电阻法测定其电阻值;同时,进行生长恢复试验。依据电阻测定值及扦插存活率,确定植株的抗寒能力。对一些亲本和杂交种枝条的电阻测定值进行回归分析,并建立电阻值与存活率的相关数学模型;通过与相关曲线的对比,结合越冬后抽条率的统计,对一些杂交种的抗寒性进行预测。从遗传角度初步探讨了亲本与子代的抗寒性关系。最后提出了在育种中进行抗寒性研究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伊犁不同类型野生杏花期冻害及座果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为探明影响野生杏花期冻害率、败育率和座果率高低的因素,对伊犁不同地区(四个县)及不同类型的野生杏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冻害率在4个不同纬度地区间有显著差异。位于较低纬度的新源县冻害率最高(达57%),位于较高纬度的巩留县冻害率最低(仅4.4%),败育率则是巩留县最高,与其他地区间差异极显著;(2)海拔高度为1300 m时的冻害率为21.4%,而其他高于或低于海拔1300 m的地区则都显著高于1300m处的冻害率,败育率在较低海拔(900 m)地区显著低于其他各海拔高度地区;(3)野生甜仁杏的冻害率显著低于野生苦仁杏,且其败育率也低于野生苦仁杏。座果率则是野生甜仁杏显著高于野生苦仁杏。综合分析得出野生杏花期受冻程度与纬度、海拔高度和杏树的类型有关,败育率和座果率则与纬度和海拔没有必然的相关性,而与其类型有关。野生甜仁杏的抗冻性较野生苦仁杏强。  相似文献   

18.
2008年贵州持续凝冻对油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为选育抗冻性强的优质油菜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调查白菜型、芥菜型、甘蓝型等3种类型油菜的冻害情况,并通过醋酸洋红染色法,分别对3种油菜冻害后的花粉活力作了研究。[结果]白菜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都是三级冻害的植株最多,冻害率分别达到41.6%和35.0%,但白菜型油菜四级冻害植株率大于芥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以二级冻害植株为主,冻害率达到41.3%。甘蓝型花粉中具有活力的花粉数最高,81%的花粉具有活力;芥菜型次之,有活力花粉数为78%;白菜型最低,有活力花粉数为61%。[结论]3种类型油菜的抗冻性表现为甘蓝型>芥菜型>白菜型。  相似文献   

19.
黑穗醋栗主要栽培品种的半致死低温与抗冻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休眠期间黑穗醋栗枝条的冷冻处理,发现冷冻温度与细胞伤害率呈“S”型曲线相关,符合Logistic方程,通过Logistic方程拐点确定的半致死低温可以代表黑穗醋栗的抗冻性,并可比较品种之间的抗冻性差别,这与田间调查结果相吻合,但半致死低温在不同时期是变化的,所以只能代表取样当时的抗冻能力。  相似文献   

20.
5种山杏优良无性系花器官抗冻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甜仁(16号)、自交亲和(22号)、丰产(28号)、抗冻(41号)和晚花(94号)5种山杏优良无性系花器官为研究对象,采用低温胁迫处理的方法研究其抗冻性。结果表明:山杏花器官的褐变率和相对电导率均随温度的降低而渐增,总体上呈S形曲线,生理指标和形态指标相吻合。利用Logistic方程对相对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进行了拟合,求出LT50值,花瓣LT50为-3.903~-4.664℃、雄蕊为-3.166~-3.660℃、雌蕊为-2.916~-3.254℃。低温处理时间在温度接近LT50时对相对电导率有显著影响,而过高于或低于LT50时影响不明显,所以以LT50为主要指标对花器官的抗冻性进行判断,可知花瓣抗冻性>雄蕊抗冻性>雌蕊抗冻性。因为雌蕊对低温敏感脆弱且是结果实的器官,所以采用雌蕊的抗冻性评价山杏无性系花期的抗冻能力。基于相对电导率的山杏无性系花器官抗冻能力为41号>94号>28号>22号>16号,与基于花器官褐变率的各无性系花器官抗冻能力排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