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混合性中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1996年1月至1999年12月收治的12例混合性中风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2例混合性中风急性期采用中性治疗,5例死亡,7例好转。结论:本病病因及发病机制仍未明确,但多见于老年伴高血压病史者。表现偏瘫多,意识障碍多、重、病理反射多等特点,且预后差,病死率高;对梗塞出血型急性期以中性治疗为主,而出血梗死型宜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脑病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及其影像学对该病的诊断及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SLE脑病21例均行CT或MRI检查。结果:本组头颅CT检查15例,仅8例异常;头颅:MRI检查7例.6例异常。脑部损害呈多部位、多病变与多灶弥漫的特点;以精神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者,其头颅影像学表现多正常或损害较轻.其预后也较好(治疗有效率为78.6%);有神经损害或意识障碍者.影像学下脑部损害较明显,其预后亦较差,有效率仅为18.2%。结论:本病脑部损害较弥漫,损害形态各异,脑部损害情况与临床表现类型以及预后密切相关.以神经损害或有意识障碍者其脑部损害较重,预后较差;MRI头颅检查优于CT。  相似文献   

3.
结核性脑膜炎并低钠血症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朝霞  张祥海 《长江大学学报》2006,3(3):229-229,243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并发低钠血症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结脑并发低钠血症的临床症状、头颅CT及CSF生化等指标。结果:低钠血症的严重程度与预后呈正相关,血钠越低预后则越差。结论:及早预防并纠正低钠血症有助于结核病人的治疗,正确的补钠方法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与CT分度。方法 对出生后8h至20d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和CT表现进行观察。结果 患儿临床主要表现有意识障碍、惊厥、肌力改变、颅压增高。CT表现主要为:脑实质区域性低密度影及颅内出血,对低密度灶形态、分布和出血情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观察,认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情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观察,认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与CF表现不尽一致,轻度者临床表现与CT表现相符,中、重度CT重于临床表现。结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头颅CT分度优于临床,对正确处理患儿及判断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直肠前突型便秘7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直肠前突型便秘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直肠前突型便秘73例进行排粪造影检查,分别拍静坐、提肛、力排的直肠侧位充盈及粘膜像,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性别以女性居多(66例);需服泻药排粪者占半数以上(37例);症状以大便干结(66例)、腹胀(59例)、排便不全(56例)和血便(43例)为主。通过肛门指检可触及前突者占半数以上(37例)。排粪造影发现本病多与其他功能性疾病共存。结论:掌握本病的临床特征及成因.有利于本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持续植物状态的CT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持续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的CT特点。方法:选择持续植物状态患者68例,回顾性分析其不同时段CT表现。结果:持续植物状态CT主要表现为三脑室增宽、脑室系统增大与脑积水、硬膜下积液、广泛脑软化灶、脑萎缩。结论:三脑室宽度〉8mm,脑室扩张持续无变化甚至加重、脑萎缩特别是白质萎缩严重,两侧软化灶均〉5cm是意识恢复困难的重要表现,对诊疗及预后评估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临床特征,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CT、MRI及病理学特征等。结果 10例患者均在全麻下行鼻内镜鼻窦手术,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随访10个月~3年,未见复发。结论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病变多位于单侧鼻腔上颌窦,以鼻塞、鼻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病例还表现为涕中带血、面部肿胀麻木、溢泪等。T2W1肿物中心呈不均匀高信号影、边缘被不规则低信号影包绕或分隔是该病最具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增强后肿物呈结节状、菜花状,强化明显。本病确诊仍需依靠病理,鼻内镜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中脏腑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是指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眼口呙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仅以口呙僻不遂为主证的一种疾病。西医认为,本病是一种非外伤性急性脑局部血液供应障碍而引起的局部神经损害,即“急性脑血管病”。它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有发病率高、病死率与致残率均较高的特点,是严重危及人们健康的疾病,特别是中风中脏腑者。笔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结合西医药治疗中风中脏腑患者62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1996年1月至1998年12月在我院住院患者,其中男38例、女24例,年龄4…  相似文献   

9.
羊大肠杆菌病为羊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临床发病以羔羊为主,成年羊耐过,发病类型主要表现败血型和肠型,败血型表现以全身症状为主,肠型以消化道症状为主;本病可通过自家苗免疫和加强管理来防控,治疗本病首选抗生素,临床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用药,治疗过程中需要采取措施防止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陆鲲  李世文 《长江大学学报》2010,(1):J0019-J0021
目的:探讨不典型肾结核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不典型肾结核患者2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主要表现为血尿、腰痛及尿频。其中尿常规异常21例;尿沉渣检查抗酸杆菌15例中阳性3例;静脉尿路造影患肾不显影12例;CT确诊率88.9%(16/18)。行药物治疗5例;行手术治疗18例;2例死亡。23例随访1~4年均治愈,未发生输尿管残端综合征。结论:临床症状不典型及起病隐匿是导致肾结核延误诊疗的重要原因。CT对肾结核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治疗上多以肾切除为主,腹腔镜手术可以列为首选的治疗方法。术中应尽可能切除患侧输尿管。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SLE脑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与预后的关系,以及影像学检查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收治的31例SLE脑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临床综合和分析。结果:该病脑部症状多出现在SLE发病后2a内;临床表现以神经损害为主(71.0%),最常见于癫痫样抽搐;部分病例(12/19)血浆白蛋白降低;头颅CT检查15例,仅8例异常;头颅MRI检查7例,6例异常;脑部损害呈多部位、多病变、弥漫小病灶为特点;治疗有效率48.4%,病死率29.0%。结论:本病发病机理除与免疫损伤有关外,低蛋白血症亦可能是其发病原因之一;其预后与临床表现类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中毒性脑病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急性中毒性脑病18例,回顾性分析其脑部CT表现特点.结果CT表现:脑水肿18例,脑实质密度减低,脑室及脑池受压变小,严重者全脑密度呈均一性减低;蛛网膜下隙出血14例,表现为后纵裂池及天幕等处条片状高密度影;脑内出血2例,呈斑片状高密度影.结论CT能够反映中毒性脑病的病变范围、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对临床及时正确诊治,减少后遗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血吸虫病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经临床和病理学确诊的脑血吸虫病患者的CT资料进行分析,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CT平扫病灶呈不规则的等或稍高密度灶。动态增强后早期、中期、晚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均不相同,病灶周围有水肿及占位效应。经药物治疗后复诊大多数患者脑组织恢复正常。结论:脑血吸虫病CT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为该病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腹膜后原发性恶性肿瘤的CT表现,提高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腹膜后原发性恶性肿瘤56例的CT表现,着重观察肿瘤的形态与密度、对周围结构的浸犯及远处转移.采用病理与CT对照分析。结果:间叶性肿瘤42例(占75.0%).以实性为主(占55.4%),部分肿瘤对周围组织有侵犯及远处的转移;神经源性肿瘤8例(占14.3%),均为单侧.以实性肿块为主(占75.0%);生殖胚胎来源肿瘤6例(占10.7%).均为单侧.以囊实混合为主(占66.7%)。结论:腹膜后原发性恶性肿瘤的CT表现类型可以反映其病理改变.对定性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横窦沟微型硬膜外血肿15例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横窦沟微型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对16例横窦沟微型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16例横窦沟微型硬膜外血肿均以进行性颅内压增高为主要表现,其中1例出现颞叶钩回疝。16例先行保守治疗,其中4例保守治疗治愈,余12例保守治疗无效后,行手术治疗治愈,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结论:横窦沟微型硬膜外血肿临床少见,缺乏临床定位症状和体征,进行性颅内压增高为其主要表现。在密切观察病情下,可先进行保守脱水治疗,对难缓解且一旦出现颅内高压者,均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性重症胰腺炎(HSAP)的临床治疗特点及预后.方法根据4例高脂血症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不同临床症状,采用血液滤过、营养支持治疗时限制乳剂的摄入、早期肠内营养、“三联法”降低腹压等不同治疗方法.结果4例患者全部治愈,预后良好.结论高脂血症性重症胰腺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治疗应以降血脂为主,并采取多方位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及处理原则。方法对我院2001年7月至2008年7月年间收治的36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囊结石与胆囊癌的发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80.6%(29/36)胆囊癌患者合并有胆囊结石;首发症状以腹痛最为常见,共19例(52.8%),其次为黄疸14例(38.9%)。B超、CT及MR诊断准确率分别为52.9%、57.1%及52.9%;36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前确诊率仅为58.3%(21/36)。结论原发性胆囊癌早期诊断非常困难,CT诊断准确率较高。提高对原发性胆囊癌发病的认识,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定期监测随访,联合运用B超和CT检查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NS)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临床与病理。方法:对42例iNS并发ARF患者临床和病理改变进行分析。结果:iNS并发ARF的发生率为5.87%,临床上以少尿型为主(78.6%).起病均在iNS的急性期。42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肿,病程中无明显诱因出现少尿,尿素氮与血清肌酐增高。肾脏病理检查肾小球以轻微改变为主,其中微小病变型16例.轻度系膜增生型肾炎2l例;肾小管间质的病变却表现为广泛肾间质水肿及小管上皮细胞灶性坏死。经利尿、强的松等治疗后,36例患者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结论:iINS并发ARF多发生于肾小球轻微改变者;尽早明确iNS并发ARF,并给予适当治疗,绝大多数患者肾功能可以恢复。  相似文献   

19.
马兰  吴慧芳 《长江大学学报》2010,(1):J0030-J0031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治疗中风后抑郁和/或焦虑的临床效果,探讨治疗中风后抑郁和/或焦虑的有效方法。方法:将中风后抑郁和/或焦虑108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西肽普兰,最终完成50例,对照组最终完成46例,进行随机单盲对照研究,同时用汉密顿尔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周的抑郁和/或焦虑情况进行评估。结论:西肽普兰治疗中风后抑郁和/或焦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医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方法:采用火针、火爆疗法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50例。结果:50例中痊愈29例,显效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结论:该疗法效果显著,且可明显减轻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