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豆45cm双行密植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45cm双行密植栽培技术是在“垄三”栽培技术的基础上.为增加密度.行距由65~70cm缩小至45cm,采用双行密植的栽培方法。这项栽培技术适合于本省自然条件和农村生产条件,对于雨水调和具有深翻深松基础的良好耕层的地区或地块可以不起垄,为了防寒增温和抗旱防涝可以起小垄。  相似文献   

2.
大豆45cm双条密植栽培技术是在“垄三”栽培技术的基础上,为增加密度,行距由65-70cm缩小至45cm,采用双条密植的栽培方法。这项栽培技术适合于黑龙江省自然条件和农村生产条件,对于雨水调合具有深翻深松基础的良好耕层的地区或地块可以不起垄,为了放寒增温和抗旱防涝可以起小垄.标准化生产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3.
大豆45cm双条密植栽培技术是在“垄三”栽培技术的基础上,为增加密度,行距由65~70cm缩小至45cm,采用双条密植的栽培方法。大豆45cm双条密植栽培技术是“垄三”栽培技术和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最佳结合,是大豆栽培技术的创新,是解决我省大  相似文献   

4.
大豆45cm双条密植栽培技术是指在60-70cm常规垄双条“垄三”栽培的基础上,缩小行距至45cm,采用双条密植的栽培方法。这项栽培技术是大豆“垄三”栽培技术和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发展,符合世界大豆栽培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以解决我省大豆生产的实际问题,是提高大豆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正>大豆45㎝双条密植栽培技术是指在60~70cm常规垄双条"垄三"栽培的基础上,缩小行距至45cm,采用双条密植的栽培方法。这项栽培技术是大豆"垄三"栽培技术和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发展,符合世界大豆栽培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以解决我省大豆生产的实际问题,是提高大豆产量的有效途径。1大豆45㎝双条密植栽培技术的特点通过试验研究及大面积推广,可以看出大豆45公分双条密植缩小了行距、增大了单位面积株数,虽然达不到株行  相似文献   

6.
大豆45cm双条密植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45cm双条密植栽培技术在"垄三"栽培技术的基础上,为增加密度,行距由65~70 cm缩小到45 cm,采用垄上双条密植的栽培方法,此项技术是"垄三"栽培技术和窄行密植技术的最佳结合,是解决大豆密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大豆作为黑龙江省的传统种植作物之一,具有较长的栽培历史。近年来,受到大豆市场价格的影响,大豆生产面积逐年缩减。为提高大豆单位面积产量,稳定大豆种植面积,推广应用大豆45cm双条密植栽培技术,可以显著增加大豆产量,提高大豆生产经济效益。大豆45cm双条密植栽培技术是指在65—70cm常规“垄三”栽培技术的基础上,缩小行距至45cm,采用双条密植的栽培方法。这项栽培技术是大豆“垄三”栽培技术和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综合发展应用。  相似文献   

8.
王庆 《农业与技术》2015,(5):103-104
大豆大垄、小垄密植栽培技术是土壤深松技术、化肥深施技术和精量播种技术(垅三栽培技术)的基础上,以增加密度为前提,原来的行距为65~70cm,现在减到45cm,采用双行密植的播种方式,这种将"垅三"和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结合起来的栽培方式,是合理解决黑龙江省大豆密植的问题的方法之一。这种栽培模式的优点:与目前大豆栽培上应用的常规栽培相比较,这种栽培技术的植株分布较其他方式相比要更均匀,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种植密度。同现在大豆种植上采用的常规栽培模式比较,大豆窄行密植3种栽培技术(平作窄行密植、大垅窄行密植和小垅窄行密植),在管理上的选择性更加多样化,可以平作也可以起垅;具有适用性强和操作方便等特点。现将大豆大垄、小垄密植的栽培技术简单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9.
正大豆45cm垄上双条密植栽培技术吸收了垄作和平作的优点,在"垄三"栽培技术的基础上,缩小垄距,二垄变三垄,将行距由65-70cm缩小至45cm,选用矮杆、半矮杆抗倒伏的品种,增加种植密度,采用双条密植的栽培方法。各地区试验种植证明了该技术充分发挥了大豆的群体作用,能使大豆产量大幅增加,平均增产幅度21.8%,最高达35%以上,是传统方法产量的数倍。45cm垄上双条密植栽培由于垄距窄,  相似文献   

10.
大豆窄行密植是指以垄作为基础的窄行密植栽培,又分为大垄窄行密植和小垄窄行密植。大垄窄行密植是指两垄合并成一垄(130~140cm)或一垄半合成一垄(97.5~105cm)的宽台窄行密植栽培。小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指在45cm~50cm的小垄上的双条播,该技术起到了缩垄增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大豆大垄窄行密植的关键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在引进美国大豆平作密植的基础上,与我省传统垄作相结合而形成的栽培技术.其特点:一是变常规垄为大垄,即把常规垄(垄距60~77cm)3垄变2垄或2垄变1垄,其垄距为90~105cm或120~140cm;二是在垄上实行多个窄行种植,一般种植4~6行;三是密度增加,比常规栽培密度增加30%左右,一般为35万~45万株/hm2.其大垄窄行密植的关键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2.
大豆45厘米双条密植栽培技术是在“垄三”栽培技术的基础上,为增加密度,行距由65~70厘米缩小至45厘米,采用垄上双条密植的栽培方法。大豆45厘米双条密植栽培技术是“垄三”栽培技术和窄行密植技术的最佳结合是解决大豆密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克东县是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每年大豆面积在8万hm。左右,占生产播种面积的80%,同时也是克东县种植产业的主栽作物。在栽培方式上经历了从人工埯种到畜力穰种、大垄扣种、机械平播、垄三栽培和45cm窄行密植栽培;在栽培方法上由20世纪50年代的70cm大垄扣种到七八十年代的65、60cm穰种,90年代的60cm垄上精量点播直至现在的45cm窄行密植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技术是吸纳垄三栽培技术的优点,以增加群体密度为核心,选用高产、优质、抗倒伏品种,与深松、合理施肥、化除化控、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相配套的一种成本低、高产、高效的新型栽培技术。一、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技术要点、特点、优点1、技术要点。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技术,是在垄三栽培的基础上,将苗带间距加宽到22~24cm,实行垄上三行精量密植播种,垄距65cm,垄上三苗带,两边行苗带间距22~24cm,各行苗带间距为10~11cm,单  相似文献   

15.
一、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技术要点、特点、优点1、技术要点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技术,是在垄三栽培的基础上,将苗带间距加宽到22~24cm,实行垄上三行精量密植播种,垄距65cm,垄上三苗带,两边行苗带间距22~24cm,各行苗带间距为10~11cm,单行播种米  相似文献   

16.
大豆45厘米双条密植栽培技术是指在60~70厘米常规“垄三”栽培的基础上,缩小行距至45厘米,采用双条密植的栽培方法。这项栽培技术是大豆“垄三”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指在60-70cm常规垄双条"垄三"栽培的基础上,两垄合并成一条大垄(130cm),采用垄上播6行的密植的栽培方法。这项栽培技术是我们近年来重点研究项目之一,经过引进省内其它市县先进经验技术同时,并把其消化、吸收和改造嫁接的基础上窄行密植技术的研究和实践,结合我市的自然  相似文献   

18.
浅谈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密植通透高产栽培技术是以应用优质高产耐密良种、采取大垄,宽窄行栽培、增加密度等为主要措施的增产增效技术.种植方式由原来传统的65cm或70cm垄作玉米,两垄变1垄,垄距为130cm或140cm,垄上种双行,大行距90cm或100cm,小行距40cm,形成宽窄行栽培.玉米密植通透高产栽培技术较一般栽培增产80~100kg,同时降低玉米含水量3~4个百分点,提高了玉米的品质.现笔者将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夏季遇大风,玉米易倒伏,推广玉米垄侧减耕"二比空"密植栽培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垄侧减耕"二比空"密植栽培技术具有很多优点,能够做到根茬还田、防止水土流失、休闲养地、节约成本、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增加种植密度、增加玉米产量和效益等。主要栽培技术包括:玉米田不灭茬、实行种两垄空一垄、种植垄垄侧起垄且密度加大一倍、底肥做到深施、测土配方施肥、农田统一灭鼠、生物防治玉米螟等。  相似文献   

20.
大豆是我县主要栽培作物之一,为了摸索出适宜于我县大豆栽培技术,我们组织科技人员于1998-2002年开展了大豆45cm窄行密植栽培技术试验示范。通过多年的测产结果进行汇总表明,虽然45cm窄行密植单株生产能力不如65cm垄大豆,但由于单位面积收获的株数多,增产效果十分明显,而且增产幅度较大,平均增产幅度2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