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犬种布鲁氏菌属于6个经典种布鲁氏菌之一,为天然粗糙型,毒力较弱。长期以来,由于犬种布鲁氏菌对人类致病性较低,其危害一直被忽视。自1966年在美国发现该菌以来,已传播至世界多地。近年来,随着养犬业的不断发展及宠物犬数量的增多,犬布鲁氏菌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在某些地区已成为流行性疫病,且对人类公共卫生安全的威胁也日益加重。目前,犬种布鲁氏菌感染导致的犬布鲁氏菌病尚无可靠的诊断方法及有效的疫苗。鉴于此,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笔者对犬种布鲁氏菌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致病机理、检测方法、疫苗研究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犬布鲁氏菌病的深入研究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殿柱  文永儒 《中国牦牛》1995,(2):38-39,50
1992年至1994年从青南地区三州九县收集牦牛流产胎儿478例,经化验室布鲁氏菌程序分离培养,分是布鲁氏菌9株,用常规方法鉴定,定为牛种第三生物型,毒力在5.37-167万个菌/克脾之间,均属自然野毒。  相似文献   

3.
猪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 (brucella)是人畜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其特征是侵害生殖系统 ,母畜发生流产和不孕 ,公畜可引起睾丸炎。对人则表现为发热、多汗、关节痛、神经痛及肝、脾肿大。本病分布广泛 ,可严重损害人、畜的健康。布鲁氏菌病的病原体有6个生物种 ,即羊布鲁氏菌、猪布鲁氏菌、牛布鲁氏菌、犬布鲁氏菌、沙林鼠布鲁氏菌和绵羊布鲁氏菌 ,其形态相同 ,均为球杆状小杆菌 ,呈革兰氏染色阴性 ,但各生物种的毒力和致病力是有区别的。猪布鲁氏菌主要感染猪 ,也能感染人和鹿、牛、羊。猪感染布鲁氏菌后 ,可发生全身性感染 ,并引起繁殖障…  相似文献   

4.
为了测定牛、羊、猪三株不同种布鲁氏菌参考强毒株的毒力,选择了牛种2308、羊种M28和猪种S1330株,分别用雌性豚鼠(Hartley)和雌性小鼠(Balb/c)对其毒力进行测定。豚鼠测毒试验中,用含不同菌数的菌液腹股沟皮下注射5只豚鼠,测定2308、M28、S1330菌株的豚鼠最小感染量(MID),结果显示以上3种毒株对豚鼠的最小感染量分别为9 CFU、10 CFU和30CFU。小鼠测毒实验中,将2308、M28和S1330菌液按1×105CFU/0.2 mL/只腹股沟皮下注射小鼠各5只,2周后分别剖杀小鼠,取脾脏测定含菌量,平均脾含菌量分别为1676971、314765、83811CFU/g脾脏。豚鼠和小鼠测毒均显示牛种2308株毒力最强,羊种M28株次之,猪种S1330毒力最弱。本研究首次用豚鼠和小鼠同时测定了布鲁氏菌2308、M28、S1330株的毒力,补充了布鲁氏菌参考强毒株的毒力数据。  相似文献   

5.
正布鲁氏菌(Brucella)又名布鲁菌,是多种动物和人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的病原体[1],其中牛、羊饲养地区的动物和人高发。外膜蛋白(Omp)是布鲁氏菌重要的毒力因子,其中25 ku Omp25蛋白存在于各布鲁氏菌亚型,可引发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2],因此常被用于疫苗的开发和诊断。试验从一名9月龄男婴患者血样中分离得到一株羊布鲁氏菌,并用毕赤酵  相似文献   

6.
猪丹毒QL251弱毒株是我所保存的猪丹毒强毒菌种C43009的变异株,对其进行了毒力和免疫原性的测定,该菌株毒力原来是3-5个活菌可致死小白鼠,现在对小白鼠皮下注射7.4×10~8活菌,小白鼠全部健活,对敏感猪皮下注射9.4×10~(10)活菌均健活且无任何反应;小白鼠免疫9-12个活菌72%保护,对猪免疫290-590×10~4活菌100%保护。  相似文献   

7.
1病原布鲁氏菌分为6个种,其中马耳他布鲁氏菌(又称羊布鲁氏菌)和绵羊布鲁氏菌为本病的致病病原。布鲁氏菌不能生成芽孢,革兰氏染色呈阴性。本菌对热非常敏感,巴氏灭菌法10~15min可将其杀死,其对一般消毒药物敏感,1%来苏儿或2%福尔马林或5%生石灰乳经15min可将其杀死。该菌对干燥和寒冷环  相似文献   

8.
<正>布鲁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兼性胞内寄生致病菌,它的侵染力和传染性很强,传播途径和传播范围广泛,严重危害畜牧兽医业的发展,易感动物为反刍动物和人。布鲁氏菌病现已波及全球近90%的国家和地区,每年造成数以亿计的经济损失~([1])。布鲁氏菌有自己特有的生物学活性,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功能,与宿主之间存在相互联系,有复杂的信号调控网络。LPS是布鲁氏菌重要的毒力因子,主要由3个成分组成,即核心低聚糖、脂质A和O-链多糖。根据  相似文献   

9.
某地公猪布氏菌病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一些试点较深入地探索其流行规律,了解到公猪在传播布氏菌病中起着关键作用。得病公猪可储存病源,然后通过配种传播布氏菌至母猪。为此,本文是对某地公猪进行血清检验、剖检与细菌分离、病猪的病理肉眼和显微检查以及布氏菌的小白鼠毒力测定等调查研究并加以整理报道。对于所分离的猪种3生物型菌株出现毒力减弱现象亦加以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0.
奶牛流产胎儿弯曲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生殖道弯曲菌病(Bovine Genital Campylobacteriosis)是由胎儿弯曲菌引起的一种以不育、胚胎早期死亡及流产为特征的传染病。胎儿弯曲菌是一种微需氧的革兰氏阴性菌,分为胎儿亚种(C.fetus subsp.fetus)和性病亚种(C.fetus subsp.venerealis)。胎儿亚种引起牛散发性流产和羊地方流行性流产,也可感染人,引起流产、早产、败血症以及类似布鲁氏菌病的症状。性病亚种是牛生殖道弯曲菌病的病原,主要引起不育、胚胎早期死亡及流产,给奶牛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应用质粒图谱分析大肠埃希氏菌毒力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株无致病性鸡源大肠埃希氏菌(O21)和5株已知毒力强弱的大肠埃希氏菌(O2、O1、X2、148和O78)进行质粒图谱(PP)分析。结果表明这6个菌株属于不同的6种质粒谱型,其毒力的强弱与其所携带质粒的数量和大小有关,但不同毒力株间也有少数几条相同大小的谱带,试验结果表明PP图谱法可作为大肠埃希氏菌分型和鉴别其毒力的间接分子生物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布鲁氏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鲁氏菌(Brucells)主要感染家畜反刍动物和人类,引起流产和不孕,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布病(Brucellosis)疫情还很严重。最近,在海洋哺乳动物体内分离到布鲁氏菌,扩大了鲁氏菌的生态范围。人们在布鲁氏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尤其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分子水平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笔者就布鲁氏菌属的种型特性、抗原结构和毒力、变异、抵抗力和致病力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概  相似文献   

13.
沙门菌(Salmonella)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病原菌,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具有重大影响,同时给畜牧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因此其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位于沙门菌外膜,是一种重要的毒力因子,其结构的修饰会影响沙门菌免疫逃逸能力、抗性和毒力等多种特性。利用这一现象,人为修饰脂多糖后得到的突变体菌株可应用于沙门菌病的防控。此外,经修饰后的低毒性脂多糖因其具有免疫刺激性,因此可应用于疫苗佐剂。基于以上内容,本文将对沙门菌脂多糖的结构修饰及其效应、生物合成与转运、以及脂多糖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对于此研究进展的掌握有利于沙门菌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及沙门菌病的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14.
对12株至少已冷藏20年的布鲁氏菌冻干培养物按其常规鉴定项目进行了鉴定,S-R变异、对豚鼠的致病性、对动物的免疫原性和试管内抗原性等试验,这20株菌中包括4株马尔他热布鲁氏菌、4株流产布鲁氏菌、3株猪布鲁氏菌和一株羊布鲁氏菌,其中部分为定型菌株。全部培养物皆未显示出与使用标准有和差异,此结果说明布鲁氏菌冻干培养物至少可保存20年。  相似文献   

15.
流产布鲁氏菌疫苗候选株RB6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开发布鲁氏菌病新型标记疫苗,本研究对流产布鲁氏菌基因缺失株RB6的培养特性、染色特性、凝集特性、稳定性及小鼠体内毒力和免疫保护力进行了系统鉴定,旨在阐明该菌株具备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对亲本菌株和RB6的比较,发现固体培养基上RB6菌株单菌落可被结晶紫染成紫色,RB6菌株液体培养物可与0.1%吖啶黄染料以及抗布鲁氏菌粗糙型抗体发生凝集反应,证明该菌株为粗糙型。将RB6菌株在体外连续传代培养20次和牛体内连续5次继代,检测结果证明其表型未发生变化,说明该菌株遗传稳定性良好。通过小鼠体内试验发现该菌株毒力显著降低,并对流产布鲁氏菌强毒菌株2308攻毒的免疫保护力与现有疫苗A19接近。本研究结果表明,流产布鲁氏菌基因缺失株RB6为粗糙型菌株,毒力较低、安全性高、遗传性状稳定,并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力,有望开发成为动物布鲁氏菌病粗糙型标记疫苗。  相似文献   

16.
鸡致病性大肠杆菌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20种抗菌药物对分离自四川不同地区的15株毒力强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供该菌对了胺卡那霉素、先锋霉素V、新霉素100%敏感,其高敏以上菌株所占比例分别为100%、93.3%、93.3%,可作为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7.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对公共卫生有着巨大的威胁。布鲁氏菌Rev.1疫苗研制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并在欧洲、中东和蒙古等地区被广泛应用于小反刍动物布病的防控,一度被认为是防控小反刍动物布病最为有效的疫苗。但是,由于Rev.1疫苗存在毒力偏强及毒力不稳定等现象,其安全性仍值得关注。本文主要从Rev.1疫苗背景及其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疫苗使用情况以及存在的不足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Rev.1疫苗的应用和布鲁氏菌相关疫苗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正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属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目前已有60多种动物是该病的宿主,其中最易感的是羊、牛、猪,人也易感。主要通过感染动物的流产物、精液、乳汁排菌,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感染,也可通过受伤的皮肤、黏膜等方式传播,目前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1概况及流行病学调查2013年1月18日,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一饲养东北半细毛羊的饲养户母羊流产,中心立即  相似文献   

19.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Brucella)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其发现和不断发展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首先是1887年英国军医Bruce从马尔他岛死亡于“马尔他热”的英国士兵的脾脏中分离的羊种布氏菌,根据本病临床特点,将此病试名为“波浪热”,1879年丹麦学者Bang和1914年美国学者Traum又分别从流产母牛的羊水和猪流产胎儿中分离到牛种布氏菌(Brubortus)和猪种布氏菌(Brusuis),此二者在形态、培养特性方面类似,因此归于同一菌属,称为布鲁氏菌病,至1921年和1924年分别在北美洲和意大利病人身上分离到牛种和猪种布氏菌,从而在流行病学上首次证实了病牛和病猪是人布病的另两种传染源。  相似文献   

20.
布鲁氏菌病是慢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由布鲁氏菌引起,主要侵害动物生殖系统,导致母畜流产,公畜发生睾丸炎。多年来已经证实,不仅家畜(牛、羊)可以感染该病,许多陆地野生动物和海洋哺乳动物,包括观赏动物也存在布鲁菌感染,如可感染犬、野牛、鹿、羚羊、骆驼、野兔、海豚和鲸等动物,并具有或潜在具有传播给人类的能力。目前已经鉴定了9种布鲁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