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意义]数据治理是提升数据价值的基础,是数据时代的研究热点。对当前数据治理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有助于更好地促进数据治理的理论研究与电子信息资源管理等方面实践的开展。[方法/过程] 运用文献分析法,以数据治理框架为分析视角,从治理目标、治理主体、治理客体、治理内容、治理过程、治理手段等6个维度系统分析了数据治理的研究进展。[结果/结论]数据治理核心要素中,对治理目标、治理主体、治理手段的认识较为一致,对治理内容关键点的认识需要进一步统一,对治理客体的研究仍需细化。数据治理过程中,更好地区分数据管理和数据治理,明确数据治理定位,凸显数据治理重点与核心,是后续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智慧技术赋能到职业教育治理全流程中,有利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从治理目标、治理框架、治理协同、治理工具4 个方面入手,搭建智慧赋能驱动的职业教育治理体系,致力于解决教育治理过程中存在的思维落后、劳逸不均、协同失效、技术失范、基建不足等现实问题,符合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部署,将会实现智慧教育治理更高阶效能治理,更有效地服务于职业院校智慧治理。  相似文献   

3.
乡村是我国最基本的治理单元,联结着国家治理体系.我国在乡村治理方面存在短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随着时代的发展,乡村治理面临着人才队伍短缺、法治体系滞后及德治方式保守等新的困境.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应明确治理路径,推陈出新地构建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水平,进而激发广大治理主体参与治理创新...  相似文献   

4.
城市和农村基层治理是我国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层治理模式的探索中,成都市城市基层治理相继出现了以街居模式、居社分离模式和社区自治模式为代表的传统治理模式,以及以"小单元治理"模式和"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为创新的治理模式,农村基层治理典型的则有"村民自治"的运行模式和"村民议事会"模式,通过对城乡基层治理模式的横向与纵向比较研究,发现它们在治理主体、运行机制和治理绩效方面各有其特点,但同时,又有基层治理主体参与治理的能力有限、基层治理彼此封闭隔绝,未形成治理合力以及基层治理缺少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等问题的存在,因而,成都市各城乡基层要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理模式,最终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创建一流大学,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要。围绕高校治理这一中心,立足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和治理制度三个基本点,着力解决当前高校"治理体系不平衡""治理能力低水平"和"治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构建起"政党(领导)+政府(管理)+高校(办学)+社会(监督)"的"四位一体"治理体系,充分发挥政党领导能力、政府管理能力、高校办学能力和社会监督能力。  相似文献   

6.
为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深入把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乡村治理提出的新要求,通过挖掘当前乡村治理实践中治理主体、治理手段和治理机制构建方面出现的新问题、新难点,从充分结合、深度关联乡村经济发展和基层民主建设的维度,研究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路径。研究认为,应当通过产业发展增强乡村治理活力,通过多元治理格局增强乡村治理动力,通过机制体制建设保障乡村治理秩序。  相似文献   

7.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推动运动式治理转向长效治理,是实现社会治理目标的必要举措。基于此,以山东和东北两地秸秆禁烧运动为例,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从政策目标制定、政策执行机制和治理效果评价三大维度阐述两地在秸秆禁烧治理中的运动式治理过程,并提出以用促禁,推动运动式治理向长效治理进行范式转换,以实现治理效果的长期化、稳定化。  相似文献   

8.
沈艳 《乡村科技》2023,(3):18-21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当前,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乡村数字治理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也面临着较大困境:在治理理念方面,认同感不强,理念滞后;在治理能力方面,数字素养不高,治理能力不足;在保障体系方面,机制不健全,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全椒县应积极转变治理理念、强化多元共治,提升治理主体的数字素养、激发治理效能,完善治理机制、夯实治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李懿 《湖北农业科学》2021,60(4):196-200,封3
依法治国战略提出以来,推进治理现代化、法治化成为中国当下的主要任务和发展目标.目前,民族地区基层治理法治化主要存在治理机制缺位、治理理念保守、法治意识薄弱、治理措施不当等困境.从健全治理机制、转变治理理念、树立法治意识、优化治理资源等方面提出民族地区基层治理法治化的路径,以期为民族地区基层治理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农村水环境治理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治理主体主要为国家和当地政府,农村居民作为末端治理主体,缺乏对水污染治理全过程的参与和管理.通过调查南京市郊区农村居民参与水污染治理情况,以水污染治理认知为中介变量,农业总收入为调节变量,构建中介调节效应模型,聚焦政策宣传对农村水污染治理支付意愿的影响机制,得出以下结论:政策宣传、水污染治理认知与农村水污染治理支付意愿彼此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水污染治理认知在农村政策宣传对水污染治理支付意愿的影响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在政府宣传水污染治理政策的过程中,农户的水污染治理认知程度越高,越愿意为水污染治理付费;农业总收入在政策宣传对水污染治理支付意愿的作用机制中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研究丰富及完善了农村水污染治理支付意愿的作用路径,有助于农村水污染治理长效参与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农田土壤受人类活动影响严重,应当重视对土壤污染的防范与治理,尤其要重视法律在土壤污染防治中的应用。介绍黑龙江省的土壤污染现状,分析黑龙江省农田土壤防治的法律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法律的建议,以指导该省土壤污染防治。  相似文献   

12.
探讨化学防除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对青海湖地区草地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旨在揭示化学防除狼毒措施的利与弊。对青海湖南岸化学灭除狼毒草地和非灭除草地取土壤样品,室内分析土壤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化学防除草地中狼毒,对草地土壤pH、速效氮、速效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有利于翌年草地有机质、全钾的明显增加。化学灭除狼毒措施对草地土壤化学性质在0~30cm土层内随土壤深度的变化规律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土壤动物的恢复、群落演替及其多样性对于铜尾矿废弃地的生态重建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铜尾矿废弃地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特征,在铜陵市铜尾矿区设置4个样地23采样点,共捕获土壤动物4622只个体,隶属5门10纲18目29类.结果表明,铜尾矿自然废弃地与其对照组土壤动物多样性差异明显,自然废弃地土壤动物丰富度指数d、大型土壤动物密度、中小型土壤动物密度、多样性指数H''和D·G指数均小于其对照组且存在显著差异.而复垦废弃地中小型土壤动物密度和D·G指数小于其对照组且存在显著差异,多样性指数H''大于其对照组且差异极显著,其他土壤动物群落指标与其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相似系数q表明,外围林地间土壤动物群落相似性最大,其次是复垦废弃地与外围林地间,自然废弃地与其它3个样地间相似性最小.从垂直分层来看,复垦废弃地土壤动物表聚性强于自然废弃地,尾矿废弃地表聚性强于外围林地.灰色关联分析表明,铜尾矿区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指标关系密切,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土壤含水量和总钾含量,重金属全镉含量也不容忽视,植被因素和土壤全铜含量对土壤动物的影响相对较小.由此可见,土壤含水量、土壤基质的优劣、土壤有机质与营养元素的含量等因素限制了铜尾矿废弃地土壤动物的恢复与重建,而这些因素的改善主要归功于尾矿废弃地的土地复垦和作物种植.所以,尾矿废弃地的复垦与利用有利于土壤动物的恢复与重建.  相似文献   

14.
徐祖祥 《农学学报》2011,1(7):34-38
为了提高雷竹林雷笋产量以及控制土壤障碍因子的发生,经连续3年施荣宝土壤消毒剂对雷竹产量及土壤性状影响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施荣宝土壤消毒剂600 kg/hm2结合施45%复合肥900 kg/hm2,比不施荣宝土壤消毒剂对照区(施45%复合肥900 kg/hm2)平均提高雷竹产量30.1%。通过施荣宝土壤消毒剂后的农田pH值比对照区提高,达到了显著性差异水平(P<0.05);交换性酸含量在施荣宝土壤消毒剂后,比对照区有明显降低,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施荣宝土壤消毒剂雷竹林土壤细菌与对照区相比,对照区雷竹林土壤有18种细菌,施荣宝处理之后细菌绝灭。表明施荣宝土壤消毒具有灭菌效果,有效降低了土传病的危害,提高了雷竹成竹率。  相似文献   

15.
栽培模式对黄瓜连作温室土壤酶活性及相关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酶在土壤的各元素循环中起重要的作用,其活性与土壤质量紧密相连。本试验以连作8 a年的土壤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几种不同的栽培模式,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酶活性和相关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室夏季休闲期栽培青蒜的处理,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休闲期种植作物的栽培模式其蔗糖酶活性高于休闲处理的栽培模式,但土壤脲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却低于休闲模式,并且休闲处理土壤中速效氮和有效磷含量高于其它栽培模式。从对连作土壤的修复效果和土壤酶活性两方面综合考虑,休闲期种植青蒜和速生叶菜的栽培模式比单一休闲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南亚热带侵蚀赤红壤治理前后土壤肥力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亚热带侵蚀赤红壤土壤肥力的各项指标较差,植物难以生长。以生物措施米,辅以必要的工程措施治理后,土壤的结构和水分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土壤的养分库、养分供应强度和保肥性能均得到较大的提高。土壤的强酸性环境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表明采取不同治理措施后,土壤的肥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南岭黄檀是南亚热带侵蚀赤红壤一种较好的水土保持树种,改土效果较好。种植果树等开发性的治理措施可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但应加大投入与管理力度,增施有机肥,并注意保留地表植被,以促进园地土壤结构改良与土壤肥力恢复,从而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优化。表2参10  相似文献   

17.
鄂东南崩岗洪积扇土壤物理性质空间分异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崩岗洪积扇农田土壤颗粒组成、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持水情况、有机质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探索崩岗洪积扇农田土壤物理性质空间分异规律,不仅有利于农业用地规划,也为崩岗洪积扇农田土壤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对山区农林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运用野外调查结合室内分析的方法,以通城县杨垄小流域崩岗洪积扇农田为研究对象,选定水田和旱地两种洪积扇土地利用方式,分别采集洪积扇农田扇顶、扇中、扇缘以及对照4个区域测定其土壤物理性质,运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法对各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探究,研究崩岗对洪积扇农田的影响规律。【结果】崩岗侵蚀导致洪积扇农田土壤严重沙化,土壤结构性恶化。洪积扇农田土壤粗颗粒物质(砾石和砂粒)平均比对照区多75.89%,土壤细颗粒物质(粉粒和黏粒)平均比对照区减少39.13%。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洪积扇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比对照区减少58.70%;容重增大,相对对照区平均增加0.25 g·cm-3;土壤孔隙度均小于对照区,饱和持水性和毛管孔隙度显著低于对照区。同时,沿着洪积扇扇缘到扇顶,土壤砾石和砂粒含量呈现逐渐增加,而粉粒和黏粒含量逐渐减少,容重随之增大,土壤孔隙度减少,持水性能也逐渐减弱,有机质逐渐减少的趋势。相关性分析得出,土壤容重与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R=-0.907**),土壤容重与土壤孔隙性和土壤持水特性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与土壤持水特性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非毛管孔隙度与各物理性质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土壤各粒级大小与土壤容重、土壤持水性指标、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结论】崩岗侵蚀发生后,洪积扇农田以土壤颗粒组成、有机质、土壤容重、孔隙度以及持水性能为代表的土壤物理性质退化严重。此外,崩岗洪积扇农田土壤物理性质存在空间分异规律,离扇顶越近,土壤物理结构性越差。洪积扇农田土壤指标间存在息息相关的联系,尤其是土壤颗粒组成和其他物理性指标之间的关系,突出了改良洪积扇土壤从土壤颗粒方面入手是可行的,如采取客土法和深耕法可有效改良被侵蚀的土壤结构。研究结果为明确洪积扇农田土壤物理性质提供了依据,为改良崩岗洪积扇土壤结构性奠定了基础,对农业生产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耐盐碱植物对滨海盐碱地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不同耐盐碱植物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在天津滨海地区营造白刺、杜梨、银水牛果3种林地,造林4 a后分别对3种林地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养分和盐分质量分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数量在土壤剖面上具有相同的垂直分布特征,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白刺、杜梨和银水牛果林地土壤在各土层中盐分质量分数为1.426~1.900 g.kg-1,基本无差别;对照土壤在0杜梨>银水牛果,其中白刺和杜梨林地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数量远大于对照,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银水牛果林地同对照土壤相比,除细菌、放线菌、全N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其它养分指标和真菌数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养分呈正相关关系,二者与土壤盐分质量分数都成负相关关系。总体来看,白刺改良盐碱土的效果最好,杜梨次之,银水牛果较差。  相似文献   

19.
林下护育山参发展过程中,山参红皮现象是影响护育山参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本研究利用ICP法对15年生护育健康山参、红皮山参的根区土壤及对照土壤的表层和根层中的25种无机元素进行了测试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壤中均含有所测试的25种无机元素,但量上差异较大,以Al、Fe、Mg含量较高,Mn、Ti、Ba的含量次之;健康山参土壤与对照相比,根层土壤的多数无机元素含量比对照含量有减少,红皮人参表层土壤中的Al、Ba、Be、Cu、Li、Mg、Mn、Sb、Sr等元素与对照和健康人参表层相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红皮人参根层土壤中的Ba、Be、Fe、Ni、Mn、Sr、Ti、V等元素与对照和健康人参根层土壤相比差异达屁著水平,其中病根土壤中Fe的含量显著低于健参土壤,Mn的含量显著高于健参土壤。  相似文献   

20.
为腥黑穗病防控寻求新的防治方法,特进行了不同生育期喷雾、药剂拌种、土壤处理、苗期追施等9个处理的施药方式防治小麦腥黑穗病的试验.经过田间试验,发现小麦腥黑穗病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是药剂拌种和全田土壤处理,防效达100.00%.其次种沟土壤处理,防效为90.40%.苗期追施和生长期茎叶喷雾均无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