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对2014~2016年采自湖北省宜昌市的蛱蝶科(Nymphalidae)昆虫种类进行了初步调查与鉴定。结果表明:宜昌市蛱蝶科种类有15属19种。宜昌市蛱蝶科昆虫以古北界和东洋界成分为主,其次为非洲界、新热带界和澳洲界,新北界尚未发现有分布。同时编制了宜昌市蛱蝶科种类检索表。  相似文献   

2.
<正> 孔雀蛱蝶Inachis io Linnaeus属鳞翅目蛱蝶科昆虫。国外分布有日本、朝鲜、原苏联、欧洲北部;国内分布有陕西、宁夏、黑龙江和吉林等省区。鉴于国内对该虫尚未见有详细报道,笔者从1989年开始研究,对其形态、生活史、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了观察、试验,并连续两年进行了大批饲养,现将有关资料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3.
1998~2002年间,对黑龙江省大部地区的蛱蝶科(Nymphalidae,Lepidoptera)昆虫进行调查,并对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植保系昆虫标本室所收藏的1949年以来的蛱蝶科标本进行整理鉴定,共发现蛱蝶70种,分别隶属于4亚科26属,其中有黑龙江新记录种7种。文中记述各种、亚种的学名、别名和采集地。  相似文献   

4.
自从60年代末,扫描电子显微镜应用于生物学领域以来,为昆虫形态学和分类学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扫描电子显微镜放大倍率高,分辨率好,一般光镜条件下难以观察到的生物表面微细结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本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了白钩蛱蝶(Polygonia c—album Linnaeus)和黄闪蛱蝶(Dilipa fenestra Leech)卵壳表面的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5.
蛱蝶为鳞翅目(Lepidoptera)蛱蝶科(Nymphali-dae)昆虫,周尧著《中国蝴蝶分类与鉴定》记载全世界共有蛱蝶3400种;中国已知290余种,全球各地均有分布,是蝶类中最大的科。黑龙江省博物馆馆藏蛱蝶71种,多种蛱蝶用于科普展览,现就蛱蝶工艺展品制  相似文献   

6.
榆黄黑蛱蝶属鳞翅目、蛱蝶科。在米泉市主要危害白榆,为零星局部发生,发生严重时,将叶片食光。我市常发区域为电厂沟、榆树林子、南泉子等。2010年~2012年,通过重点监测、综合防治,取得良好效果。总结出榆黄黑蛱蝶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近年林芝市采集的蛱蝶科蝴蝶的整理,发现5种西藏新纪录种:白带锯蛱蝶Cethosia cyane(Drury,[1773])、彩蛱蝶Vagrans egista(Cramer,[1780])、孪斑黛眼蝶Lethe gemina Leech,1891、迷纹黛眼蝶Lethe maitrya de Nicéville,1...  相似文献   

8.
丝网蜘蛱蝶Arasohia 1erena Linnaeus是鳞翅目、蛱蝶科、蛱蝶亚科、蛱蝶族、蜘蛱蝶属的昆虫.在长白山区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小型蝶类.丝网蜘蛱蝶早在1758年由林奈定名为模式种,当时列在凤蝶属(Popilio)中,1819年由Hubner建立了蜘蛱蝶属Arasohia,丝网蜘蛱蝶为本属模式种.<中国蝶类志>(修订本)中记载了蜘蛱蝶属6种,丝网蜘蛱蝶未被<中国蝶类志>(修订本)所记载.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比较形态学研究,了解蛱蝶雄性外生殖器的形态特征,揭示其形态差异与多样性,为该类群的物种鉴定、系统发育分析与物种分化与形成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新疆具有代表性的七种蛱蝶科昆虫,即福蛱蝶Fabriciana niobe(Linnaeus)、灿福蛱蝶Fabriciana adippe Denis et Schiffer、银斑豹蛱蝶Argrnnis aglaja Linnaeus、绿豹蛱蝶Argrnnis paphia(Linnaeus)、荨麻蛱蝶Aglais urticae(Linnaeus)、朱蛱蝶Nymphalis xanthomelas Denis et Schiffer和孔雀蛱蝶Inachis io(Linnaeus)等,通过解剖制作器雄性外生殖器标本,比较其雄性外生殖器形态、结构特征。【结果】蛱蝶的雄性外生殖器,尤其是阳茎、钩突、基腹弧、抱器瓣等结构的形态特征在种、属间具有明显差异。建立了新疆七种蛱蝶的分属、种检索表。【结论】蛱蝶的雄性外生殖器的形态多样、结构复杂,具有明显的种间差异,是物种鉴定,特别是区分近似种的重要依据;亦有望成为种上阶元划分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袁荣才  罗淼 《农业与技术》1998,18(2):36-38,48
本文报道了黄钩蛱蝶在长白山区发生情况,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生活史,并介绍了人工饲养情况。  相似文献   

11.
孟加拉鲥、美洲鲥和中国鲥形态学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解剖107尾孟加拉鲥Tenualosa ilisha、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和中国鲥Tenualosa reevesii,详细记叙了孟加拉鲥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运用传统形态学方法比较分析了3种鲥鱼的形态差异.三者形态7项可量性状比值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孟加拉鲥和中国鲥先聚为一类,再和美洲鲥聚为一类,这与它们的分类地位相一致.外观上,孟加拉鲥臀鳍鳍条短,被1层薄鳞覆盖;美洲鲥的纵列鳞数及体长/体高、体长/头长都大于其他2种鲥鱼.可数性状上,第一外鳃弓鳃耙和脊椎骨数目能明显区分3种鲥鱼.孟加拉鲥、中国鲥和美洲鲥的第一外鳃弓鳃耙数分别为181~219+153~224、95~131+170~175和24~31+47~55;脊椎骨数分别为46~48、37~39和55~57.在内部结构上,根据胃的形状、盲囊部的大小、幽门垂的长短和数量、肠道的弯曲数目及相对长度可以准确鉴定这3种鲥鱼.孟加拉鲥肠道最长,中国鲥次之,美洲鲥肠道最短.3种鲥鱼在消化道结构的差异,预示食性已产生分化.  相似文献   

12.
OsRacD, belonging to rice (Oryza sativa L. ssp. japonica) Rho family of the small GTPases, is a pivotal gene involved in rice photoperiod fertility conversion of photoperiod 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 rice which influences the rice fertility via controlling the pollen tube growth. Using OsRacD as bait, two GDP dissociation inhibitor genes designated as OsRhoGDI1 and OsRhoGDI2 were screened by yeast two-hybrid system. To further study the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OsRhoGDIs, and also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OsRhoGDIs and OsRacD, the upstream regulation sequences of OsRhoGDI1 and OsRhoGDI2 were cloned by PCR, and the cis-elements in the promoters were predicted using internet tools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everal kinds of response elements, such as phytohormone response elements, lightregulated elements and adversity induced elements in the promoters of OsRhoGDIs, some of which were similar. Comparing with the promoter of OsRacD, several pollen tube germination related elements were found. On one hand, the expression and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OsRhoGDIs were complex, they may be regulated by several signaling pathways commonly, and the regulation mechanisms were similar to some extent. On the other hand,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fertility of photoperiod 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 rice may be controlled by the cooperative expression of OsRhoGDIs and OsRacD.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以下简称中蜂)与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以下简称意蜂)幼虫的球囊菌(Ascospahaera apis)抗性差异产生的原因,利用Venn分析、GO分类分析、KEGG代谢通路分析以及Ka/Ks分析对二者的转录组进行比较研究。Venn分析结果显示,中蜂与意蜂的同源基因有17 656个,归属于8 111个基因家族,二者的特有基因分别有1 158和241个,分别归属于468和86个基因家族。GO分类结果显示,中蜂和意蜂的特有基因分别富集在38和28个GO条目。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中蜂和意蜂的特有基因分别富集于96和21个代谢通路;进一步分析发现中蜂的特有基因富集在内吞作用、溶酶体、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和黑化作用等4个细胞免疫通路,以及MAPK信号通路和Toll-like受体信号通路等2个体液免疫通路,而意蜂仅有1个特有基因富集在MAPK信号通路。Ka/Ks分析结果显示受到强烈正向选择、弱正向选择、中性选择和负向选择的单拷贝同源基因分别有37、281、2 630和3 269个。对受到强烈正向选择的基因进行GO分类和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GO结果显示中蜂和意蜂的单拷贝同源基因富集的GO条目类型相同;KEGG结果显示中蜂的单拷贝基因仅富集在氧化磷酸化。上述结果表明免疫相关基因数量的差异是二者的球囊菌抗性差异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中蜂在与球囊菌的协同进化过程中可能通过提高能量利用从而限制球囊菌的增殖。本研究结果可为阐明中蜂及意蜂幼虫的球囊菌抗性差异产生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不同动物来源大肠埃希菌iss基因分布及其致病性。分别将分离于发病猪、鸡和犊牛的44株大肠埃希菌计数后腹腔注射小白鼠,观察临床症状,记录发病及死亡情况;采用PCR方法分别扩增不同动物来源的44株大肠埃希菌的iss基因存在情况,同时对部分PCR扩增产物测序并进行同源性分析。感染后小白鼠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其中有14株对小白鼠的致病性最强,感染小鼠的死亡率达100%;有25株致病性较弱,死亡率为20%~80%;而另有5株接种感染后小鼠均无死亡;iss基因在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中的PCR扩增总频率为79.5%;在毒力较强大肠埃希菌中的PCR扩增频率为92.8%;在无致病力(或低毒力)大肠埃希菌中的PCR扩增频率为16.7%;部分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与参考序列之间同源性在91.6%~99.0%。iss基因致病性强的菌株扩增频率明显高于其他菌株,且不同来源菌株iss基因片段变异程度不大。  相似文献   

15.
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眼柄粗提物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性腺发育相关基因(DMC1、VASA和VTG)表达的影响,探讨性腺抑制激素(GIH)在性腺发育过程中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DMC1和VASA只在凡纳滨对虾精巢和卵巢中表达;摘除眼柄后,精巢和卵巢中DMC1表达量均显著性降低(P0.05),而注射眼柄粗提物后精巢和卵巢中DMC1表达显著增高(P0.05);相反,摘除眼柄后,精巢和卵巢中VASA以及卵巢中VTG基因表达量显著增高,但注射眼柄粗提物后性腺中的VASA和卵巢中的VTG表达量显著降低。结果表明眼柄粗提物通过影响生殖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凡纳滨对虾的性腺发育。  相似文献   

16.
为鉴定黄瓜YABBYs家族及对CsYAB1a基因的生物学功能进行初步探究,通过BLASTp比对鉴定黄瓜YABBYs基因,并对其进行基因、蛋白质水平分析和染色体定位,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其在黄瓜中的时空表达模式;在拟南芥中异源过表达CsYAB1a基因,对转基因株系进行表达量分析和表型观察统计;通过外源喷施脱落酸和生长素处理检测CsYAB1a基因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1)黄瓜YABBYs家族包含8个家族成员,所有成员均包含C2C2锌指结构域和YABBY结构域;大部分YABBYs基因在生殖器官有表达,CsYAB1a基因主要在花瓣原基和子房外果皮中富集,并呈现出远轴端表达的极性模式。2)在拟南芥中异源过表达CsYAB1a基因导致雌雄蕊发育畸形且果荚变短、叶片细长并向远轴端卷曲等表型;CsYAB1a基因调控拟南芥果实和叶片的发育,并对果实发育基因AtSPL、AtIND、AtHEC以及叶片极性基因AtAS1和AtKANs的表达量有影响。3)黄瓜YABBYs基因启动子包含5种激素响应元件,CsYAB1a和CsCRC基因对外源脱落酸和生长素喷施处理均有响应。综上,推测黄瓜YABBYs...  相似文献   

17.
玉米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品种的玉米种子及不同地区、不同部位的玉米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显示,8个不同品种的玉米种子,内生真菌检出率为25%,不同玉米品种的种子内所含的内生真菌种类和数目都不同,最高的检出率为40%,最低的检出率为10%。从玉米种子中分离得到的92个菌株,经形态学鉴定,分别属于14个属,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木霉属,为34.78%。从不同地区的玉米组织中一共分离得到内生真菌168株,其中10株未产孢的没有鉴定,其他菌株经形态学鉴定分别属于26个属,以青霉属、曲霉属、头孢霉属为主,占内生真菌分离物总数的41.07%。对形态学鉴定为白僵菌属的10个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均确定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此外,球孢白僵菌作为玉米的内生真菌,在国内还是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应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鉴定短颌鲚、湖鲚和刀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快速区分长江流域各水体中的鲚属鱼类,利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标记对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湖鲚(C. nasus taihuensis)和刀鲚(C. nasus)进行物种鉴定。从120个在短颌鲚和刀鲚之间分化指数(Fst)为1的SNP位点中随机挑选出20个用于引物设计,从21个在湖鲚和刀鲚之间分化指数较高的SNP位点中随机挑选出10个设计引物。随机挑20尾短颌鲚、20尾湖鲚和12尾刀鲚用设计的引物扩增、测序。结果表明:洞庭湖和鄱阳湖的短颌鲚与刀鲚可以使用以上19个SNP分子标记中的任何一个完全分开,剩下1个SNP标记在所扩增的样本中没有发现多样性变异而被弃用。用于区分湖鲚与刀鲚的10个SNP分子标记中有8个在所测样本中可以扩增并用于物种鉴定。其中单独使用Ct-Cn_wtap位点时,湖鲚和刀鲚的基因频率相差最大,当使用Ct-Cn_wtap和Ct-Cn_eif2b4位点时,对湖鲚和刀鲚的鉴别准确率可以达到100%。本研究提供了稳定、高效和低成本识别短颌鲚和刀鲚、湖鲚和刀鲚的方法,为今后鲚属鱼类的物种鉴定和资源保护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旨在了解新疆地区多杀性巴氏杆菌主要流行株的特性。通过病原的分离纯化、PCR扩增及测序,分析8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血清型,16S rDNA基因、ompH基因和ompA基因的差异。结果表明,3株羊源、2株牛源和1株禽源分离株为荚膜A型,1株牦牛源分离株为荚膜B型,1株标准株为荚膜E型,均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分离株与GenBank公布的代表株的16S rDNA基因、ompHompA基因同源性分别为93%~100%、93%~100%、98%~100%。ompH基因的ORF氨基酸C端最后10个氨基酸变化较大,分离到5株ompA基因的ORF氨基酸序列N端多出6个氨基酸(M-K-R-I-I-Q)替代原先的起始位置。可见:新疆主要流行株为强致病性的荚膜A型,且有出现变异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两种弧菌感染大黄鱼免疫相关基因的SNP位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究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免疫相关基因的SNP与弧菌抗性关系,分别利用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人工感染大黄鱼。对感染前后抗感群体的转录组进行高通量测序、筛选并分析其抗病差异:(1)筛选氨基酸的非同义突变SNP位点在抗鳗弧菌组有17个,而抗副溶血弧菌组的有28个;(2)一代测序验证结果发现,染色体NW_011323507.1上白细胞介素6受体基因(IL-6R)第91 196位碱基G突变为C,导致缬氨酸突变为亮氨酸,该位点G/C在抗鳗弧菌组、对照组样本之间突变基因型CC频率分别为12.5%和0,呈显著性差异(P0.05);(3)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TRP9)基因在染色体NW_011323975.1上的35 665位碱基突变(A-G),在副溶血弧菌抗感易感群体中突变位点基因型GG频率分别为37.5%和0,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表明,IL-6R-91196-G/C位点突变与大黄鱼抗鳗弧菌有关联,CTRP9-35665-A/G位点突变与大黄鱼抗副溶血弧菌有关联,这为大黄鱼抗弧菌群体的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