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孟宪群 《农技服务》2010,27(2):276-277
在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事实背景下,结合冬小麦生产与气候生态条件的关系,分析了气候变暖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生存土壤环境、病虫害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发现新疆博州冬季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气温有较明显的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以后增速尤为明显.气候变暖造成冬小麦播种期推迟,有利于冬小麦安全越冬,但春后病虫害发生时间提前且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暖对冬小麦适宜播种期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较准确地确定冬小麦的适宜播种期,统计了大量温度(积温)资料,分析了在气候不断变暖的情况下,以稳定下降到16~18℃的日平均气温和从播种到越冬停止生长≥0℃的积温(550~700℃)为指标,并结合农谚确定了小麦的最佳播种期。  相似文献   

4.
应用陇东平凉近60 a气象资料,对2006年夏秋季气候进行统计分析,针对2006年10月在甘肃平凉泾川县出现冬小走生长的奇异现象,分析结果得出:夏季及初秋气温特高是造成此奇异现象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气候变暖对天水市冬小麦生育期的影响,以揭示小麦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为探讨当地小麦的适宜播种期和小麦作物带的变迁以及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粮食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甘肃省天水市的相关气象资料(气温、负积温、地温),结合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979-2007年的小麦生育期资料,应用DPS软件,建立小麦生育期与气温的回归模拟方程,探讨小麦生育期与气温的关系及变化趋势。【结果】天水市平均气温、四季平均气温、地温均呈现上升趋势,负积温绝对值呈减少趋势。平均气温、负积温、平均地温与小麦全生育期均呈负相关关系,出苗-拔节期与冬季、春季平均气温呈负相关关系。1979-2007年,随着冬小麦全生育期平均气温的升高,天水冬小麦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主要表现为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缩短,其中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分别缩短了4.261,2.759,4.811d/10年;气温升高使出苗-拔节期、抽穗-成熟期缩短,拔节-抽穗期延长。【结论】气候变暖已对天水市冬小麦的生长发育产生了较大影响,冬小麦全生育期缩短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6.
利用山西省汾阳市气象局1981—2010年气温观测资料和对应时段的冬小麦≥0℃积温及冬小麦生育期日数观测资料,分析了近30 a气候变暖对冬小麦≥0℃积温和生育期日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汾阳市30 a年平均气温总体表现为增暖,冬小麦≥0℃积温上升,而生育期日数表现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孟宪群 《河北农业》2010,(10):37-39
<正> 一、引言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变化的共同影响,全球气候正经历一场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已引起了国际社会和科学界的高度关注。上世纪70年代,科学家把气候变暖作为一个全球环境问题提了出来。80年代,随着对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关系认识的深化,这一问题开始成为国际政治和外交议题。1988年11月,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就气候变化问题进行科学评估。2000年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指出,1860~2000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4~0.8℃。  相似文献   

8.
利用章丘2001~2009年的气温资料与前30年(1971~2000年)的进行对比看出,近年来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造成小麦旺长、病虫害加重,旱灾、冻灾加剧.应适当调整冬小麦播期,使各个生长发育阶段都处于相对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防止“冬旺”及提前拔节,避免冻害的发生.章丘地形复杂,共有平原、丘陵、山地、洼地四种地形,也形成...  相似文献   

9.
利用线性分析方法,分析了近50年来山东省博兴县气温的变化特征及气候变暖对冬小麦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夏、秋、冬季和年平均气温增温率为0.429、0.165、0.361、0.674、0.393℃/10a,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初日提前4 d/10a、终日推后2 d/10a,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0℃的终日延迟1 d/10a;1987年以来博兴县相继出现17个暖冬;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气温明显升高,1998年为最暖的一年,年平均气温达13.8 ℃.与之相适应的,冬小麦春季各生育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早.通过对冬小麦各生育期期间的气温变化分析可见,由于气温偏高,越冬期缩短,但灌浆期变化不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气候变化的冬小麦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利用成县气象站1983—2015年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成县冬小麦生长、发育成熟及可能增产的气候条件,以期为成县冬小麦种植提供技术参考,旨在通过利用有利的气候条件促进成县小麦稳产、高产、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根据1981~2010年菏泽市冬小麦产量和气温资料,采用5a滑动平均法分离出冬小麦气候产量,并将气候产量与气温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冬小麦全生育期内,平均气温呈极显著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0.54℃/10a,冬季升温较春季升温明显。在18个温度因子中,共有15个因子与冬小麦气候产量呈正相关,其他3个因子与气候产量呈负相关。其中拔节期极端最低气温(X15)、灌浆~成熟期平均气温(X17)与气候产量相关达到了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和0.36。  相似文献   

12.
小麦冬前异常旺长对秋冬气候变暖的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若瑜  沈阳  马青荣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459-12461
[目的]分析冬小麦冬前生长高度、叶面积指数和大蘖数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为河南省冬小麦的安全越冬、安全生产提供重要依据。[方法]使用2006~2007年郑州农业气象试验田的地面平行观测资料,并利用Excel2000软件绘制图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月平均气温≥6.5℃时,多年冬前小麦生长高度随气温的上升而明显增高;叶面积指数与≥5℃积温呈0.01水平显著正相关关系,积温每增加15℃,叶面积指数将提高0.1。[结论]为有效地应对气候变暖对冬小麦的负面影响,小麦播期应推迟4d左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确定气候变暖条件下北京地区冬小麦安全越冬的适宜播期。[方法]通过不同品种冬小麦的播期试验(9月25日,10月7日,10月17日),研究正常偏暖气候条件下,冬前积温和小麦叶龄的关系,从苗情角度,为气候变化条件下如何确定播期提供建议。[结果]气候变暖后冬小麦出苗所需积温增加,但随着播期推迟逐渐降低。9月底播种可以实现壮苗,10月中旬播种,冬小麦苗情依然能达到安全越冬的基本要求。[结论]北京地区,冬小麦9月底至10月中旬均可播种。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对豫西旱地冬小麦生育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苗稳  张国莉  尚晓立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776-15778
以豫西伊川县为例,分析丘陵区旱地冬小麦生育期气候变化规律。观测资料表明,冬小麦生育期气温呈上升而降水呈减少趋势,以春季气温增幅和降水减幅最大。气候变暖,使冬小麦发育进程加快,除分蘖期、越冬开始期和抽穗期推迟外,其余发育期均有所提前,以成熟期表现最为明显,每10年提前4.90d,其次为返青期,每10年提前3.30d。生育前期,播种至起身期发育间隔日数明显缩短,越冬期推迟,开花至乳熟期间隔日数稍有缩短。起身至开花期发育期间隔日数延长,全生育期每10年缩短了9.05d。产量结构因素表现为:有效穗数每10年减少44.65茎/m2,穗粒数每10年减少3.70粒,千粒重每10年增加2.24g。针对气候变化对豫西旱地冬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因素的影响,提出了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暖冬气候对新疆北疆冬小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新疆北疆地区塔城、乌苏、车排子三地(1981~2001年)冬小麦生长发育资料和相应的气象资料为依据,分析了北疆地区气候变暖的状况和年型.根据冬季气候变暖对冬小麦越冬死亡率、产量和病虫害的影响,并依据大气环流模式(GCMs)输出结果,对北疆地区冬小麦生产潜力进行模拟计算,提出了适应性对策.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不同品种冬小麦的播期试验,探究在正常偏暖年份下,北京地区继续种植冬性品种小麦和提高偏春性小麦品种种植比例的可能性,并利用播期调整减少抗寒性相对弱的品种的产量损失。结果表明,与9月下旬常规播种相比,北京地区目前可以适当推迟冬小麦播期,10月中旬前均可种植,品种选择应以冬性和半冬性品种为主;10月上旬以后播种的冬小麦,冬前难形成壮苗,容易遭受冻害影响,特别是偏春性品种,但可通过提高播量和选种抗寒品种减少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17.
长春地区种植冬小麦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1997年在长春种植6个冬小麦品种,9月中旬播种,翌年6月底至7月初收获。冬小麦的总茎数各品种均在越冬前达最大值,越冬后呈下降趋势。返青期、抽穗期的茎数、穗数与小区产量间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冬小麦气候影响评价方法和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百分位法对冬小麦相对气象产量进行气候年景划分,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研究成果,确定各生育期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的评价指标和灾害分级指标。所建立的气候年景评价模式和灾害评估模式具有较好的业务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多因子组合的统计方法,对天水干旱的发生规律和干旱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产量形成关键期仲春土壤干旱、春末大气干旱和初夏土壤干旱对小麦危害最重;小麦播前8—9月和来年冬麦返青至起身期3月大气干旱也可导致小麦减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