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水稻不同氮肥运筹与抛栽密度对群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旱秧抛栽在低氮和高氮施肥条件下,抛栽不同的基本苗,对群体质量的影响较大,抛栽适宜的基本苗有利于优化群体,提高成穗率、粒叶比,增加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从而提高产量。生产上应根据不同的肥水条件,确定合理的群体起点。在低肥情况下,可适当增加基本苗;在高产栽培下,应严格按照抛栽基本苗公式进行了确定,并适当增加肥料投入,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2.
在桂林市全州县生态条件下,对双季稻抛秧的不同抛栽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早稻以抛秧密度36.00万穴/hm2产量最高,晚稻以抛栽密度33.75万穴/hm2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4.
为提高水稻群体质量指标,于1999年旱季在晋江市实施由福建省农业厅制订的“优控法”栽培方案。结果表明,“优控法”与习惯栽培技术对比,水稻成穗率提高12.1个百分点,有效叶面积比率高7.2个百分点,结实率高1.62个百分点,千粒重高0.44g,单位面积产量增幅达17.3%。 相似文献
5.
不同施氮方式及抛栽密度对长秧龄抛秧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以两系杂交水稻F131S/R402和培两优特青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方式及不同抛栽密度对长秧龄抛秧栽培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后期氮肥施用比例提高及抛栽密度的适当加大,能勉中快长秧龄抛栽水稻群体茎蘖增长速度,提高N素的吸收及干物质积累、扩大叶面积指数、增强单们面积群体光合量,形成更多的有效穗数。使产量提高;增大抛栽密度、,适当控制前期施氮量,提升后期用氮比例,是长秧龄抛秧栽培较为理想的搭配方式。 相似文献
6.
水稻旱秧抛栽在低氮和高氮施肥条件下 ,抛栽不同的基本苗 ,对群体质量的影响较大 ,抛栽适宜的基本苗有利于优化群体 ,提高成穗率、粒叶比 ,增加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 ,从而提高产量。生产上应根据不同的肥水条件 ,确定合理的群体起点。在低肥情况下 ,可适当增加基本苗 ;在高产栽培下 ,应严格按照抛栽基本苗公式进行确定 ,并适当增加肥料投入 ,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7.
抛秧密度对香稻产量形成特征及调控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抛秧密度对香稻产量形成特征的影响,并提出香稻高产形成的适宜调控措施,本研究以香稻品种巴斯马蒂和农香18为材料,抛栽密度分别为1.8×105、2.4×105、3.0×105、3.6×105、4.2×105穴/hm2,研究大田条件下抛栽密度对香稻产量形成特征的影响。试验表明,当抛秧密度为1.8×105~3.0×105穴/hm2时,随着抛栽密度的增加,巴斯马蒂和农香18成熟期的稻草重和总生物量显著增加,水稻的收获指数却显著降低。当抛栽密度为3.0×105~3.6×105穴/hm2时,巴斯马蒂和农香18的收获产量较高。而且,水稻的收获产量与总穗数和千粒重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位面积总穗数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占产量贡献总值的73.96%,其次为结实率、每穗总粒数及千粒重。 相似文献
8.
水稻塑盘旱育秧机抛特点及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表明,塑盘旱育秧机械抛栽具有劳动生产率、抛秧质量高和成本低的生产优势及出叶快、分蘖势强、穗多和成穗率较低的生育特点,秧苗冠根球比(地上苗体与地下根球重量比)是衡量机抛秧的主要指标,适宜机械抛秧的冠根球比为1:10-15,并提出主攻成穗率为核心的机抛秧稻群体质量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10.
11.
优质早稻播种量及抛栽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年引种、试验、示范、佳禾早占等优质稻品种已成为我省早稻主推品种。为探索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安排了相关度栽培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认为优质早稻中丝2号和佳禾早占秧田播种量以400g/m^2为宜(塑料软盘育秧);随着大田抛栽密度增大,有效穗增加,苗峰过高会加重病害,增加无效分蘖,大田抛栽密度以12万苗/667m^2为宜。 相似文献
12.
不同养鸭密度对水稻病虫草害影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阐述了不同养鸭密度对水稻病虫草害影响,试验表明:稻鸭共育能有效防治二化螟、稻飞虱、纹枯病、稻田主要杂草危害,且在水稻全生育期内少用农药2~3次,保护了稻田生态环境,提高水稻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施肥技术对抛秧栽培早稻的产量构成因素有着较大的影响。在磷肥全部作基肥的基础上,氮肥和钾肥的施用以基肥占70%,穗肥占30%的比例施用效果好,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影响水稻抛栽立苗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玲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7(3):116-117
利用汕优016作供试品种,设置不同水层深度、不同秧苗高度、不同秧苗带蘖数、不同苗龄等4个抛栽试验,研究塑盘育秧抛后育苗技术,结果表明:塑盘育秧抛栽适宜水层1~5 cm,抛栽最佳苗高15~18 cm,秧苗带蘖越多,立苗速度越快,苗龄越小,立苗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水稻免耕抛秧栽培中存在草害严重、立苗慢、容易倒伏等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措施.对水稻免耕抛秧栽培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密度和移栽期的不同处理对水稻株高、叶龄、叶色的影响不大,其差异不明显,但稀植(30×26cm)与较密植(30×13cm)相比有效分蘖终止期向后延迟,最高分蘖期相近,有效分蘖率提高,在有效穗中二次分蘖穗所占的比重增多;茎基部仲长节间缩短变粗,秆壁增厚.折损重大,抗倒伏能力增强,二次枝梗数明显增多,从而引起每穗粒数增多。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密度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不同移栽期之间产量有显著差异;多重比较结果表明,稀植的情况下5月28日移栽的比5月20日、24日移栽的明显减产.其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要达到低耗增效的目的,在采用稀植栽培技术体系的同时,应适时早插为宜。 相似文献
18.
19.
20.
本试验研究免耕稻不同叶龄抛栽对产量的影响,通过早晚两造用2.5、3.5、4.5、5.5、6.5叶不同叶龄抛栽,进行产量比较,结果显示,早稻为3.5叶龄抛栽产量较高,晚稻为4.5叶龄抛栽产量较高.因此,选择3.5~4.5叶龄抛栽较适宜,抛后立苗回青快,分蘖早,有效蘖数多,成穗率高,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