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静松灵复合麻醉制剂0.2 mL.kg-1对犬颈部肌肉注射,在麻醉前后对犬循环、呼吸功能进行监测,同时观察犬的麻醉效果。结果表明,静松灵复合麻醉剂具有很好的镇静、镇痛、肌松作用,麻醉效果确实。麻醉期间,对呼吸和心率具有轻微的抑制作用;血氧饱和度在整个监测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在90%以上。综合分析表明,静松灵复合麻醉剂可以满足犬临床常规手术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电针复合静松灵麻醉对山羊痛阈及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电针复合静松灵麻醉对山羊麻醉痛阈值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30只成年杂交山羊,体重22—27 kg,随机分为0.5 mg•kg-1静松灵组、2 mg•kg-1静松灵组、电针复合0.5 mg•kg-1静松灵组、电针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6只,公母各半。分别在给药后0、5、25、45、65和85 min(单纯药物组),或电针后0、25、45、65、85、105 min(电针组或电针复合药物组)采用钾离子透入法测定痛阈值,并测定呼吸频率、心率、平均股动脉压、体温等生理指标,于试验前及试验后1.5、24、48、96和168 h,采集山羊血液分别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血清尿素含量、血糖含量、皮质醇含量等指标。【结果】电针复合0.5 mg•kg-1静松灵组山羊的痛阈在给药后显著高于单纯电针组和0.5 mg•kg-1静松灵组(P<0.05),而与2 mg•kg-1静松灵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电针复合0.5 mg•kg-1静松灵组山羊的呼吸频率、平均股动脉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以及血清葡萄糖、尿素和皮质醇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0.5 mg•kg-1静松灵组与2 mg•kg-1静松灵组山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及血清葡萄糖、尿素或皮质醇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电针复合0.5 mg•kg-1静松灵对山羊的心率、体温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的影响显著低于0.5 mg•kg-1或2 mg•kg-1静松灵(P<0.05)。【结论】山羊电针复合静松灵麻醉痛阈值高,麻醉效果较好,生理生化指标干扰小。  相似文献   

3.
应用静松灵麻醉制剂0.4 mg·kg-1对300只健康山羊肌肉注射,记录麻醉的起效时间与麻醉时间,以观察减量使用静松灵麻醉制剂在山羊胚胎移植手术中的麻醉效果.结果表明,0.4 mg· kg-1的注射剂量可以满足胚胎移植手术的需要,并且使用安全,在300只山羊的手术中无一例死亡.  相似文献   

4.
人工培植牛黄手术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经济手术。但手术操作规程及所用原材料还没有统一的规定。为了促进手术操作早日规范化,我们根据1487例手术过程中麻醉与保定、术部确定、菌种用量及缩短手术时间等问题提出以下看法。麻醉保定在横卧保定的情况下,每头牛肌肉注射静松灵0.5~2毫升。如果麻醉药用量过大,术后牛体不能站立,大量流延,精神不振,并且有不同程度的腹胀现象,另外,静松灵  相似文献   

5.
水合氯醛和静松灵麻醉后测定家兔心电图,将其与正常状态下的心电图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注射水合氯醛后心率加快,心电图中S-T段消失,T-P段上升,部分家兔出现角弓反张、呼吸困难,其安全性差;注射静松灵对心电图的影响较大,心率明显减慢,出现锯齿型F波和冠状T波,T波电压升高到0.118~0.231 mV,Ⅱ、Ⅲ、aVF导联的Q波消失。  相似文献   

6.
二甲苯胺噻唑对绵羊血液及脑脊液中去甲肾上腺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用HPLC法研究了二甲苯胺噻唑(静松灵)对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的影响.绵羊肌注2.5ng/kg静松灵后,脑脊液及血液中NE含量呈持续性减少,3小时降到最低.血液中0时NE浓度3.699±0.381ng/mL,3小时NE含量0.559±0.117ng/mL(±SE,n=5,P<0.01),下降了83.8%;脑脊液中NE浓度0时31.32±4.88ng/mL,3时6.26±2.00ng/mL(±SE,n=4,P<0.01),下降了80%。血液与脑脊液中NE浓度变化呈正相关r=0.931.这两种体液中NE含量变化揭示了静松灵对中枢交感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静松灵的镇静、镇痛、中枢抑制作用与递质NE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将25条成年犬,随机分成5组,每组5条。每组犬分别按不同剂量肌肉注射2%的静松灵,给药后间隔不同时间观测麻醉效果。结果表明:按3.97mg/kg的剂量麻醉,效果最佳,再配合普鲁卡因局麻,可进行多种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醒脑静注射液预处理对七氟烷(sevoflurane)麻醉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用3%七氟烷持续麻醉6 h,模拟七氟烷麻醉的小鼠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醒脑静组,并于麻醉前2 h分别干预。监测麻醉过程中的血氧饱和度(SPO2)和心率;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小鼠逃避潜伏期的变化;应用RT-PCR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大脑海马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ic factor, BDNF)的表达水平。结果 监测显示:各组麻醉过程中的SPO2及心率均无统计学差异;Morris水迷宫显示:麻醉后模型组逃避潜伏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醒脑静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RT-PCR结果显示:模型组BDNF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醒脑静组的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免疫印迹法结果与PT-PCR法一致。结论 醒脑静预处理可改善七氟烷麻醉小鼠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且通过调节BDNF的表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1987~1989年我们在进行“猪胚胎嵌合体的研究”上取得满意效果。所采取的主要外科技术如下. 1 供体和受体猪使用外科手术采集胚胎技术将经人工授精后5~8天的供体和受体猪横卧保定在手术台上,局部剃毛消毒。采用静松灵(2mg/kg)和氯胺酮(7mg/kg)混合肌注,作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10.
探讨3种麻醉方法对犬应激性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功能的影响.18只杂交牧羊犬随机分为静松灵麻醉组(I组)、氯胺酮麻醉组(Ⅱ组)、静松灵与氯胺酮复合麻醉组(Ⅲ组),分别在3种麻醉方法下行空肠肠侧壁切开吻合术,于麻醉前、切皮后30 min、术后4 h、1 d、3 d、7 d、15 d采血测定白细胞数和白细胞分类、红细胞C3b受体花环(RC3bRR)率、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血清皮质醇及血浆β-内啡肽(β-EP)浓度.结果表明:(1)术后4 h、1 d各组白细胞总数、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数比麻醉前增加(P<0.05);(2)3组RC3 bRR率在切皮后30 min至术后3 d降低(P<0.05),术后1 d I组较Ⅱ、Ⅲ组低(P<0.05);(3)3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术后1 d降低(P<0.01),Ⅲ组降低较I、Ⅱ组显著(P<0.05);(4)切皮后30 min 3组血清皮质醇浓度分别较麻醉前增高(P<0.05),且I组较Ⅱ、Ⅲ组高(P<0.05);(5)H组血浆β-EP浓度在切皮后30 min较麻醉前增加(P<0.05),术后3 dⅡ组较I、Ⅲ组降低(P<0.01).复合麻醉引起的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抑制较单一药物麻醉轻.  相似文献   

11.
本文叙述了马的不同剂量水合氯醛静脉注射麻醉脑电图。水合氯醛剂量为4—6克/每100公斤体重,脑电图呈现口节律减弱,水合氯醛剂量为8克/每100公斤体重,脑电图呈现高波幅、长周期、混合型慢节律α——δ节律,有时呈现典型睡眠波形——Sigma节律;水合氯醛剂量为12克/每100公斤体重,脑电图呈现节律好、波形规律、波幅较低慢节律——θ节律。水合氯醛麻醉脑电图能够成功地提供客观控制麻醉深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了12匹马氦氖激光麻醉的脑电图。其特征为δ节律,频率2—4周/秒,波幅30—60微伏,周期200—400毫秒,指数90—100%;δ节律对称性良好,额颞区显著;停照后30分、60分,δ节律逐渐消失,α节律逐渐出现。与水合氯醛麻醉脑电图进行比较,水合氯醛麻醉的脑电图δ节律的频率、波幅、周期与氦氖激光麻醉脑电图不同。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应用低功率氦氖激光照射马、犬、牛、羊、猪的胫神经及正中神经等浅在粗壮的外周神经路的皮肤表面,一般经30分钟照射后,都可取得较好的全身性镇痛效果。其中马的效果最好,犬次之,牛羊稍差,猪则最差。氦氖激光照射引起全身性镇痛时,对马的心功能无不良影响,脑电图表现对称性慢波,且出现显著的区域性优势。并证明激光信息的向心传递主要是通过感觉神经纤维完成的。在激光镇痛机理的研究方面,本文着重介绍了氦氖激光照射引起全身性镇痛时马脑脊液中5—HT、乙酰胆碱及血钙、血钾的变化规律。介绍了激光镇痛对不同脑区乙酰胆碱含量的影响,马脑脊液中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的动态变化趋势,并探讨了马脑尾状核胆碱能神经系统在氦氖激光镇痛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途径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9匹马的激光镇痛实验,观察分析了激光照射前后3个不同时期马脑脊液中儿茶酚胺的变化规律。在激光镇痛过程中,马脑脊液多巴胺含量随痛阈的升高而下降;随痛阈的回复而恢复。去甲肾上腺素的变化与此恰好相反,随痛阈的升高而升高,随痛阈的下降而下降。可见,脑脊液中的 DA,NE 的变化与激光所引起的痛阈的变化平行一致。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C类纤维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CEP作为慢痛指标,观察了氦氖激光隔皮照射外周神经时对C-CEP的抑制效应。证实其抑制程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愈显著;其抑制过程表现出诱导期和后作用现象及两相抑制过程,同时也观察到该抑制作用能被纳洛酮所反转。  相似文献   

16.
用一定剂量的激光处理香石竹愈伤组织能显著促进其生长和分化,其中用20 mw氦氖激光处理可使愈伤组织鲜重比对照增加170%,甩0.1w和1w氩离子激光处理可明显促进芽的分化。研究结果表明,引起上述结果的原因与光质无明显关系而与激光引起的某些特殊蛋白质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试验选用本地杂种犬18只,随机分为3组,在犬的背部两侧各造一边长为2cm的正方形皮肤全层缺损创。选用波长890nm,频率1000Hz的砷化镓半导体激光照射,每天一次,每次5min,连续10d。实验一组左侧照射选用平均输出功率2mW,峰值功率5W,右侧创伤不照射作为自体对照。实验二组左侧选用平均输出功率为4mW,峰值功率10W,右侧作为自体对照。对照组左侧作为对照。每天对创面愈合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并描记创伤面积,于临床愈合后取组织样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检查。结果表明:砷化镓激光以本试验所用剂量及方法照射,对犬全层皮肤缺损创的愈合促进作用,差异显著。镜下可见实验一组的两侧、实验二组的自体对照及异体对照的结构均为正常的瘢痕组织,实验二组激光照射侧皮下毛细血管充血,真皮内胶原纤维增生明显。表明激光的生物学剌激要达到一定的剂量才能产生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18.
以不同剂量的氦氖激光辐射绵羊精液,发现低剂量的激光可以提高精子的活力、呼吸、果糖分解和钙的摄入;而高剂量的激光对精子的呼吸有显著影响。从而,探讨了激光提高精子活力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When radiolysis is induced in chloral hydrate solution flowing through a glass coil wound around a lead brick and irradiated from one side only, the rate of reaction depends on the flow rate. The effect resembles that for intermittent irradiation and makes it possible to estimate the mean lifetime of the free radical chain.  相似文献   

20.
A 组试验证明,氦氖激光(输出功率2.0mw,光斑直径0.25cm)照射家兔骨折部的上方皮肤,可加速骨折的癒合。家兔骨折经整复、固定后,激光照射10次(即骨折后的第12—13天)即可达到临床治癒。照射20次后(即骨折后的第28~30天)即可达到骨性癒合。B 组试验表明,氦氖激光照射骨折部上方皮肤可使血清钙的含量初期(第4—5天)略低,从照射第6天开始略升高,一直持续到停照后的第4天。血清钾的含量也降低,停照后的第4天才恢复到照前水平。血清钙和血清钾的上述变化很可能与加速骨折癒合及加速骨折局部炎症症状的迅速减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