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7个籼型光敏雄性不育系及其杂交F_1进行花药培养的研究发现,光敏不育水稻虽然雄性不育,但其愈伤诱导率、绿苗产量均高于常规籼稻品种以及籼/籼、籼/粳杂交F_1,光敏雄性不育系的花培后代植株中,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出现频率与常规品种花培后代相似,在二倍体植株中,光敏雄性不育系及其互交F1的花粉植株,90%以上都能保持长日照下雄性不育的特性;光敏雄性不育系与常规品种杂交F1的花粉植株中,大约有25%的雄性不育株,在密阳42s  相似文献   

2.
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花1A的选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三系杂交籼稻亲本中渗入部分粳稻血缘以扩大亲本遗传距离,增强杂种优势,以及利用粳稻优质特性,是杂交稻育种途径之一。但籼粳交后代分离世代长,育种周期长,采用籼粳交F1花药培养的方法快速育成保持系花1B,然后核置换育成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花1A。  相似文献   

3.
应用花药培养选育水稻广亲和恢复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配制广亲和品种02428、轮回422与籼粳恢复系杂种F1,翌年对广亲和品种与籼粳恢复系杂种F1进行花药培养获得纯合二倍体花粉再生植株。以粳不育系寒丰A,籼不育系珍汕97A、籼粳测验种南京11、南特、Bailla、秋光为母本与花粉再生植株测交,鉴定筛选广亲和恢复系。结果表明在籼恢和广亲和品种杂交F1的花培后代中,对寒丰A和珍汕97A具有强恢复力的花粉再生植株分别占36.67%和64.676  相似文献   

4.
花药培养对光(温)敏核不育系亲和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秋光(粳)、巴利拉(粳)、南京11号(籼),IR36(籼)为测验种,对培矮64S,培选S,农垦58S及其花药培养后代的亲和力进行测验,表明光(温)敏核不育系花培后代的亲和力受供体亲本的亲和力影响和制约,供体亲本的亲和力高,则花培后代的亲和力亦高;反之则低,即光(温)敏核不育系花培后代的亲和力与供体亲本相似。  相似文献   

5.
在三系杂交籼稻亲本中渗入部分粳稻血缘以扩大亲本遗传距离,增强杂种优势,以及利用粳稻优质特性,是杂交稻育种途径之一.但籼粳交后代分离世代长,育种周期长.采用籼粳交F1花药培养的方法快速育成保持系花1B,然后核置换育成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花1A.使育种周期大大缩短.该不育系为籼粳中间型(程氏形态分类指数为12分),株叶态偏籼,粒形和米质偏粳,生育特性弱感光,异交特性好,配合力较高.已配制优质杂交稻组合花优63,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正在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光敏雄性不育水稻的花药培养及密矮64s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7个籼型光敏雄性不育系及其杂交F1进行花药培养的研究发现,光敏不育水稻虽然雄性不育,但其愈伤诱导率、绿苗产量均高于常规籼稻品种以及籼/籼、籼/粳杂交F1,光敏雄性不育系的花培后代植株中,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出现频率与常规品种花培后代相似,在二倍体植株中,光繁雄性不育系及其互交F1的花粉植株,90%以上都能保持长日照下雄性不育的特性,光敏雄性不育系和常规品种杂交F1的花粉植株中,大约有25%的  相似文献   

7.
冬小麦杂交育种亲本选配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冬小麦杂交育种亲本选配的几个问题:(1)亲本选配与后代类型的关系。(2)亲本选配与高产优势的问题。(3)亲本选配与配合力的问题。(4)复交亲本选配方法,提出了复交组合应选用F1及F3 ̄F4代作亲本之一,三交组合应用综合性状好的推广品种作第3个亲本。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单交F2代、回交和三交F1代群体植侏品质性状与亲本的相关性及杂种后代的分离与分布,结果表明:(1)在F2代,籽粒蛋白质、干、湿面筋含量和S.D.S沉淀值与高亲值、低亲值和中亲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在回交F1代,上述籽粒品质性状与轮回亲本也呈正相关。在三交F1代,上述各品质性状与第三亲本的正相关系数比较大,说明欲在后代中出现较多的品质性状比较好的个体,亲本的品质应比较好,在三交组合中,  相似文献   

9.
对水稻粳型亲籼系的应用价值及其选育体系进行了讨论。认为:1.粳型亲籼系与籼稻杂交是利用籼粳交F1杂种优势和培育籼粳交纯系品种的有效途径;2.粳型亲籼系应有较多的粳性状,与籼稻的亲和力高,配合力好,道理高,抗性好,适应性强;3.选育粳型亲籼系的亲本应以偏粳型或中间型为材料为主;4.育种方法应以杂交育种为主,后代鉴定与选择中,粳型性的鉴定应以形态指标为主,杂种亲和性鉴定应以结实率为主,杂种优势以产量为  相似文献   

10.
Bt棉抗虫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Bt棉R-1、R-2及常规品种鄂棉22、鄂抗棉3号为亲本配制了3个组合的F1、F2和测交后代,了各组合的抗虫性遗传。结果表明,R1与鄂棉22、R-2与鄂抗棉3号分别存在一对显性基因差异,R-1与R-2的Bt不等位。外源Bt抗虫基因导入棉花后能稳定遗传,但插入位点是随机的。  相似文献   

11.
对5个水稻广亲和品种进行亲和性与亲和谱的研究结果表明:CA529的亲和谱最广,02428的亲和谱最窄,其亲和范围:CA529〉8504〉029〉W.L.1312〉02428。籼粳交F1结实率与F2平均结实率密切相关,WCV参与籼粳交能提高杂种后代结实率的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12.
稻谷黑米种波的遗传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三个黑色种皮亲本与五个白色种皮亲本杂交,运用六个群体组配设计,分析种皮黑色素在各的表现,结果:(1)F1种皮黑色素性状为不完全显性,显性度在组合之间有差异;(2)F1、黑色种皮亲本加交一代的变异系数〈F2、白色种皮亲本回交一代;(3)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呈极显著、显著或接近显著。(4)种皮黑色素沉积性 一对显性色素基因控制,存在加性、显性和上位性效应。  相似文献   

13.
水稻花药培养中培养力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具有籼型、粳型和爪哇型血缘的杂交后代低代共21份不同材料进行花药培养。结果如下:共接种39700枚左右花药,全部材料均诱导出愈伤组织和分化绿苗。不同血缘来源的杂交后代花药培养力存在差异,总体趋势为籼粳交、籼爪交的出愈率大致相同,均显著高于籼籼交。绿苗分化率高低为籼籼交>籼粳交>籼爪交,但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绿苗产率依次为籼粳交>籼爪交>籼籼交。与花药培养力有关的性状中,出愈率、绿苗分化率之间不相关。绿苗产率与绿苗分化率呈显著正相关。白苗分化率分别与出愈率、绿苗分化率之间不相关。从籼粳交后代中选择到了1份具有较高频率的出愈率,绿苗分化频率高达97%以上,白化苗频率仅有2.19%的株系,是1份很有价值的遗传工程材料。  相似文献   

14.
水稻广亲和品种在籼粳交F1花药培养中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6个水妥杂交组合F1进行花药培养发现:花培出愈率主要受核基因控制,母性效应不显著;品种的广亲和性对于提高籼粳亚种间杂交F1出愈率有明显的正效应;但无论是否有广亲和品种的参与,籼粳间杂交F1的花培白苗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以稃尖紫红色的V20A(B)分别与稃尖无色的珍鼎28A(B)、5460、IR54和IR30杂交,获得F1、F2、B1F1、B2F1以及三亲本杂交群体.研究发现,F1稃尖紫红色对稃尖无色完全显性,F2因组合不同呈不同的比例分离.V20A(B)/IR30F2分离为3紫红色1无色;V20A(B)/5460F2和V20A(B)/IR54F2呈45紫红色19无色分离;而V20B/珍鼎28BF2则呈162紫红色94无色分离.为合理地解释上述分离现象,可以假定控制这些亲本稃尖颜色的主效基因至少有3对P1p1、P2p2、P3p3.P1、P2和P3为控制花青素在稃尖分配的基因.当显性的色素源基因C和激活基因A存在时,至少两个显性的P基因互补,植株才能表现稃尖紫红色,即紫红色稃尖的基因型为:C_A_P1_P2_P3_、C_A_p1p1P2_P3_、C_A_P1_p2p2P3_、C_A_P1_P2_p3p3.椐此,可暂定这7个亲本的5种核基因型为:CCAAP1P1P2P2P3P3〔V20A(B)〕、cAAp1p1p2p2p3p3〔珍鼎28A(B)〕、cAAP1P1p2p2p3p3(5460)、cAAP1P1p2p2p3p3(  相似文献   

16.
应用花药培养选育适应上海生态环境的粳稻光敏核不育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年以粳型光敏核不育系7001S、5047S、5088S、农垦58S为母本,常规粳稻品种或高代品系为父本配制杂种F1,翌年进行花药培养,获得二倍体花粉植株。各组合(PGMSR)粳稻)F1的花粉植株拓海南岛短日条件下育性正常。在上海自然长日条件下育性表现明显的分离,不育与要育花粉植株之比符合1:3。(PGMSR/粳稻)各组合杂种F1的自交F2群体在上海自然长日条件下不育株瑟可育株分离比符合1:  相似文献   

17.
水稻籽粒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基因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6个不同类型的籼,粳,爪哇水稻品种配制的5个组合的P1,P2,F1,F2,B1,B2为试材,发代均数法研究了籽粒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基因效应值及效应平方和与百分比,结果表明,游离氨基酸含量显性效应比加性效应重要,上位性效应同样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非加性类效应大于加性类效应,亲本显发型基因较多。  相似文献   

18.
对4个灿粳交组合P,F1,F2世代米粒垩白度的遗传研究表明,垩白度在杂交F1代多偏向小植亲本,F2出现大量超低新和超高亲分离,呈连续的多峰分布,广义遗传力49.6%-61.8%。米粒垩白度与主要产量性状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说明通过籼粳杂交改良稻米垩白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籼粳正反交及诱导培养基对杂种F_1花药培养的反应花药培养可以克服常规籼粳杂交育种中存在的某些困难,籼粳杂种花粉植株遗传性纯合而稳定,结实正常。如何培养出大量绿色花粉株是发挥花培育种优势的关键所在。本研究就不同诱导培养基及籼粳品种正反交对水稻花药培养的...  相似文献   

20.
提高水稻籼粳杂交后代花药培养力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水稻籼粳交F1为材料,研究了改变培养基的氮素比例和碳源、30℃高温热击处理花药及改善供体植株的生理状况等措施对提高籼粳杂交后代花药培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素比例中NH4^ /NH3^-为5.3/28.0时对提高花药培养力效果最好;混合使用3%蔗糖和3%麦芽糖作碳源对提高出愈率、绿苗分化率及花药培养力效果显著;高温热击处理36h,可以同时使出愈率和绿苗分化率的提高达到显著水平;对供体植株的喷施0.8%KH2PO4能使出愈率显著提高,从而提高了花药培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