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卵母细胞发育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实验根据卵细胞的数量及分布、透明带的变化,卵泡大小等把牛卵母细胞的整个发育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在超微结构的水平上进行了研究。随着卵母细胞的发育,高尔基体、线粒体、滑面内质网、皮质颗粒等细胞器数量不断增加,且逐渐迁移到皮质区。卵母细胞成熟时。高尔基体及粗面内质网消失,皮质颗粒开始在质膜下呈线状排列,而线粒体又向胞质中央区扩散。直径2毫米以上卵泡卵母细胞中,少嵴圆形线粒体一律转变为带帽线粒体,核仁发生致密化。此外,牛卵母细胞中有带有界膜的、均匀分布的囊泡。皮质颗粒成团发生和分布也是牛卵母细胞的特点之一。实验事实证明,皮质颗粒的形成与滑面内质网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2.
OPS玻璃化冷冻对山羊卵母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山羊不同发育阶段卵母细胞OPS玻璃化冷冻的超微结构损伤进行了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卵丘细胞除内质网扩张外,未见其他明显的结构损伤;卵母细胞的质膜损伤以GV期最为严重,其次为培养9 h的,IVM 的最轻;GV期卵几乎看不到微绒毛,而培养9 h和IVM卵微绒毛保存较好;GV期卵母细胞线粒体有的发生了损 伤,主要表现在嵴不清或扩张,培养9 h和IVM卵母细胞的线粒体基本上保持了正常的结构;培养9 h卵母细胞的 内质同发生了扩张,IVM卵母细胞内质网结构正常。  相似文献   

3.
团头鲂排卵前的卵母细胞由外向内被鞘膜层、基膜和颗粒层包围着。鞘膜层由鞘膜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鞘膜细胞的细胞质中充满了微丝。颗粒层由特殊颗粒细胞和颗粒细胞组成,特殊颗粒细胞的细胞质中含丰富的滑面内质网和具小管状内嵴的线粒体,表现出与类固醇激素合成有关的细胞器特征;颗粒细胞的细胞质中则含有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具板层状内嵴的线粒体。  相似文献   

4.
团头鲂排卵前的卵母细胞由外向内被鞘膜层、基膜和颗粒层包围着。鞘膜层由鞘膜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鞘膜细胞的细胞质中充满了微丝。颗粒层由特殊颗粒细胞和颗粒细胞组成,特殊颗粒细胞的细胞质中含丰富的滑面内质网和具小管状内嵴的线粒体,表现出与类固醇激素合成有关的细胞器特征;颗粒细胞的细胞质中则含有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具板层状内嵴的线粒体。  相似文献   

5.
团头鲂排卵前的卵母细胞由外向内被鞘膜层基膜和颗粒层包围着。鞘膜层由鞘膜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鞘膜细胞的细胞质中充满了微丝。颗粒层由特殊颗粒细胞和颗粒细胞组成,特殊颗粒细胞的细胞质中含丰富的滑面内质网和具小管状内嵴的线粒体,表现出与类固醇激素合成有关的细胞器特征,颗粒细胞的细胞质中则含有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具板层状内嵴的线粒体。  相似文献   

6.
采用电子显微镜术,研究了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的初级卵母细胞发育和卵黄发生。结果表明,墨西哥湾扇贝初级卵母细胞的发育可分为卵黄合成前期、卵黄合成期和成熟期;5种细胞器,即线粒体、高尔基液泡、糙面内质网、多泡小体和微吞饮泡参与了初级卵母细胞卵黄颗粒的形成,其中,线粒体和高尔基液泡是形成卵黄颗粒的主要胞器。卵黄物质的来源有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方式,外源性卵黄物质主要来自消化腺中贮存的营养。另外,研究发现核膜泡可能参与了多泡小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采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并比较猪未成熟(GV期)与体外成熟(MⅡ期)卵母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结果发现:①猪GV期卵母细胞外紧密包被着卵丘细胞,卵丘细胞突起伸入透明带内,透明带呈不规则蜂窝状;卵母细胞微绒毛相对较长、数量较多,并穿入透明带内;卵母细胞呈充满状态,卵周隙不明显;胞质内高尔基复合体发达,线粒体成簇分布于脂滴附近;脂滴表现为均质和不均质两种形式,大多以均质脂滴形式存在,脂滴周围有不连续的滑面内质网.②M Ⅱ期卵母细胞周围,卵丘细胞结构松散、扩展;卵母细胞微绒毛数量减少、变短、变粗,并从透明带内撤回;透明带上峰窝状小孔增多,小梁突起更为明显,卵周隙明显;线粒体仍成簇伴随脂滴分布,脂滴以不均质型为主,呈明显的絮状结构,脂滴外有不连续的滑面内质网;皮质颗粒以单层排列于质膜下.猪卵母细胞成熟前后会出现一些规律性变化,具有不同的超微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8.
高岩  侯林  周革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1):36-38
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香螺卵子的发生情况,在香螺卵子发生过程中,靠近卵母细胞的滤泡细胞生命非常旺盛.滤泡细胞的内质网非常发达,呈环状,中心有脂滴产生.滤泡细胞和卵母细胞之间的膜有小泡产生.卵母细胞内部的内质网不发达;线粒体的嵴退化,内部有脂滴产生,因此推断香螺卵母细胞的营养方式为自体合成和异体合成两种.  相似文献   

9.
中华绒螯蟹卵黄发生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中华绒螯蟹卵母细胞卵黄发生全过程进行了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卵黄发生前期的卵母细胞为小生长期初级卵母细胞,细胞质嗜碱性、无卵黄颗粒,与卵原细胞相比,内质网等细胞组分数量明显增多;卵黄发生期的卵母细胞为大生长期初级卵母细胞,细胞质中出现指滴和大量卵黄颗粒,高尔基复合体、内质网、核糖体和溶酶体等细胞器均参与卵黄合成,细胞核呈生发泡状,细胞表面形成微绒毛,卵周隙中出现致密颗粒物质,但未被卵母细胞吸收;卵  相似文献   

10.
中华绒螯蟹卵黄发生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华绒螯蟹卵母细胞卵黄发生全过程进行了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卵黄发生前期的卵母细胞为小生长期初级卵母细胞,细胞质嗜碱性、无卵黄颗粒,与卵原细胞相比,内质网等细胞组分数量明显增多;卵黄发生期的卵母细胞为大生长期初级卵母细胞,细胞质中出现指滴和大量卵黄颗粒,高尔基复合体、内质网、核糖体和溶酶体等细胞器均参与卵黄合成,细胞核呈生发泡状,细胞表面形成微绒毛,卵周隙中出现致密颗粒物质,但未被卵母细胞吸收;卵  相似文献   

11.
榨菜胞质雄性不育系叶片超微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与相应保持系比较,榨菜胞质雄性不育系全生育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偏低,低温时期尤为明显.不育系的细胞器发育明显滞后,其莲座期叶片的叶绿体发育不良,呈椭圆形,基粒片层少,不及同期保持系的发达,内部较少积累淀粉粒,线粒体脊少,活性弱,内质网不发达;但到瘤状茎膨大期,不育系叶片的叶绿体发育程度接近保持系,呈梭形,基粒片层清晰发达,线粒体活性也增强;至抽薹期,不育系及保持系叶片的超微结构均呈退化状态,细胞器内膜降解、消失,线粒体空泡化,叶绿体内积累大量的淀粉颗粒.  相似文献   

12.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蝶蛹金小蜂Pteromalus puparum卵黄发生前后脂肪体超微结构的变化,同时观察了卵巢中不同发育时期卵泡的超微结构.卵黄发生前(蛹期)的脂肪体细胞含有大量蛋白颗粒和线粒体,但未见粗面内质网,早期蛹脂肪体细胞中可见多囊泡体;卵黄发生期(隐雌成蜂~5日龄雌成蜂)的脂肪体细胞内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均较为丰富.在新形成的卵泡中,卵母细胞内尚无卵黄蛋白沉积,但脂滴较多;在Ⅰ级和Ⅱ级卵泡中,卵母细胞中沉积有较多的卵黄体和脂滴,且Ⅱ级卵泡中的卵黄体明显大于Ⅰ级卵泡;Ⅲ级卵泡中,卵母细胞内充满卵黄体和脂滴,并已形成卵壳.  相似文献   

13.
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鳍鳠初级卵母细胞的超微结构,在初级卵母细胞早期,细胞器丰富,线粒体发达,并可见到卵黄核和颗粒细胞,在初级卵细胞后期,在滤泡层下面可见到放射层.该时期线粒体、卵黄核的形态和数量以及细胞膜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大鳍鳠初级卵母细胞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鳍鱯初级卵母细胞的超微结构,在初级卵母细胞早期,细胞器丰富,线粒体发达,并可见到卵黄核和颗粒细胞,在初级卵细胞后期,在滤泡层下面可见到放射层。该时期线粒体、卵黄核的形态和数量以及细胞膜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南方鲇卵母细胞和滤泡细胞发育过程中共出现6种形态的线粒体.椭圆形板状嵴线粒俸在卵母细胞和滤泡细胞中同时存在,细条状线粒体、球形线粒体主要存在于卵母细胞中,长条形板状嵴线粒体、锯齿状线粒体和巨型线粒体主要存在于滤泡细胞中,尤以颗粒细胞中丰富.巨型线粒体是一种即将退化的线粒体,其衰退过程可以分为前期、衰退早期、衰退中期和晚期.线粒体在卵子发生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与卵黄的发生和形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卵母细胞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的制作方法,为相关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猪GV期和体外成熟MⅡ期卵母细胞(抽吸法采集)为研究对象。①扫描电镜样本制备:供试GV期和MⅡ期卵母细胞于PBS(pH值7.4)中清洗后,部分转入0.1%透明质酸酶中,38.5℃孵育15min,微吸管吹打去除卵丘细胞(CC),即获得无卵丘细胞的卵母细胞,用以观察卵母细胞外透明带(ZP)结构;取去除卵丘细胞的部分卵母细胞,经PBS液洗后,再置于0.5%链霉蛋白酶中,在实体显微镜下观察,待透明带溶解时,小心地将卵母细胞转入PBS中,即获得了无透明带的卵母细胞,用以观察卵母细胞膜表面的微绒毛(Mv)。未去除卵丘细胞的卵母细胞、去除卵丘细胞的卵母细胞及去除透明带的卵母细胞分别经PBS洗2~4次后,于2.5%戊二醛中4℃固定6h,再经PBS清洗3次,每次30min;再于1%锇酸中固定1.5h,然后再经PBS清洗3次,每次30min;之后,用乙醇逐级(30%、50%、70%、90%、100%、100%)脱水,每级20min;样品脱水后,用乙酸异戊脂置换;置换后的样品直接移到样品台上,再放入临界点干燥仪干燥,粘台,IB-5离子溅射仪喷金,置于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拍照。②透射电镜样本制备:供试卵母细胞也经PBS清洗,戊二醛固定,琼脂包埋后锇酸固定,乙醇脱水,步骤基本同上,只是最后用环氧丙烷置换。脱水后的样品于Epon-812树脂和丙酮等体积混合液中渗透4h,再在纯Epon-812中渗透过夜;然后将样品包埋,放入聚合器中聚合(35℃,24h;45℃,24h;60℃,48h);聚合后的样品在实体显微镜下修块,半薄切片定位,重新包埋,LKB—V超薄切片机切片;超薄切片用醋酸双氧铀-柠檬酸铅双重染色,样品自然干燥后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拍照。[结果]电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形态结构完好,超微结构清晰。扫描电镜下,GV期卵母细胞的卯丘细胞紧密包围在卯母细胞外,微绒毛呈致密状垂直于卵膜表面,透明带呈不规则的蜂窝状,有小梁突起。在体外成熟MⅡ期卵母细胞中,卵丘细胞变得松散,卵母细胞表面的微绒毛结构显得更光滑,透明带呈不规则的蜂窝样,但蜂窝状结构增多,且小梁突起更明显。透射电镜下,GV期卵母细胞的卵丘细胞在透明带周围紧密排布,并有大量突起伸人透明带中;卵母细胞微绒毛数量较多、相对较长,且也伸人透明带中;线粒体呈圆形,多为横嵴并清晰,成簇分布于皮质区;脂滴以两种不同形式存在于大部分细胞质内,一种呈均质状,另一种不均质且有透亮条纹,两种形式的脂滴常相邻存在,并以均质脂滴居多。脂滴外包有不连续的滑面内质网;高尔基体发达,由多层扁平囊泡及大小泡组成;在MⅡ期卵母细胞中,卵丘细胞间缝隙连接增大,出现了明显的卵周隙;与培养前卵母细胞相比,微绒毛相对较短、较粗,且从ZP内撤回;线粒体体积增大,仍成簇伴随着脂滴分布;脂滴仍以两种不同形式存在,但以不均质脂滴居多;不均质脂滴呈球状,且上透亮条纹增多,电子密度更高;皮质颗粒位于卵质膜下,呈单层排列。[结论]证实该方法适用于卵母细胞超微结构观察的制样,另外,此法也适用于休积小、数量少、游离细胞的电镜样本制备。  相似文献   

17.
对山羊胎儿肺泡上皮进行透射电镜观察 ,结果表明 :腺状期 (第 6~ 12周 ) ,终蕾上皮细胞胞质内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及核糖体随着胎龄增加而逐渐增多 ,胞核向细胞顶端移行 ;小管期 (第 13~ 14周 ) ,终蕾上皮由单层柱状上皮逐渐演变为立方形的原始肺泡上皮 ,胞质内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及核糖体较发达 ;囊状期 (第 15周 ) ,肺泡上皮细胞开始分化为 型细胞和 型细胞 ,嗜锇小体首次出现 ,气血屏障开始建立 ;肺泡期 (第 16~ 2 2周 ) ,以肺泡的形成和分化为主 , 型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为嗜锇小体出现 ,核糖体显著增多 ,粗面内质网池扩张 ,线粒体膨大 ,出现多泡体。  相似文献   

18.
薄层培养菊苣花梗诱导花芽分化早期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菊苣花梗薄层培养花芽分化中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表明,在花芽原基的形成中细胞内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核糖体大量增加,且始终可见线粒体的分裂增殖,大量增加的线粒体为内质网、高尔基体的活动提供能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为花芽分化合成新的结构蛋白和新的功能蛋白。此外,壁旁体多处可见,且常与内质网、高尔基体相邻分布,其功能可能与物质运输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线粒体损伤对核移植胚早期发育的影响。【方法】用经光敏化染料罗丹明-123损伤的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和绵羊卵母细胞,构建山羊-绵羊异种体细胞核移植胚,于38.5℃、相对湿度100%、体积分数5%CO2条件下培养,统计其2-细胞期、8-细胞期和囊胚期的发育率。【结果】山羊核供体线粒体损伤并不影响囊胚期前核移植胚的发育率(P0.05);绵羊卵母细胞线粒体损伤,使核移植胚2-细胞期的发育率下降(P0.05),但不影响8-细胞期和囊胚期的发育率(P0.05);核供体和卵母细胞线粒体都损伤的核移植胚发育率的变化规律与卵胞质受体线粒体损伤的核移植胚一致。【结论】在异种核移植胚的早期发育中,核供体线粒体损伤不影响核移植胚的发育,但卵母细胞受体线粒体损伤明显影响核移植胚的发育率。  相似文献   

20.
为给胚胎工程研究提供基础材料,应用电子显微镜对东北细毛羊不同胎龄胎羊卵巢卵泡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7周龄胎儿卵巢形成了原始卵泡雏形,10周龄才形成结构较完整的原始卵泡。2)卵母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卵母细胞膜双层不规则;核仁呈网状,单核仁或双核仁;核大多位于卵母细胞的边缘;并发现由双核构成的卵母细胞和胞质中形成不含细胞器的“透明区”;在10周胎龄卵巢,发现有1条线正将1个卵母细胞一分为二。早期线粒体多数圆形,但发现了1个线状的线粒体。随着卵母细胞发育,除圆形以外,还出现了类似菱形、不规则型、幼稚型的线粒体。单个粗面内质网可见,但高尔基体却很少见到。12周龄原始卵泡形成类似“透明带”物质。3)卵泡细胞核多数不规则,个别呈扁长形或纺锤形;卵泡细胞环绕于卵母细胞周围,早期数量少,随着卵泡发育逐渐增多。4)东北细毛羊胚胎卵巢卵母细胞发育的各阶段都有一定数量卵母细胞发生退行性变化———闭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