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FS 蛋白饲料是一种营养成分较高的饲料。据有关资料报道,用于饲养禽畜有较明显的效果。在淡水养鱼业中,FS 饲料能否代替鱼粉饲料?为了探讨这一课题,我们作了初步的对比试验。现简介如下。一、试验材料和方法1、试验鱼类:草鱼、鳙鱼、鲢鱼。2、饲养环境:在池塘中进行。3、饲料:试验池投喂 FS 饲料,对照池投喂鱼粉配合饲料。两种饲料的配方,除FS 饲料与鱼粉之外,其他成分相同。配合颗粒饲料由沙头饲料厂生产。其配方是:FS 饲料配合料——FS 蛋白饲料10%,黄粉40%,玉米粉20%,花生麸15%,豆麸15%,添加剂适量。含粗蛋白25.23%。鱼粉饲料——鱼粉(进口)10%,黄粉40%,玉米粉20%,花生麸15%,添加剂适  相似文献   

2.
我们用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提供的FS 蛋白饲料,制作对虾配合颗粒饲料,进行了养殖试验。在对虾饲料的配方中,使用的 FS 蛋白饲料为5%,代替等量的秘鲁鱼粉。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通过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和肌肉营养成分,评价冰鲜杂鱼和人工配合饲料对大口黑鲈肌肉品质及健康状况的影响。养殖过程中冰鲜组大口黑鲈全程投喂冰鲜杂鱼,饲料组大口黑鲈全程投喂大口黑鲈专用人工配合饲料。在商品鱼上市前,冰鲜组和饲料组各随机采集6尾用于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再各随机采集6尾用于测定肌肉营养成分。结果显示:饲料组大口黑鲈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高于冰鲜组(0.01≤P0.05),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极显著高于冰鲜组(P0.01),血清中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极显著低于冰鲜组(P0.01)。冰鲜组大口黑鲈肌肉中总氨基酸(TAA)含量显著高于饲料组(0.01≤P0.05),且肌肉中各种氨基酸的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以及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均高于饲料组。饲料组大口黑鲈肌肉中亚油酸(C18∶2)含量极显著高于冰鲜组(P0.01)。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冰鲜组大口黑鲈肌肉营养品质特别是蛋白质品质及氨基酸组成要优于饲料组,且健康状况也优于饲料组,但饲料组大口黑鲈肌肉中亚油酸含量较冰鲜组极显著升高。因此,大口黑鲈的人工配合饲料配方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来满足消费者对大口黑鲈的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4.
《饲料工业》2019,(16):35-42
为研究不同水平复合蛋白源在大口黑鲈配合饲料中等量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能、体成分组成以及肝脏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用复合蛋白源分别等量替代0%、5%、10%、15%、20%、30%的鱼粉,配置成6种配方成本逐步下降的试验饲料,饲养初始体重约为100 g/尾的大口黑鲈60 d。结果显示:①大口黑鲈配合饲料中使用复合蛋白源等量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的存活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各替代组的增重率、饲料系数与对照组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以5%复合蛋白源等量替代鱼粉组的增重率最高,饲料系数最低。②随着饲料中复合蛋白源替代鱼粉水平的上升,大口黑鲈的肥满度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以20%替代组的最高,但各组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含量复合蛋白源等量替代鱼粉各组的脏体比、肝体比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③饲料中不同水平复合蛋白源等量替代鱼粉对各试验组大口黑鲈肌肉中的水分、灰分、粗脂肪、粗蛋白质、必需氨基酸、非必须氨基酸、单一氨基酸以及总氨基酸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④各试验组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30%含量替代组较对照组提高77.5%(P<0.05)。随着饲料中复合蛋白源替代鱼粉水平的上升,试验鱼肝脏的丙二醛(MDA)含量明显下降,当替代水平达到10%~30%时,肝脏的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5%、20%、30%复合蛋白源等量替代鱼粉后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别较对照组提高72.2%、170.2%、69.6%(P<0.05)。各替代组的谷丙转氨酶(GPT)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谷草转氨酶(GO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利用5%~30%的复合蛋白源等量替代大口黑鲈配合饲料中的鱼粉,对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体成分组成和氨基酸组成没有显著影响,但可以提高肝脏SOD、POD活性,降低肝脏MDA含量,同时也会提高肝脏谷草转氨酶活性。  相似文献   

5.
FS 蛋白饲料是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运用先进的科学方法生产的一种新型蛋白饲料,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及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畜禽消化率极高。大量试验和应用资料表明,对鸡、鸭、鹅、猪、鱼等具有较明显的促生长作用,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为了进一步证实 FS 蛋白饲料的上述作用和探索其替代进口鱼粉在养鸡方面的生产效果,我们于1990年11月至12月进行了后期肉鸡饲养试验。现报告如下。一、试验材料1、供试鸡:品种为红宝肉鸡,试验组与对照各247只,年龄均为31日龄。  相似文献   

6.
为评估不同水平抗菌肽对大口黑鲈生长代谢的影响,试验以不含抗菌肽的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50 mg/kg(D1组),100 mg/kg(D2组),150 mg/kg(D3组),200 mg/kg(D4组)抗菌肽为试验组,在养殖水箱中饲喂初始平均体质量(12.49±0.2)g的大口黑鲈幼鱼,养殖8周后测定试验鱼的生长性能、饲料表观消化率、鱼体成分、营养代谢等相关指标。试验结果表明:(1)生长和体组成方面,各组试验鱼增重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 0.05)。与对照组相比,D4组干物质消化率显著升高6.58%(P <0.05);D3和D4组饲料转化率分别显著升高9.4%和10.8%(P <0.05);各组试验鱼全鱼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均无显著差异(P> 0.05),D3组脏体比比对照组显著升高9.4%(P <0.05);(2)消化吸收方面,与对照组相比,D2和D3组前肠钠钾ATP酶活性分别显著升高32.35%和39.04%(P <0.05),前肠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显著升高12.09%和10.05%(P <0.05),肝脏溶菌...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饲料脂肪水平对大口黑鲈形体指标、组织脂肪酸组成、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以平均体质量为(4.12±0.02)g的大口黑鲈为研究对象,进行8周的饲养试验。将270尾试验鱼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以鱼油、豆油、大豆卵磷脂为脂肪源,配制脂肪水平分别为5.76%、11.05%、17.65%的试验饲料。结果显示:1)饲料脂肪水平对大口黑鲈肥满度、肝体比的影响不显著(P0.05);脂体比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上升,17.65%脂肪组显著高于5.76%脂肪组(P0.05);脏体比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先升高后下降,以11.05%脂肪组最高,显著高于5.76%和17.65%脂肪组(P0.05)。2)5.76%脂肪组肌肉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n-6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比例显著低于11.05%和17.65%脂肪组(P0.05),而n-3 HUFA/n-6 HUFA显著高于11.05%和17.65%脂肪组(P0.05);5.76%脂肪组肝脏n-3 HUFA比例显著高于17.65%脂肪组(P0.05),n-3 HUFA/n-6 HUFA显著高于11.05%和17.65%脂肪组(P0.05),而n-6 HUFA比例显著低于11.05%和17.65%脂肪组(P0.05)。3)饲料脂肪水平由5.76%升高到11.05%或17.65%,大口黑鲈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而谷丙转氨酶活性则显著下降(P0.05),但上述指标在11.05%和17.65%脂肪组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11.05%脂肪组大口黑鲈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5.76%和17.65%脂肪组(P0.05)。4)饲料脂肪水平对大口黑鲈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碱性磷酸酶(AKP)、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11.05%脂肪组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而17.65%脂肪组肝脏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由此得出,饲料脂肪水平能够影响大口黑鲈的脂肪沉积,改变大口黑鲈组织脂肪酸组成,并且通过影响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改变大口黑鲈对脂肪的转运和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FS 蛋白饲料营养成分较高,且容易被消化吸收。它与进口鱼粉相比,具有原料来源广、价格低廉等优点。为探索 FS 蛋白饲料与进口鱼粉在养鸡业方面的效果,我们作了两次对比试验。情况如下。一、试验材料1、种苗:供试验和对照用的鸡苗均为新黄鸡。2、饲料:①FS 蛋白饲料(下称 FS 料)。②九江饲料(鱼粉饲料,九江厂生产)。③沙头饲料(鱼粉饲料,沙头镇饲料厂生产)。3、试验时间第1批1989年7月26日至8月18日,共23天。第2批同年8月9日至9月11日,共33天。二、试验方法1、试验组投喂 FS 料,对照组投喂九江饲料和沙头饲料。饲料类型均为中鸡料。  相似文献   

9.
大口黑鲈养殖技术的突破和提升及养殖模式的转变,促使其经济效益提高,养殖产业不断稳定发展。目前关于大口黑鲈营养生物学的研究相对缺乏,在我国专用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制和使用尚未普及。长期以来,养殖大口黑鲈都是用直接投喂冰鲜鱼的方式,严重制约养殖业的发展。攻克大口黑鲈人工配合饲料研难关,开发合适的大口黑鲈全程使用人工配合饲料,一直以来是水产营养研究与饲料企业生产的难题之一。试验主要就国内外有关大口黑鲈营养生物学与配合饲料的相关研究做简要综述,为高效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制和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室外规格为(1 m×1 m×1.5 m)的网箱中进行为期6周的单因素饲养实验,探究脱脂黑水虻虫粉对大口黑鲈生长、氮磷利用以及肝脏抗氧化力的影响。基础饲料(对照组)中含40%的鱼粉(鱼粉粗蛋白含量为65.6%),利用脱脂黑水虻虫粉分别替代基础饲料中25%(25%组)、50%(50%组)和75%(75%组)的鱼粉,共4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网箱,每个网箱放鱼20尾。每天早晚饱食投喂两次。结果表明,各实验组之间大口黑鲈的终末体质量、体增重、磷保留效率、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磷废物排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75%组的大口黑鲈氮保留效率显著降低(P<0.05),其氮废物排放量显著升高(P<0.05)。随着脱脂黑水虻虫粉替代鱼粉水平的增加,大口黑鲈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显著下降趋势,且75%组的大口黑鲈肝脏SOD活性最低(P<0.05);对照组的大口黑鲈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50%组的大口黑鲈肝脏CAT活性(P<0.05)。对照组和25%组的大口黑鲈...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直链淀粉/支链淀粉(AM/AP)对膨化颗粒饲料加工特性的影响以及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nids)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配制AM/AP分别为0(D1)、0.22(D2)、0.56(D3)、1.18(D4)、2.62(D5)的5种等氮等脂等淀粉的试验饲料,将初始体重为(2.15±0.04) g的600尾鱼平均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养殖试验持续56 d。结果表明:D4组饲料硬度、膨化度和淀粉糊化度显著低于D1、D2组(P<0.05),与D5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D4组大口黑鲈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显著高于D1组(P<0.05);D4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D1组(P<0.05);D4和D5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和淀粉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D1和D2组(P<0.05);D4组肠道总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D1组(P<0.05),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D1组(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AM/AP升高会降低膨化饲料的淀粉糊化度和膨化...  相似文献   

12.
FS 蛋白饲料是新型的动物蛋白饲料,其营养成分较高,且容易被消化吸收。为了探索 FS 蛋白饲料代替部分鱼粉在广东饲养樱桃谷肉鸭的效果,我们从1990年2月至1990年4月上旬进行了大群鸭饲养的对比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试验材料和方法1.种苗:试验和对照用的鸭均为14日龄商品代樱桃谷鸭。2.FS 蛋白饲料是由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提供。含粗蛋白50%以上,热能4200千卡/公斤,试用前实测含粗蛋白63.29%,钙0.32%,磷0.47%,鱼粉为进口秘鲁鱼粉,实测含粗蛋白63.81%,钙4.14%,磷2.34%。  相似文献   

13.
以商业配方为基础,研究不同水平的氯化胆碱添加对大口黑鲈生长、饲料利用及形体指标的影响.试验使用不同梯度氯化胆碱(0,0.3%,0.6%)制作膨化饲料在池塘网箱中饲喂大口黑鲈(44.87±0.15g)60天.结果表明对于40-160g大口黑鲈,添加0.3%和0.6%的氯化胆碱组加州鲈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P<0.0...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在低磷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磷酸二钙(MCP)和高水溶性磷酸一二钙(MDCP),通过研究其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氮和磷的消化率与沉积率以及全鱼和椎骨磷含量与全鱼粗灰分含量的影响,确定大口黑鲈对磷的最适需求量以及高水溶性MDCP相对于MCP的生物学利用率。首先配制低磷基础饲料,然后在低磷基础饲料基础上分别添加8.86、11.08、13.29、15.51 g/kg M CP,以及9.34、11.67、14.01、16.34 g/kg高水溶性M DCP,使得2种磷酸盐所提供的磷均分别为2.0、2.5、3.0、3.5 g/kg,9种试验饲料分别命名为P0、P2、P2.5、P3、P3.5、DP2、DP2.5、DP3、DP3.5。每种饲料投喂4桶(重复)初始体重为(8.53±0.01)g的大口黑鲈,每个桶放养40尾,养殖周期为8周。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MCP和高水溶性MDCP均显著提高了大口黑鲈的增重率、磷消化率与沉积率和全鱼粗灰分含量(P<0.05),且2种磷源对以上指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随MCP添加水平的升高,大口黑鲈的增重率和全鱼粗灰分含量均呈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磷沉积率有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均以P0组最低。随高水溶性MDCP添加水平的升高,大口黑鲈的增重率和磷消化率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磷沉积率有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以P0组磷沉积率最低,DP3组磷沉积率最高。分别以增重率和磷沉积率为指标,通过斜率比法计算得出高水溶性MDCP相对于MCP的生物学利用率分别为100%和118%。以M CP为磷源,饲料可消化磷含量为0.51%时,增重率和磷沉积率达到最高。以高水溶性MDCP为磷源,饲料可消化磷含量为0.52%时,磷沉积率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在低磷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磷酸二钙(MCP)和高水溶性磷酸一二钙(MDCP),通过研究其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氮和磷的消化率与沉积率以及全鱼和椎骨磷含量与全鱼粗灰分含量的影响,确定大口黑鲈对磷的最适需求量以及高水溶性MDCP相对于MCP的生物学利用率。首先配制低磷基础饲料,然后在低磷基础饲料基础上分别添加8.86、11.08、13.29、15.51 g/kg M CP,以及9.34、11.67、14.01、16.34 g/kg高水溶性M DCP,使得2种磷酸盐所提供的磷均分别为2.0、2.5、3.0、3.5 g/kg,9种试验饲料分别命名为P0、P2、P2.5、P3、P3.5、DP2、DP2.5、DP3、DP3.5。每种饲料投喂4桶(重复)初始体重为(8.53±0.01)g的大口黑鲈,每个桶放养40尾,养殖周期为8周。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MCP和高水溶性MDCP均显著提高了大口黑鲈的增重率、磷消化率与沉积率和全鱼粗灰分含量(P0.05),且2种磷源对以上指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随MCP添加水平的升高,大口黑鲈的增重率和全鱼粗灰分含量均呈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磷沉积率有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均以P0组最低。随高水溶性MDCP添加水平的升高,大口黑鲈的增重率和磷消化率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磷沉积率有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以P0组磷沉积率最低,DP3组磷沉积率最高。分别以增重率和磷沉积率为指标,通过斜率比法计算得出高水溶性MDCP相对于MCP的生物学利用率分别为100%和118%。以M CP为磷源,饲料可消化磷含量为0.51%时,增重率和磷沉积率达到最高。以高水溶性MDCP为磷源,饲料可消化磷含量为0.52%时,磷沉积率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6.
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对大口黑鲈生长及鱼体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添加不同水平植酸酶(0、500、1000、1500U/kg)的饲料喂养初始体重为23g左右的大口黑鲈56d,研究植酸酶对大口黑鲈生长及体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分4组,1组为对照组(不添加植酸酶),2~4组为试验组(分别添加植酸酶500、1000、1500U/kg)。结果显示,饵料中添加1000U/kg植酸酶能显著促进大口黑鲈的生长,降低饵料系数;肝体指数随植酸酶添加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4组的大口黑鲈肝体指数最低,与对照组相比呈显著性差异(P<0.05);添加植酸酶对大口黑鲈肌肉营养成分无显著性影响(P>0.05)。试验证明,植酸酶能有效提高大口黑鲈的生长与降低肝体指数。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饲料中维生素K3含量对大口黑鲈消化能力、血清代谢指标、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K3,配制成维生素K3含量分别为0.78(K0组)、5.80(K5组)、10.82(K10组)、15.84(K15组)和20.85 mg/kg(K20组)的5种试验饲料,对初均重为(12.96±0.07)g健康大口黑鲈幼鱼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维生素K3的各组胃和肠道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显著低于K0组(P<0.05)。K10组、K15组和K20组的表观消化率和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K0组(P<0.05)。K20组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在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肌肉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以及必需氨基酸指数在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随着饲料中维生素K3含量的增加,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呈增加的趋势。K15组的肌肉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其中C16∶1n7和C18∶1n5含量均较其他组显著升高(P<0.05)。肌肉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可知,饲料中添加维生素K3可以改善大口黑鲈肌肉氨基酸组成,但当饲料中维生素K3含量≥5.80 mg/kg时会使大口黑鲈的消化能力下降,并且高剂量的维生素K3会改变大口黑鲈的蛋白质和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18.
以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幼鱼[初始体质量(5.87±0.04) g]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循环水系统进行10周的养殖试验,研究发酵鲭鱼加工副产物(FFPW)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生长、血清生化指标、肝脏抗氧化能力和肠道结构等指标的影响。以FFPW分别替代基础饲料(FFPW0)中10%(FFPW10)、20%(FFPW20)和40%(FFPW40)的鱼粉,配制4种等氮等能试验饲料。将360尾规格一致的大口黑鲈幼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每种饲料饲喂3缸鱼。结果表明:与FFPW0组相比,FFPW替代饲料10%~40%鱼粉对大口黑鲈幼鱼成活率、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FFPW20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FFPW40组(P<0.05),而与FFPW10组差异不显著(P>0.05)。FFPW替代饲料10%~40%鱼粉对摄食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肥满度和脏体比无显著影响(P>0.05)。FFPW20组肝体比显著高于FFPW0组和FFPW40组(P<0.05)。FFPW20组...  相似文献   

19.
为了开发新的蛋白饲料资源,推广应用FS 蛋白饲料,应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委托,我公司作为合作者,共同在密云水库进行了网箱养鱼试验。试验的目的是在同等饲养条件下,观察用 FS 饲料部分代替秘鲁鱼粉饲养网箱鲤鱼的效果。一、材料和方法1.试验地点在本公司密云水库碱厂渔场。试验面积:试验组一箱36m~2,对照组一箱36m~2。鱼种入箱规格、重量、密度如表1所示。鲤鱼种为1龄鱼,由密云县太师屯镇桑园渔场筛选,体质健壮,无病。2.试验时间从1990年6月1日至10月16日止,共138天。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酵母酶解物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能、脂类代谢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来评价酵母酶解物在大口黑鲈饲料中的有效性。配制3种等蛋白质(粗蛋白质47%)等能(总能20.0 MJ/kg)的饲料:以含35%低温干燥鱼粉的高鱼粉饲料为对照饲料(命名为FM),在此基础上以混合植物蛋白质(豆粕+谷朊粉)替代50%的鱼粉并平衡必需氨基酸后作为基础饲料(命名为SBM),另在基础饲料中添加3%的酵母酶解物作为试验饲料(命名为HY)。选用初始体重为(20.80±0.04)g的健康大口黑鲈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在室内循环控温系统中进行8周生长试验。结果表明:在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率上,HY组显著高于FM和SBM组(P0.05);在肝体比上,HY组显著低于FM和SBM组(P0.05)。FM组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HY和SBM组(P0.05)。HY和SBM组大口黑鲈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FM组(P0.05),而肝脏总胆固醇含量则显著低于FM组(P0.05)。血清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含量及肝脏脂肪含量变化一致,即FM组显著低于SBM组(P0.05),与HY组无显著差异(P0.05)。用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50%鱼粉后,大口黑鲈肠道肌层变薄,绒毛完整齐度下降,在此基础上添加酵母酶解物后,肠道结构损伤的情况有所缓解。由此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用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50%鱼粉后添加3%的酵母酶解物能够提高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改善肝脏状态,促进肝脏脂肪和胆固醇的代谢,修复肠道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