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南粳46"系中熟晚粳水稻良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性好等优点。为促进"南粳46"在吴中区的推广种植,现对"南粳46"的性状特点及主要繁种技术进行总结和概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验证早熟晚粳新品系"青香软粳"的生育期、生物学特性、经济性状等相关特征特性与"南粳46"的差异性,于2013年对"青香软粳"和"南粳46"进行了生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青香软粳"的丰产性好,抗性较好,其籽粒灌浆整齐一致、速度快、周期较短、成熟较早,能有效缓解当前水稻主推品种收获期集中、二麦播期偏迟的矛盾,缓解规模户稻麦生产季节矛盾,是早、中、晚品种搭配的理想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3.
苏南地区,为了增加复种指数,1956年普遍推广种植双季连作稻。双季早稻品种,群众都用早粳"无芒沙粳"和"有芒沙粳"两种。对双季晚稻品种,意见不一,有人主张用中粳"四一二"一类品种,有人主张用晚粳"八五三"和"老来青"一类品种。对秧龄的长短,意见亦不  相似文献   

4.
"盐粳15号"系由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种。在近几年示范推广种植中,"盐粳15号"采用人工移栽、机插、直播栽培技术,均表现出产量高、稳产性好、品质优、抗倒性强、灌浆速度快、出米率高、适应性广等特点。为更好地发挥"盐粳15号"在大面积生产中的增产作用,使良种良法相配套,总结了"盐粳15号"的特征特性及其人工移栽、机插、直播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及3年大面积生产调查,结果表明,在水稻黑条矮缩病流行区域,"淮稻9号"、"连粳6号"、"连粳7号"、"盐稻8号"、"盐粳7号"、"徐稻4号"、"徐稻3号"、"扬幅粳8号"、"武连粳1号"等品种耐病性较好,可根据生产需要择优种植。"武陵粳1号"、"淮稻5号"、"淮稻6号"、"华粳6号"、"特优559"、"武运粳21号"等品种较易感病,不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推广"籼改粳"有利于促进优质稻产业的发展,基于谷城县推广"籼改粳"的主要优势、及谷城县"籼改粳"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谷城县推广"籼改粳"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谷城县"籼改粳"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因地制宜推行一季中稻"籼改粳"模式,探索中粳水稻新品种在湖北省的种植表现,为科学推广中粳新品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综合植株性状、丰产性、抗逆性等特性,甬优4149、甬优4949两个品种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提高泰兴市水稻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水平,特进行了水稻新品种(系)小区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南粳9108"、"武运粳24"、"宁粳9213"、"南粳49"可扩大示范种植,"南粳5055"可作为优质米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为给海安县当地优良水稻品种(系)的筛选及其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参考依据,2014年观察了23个水稻品种(系)穗期穗瘟病、纹枯病、稻曲病和恶苗病的发生程度。结果表明,"华粳7号"、"扬粳806"、"淮香稻15"对穗瘟病,"南粳46"、"扬粳806"、"华粳7号"对稻曲病,"盐稻12"、"盐稻13"、"宁9213"、"宁2600"、"扬粳805"、"苏粳815"、"南粳9108"、"宁9210"对纹枯病,"武运粳27"、"淮香稻15"对恶苗病,均表现出较高的感病性,在种植以上品种(系)时,需重点开展好对相关病害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华粳1号"高产群体质量指标及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华粳1号"系江苏农垦大华种子集团公司选育而成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1999~2000年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区试,平均亩产达628 2kg,比"武育粳3号"增产1 04%.2001年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达615 5kg,比"武育粳3号"增产6.4%.为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我们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和调查,初步探索出"华粳1号"高产群体质量指标及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常农粳3号"原名"96-32",由江苏常熟农科所用"武运粳7号/常农粳2号"杂交经连续两年海南加代,于1999年选育而成,是一个集优质、高产、多抗、熟期适宜于一体的优良中熟晚粳新品种.该品种2001年12月28日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出适合泰兴市推广种植的水稻新品种,2 0 1 5年进行了不同水稻品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盐粳1 3号"、"南粳5 2"、"武运粳2 4号"、"扬育粳2号"、"武运粳3 0号"可作为泰兴市水稻生产上的适用品种,其它品种表现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13.
"宁粳1号"(W001)是南京农业大学水稻所以"武运粳8号"和"W3668"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早熟、晚粳新品种。通过试种,"宁粳1号"表现出丰产性好、适应性广、抗病性强,易栽培、米质优、易脱粒的优点,适于直播、机  相似文献   

14.
正为推进重大科技专项"豫南稻区籼改粳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工作进程,加快"籼改粳"步伐,确保今年粳稻生产的高产稳产,日前,信阳市农科院、科技局、农业局联合召开"籼改粳"技术培训会。信阳市农科院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及有关科室负责人和承担"籼改粳"研究任务的技术人员,信阳市科技局,农业局相关科室、站负责人,各县区农科所、科技局、农业局分管"籼改粳"工作的副所(局)长及相关股室负责人、农技站站长、植保站站长、种子管理站站长,"籼改粳"项目专家组成员、市级科技特派员共120余人参加此次培训会。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适合上海市崇明区大规模种植的优良晚播水稻品种(系),从而提升水稻种植效益,光明米业(集团)有限公司农业技术中心对"8004"、"武运粳23"、"南粳9108"、"2703"、"光明粳2号"5个品种(系)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表明,2个早熟晚粳品种("武运粳23"和"光明粳2号")的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品种,且株高在95cm左右,不易出现倒伏现象,在崇明区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各类型晚稻品种的产量表现及其土壤肥力同化能力的差异,对籼粳杂交稻、粳粳杂交稻、常规粳稻三种类型5个晚稻品种进行无肥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无肥栽培条件下,"甬优12号"产量最高,其次是"甬优13号"和"甬优538","宁81"产量最低;土壤肥力同化能力从高到低依次是籼粳杂交稻、粳粳杂交稻、常规粳稻。  相似文献   

17.
为给不同的水稻品种配套相适应的播栽方式,实行良种良法,对4个粳稻品种进行了不同播栽方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武运粳30号"适宜手栽,"武运粳24号"适宜机插,"武育粳20号"适宜直播,"南粳44"进行机插、直播的倒伏风险均大;在秧苗超秧龄机插条件下,"武育粳20号"和"武运粳24号"也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8.
科技动态     
《农家致富》2011,(3):21
水稻品种——连粳7号江苏省连云港市农科院水稻科技人员培育的水稻常规中粳新品种"连粳7号"经专家组现场实产验收,亩产821.1公斤,达超级稻标准,并于近期顺利通过省品种委员会审定。连粳7号综合性状好,全生育期154天左右,产量高、分蘖性较强、长势旺、成穗率高、米质优、稻米适口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璜泾镇在稻麦两熟制的种植条件下,进行了"南粳3908"示范种植,发现该品种高产﹑优质,且熟期比"南粳46"早12 d。为给"南粳3908"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技术参考,根据"南粳3908"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特点,从培育壮秧、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及灌溉、绿色防控病虫草害等方面,总结了"南粳3908"机插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介绍了晚粳新品种"广粳16"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移栽田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育秧技术、栽插密度、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为"广粳16"的栽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