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成伟 《新农村》2001,(3):14-14
陆稻顾名思义就是能生长在旱地的稻种。IA-PAR9陆稻是1992年李鹏总理访问巴西时,巴西政府赠送给中国人民的优良陆稻品种。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葛山乡在试种示范的基础上,根据山区特点,进行高产攻关栽培,掌握了该品种生长发育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一、巴西陆稻的引种概况1992年李鹏总理出访巴西,出席联合国“环发”大会,带回巴西人民赠送的珍贵礼品———9种作物32个品种,其中包括500g巴西陆稻IAPAR9,同年7月15日,转赠给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随后,巴西陆稻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品资所统一安排了该品种的隔离、试种、鉴定、生产试验和示范推广等项工作。巴西陆稻在中国引种至今已10个年头了。该品种引进的第一年,试验安排在南方、北方两地同时进行。南方点设在中国水稻所。北方点设在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品资所“检疫基地”。1993年,该品种经北…  相似文献   

3.
巴西陆稻在中国引种成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巴西是世界上陆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年种植面积达480万hm2,占巴西稻作总面积的85%。长期大面积栽培陆稻对品种的强烈需求,使巴西积累了丰富的陆稻资源,培育了大量不同类型的陆稻优良品种。1992年6月在李鹏总理出席于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期...  相似文献   

4.
巴西陆稻在中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巴西陆稻研究1 认定为推广品种巴西陆稻IAPAR -9是1992年巴西政府赠送给李鹏总理的9种32个巴西农作物品种中的一个 ,引进总重量约为500g。同年总理委托国家计委将这批种子转送中国农业科学院并指示 :“请你们组织力量 ,对这批种子进行试种 ,精心培育 ,作为中巴友谊的象征。”中国农业科学院的领导安排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进行该品种的隔离、试种、鉴定、生产试验和示范推广等研究工作。该品种引进的第一年 ,我所就在南方和北方两地同时进行了引种适应试验。北方试验点设在本所“农作物国外引种隔离检疫基地” ,南方试…  相似文献   

5.
一种优良的旱稻品种——巴西陆稻,历经一年试种,日前在清朝乾隆年间宰相刘墉的故乡山东省高密市注沟镇获得成功。 陆稻是一种适应旱地或干旱生态环境生长的特殊稻种。1992年,李鹏总理参加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期间,巴西政府向他赠送了362粒该国育成不久的代号为IAPAR9的陆稻新品种。李鹏总理回国后将稻种转赠给中国农科院,该院又将其委托给江西某公司进行繁育并获得成功。去年春天,注沟镇党委书  相似文献   

6.
巴西陆稻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西陆稻IAPAR-9是1992年国务院李鹏总理出席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期间,巴西政府赠给我国的一批农作物良种之一.  相似文献   

7.
巴西陆稻是1992年巴西政府作为礼品赠送给时任国家总理李鹏的一个旱稻新品种.经全国各地试种,巴西陆稻具有五大特点:一是根系发达,再生能力强;二是抗旱、耐旱和耐瘠薄;三是有较强的抗病、抗逆能力;四是适应性广;五是穗大粒多,增产潜力大.巴西陆稻在全国迄今推广面积已达十余万亩,今后几年种植面积仍将扩大.  相似文献   

8.
巴西陆稻     
盛锦山  曹桂兰 《新农业》2001,(11):59-59
巴西陆稻IAPAR-9是1992年国务院总理李鹏出席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期间,巴西政府赠给我国的一批作物良种之一.同年交与农业部将这批种子转送中国农业科学院并指示:"请你们组织力量,对这批种子进行试种,精心培育,作为中巴友谊的象征."品种资源所受部院委托自1993年起,先后于北京、天津、辽宁(沈阳以南)、河北、山东、河南、江西、贵州、湖北、云南、广西、安徽、重庆、四川、陕西、山西、浙江和新疆等地进行种植,一般667平方米(亩)产200~300公斤,若肥水条件好的地块可达400公斤,高的达500公斤以上.试验表明,该品种具有抗旱、抗倒、耐瘠、抗性较强、适应性广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正> 巴西陆稻不同于我国的陆稻品种。我国陆稻种源大都来自水稻,即水稻旱种,仍存在用水量较大、草荒难以控制、品质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而巴西陆稻则是真正的旱稻品种,有极为宝贵的耐旱性,其优良品  相似文献   

10.
巴西陆稻(IAPR9)是一个早熟籼型陆稻品种,是一种广泛适宜于旱地(包括土质深厚的坡地、果园、菜园等)、望天丘栽培,又可以在水田生长的稻种.该稻种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广、米质优和农艺形状好等优良特性,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值得大力开发的水稻良种,对于发展节水农业和解决贫困山区缺水、缺粮问题具有深远意义. 巴西陆稻可以春播,亦可夏播,种植方式多为麦后直播.现将夏播巴西陆稻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ND95-2是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凌祖铭教授,用日本优质水稻品种"幸实"与我国云南陆稻"地白稻"杂交,经六代选育而成.1996年稳定,1997、1998年参加北京、唐山、山东区域测试,平均亩产452公斤.比对照旱297、京花110、巴西陆稻分别增产18.2%、13.7%、18.7%.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陆稻利用前景及其直播旱作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稻又叫旱稻,是一种救灾作物,既耐旱,又耐涝,可直播于旱田,全期在近似旱地生态条件下生长发育,既可单作,又可与其它旱地作物进行间、套作。还可作水稻育秧移栽,比水稻耐旱稳产,适用于我省望天水田栽培。1992年李鹏总理将巴西陆稻IAPAR9引入我国,经中...  相似文献   

13.
对旱稻新品种"1587"2002、2003年参加全国旱稻区域试验的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株叶型好、熟期早、适应性广、产量高、抗旱性较强、米质优,两年平均产量较巴西陆稻增产33 8%。  相似文献   

14.
<正> 一种节水高产可替代玉米、大豆等作物且效益可高出一倍以上的优质早稻——巴西陆稻,已在我国大面积试种成功。位于安徽淮南的中安科技研究院大通农业示范基地经多年种值,不仅获得高产(亩产421~463公斤),而且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农业专家指出:巴西陆稻不同于我国的陆稻品种,我国陆稻种源大都来自水稻,即水稻旱种,仍存在用水量较大、草荒难以控制、品质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而巴西陆稻则是真正的早稻品种,有极为宝贵的耐旱性,其优良品质主要在于根系发达、吸水吸肥性强,适应性广。1 特征特性 巴西陆稻属感温性籼稻品种,在江西作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10天左右,引入淮南市麦后直播,全生育期118~120天。亩用种5~6公斤。株高110~120厘米,穗长25厘米,最大主穗长30厘米以  相似文献   

15.
从引进的20个陆稻品种中筛选出巴西陆稻IAPAR9进行生产示范,IAPAR9具有优质,抗旱,抗病,丰产等优良特性,公顷产量可达7500kg。引种巴西陆稻对改变山区农民的食品结构,发展节水农业,调整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该品种是河南省农业专家从巴西陆稻变异单株中选育出来的特耐旱超级旱稻新品种。 特征特性:株高78厘米,穗长25~30厘米,穗粒200~250粒,米质优良,具有抗病性强、抗灾能力强、适应性强、产出率高、精米率高等特点。该品种属籼型常规稻,稻米颜色好,绵软清香,口感颇佳。抗倒伏,根系能扎1.2—1.5米深,耐旱能力特强,与玉米所用水量一样,比巴西陆稻耐旱。性状稳定,高产稳产,好种易管,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选用导入高粱DNA的水稻变异系R21、受体缙恢1号及巴西陆稻为实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分析在干旱胁迫下水稻变异系R21的生理特性。结果表明:经12 d干旱胁迫后,各品种的脯氨酸、SOD和POD活性及MDA含量均显著提高,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耐旱品种如R21和巴西陆稻比不耐旱品种缙恢1号具有较高的脯氨酸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以及较低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MDA含量。受到12 d干旱胁迫后,耐旱品种R21和巴西陆稻的脯氨酸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上升幅度显著高于缙恢1号,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幅度和MDA含量上升幅度显著小于缙恢1号。本研究对水稻耐旱品种培育具有一定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使用携带空心莲子草DNA片段的变异系旱H8和H10,巴西陆稻和国审旱稻沪旱3号、水稻原受体6527为实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了在旱作条件下4个耐旱品种(品系)的农艺性状特性。结果表明,1变异系旱H8比巴西陆稻显著增产834.55 kg/hm2,比国审旱稻沪旱3号增产466.09 kg/hm2,但没有显著差异。旱H10比巴西陆稻增产228.41 kg/hm2,但差异不显著。2耐旱品种的产量主要取决于多实粒数和高结实率。研究结果对于水稻耐旱品种的培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巴西陆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对巴西陆稻的特征特性,以及有关高产稳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研究,初步总结出一套巴西陆稻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在生产上应用作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水稻短期干旱胁迫研究表明,适度氮素营养有利于旱稻品种"巴西陆稻"叶片中游离脯氨酸(Pro)和游离氨基酸总量(TFA)的积累,对常规水稻品种"中香1号"效应不明显,但是施氮均使两品种水稻叶片中可溶性糖(SS)含量下降.干旱逆境下水稻无机渗透调节物质以K+ 为主,且氮营养可促进水稻茎叶K+ 的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