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进行安格斯肉牛改良威宁黄牛育肥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安本杂肉牛适应本地生态环境,肉质好,体尺、体重、增重均优于本地牛,适合当地推广,安本杂1代无论屠宰率、净肉率和净肉重均显著高于本地牛,其中屠宰率提高11.65个百分点,净肉率提高24.28个百分点,个体净肉重增加94.7 kg。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延边黄牛和韩延F1牛体重和体尺的对比,分析其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韩延F1牛各月龄体重均高于延边黄牛;延边黄牛公、母牛体长的生长发育速度在8月龄左右快于体高,而韩延F1公、母牛的体长的生长发育在4月龄左右就已经快于体高;韩延F1公牛坐骨宽的发育也早于延边黄牛公牛,按性别来说,6月龄前母牛的后躯宽度(腰角宽、坐骨宽)生长强度较公牛大,6~18月龄公牛逐渐超过母牛.  相似文献   

3.
大额牛(Bos frontalis)与瘤牛(Bos indicus)的种间杂交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大额牛(Bos frontalis)与瘤牛(Bos indicus)杂交利用潜能及杂交育种前景。【方法】选用婆罗门(Brahman)母牛,以CUE-MATETM(孕酮阴道栓)+ PG(氯前列烯醇)法同期发情处理后用大额牛冷冻精液对其进行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AI),调查记录母牛产犊时间、妊娠期及犊牛性别等;测定大额牛与婆罗门牛杂交F1(大婆F1)、大额牛和婆罗门牛的初生体重及6、12和18月龄的体重;进行大婆F1的核型分析;对大婆F1的繁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 ① 婆罗门母牛的同期发情率、妊娠率和产犊率分别为83.87%、60.56%和45.07%,母牛(n=24)的平均妊娠期为(290.83±5.26)d;② 大婆F1中母犊占71.88%,分别显著高于大额牛和婆罗门牛(P<0.05)、极显著高于大额牛与黄牛杂交F1(大黄F1)和BMY牛(P<0.01);③ 大婆F1(n=29)初生体重及6、12和18月龄平均体重分别为(26.69±4.84)、(153.08±37.58)、(219.34±31.31)和(302.06±28.92)kg,分别比大额牛(n=18)高68.18%、37.12%、45.07%和40.13%(P<0.01);分别比婆罗门(n=45)低14.40%(P<0.01)、5.23%(P>0.05)、13.12%(P<0.01)和12.76%(P<0.01);0—18月龄大婆F1中公牛和母牛平均日增重分别为(503.09±44.91)g和(502.89±53.54)g,分别比大额牛高35.98%和39.85%(P<0.01),但分别比婆罗门牛低16.49%(P<0.01)和6.63%(P>0.05);④ 大额牛、婆罗门牛和大婆F1的染色体数目(2n)分别为58、60和59;大婆F1母牛(n=2)的初妊娠年龄、初妊娠体重和初产年龄分别为(16.00±2.83)月龄、(342.50±30.41)kg和(26.00±2.83)月龄,且年产1犊;⑤ 对5头、15—24月龄大婆F1公牛进行电刺激采精,均未采集到精液。【结论】大额牛和瘤牛杂交,其杂种牛生长发育快,适应性强,杂种优势明显;F1代母牛可繁育,且成熟早,繁殖力强;但F1代公牛是否可繁育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肉用母牛是指断奶后到配种前的母牛。育成期是母牛的骨骼、肌肉发育最快的时期,体形变化大。6~9月龄时,开始发情排卵,一般在18月龄,体重为成年体重的70%时可配种。肉用母牛的饲养目标是在维持正常生理机能、达到一年一胎的基础上,提高母牛泌乳性能和哺育犊牛的能力,进而生产质量好、断奶成活率高的犊牛。因此,就必须在母牛的成长过程中,按照不同阶段的生理特点进行饲养。做好肉用母牛的饲养管理有利于提高母牛的繁殖机能,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大额牛(Bos frontalis)冻精在瘤牛(Bos indicus)体内胚胎生产及杂交改良中的应用前景。【方法】对9头瘤牛(婆罗门牛)供体进行超排,发情后将供体分为试验组(n=5)和对照组(n=4),分别用大额牛和瘤牛(婆罗门牛)冻精人工授精(AI),以第1次AI之日为0天,在第7天回收胚胎;对试验组287号供体左侧子宫角回收胚胎,右侧子宫角使胚胎继续着床妊娠;对287号母牛所产F1代犊牛(大额牛×瘤牛)进行亲子鉴定;测定F1代牛的初生、6月龄和12龄的体重、体尺指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供体的受精率分别是90.5 %和80.8%,头均获胚数分别是4.2±1.3枚和6.5±4.7枚,可用胚数分别是3.0±1.2枚和4.3±5.3枚,可用胚率分别是71.4%和65.4%,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287号母牛左侧子宫角回收到2枚可用胚,右侧子宫角内胚胎继续发育,并成功产下1头母犊,妊娠期为288 d;对F1代犊牛亲子鉴定显示,9个微卫星座位上犊牛与公牛、犊牛与母牛都具有共享的等位基因,父子关系相对机会(RCP)为99.9949%,证明此例亲子鉴定的确是一个三联体家庭,从而证实了种间杂交的真实;F1代牛的初生、6月龄和12月龄重分别为31.5 kg、180.0 kg和280.0 kg;初生~12月龄平均日增重达680.8 g。【结论】大额牛冻精在瘤牛超排中应用效果好;并获得国内首例大额牛(独龙牛)与瘤牛杂种牛犊;F1代牛生长较快,杂种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6.
<正>繁殖力是指动物维持正常生殖机能、繁衍后代的能力,是评定动物生产力的主要指标。对牛而言,繁殖力体现在性成熟、发情排卵、配种受胎、胚胎发育、泌乳等生殖活动的机能。繁殖力高,表示这些机能强,下面笔者将影响牛繁殖力的疾病及治疗方法介绍如下。1加强繁殖管理1.1适时配种青年母牛在配种前要密切观察其初次发情的时间,并做好详细的记录,以备配种时参考。一般而言,育成母牛的体重达到成年体重的70%时基本达到体成熟,可以进行初配。如果配种过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荷黄级进杂交后代在生长发育和泌乳性能方面与纯种荷斯坦奶牛的异同,将32头奶牛根据荷斯坦牛血统含量分为3个组,测定了各组的不同月龄体重、体尺指标和泌乳性能.结果表明:随着荷黄级进杂交代数的提高,杂种后代在生长发育和泌乳性能方面与纯种荷斯坦牛的差距逐渐缩小;荷黄级进杂交三代与纯种荷斯坦牛305d产奶量、乳脂率、15月龄体重、体高、胸围、腹围差异不显著,改良效果明显,适宜在北方农区生产体系中推广养殖.  相似文献   

8.
通过安格斯、夏洛莱2个纯种牛不同季节出生后代生长发育早期的生产性能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安格斯犊牛5月出生与7月出生相比体尺较小,且差异显著(P0.05);但在6月龄与12月龄体尺、体重上,5月出生犊牛生长发育优于7月出生牛(P0.01);夏洛莱犊牛2—5月出生与9—12月出生在体重、体尺上差异不显著(P0.05),6月龄时体斜长、管围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胸围指标差异极显著(P0.01),12月龄(周岁)时2—5月出生牛体尺、体重优于9—12月出生牛。同时,品种因素对出生重、体尺有显著影响,同等饲养管理方式下安格斯牛的生长发育较夏洛莱牛快,因此北疆地区应该优先使用安格斯品种的早熟性发展肉牛业,春季出生犊牛1岁前生产性能高的特性在养牛业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正>母牛配种过早,将影响到自身的健康和生长发育,产奶量少,其所生犊牛体质弱、出生体重小、不易饲养。因此,正确掌握公、母牛的初配年龄,对改善牛群质量、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和提高繁殖率有重要意义。犊母牛出生后各个器官生长速度基本一致,6月龄前后  相似文献   

10.
利用安格斯牛冻精与斯布牦牛经济杂交,研究杂交效果及其F1生长发育情况,选取健康无病经产斯布牦牛50头,对其同期发情处理后进行人工授精。F1代的受胎率为10%,成活率为100%;F1代安犏牛的初生体质量、6月龄体质量、12月龄体质量、18月龄体质量和体质量增加量均极显著高于斯布牦牛的42.79%,80.64%,157.58%,86.22%和91.38%;F1代安犏牛6月龄和18月龄的体尺均极显著高于斯布牦牛。安格斯牛与斯布牦牛杂交生产的F1代安犏牛,杂种优势明显,生长发育良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  相似文献   

11.
选用6个不同品种的公牛(三河牛、秦川牛、安格斯牛、短角牛、西门塔尔牛、夏洛来牛)与湘西黄牛实行经济杂交,随机抽取各杂交方式初生犊牛10头共60头组成试验组,抽取湘西黄牛初生犊牛10头组成对照组,对犊牛各阶段的体质量、日增体质量及体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犊牛的体质量、日增体质量、体斜长、胸围均优于对照组(P<0.05);各生长阶段以6~12月龄增量最快,均超过1kg/d;试验组犊牛的体高、管围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国外品种夏洛来牛、西门塔尔牛是湘西黄牛经济杂交的优势父本,国内品种秦川牛是湘西黄牛经济杂交的优势父本,杂交F1代育肥牛12月龄后出栏为宜。  相似文献   

12.
<正>初配年龄是奶牛生产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不仅影响母牛本身的繁殖性能,还将影响其泌乳性能和生产寿命。正确掌握奶牛的初配年龄,对改进牛群质量,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和提高繁殖率有着重要意义。母牛到了性成熟年龄(一般16~18月龄),并非就是配种适龄,因为其性成熟期比身体发育成熟期早,也就是说:母牛性成熟时身体还在继续生长发育。一般来说,母奶牛的初配体重应达到成熟体重的70%(多为350千克)。如年龄达到,体重还达不到,则初配年龄应推迟;相反,也可适当提前,总之以达到体重标准为宜。母牛初配过早,会影  相似文献   

13.
选择体况良好、无生殖系统疾病的成年且体重相近的经产空怀母牛20头,随机分成2组,每组10头,对照组不添加菜粕,试验组在日粮中添加10%菜粕。整个试验分3个阶段饲养,第一阶段包括空怀和妊娠前期,第二阶段妊娠中期和后期,第三阶段泌乳期,每个阶段过渡期15d,整个饲养期13个月。结果显示:试验组安格斯母牛妊娠率和产犊率均比对照组低10%,试验组犊牛发病率比对照组高12.5%;试验组犊母牛初生体重和1月龄犊母牛、犊公牛体重以及2月龄犊公牛体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体尺各指标各组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表明日粮中添加菜粕饲喂安格斯母牛对犊牛体重有不利影响而对其体尺的影响不明显;此外,试验组的产后第一次发情时间、第一次配种天数和产后配种妊娠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日粮中添加菜粕推延了安格斯母牛发情配种时间。结果表明:安格斯母牛妊娠中后期和哺乳期日粮中添加菜粕可影响其健康状况,推延产后发情配种和妊娠时间,且不利于公、母犊牛1、2月龄体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湛江市雷琼黄牛杂交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旨在促进雷琼黄牛杂交改良技术的应用,提高肉牛生产效益与经济效益。【方法】选取西雷杂F1代(西门塔尔♂×雷琼黄牛♀)、利雷杂F1代(利木赞♂×雷琼黄牛♀)、安雷杂F1代(安格斯♂×雷琼黄牛♀)和雷琼黄牛作为研究对象。在相同饲养条件下,选取初生、3月龄、6月龄和24月龄的杂交牛F1代及雷琼黄牛共390头,测定其体质量与体尺指标;屠宰24月龄的杂交牛F1代与雷琼黄牛各3头,选取其背最长肌进行肉品质分析。【结果】利木赞牛对雷琼黄牛杂交改良作用明显,尤其在初生体质量、24月龄体质量以及体尺发育方面效果显著,其中24月龄体质量提高了37.64%。利雷杂F1代肉质嫩度优于其余3组,而西雷杂F1代肉质嫩度最差。西雷杂F1代的眼肌面积大于雷琼黄牛,利雷杂F1代的眼肌面积大于其余3组,3组杂交牛F1代均可改善雷琼黄牛肉色偏白的情况。利雷杂、安雷杂、雷琼黄牛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而西雷杂F1代必需氨基酸含量极显著低于雷琼黄牛。【结论】利木赞牛在改善雷琼黄牛体型、生长速度及肉品质上综合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黑毛和牛与延边牛杂交的效果。[方法]对不同阶段(6、12、18、24月龄)F1、F2代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F2代公牛6、12、18、24月龄体重均显著高于F1代(P<0.05),不同月龄F2代母牛体重与F1代无显著差异;18月龄F2代公牛体斜长显著高于F1代(P<0.05);不同月龄F2代无论公牛还是母牛胸围均显著高于F1代(P<0.05);F2代公牛腹围在6月龄、12月龄、18月龄均显著高于F1代(P<0.05);F2代母牛各月龄腹围均显著高于F1代(P<0.05);F2代公牛6月龄十字部高、24月龄管围显著高于F1代(P<0.05);F2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大别山黄牛的生产性能,在湖北省麻城市利用澳洲矮牛冻精改良大别山黄牛。结果表明:澳洲矮牛(♂)×大别山黄牛(♀)的F1代生长发育快,从初生到8月龄、12月龄、24月龄时体重和体尺均明显优于大别山黄牛;24月龄时抽样屠宰,F1代的屠宰率和净肉率均明显高于大别山黄牛。杂交改良效果显著,适合在大别山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四组不同年龄的青年母牛(12—15月龄、16—17月龄、18—19月龄、20—24月龄)进行初配、作对比试验,分析不同初配月龄的青年母牛1—2胎产奶量、母牛的繁殖力,一胎犊牛的初生重及母牛本身的发育健康状况。试验结果证明:不同月龄的青年母牛1—2胎的产奶量差异不显著(P>0.05),提早配种对1—2胎的产奶量无不良影响。能提高第一胎的情期受胎率,第二胎情期受精率稍有提高,对产犊指数和一胎犊牛初生重均无不良影响(P>0.05)。但对自身的发育是有一定影响的,主要表现在体高的影响。然而,成年母牛的体高也都能达到中国黑白花母牛的体高标准。(标准高度下限:130厘米)。对健康状况的影响经过长期的实践观察,都是良好的,与非提前配种没有差别,对体高的不良影响可以通过早期加强饲养管理,保给充足营养去解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农户家庭饲养条件下的思南黄牛及其杂交F1代牛的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的体尺、体重测定,并对饲养杂交牛的经济效益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西&#215;思F1、安&#215;思F1、利&#215;思F1代牛的主要体尺指标、初生重以及各年龄阶段体重比思南黄牛均有极显著提高(P〈0.01);而3种杂交牛之间体尺、体重差异不明显(P〉0.05);农户饲养1头杂交牛的经济收入比饲养1头思南黄牛增加37%~90%。  相似文献   

19.
对从比利时引进的马里努阿犬原种本交繁殖的F1代犬进行饲养试验,测量其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体长、体高、胸围、胸深、荐高、头长等体尺及体重变化情况。结果为:胎儿期管围生长快,其他体尺增长缓慢;初生至6月龄体尺、体重增长较快,12月龄已较接近于原种成年犬的体尺指标,此时的生长发育基本上停止。  相似文献   

20.
以利木赞牛为父本,延边黄牛为母本,得到利延杂交F1牛,将其生长性能与役肉兼用型延边黄牛进行对比研究的结果表明,从6~24月龄的体重、各项体尺指标,利延杂交F1牛均极显著高于延边黄牛,说明利延杂交F1牛的生长发育速度比延边黄牛快,且适应性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