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河西走廊三盐渍化草地生物量进行定位研究的结果表明:1)海韭菜草地、小灯心草地和芦苇+赖草草地上生物量变化均表现为单峰曲线,最大值均出现在7月上旬,其值分别为546、12g.DM/m^2,268.26g/m^2和140.99gDM/m^2三个草地当年地上部净生产力分别为559.04g/DM/m^2.a,226.86g.DM/m^2.a,83.74g.DM/m^2.a。2)海韭菜草地地下生物量呈连续  相似文献   

2.
对河西走廊三种盐渍化草地生物量进行定位研究的结果表明:1)海韭菜草地、小灯心草草地和芦苇+赖草草地上生物量变化均表现为单峰曲线,最大值均出现在7月上旬,其值分别为546.12g·DM/m2,268.26g/m2和140.99g.DM/m2;三个草地当年地上部净生产力分别为559.04g.DM/m2.a,226.86g.DM/m2.a,83.74g.DM/m2.a.2)海韭菜草地地下生物量呈连续增长型,其最大值为7226g.DM/m2;灯心草草地和芦苇+赖草草地地下生物量最大值于6月和7月出现,分别为4539.0g.DM/m2和1123.0g.DM/m2,三个草地的地下净初级生产力分别为3252.72g.DM/m2.a,2377.0g.DM/m2.a和370.9g,DM/m2.a.3)地上部现有量最大时,上述草地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之比值分别为12.00、16.87和7.4。根系发达,是这类草地的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赖草群落生物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赖草群落6月和7月份生物量,6月和7月份地上生物量分别为25.95g/m^2和72.57g/m^2,地下生物量分别为286.28g/m^3和157.22g/m^2。  相似文献   

4.
白草群落生物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黄土区白草群落6月和7月的生物量,测定结果:6月和7月地上生物量分别为90.97g/m^2和95.02g/m^2,地下生物量为324.00g/m^2和452.61g/m^2。地上生物量积累很少,地下生物量积累较多,该现象决定于白草生长发育特点。  相似文献   

5.
达握里胡枝子群落生物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志诚  贾东林 《中国草地》1994,(3):25-25,28,24
本文研究了陕化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地带达乌里胡枝子群落6、7月份生物量,测定了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及其空间变化。结果表明,达乌里胡枝子群落6、7月份地上生物量分别为96.68g/m^2t 136.25g/m^2和210.72g/m^2。地下生物量7月份偏低,这与达乌里胡枝子生长发育阶段的物质分配有关。  相似文献   

6.
艾蒿群落生物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陕北黄土高原森林区和森林草原地带分布面积广、在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具明显地位的茭蒿群落的生物量,测定了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季节和地带性变化。结果表明,茭蒿群落生物量季节变化明显,8月中旬地下生物量达峰值(1388.57g/m^2),地上生物量峰值出现在9月中旬(234.05g/m^2)。  相似文献   

7.
张宏 《草业科学》1999,16(5):9-14
对分布于毛乌素沙地南缘的禾草杂类草草地地上部生物量动态,净第一生产力和光能转化率进行了研究,由于过度利用,该草地群落出现退化,一、二年生植物及对家畜有害植物的盖度占草地群落总盖度的50-60%。4-11月期间,其地上部生物量(DM)的变化呈单峰曲线,最大值出现在9月13日,为94.00g/m^2,草地群落地上部净第一性生产力(DM)为84.94g/(m^2·年),以能量计算,则为1225.63kJ  相似文献   

8.
地椒群落生物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陕北森林草原地带由于水蚀,风蚀和过度放徼形成的一类次生草原群落-地椒群落6、7月分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及其空间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椒群落6、7月份地上生物量分别为87.7g/m^2和77.13g/m^2地下生物量是236.45g/m^2和160g/m^2。7月地上和地下生物量都偏低。这与地椒生长发育节律的物质分配有关。  相似文献   

9.
地肤营养成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试验对地肤的营养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地肤粗蛋白含量较高(202 % / D M) , 富含微量元素 Cu (19 . 3 mg/kg D M) 、 Zn (45 . 3 m g/kg D M) 、 Mn (109 . 8 mg/kg D M) 、 Fe (285 m g/kg D M) 以及胡萝卜素 ( 57 . 0 m g/kg 鲜样) 、维生素 C (390 mg/kg 鲜样) 等, 营养较齐全, 是一种值得开发利用的中草药饲料资源。  相似文献   

10.
在4个播种密度(I:200、Ⅱ:400、Ⅲ:800、Ⅳ:1600苗/m^2)处理间,单位面积(0.04m^2)上老芒麦同龄种群的地上生物量(g)、植株同度(cm)、分蘖数,叶片数及穗数均无显著差异,单株穗数,单株分蘖数在播种当所存在显著差异,并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在播种第2年差异消失,单株叶片数和单株地上生物量在2年中均存在显著差异,并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这些结果表明,老芒麦同龄种群中个体植物特性  相似文献   

11.
甘肃天祝金强河地区高山线叶嵩草草地的地上植物量在6~11月呈单峰曲线变化,最大植物量出现在8月21日,为373.02克/米~2干物质,或336.67克/米~2有机物质(去灰分物质);净第一性生产力为340.09克/米~2年干物质,或307.97克/米~2·年有机物质。地下植物量6~10月平均为5162.66克/米~2干物质,呈U形曲线变化;净第一性生产力为780.36克/米~2年干物质,或671.15克/米~2·年有机物质,其中活根为570.91克/米~2·年干物质,或489.27克/米~2年有机物质。地上部分最大绝对生长率出现在7月20日至8月21日,平均为5.16克/米。·天干物质,之后变为负值。地下部分绝对生长率在8月21日以前为负值.最大负值出现在7月20日至8月21日,表明地上部分的最大生长对地下部分营养物质的供给有强烈的依赖性。最大相对生长率出现在5月1日至6月20日,为0.0965克/克·天干物质。表明地上部分的生长效率以生长初期最高。  相似文献   

12.
冬春季灌溉可促进白三叶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在盛花期保有较高的土壤含水量,满足白三叶开花授粉对水分的需求,提高种子产量。在各试验处理中,盛花期冬春灌处理白三叶盖度90.50%,冠层高度13.50cm,地上干物质产量1269.09g/m^2,地下干物质产量507.64g/m^2,单位面积枝条数3012枝/m^2,枝条花序数3.29个/枝,花序小花数96.25个/花序,种子产量578.10kg/hm^2,高于其他处理,但与春灌处理差异不显著,与冬灌及对照处理间除单位面积枝条数及每枝条花序数差异不显著,其余各项均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3.
采用品种(青燕1号、青海444、青海甜燕麦、林纳)、施肥水平(不施肥、尿素+磷酸二铵、尿素+磷酸二铵+有机肥、有机肥)和混播水平(0 kg/hm~2、45 kg/hm~2、60 kg/hm~2、75 kg/hm~2)3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探讨3个因素影响下燕麦人工草地生物量季节动态。结果表明:3个因素显著影响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人工草地各器官的生物量。品种在整个生育期影响燕麦茎和穗生物量的积累,并对燕麦生长前期地下和生长后期地上生物量的积累有影响;施肥水平在整个生育期影响叶生物量的积累,并对燕麦生长前期地上和后期地下生物量的积累有影响;混播水平在整个生育期主要影响箭筈豌豆地上生物量、茎和叶生物量的积累。燕麦和地上总生物量积累的关键时期在抽穗—开花期,箭筈豌豆地上生物量积累的关键时期在开花—乳熟期。燕麦茎在整个生育期生物量持续显著增加,而叶和穗生物量增加较平缓;箭筈豌豆茎和叶生物量在生长前期(燕麦开花期前)增长比较平缓,而开花—乳熟期增长迅速。地下生物量显著增加到开花期后基本趋于稳定。3个因素影响下,燕麦人工草地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均以青海甜燕麦、尿素+磷酸二铵+有机肥施肥处理、75 kg/hm~2混播水平下最高,平均分别为697.71,662.27、630.54 g/m~2和82.27,82.08和81.25 g/m~2。  相似文献   

14.
刘金平  游明鸿 《草业学报》2012,21(5):195-203
通过拔节期、孕穗期分别施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或矮壮素,于盛花期对老芒麦种群的生物量结构、能量累积与分配及种群倒伏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施用生长抑制剂对种群生物量结构有极显著影响(P<0.01),构件生物量受影响程度为根>茎>叶>花序;对种群能量累积有极显著影响(P<0.01),构件能量影响顺序为茎>叶>花序>根;种群生物量、能量累积与分配极显著受抑制剂种类、施用时间、浓度及互作间的影响(P<0.01);拔节期施用矮壮素利于生物量与能量向茎、叶分配,孕穗期施用仅利于向茎分配;施用多效唑利于生物量与能量向花序分配,拔节期施用效果显著高于孕穗期。牧草生产时,拔节期施用100~200 mg/L的矮壮素,种子生产时,孕穗期施用200~600 mg/L的多效唑可显著提高产量。生长抑制剂显著提高了根系生物量,降低了倒伏率,多效唑适合拔节期施用,矮壮素适合孕穗期施用。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白草(Pennisetum centrasiaticum Tzvel.)生殖生长期生物量分配规律,本研究选择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萨迦县一处白草单优种群落,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方法,研究白草不同生育期的基本生长特征、构件生物量分配特征和构件占比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白草株高、茎粗、凋落物占比、茎占比、叶鞘占比、穗占比、生殖枝占比和地上营养体占比随生育进程呈“∩”型变化;根茎占比从孕穗期65.42%显著下降到灌浆期45.10%,后在成熟期显著上升至63.22%,呈“∪”型变化。白草灌浆期茎叶比2.16,根茎占比45.10%,地上生物量占比达到最大的54.90%,大量干物质未转移至地下部贮存,利用价值最大。因此,白草以地下根茎克隆繁殖作为主要繁殖方式,在生殖生长前期将干物质大量分配到地上部完成有性生殖,在成熟期将干物质转移到地下部贮存。  相似文献   

16.
2种莜麦在河南的生长特点与生产水平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明 《草业科学》2009,26(11):78-81
把来自内蒙古的2个莜麦Avena nuda优良品种内农大莜1号和内农大莜2号,引种到河南省黄河滩区来种植,研究其生长特点以及生产水平,目的是通过与原产地生产水平的比较,来探索这2个莜麦品种在河南推广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结果表明:莜麦能很好地适应河南省黄河滩区土壤和气候条件,表现出生长速度快和生产水平高的特点,内农大莜1号和内农大莜2号的饲草干物质产量分别为1 608.1和1 472.8 g/m2,果实产量分别为457.6和481.7 g/m2,均显著地高于原产地的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7.
大武地区青海草地早熟禾人工草地生长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青海草地早熟禾人工草地生育期、盖度、高度和地上植物量年动态和4龄人工草地的季节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海草地早熟禾生育期为134d,生育期到第2年以后趋于稳定;盖度,高度和地上植物量年动态曲线呈倒“V”字型,地上植物量和盖度在2龄时达到了顶峰,分别为626.5g/m^2和94.7%;高度在3龄时达到最大,为74cm,然后逐年下降;4龄青海草地早熟禾盖度,高度和地上植物量的季节动态曲线呈“单峰”型,盖度和高度在8月下旬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8.3%和70.6cm,地上植物量干重的最大值为546.2g/m^2,出现在8月上旬。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不同封育年限对黄土高原大针茅(Stipa grandis)无性系构件结构组成和生长的影响,可为阐明无性系构件组成和资源分配提供一定基础。在黄土高原典型草原选取不同封育年限区(10和20年)和放牧地(对照)作为试验样地,采用整个无性系完整挖掘的方法进行大针茅无性系构件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1)与放牧相比,封育10年显著增加了大针茅无性系丛径、生殖枝高度和花序高度(P < 0.05),而封育20年则显著提高了大针茅无性系丛径、总枝数、生殖枝数、营养枝数、分蘖芽数、生殖枝高度、花序高度、地上总生物量、营养枝生物量和花序生物量(P < 0.05)。封育降低了大针茅生殖枝数、生殖枝高度、花序高度、地上总生物量、生殖枝生物量和花序生物量的变异系数。2)随封育年限增加,营养枝生物量比例明显提高,生殖枝生物量比例下降,但花序生物量比例基本不变。3)封育措施显著提高了营养株单株生物量(P < 0.05),但生殖株单株生物量和全体分枝单株生物量与放牧处理差异不显著(P > 0.05)。4)大针茅丛径与地上总生物量、生殖枝数、生殖枝生物量、花序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01),与营养枝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1),与总枝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5)。而地上总生物量与生殖枝数、营养枝数、总枝数、营养枝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01),与分蘖芽数、生殖枝生物量和花序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1)。分蘖芽数与营养枝数、总枝数、营养枝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01),与地上总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1)。综上所述,短期封育提高了大针茅的生殖分配,使大针茅迅速成为群落优势种,而长期封育使大针茅更依靠无性繁殖进行种群更新。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补施水肥对荒漠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生长和种子产量的影响变化规律,以不同时间的灌水(W)及施肥(F)作为试验因子,利用混合水平正交设计原理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水肥耦合影响肉苁蓉的花序长度及种子粒径,对蒴果数、地上生物量、种子产量均没有影响。灌水影响肉苁蓉的地上生物量、种子产量及种子粒径,施肥影响种子粒径,灌水施肥的时间对肉苁蓉花序长度、地上生物量、蒴果数、种子产量及种子粒径影响均不明显。综合各因素分析,5月向每株梭梭灌水5 L并施用200 g磷酸二铵(N:P:K为18:46:0)复合肥最适合肉苁蓉生长且种子产量最佳。  相似文献   

20.
海棠 《草地学报》2004,12(3):214-218
在灌溉区及旱作区,对草原二号杂花苜蓿和直立型扁蓿豆的株高、茎重、叶重、分枝数、花序重等产草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按对产草量贡献率的顺序,在旱作区杂花苜蓿为茎重>株高>分枝数>叶重>花序重,扁蓿豆为分枝数>叶重>茎重>株高>花序重;在灌溉区杂花苜蓿为分枝数>叶重>茎重>株高>花序重,扁蓿豆为株高>茎重>叶重>分枝数>花序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