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资源昆虫可分为直接资源昆虫和间接资源昆虫.本文就茂兰保护区的资源昆虫即药用、食用、观赏、传粉、天敌等昆虫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资源昆虫的保护与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昆虫资源调查,共采集昆虫标本1000余号,经初步鉴定,共记录紫金白溪自然保护区昆虫17目112科366属495种,其中鳞翅目昆虫占优势,为32科303种,占昆虫总数的61.34%,其次是鞘翅昆虫,19科61种,占总数的12.35%。通过对保护区的昆虫资源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初步掌握该保护区的昆虫种类组成、昆虫群落分布等情况,为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全面规划,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积累了初步资料。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查整理,发现兴隆山保护区本底和1993年森林病虫鼠害普查都没有记载的膜翅目姬蜂科昆虫4种,从而使保护区姬蜂科昆虫由原来的4种增加到8种,均属保护区首次发现,系保护区分布新记录,这些物种的发现,丰富了兴隆山保护区的物种资源。  相似文献   

4.
五道峡自然保护区昆虫资源有1646种,隶属于24目255科。其中,鳞翅目昆虫种数最多,41科420种,鞘翅目昆虫次之,46科372种。通过对保护区昆虫资源调查的结果分析、并与七姊妹山、后河、堵河源三个自然保护区的昆虫资源进行比较,初步弄清了该自然保护区昆虫的区系和群落分布。  相似文献   

5.
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特点及其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从植物、动物、昆虫的资源、水资源以及旅游资源等方面论述了壶瓶山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特点;以自然性、多样性、稀有性、典型性、脆弱性、面积适宜性等为指标对该保护区的自然生态质量进行了评价,又从生态、社会、经济上对保护区的效益作出了评价,并通过保护区的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讨论而对其管理给予了评价。据此,强调了加快壶瓶山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德江楠杆自然保护区的昆虫种类及区系特点,2016年4-11月,采用样线踏查法、网捕法、灯诱法对楠杆自然保护区内昆虫进行了三次采集,对其进行室内鉴定,结合相关文献,对该保护区内昆虫种类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楠杆自然保护区昆虫种类有464种,属15目;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具有典型东洋界特征,与古北界关系最紧密,与新热带界关系最疏远;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具有典型的华中区特征,与西南区关系最密切,与青藏区关系最疏远;结论符合该保护区的地理位置特征。可针对昆虫种类及区系分布的特点对昆虫进行高效保护,提高对昆虫资源的利用,提高保护区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用6a时间全面系统地对辽宁努鲁儿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昆虫资源进行了摸底调查,已查明的昆虫共有11目78科505种,其中,食用昆虫26种,药用昆虫22种,对保护区造成严重为害的昆虫4种。  相似文献   

8.
对中山五桂山市级生态保护区进行昆虫多样性调查,不仅可对保护区内昆虫资源状况有更清楚的认识,为城市绿化、物种利用和保护提供基础数据;而且也对实现中山市持续发展战略、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自2007年7月至2011年5月,对广东中山市五桂山生态保护区的昆虫多样性进行专项调查,采用线路调查和标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武夷山保护区森林昆虫资源微机管理系统,该系统集资料查询、资料修改、报表打印、数据统计于一体,系统的研制将微机引入保护区日常资源管理工作中。  相似文献   

10.
2015年,通过对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济源辖区进行昆虫资源普查,采集制作标本2 452余号,经鉴定保护区昆虫10目127科407种,其中鳞翅目昆虫数量最多,其次为鞘翅目。  相似文献   

11.
象头山自然保护区昆虫种类已知356种。对昆虫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和经济种类进行分析,并对保护区昆虫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鳞翅目种类最多,共117种,占32.87%,沟谷及水库周边的植被上昆虫种类数量和密度均大于山顶。林业害虫有31种,天敌昆虫有57种。  相似文献   

12.
对河北青崖寨自然保护区已记录的915种昆虫进行了分析,认为具有明显的黄淮海特征,区系组成以古北种为主;其中以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和半翅目为优势目,18个10种以上优势科多为世界性大科,以北温带分布类型为主;对保护区资源昆虫的类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查清甘肃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昆虫种类组成及昆虫区系特征,采用实地踏查和样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样方内和踏查线路中出现的所有昆虫个体均采集标本并鉴定,统计昆虫种类,确定其目、科、属的区系地理成分。结果表明:分布于该保护区的昆虫有7目25科61属88种。保护区最多是鳞翅目、鞘翅目和直翅目昆虫,其科、属和种数分别占全部科、属和种数的28.00%、45.90%和44.31%,32.00%、21.31%和18.18%,12.00%、11.47%和19.32%,其他目的属数和种数占比都小于10%。  相似文献   

14.
通过调查整理,发现本底和1993年森林病虫鼠害普查都没有记载的脉翅目蝶角蛉科昆虫1种,从而使保护区脉翅目蝶角蛉科昆虫由原来的1种增加到2种。黄花蝶角蛉属保护区首次发现,系保护区分布新记录,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再添1个物种。  相似文献   

15.
经整理鉴定,宝天曼保护区动物资源201种(不含昆虫),隶属24目64科。其中鸟类116种14目34科;兽类48种6目18科;两栖类11种2目4科;爬行类26种2目8科。并对该区动物资源的区系成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经济评价和保护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双柏白竹山自然保护区的资源调查,掌握该保护区的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景观资源现状,评价该保护区的保护与科学价值,分析其在资源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保护管理建议,可为保护区资源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于太白山保护区来说,压力主要来自周边社区。尽管保护区具有一定的人口承载力,但几乎所有保护区的缓冲区和实验区人口密度远远超出合理的人口承载范围。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对保护区资源产生了强大的压力,这种资源利用还普遍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这种情况不是权属有限的几十个保护区工作人员能够有效管理的。从现有经验来看,如果强行限制居民对资源的利用,而没有帮助其找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典型生境抽样法,首次对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昆虫物种调查,对该保护区昆虫群落多样性、区系组成、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和昆虫-植被群落组成关系等内容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保护区共有昆虫11目101科233种,其中鳞翅目(Lepidoptera, 68种,占比29.18%)、鞘翅目(Coleoptera, 47种,占比20.17%)、半翅目(Homoptera, 44种,占比18.88%)、直翅目(Orthoptera, 20种,占比8.58%)和膜翅目(Hymenoptera, 20种,占比8.58%)物种较多,为主要群落构成种,其余类群累计34种,占比14.60%;(2)保护区昆虫区系与盐城市在动物地理区划中情况相似,以东洋-古北共有种为主,东洋种较古北种略占优势,即东洋-古北共有种占比为69.23%,东洋种占比为20.71%,古北种占比为10.06%;(3)保护区昆虫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呈现由内陆向沿海,由实验区向核心区逐渐降低的趋势,实验区昆虫多样性最高,核心区昆虫多样性最低;(4)昆虫群落结构受植被群落结构影响,5种不同植被群落中,乔木群落和其他植被群落下的昆虫种群...  相似文献   

19.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典型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物种资源的基本途径。本文从植物、动物、昆虫、资源保护与监测几方面分析了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保护区保护成效显著。主要表现为:珍稀濒危物种数量显著增加,新发现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黑鹳,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得到了恢复。  相似文献   

20.
对福建雄江黄楮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的天牛科昆虫进行了调查和标本采集鉴定,并收集了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整理出了黄楮林保护区天牛科昆虫的初步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