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推广农桐间作,人们普遍担心的是农作物是否减产。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从1978年开始,我们在农桐间作地中对夏秋作物的产量进行了广泛的调查,按机械随机布点的原则抽样,对样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调查结果证明;除泡桐行距30米以下间作地中夏秋作物(小麦、玉米)有减产的情况外,30米以上行距的间作地中夏秋作物(小麦、玉米)均属于增产情况。现以1979年秋季崔楼东队一块60米行距泡桐——玉米人工栽培群落的间作地为例,进行具体分析。崔楼东队样地,泡桐林带为东西走向,株行距为5×60米,林带行长约300米。调查时,选择有代表性的两行各六株树的范围内机械随机设点抽样,调查线由北向南设  相似文献   

2.
<正> 为了掌握农桐间作在我县农业防护效益的科学数据,我们对大墙周公社五道口农桐间作地,1975年以来的粮食产量进行了调查,并于1980年6月对农桐间作地小麦产量和桐木蓄积量及其经济价值进行了调查分析。一、调查地概况与方法:调查间作面积40亩(129×207),树龄为13年生,株距5米,行距17米,每亩平均7.8株,郁闭度0.51,林冠透光度0.28,平均树高10.17米,平均枝下高4.6米,平均胸径  相似文献   

3.
农桐间作人工栽培群落的光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前言在我国劳动人民的长期农业生产实践中,创造了农桐间作新的栽培形式。这种新的栽培形式,适应我国自然气候条件,符合我国农业生产的特点,是一种以林护农、农林结合共同发展的一个新途径。目前,这种农桐间作已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大量发展。农桐间作是一种以桐树为上层,农作物为下层的人工栽培群落。它既能发挥树木改造自然、保护生态平衡的有益作用,又能给农作物生产创造稳产、高产的有利条件,并能获得农林双丰收。尤其在我国干旱少雨、风沙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这种人工栽培群落更加具有重要意义。在农桐间作人工栽培群落中,桐树和农作物构成一个新的有机体。群落内的光照、水分、温度、物质交换和养分循环等,将产生新的变化。这种变化反过来对农作物和桐树的生长又  相似文献   

4.
农桐间作,是我省广大劳动群众在与风沙自然灾害作斗争中创造出来的栽培制度.它具有优久的历史。桐树生长迅速,材质良好,用途很广,是我省主要出口物资之一.大力营造农桐间作林,具有重大意义:一是可以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二是增加肥料,改良土壤,起到以林促农的作用;三是桐树生长快,成材早(8—10年成材),收益大,可以增加收入巩固集体经济,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因此,营造农桐间作林是战备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是群众的迫切要求。我省适宜泡桐生长的地方辽阔广大,不仅四旁适宜桐树生长,而且平原沙区也是大搞农桐间作的好地方。兰考、睢县等都已营造了万亩农桐间作林基地,已经取得了显著效果。当前,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迅速发展,各地应加强领导,统一规划,发动群众,要以只争朝夕的革命精神,大搞农桐间作,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干热风是影响小麦高产(禾文)产的主要灾害之一。农谚有“麦怕四月(农历)风,风过一场空”。“小满不满,麦有一险”的说法,就是指的干热风。在五月中下旬,正当小麦浂浆、乳熟期间,我省常出现干热风。小麦受干热风危害后,一般减产10%左右,重则减产20%以上,予东沙区更为严重,因此,我们在睢县屈庄进行了调查,开展了防御小麦干热风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农桐间作系统对小麦生态条件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农桐间作条件下,距树行不同距离光合有效辐射等7个生态因子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南北行向的间作,光合有效辐射,土壤温度和大气温度随距离减小而减小,土壤水分和有效磷随距离减小而增大,距离变化对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无显著影响,通径分析证明,对小麦千粒重直接影响最大的是光合有效辐射条件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正> 为了研究农桐间作对棉花产量的影响,1981年秋,我们对桐棉间作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如下:一、调查方法1、样地的选择:为了找出泡桐不同走向对棉花产量的影响,我们选择东西行向株行距7×70米;南北行向株行距8×30米的样地各一块,样地内的棉花品种为“河南79”、泡桐生长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8.
该文对70年代以来国内外涉及农桐间作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报告总结如下:①泡桐是强阳性树种.由于具有根系分布深、树冠稀疏等特性,较适宜与农作物复合经营;②间作后由于系统具有减低风速和最高温的作用,因此有助于提高系统抵御灾害天气的能力,但对光的截留对提高系统内作物的产量有副效应;③间作前6a和6a后,适宜的间作密度分别为5m×20m和小于5m×30m,但该结论仍有争议,尚待进一步研究验证;④幼龄间作林营养补给的效果仍存在争议,但接干修枝的研究成果已被生产单位普遍接受;⑤在提高研究手段,完善研究方法的前提下,不同桐种叶面积指数变化规律、树冠对光的截留、光质、光量的时空变化规律、系统内农作物光能结合及系统效应评价方法等领域将是今后农桐复合经营系统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农桐间作与作物产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农桐间作是我省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长期和自然灾害斗争的一项有力措施,也是我国平原地区一种特殊的造林形式,是平原绿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具有保护农田、抗御自然灾害、改善田间小气候,保障农业高产稳产的防护作用,同时对尽快解决平原地区木材供不应求的急迫情况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农桐间作的防护效益及其对农业生产的作用,探讨农林生产的辨证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 泡桐是我省一大优势,在河南还有没有发展的潜力,它的潜力在那里?豫西邱陵地区的灵宝县发展泡桐生产,实行农桐林网化的实践充分说明:豫西邱陵地区不仅有发展泡桐生产的潜力,而且实农桐林网化大有可为.(一)泡桐要求有一定的适生条件.据林业科技工作者长期对泡桐适生条件与生长规律的研究,认为它的根系发育适宜于透气排水性能良好的土壤,适生土种以胶泥间沙地、落沙地、胶泥底青沙地为最好.泡桐的生长发育,对地下水位的高低,土壤湿度的大小非  相似文献   

11.
在适宜植桐的耕地上,大面积发展农桐间作林,是广大劳动人民运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改造自然,合理利用土地,实行科学种田的一项重大创举。它深刻体现了“农、林、牧三者互相依赖,缺一不可”的辩证关系。因此,这一新生事物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得到了迅速发展,仅民权县就发展到八十多万亩,并有许多社队呈现出桐茂粮丰的新景象,在防风固沙,抗旱御霜,减轻自然灾害,调节农田小气侯,改变生产条件,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业稳产、高产等方面都起到了以桐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我省农桐间作发展很快。据统计,农桐间作面积已达一千三百多万亩,在造林速度、栽植数量和蓄积量方面,均居全国第一位。发挥这个优势,对短期内提供数量多、质量好的桐材,支援四化建设和外贸出口,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为了进一步发展我省农桐间作,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实现我省农桐间作化,于一九七八到一九八一年期间,分别到周口地区的商水、太康、淮阳、扶沟、西华县;商丘地区的民权、睢县、商丘等县;开封地区的兰考、新郑县;许昌地区的临颍、长  相似文献   

13.
对黄淮海平原地区常见间作形式之一的农桐间作3年生泡桐进行覆膜与挖沟2种根系处理,利用土柱法对间作地块0~20cm与20~40cm土层内植物根系的长度与现存量、土壤含水率进行测定,还对植物地上部分的现存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间作地块内的植物根系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胁地影响,植物地上部分现存量受胁地影响较为明显,土壤含水率受降雨影响较大;胁地影响范围大致为树高的07倍,但根系受影响的范围可达到林带中心位置;采取切根处理措施后,胁地影响的主要因素为树冠,2种根系处理技术对植物根系及其地上部分生物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农桐间作生态系统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河南省周口地区黄淮海平原三个主要土壤(两合土、青砂土、淤土)上农桐(兰考泡桐Paulownia elongata S.Y.Hu)间作的调查研究资料,分析了十年生,株行距4×30米,麦棉套种的农桐间作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表明,这个系统的现存量:两合土达33.744229T/ha,青砂土达26.687175T/ha,淤土达27.714088T/ha。年均生产量:两合土18.810356T/ha/a、青砂土15.679766T/ha/a、淤土18.981786T/ha/a。光能利用率:两合土1.32%,青砂土1.1%,淤土1.37%。生产力达到较高水平。根据调查资料(包括树干解析),共建立回归方程77个,其中59个达到极端显著水平,14个达到显著水平,4个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农桐间作不同栽培模式作物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南省黄淮海平原农桐间作不同规格栽培模式及各种农作物产量及生产量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规格的栽培模式,其生物量与产量的变化具有相同的规律性,即有一定的行距范围内,随着行距的增大,农作物的生物量以及产量也逐渐增大。选择农桐间作的栽培模式,应以行距30~50m为宜。  相似文献   

16.
<正> 豫西洛阳地区,集中分布的黄土总面积达700万亩,其中农耕地580万亩,占全区农耕地总面积的70%,是豫西重要的粮棉产地.在这个以粮棉生产为主的黄土区,怎样造林,营造什么样的树种和林型最合适,还没有得到解决,所以深入研究黄土区造林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对灵宝县故县公社孔家营大队营造的农桐间作林,进行了两年的调查研究,该大队的造林经验,为豫西黄土区营造林粮间作林提供了依据.现  相似文献   

17.
农桐间作光合有效辐射传输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桐间作系统光合有效辐射的变化规律因距树行的距离和泡桐生长季节不同而异,按树冠透光率的变化分为无遮荫影响,轻微遮荫影响和严重遮荫影响3个时期而在严重遮荫期内,根据PAR时,空分布,又可将遮荫影响分为3个带;无显著遮荫带,轻微遮荫带和严重遮荫带;  相似文献   

18.
林麦间作的光照状况及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徽农学通报》1999,5(4):26-28
  相似文献   

19.
<正>策勒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县属极端干旱型大陆荒漠气候,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日照长,降水量少。为合理利用光、热、土地资源,提高经济效益,近年来推广了小麦套种胡萝卜种植技术,最大限度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土地产出率,降低市场风险,保障农民稳步增收。  相似文献   

20.
在灭菌条件下,利用人工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的方法,探讨不同AMF对枣树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及在枣树和小麦之间所形成的菌丝网络(Common mycorrhizal networks,CMNs)对间作小麦的生物量、氮和磷浓度及含量的影响,揭示枣麦间作系统中CMNs的形成对间作小麦生长及养分吸收利用的调节机理。结果表明:1)不同AMF对枣树生长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接种Funneliformis intraradices和F.mosseae处理的枣苗的生物量分别是不接种处理的1.06和1.31倍;2)在枣麦间作系统中CMNs的形成可显著促进相邻小麦对磷元素的吸收,当接种AMF时,30.00μm网膜处理小麦磷含量分别是Seal和0.45μm处理的1.49和1.38倍。综上所述,不同AMF对枣苗的生长及氮、磷养分吸收具有明显的差异;在枣树和小麦之间所形成的CMNs可以改善小麦对磷养分的吸收利用,促进间作小麦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