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苏东坡一生爱松文/夏民安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一生酷爱松树,被传为古今佳话。少年时代,他年年都要栽植松树,十多年里,亲手栽的松多达数万株。《东坡杂记》:“予少年颇知种松,手植数万株,皆中梁柱矣”。被贬黄州时,他以老农自居,在住所周围栽松,以“处处松木郁...  相似文献   

2.
古往今来,我国不少文人墨客喜欢给自己的居室或书斋题写雅名,许多是以树木花卉来命名的,颇有情趣。宋代名相李纲,常以桂花品格自勉,亲植桂花以明志,并把他自己的书斋命名为“桂斋”。后来,民族英雄林则徐在李纲祠旁筑成读书处,也命名为“桂斋”。明代大书画家徐文长,无法忘情于幼年手植的一株青藤,便拿它作为书斋的名称,最后甚至成了自己的别号,写字作画,落款常署“徐青藤”。清代经学家惠周畅,曾从东禅寺移植一株红豆栽于庭院,甚为珍爱,遂名藏书楼为“红豆书庄”。惠周畅的儿子惠士奇,孙子惠栋三代皆为红学名家。惠士奇有“红豆斋”,惠栋也自号“小红豆”。棵棵红豆,为祖孙三代所爱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教授,身居北京大学燕南园30余年.因家中庭院里长着三棵挺拔的松树,出于对松树的偏爱.在他86岁时将自己的书斋名命为“三松斋”。著名画家、文学家丰子恺,1922年应邀到浙江上虞春晕中学执教时,在他居屋的墙角里,亲手栽下一株小杨柳,并以杨柳作画,因而将居室取名为“小杨柳屋”。现代史学家陈寅恪也爱柳,他的书斋也叫“寒柳堂”。浙江上虞春晕中学创办人经亨颐先生,十分喜爱松树.他曾自题室名为“长松山房”。他还写一首以松为题的诗:“山房小筑午湖滨,我爱长松作毗邻。”松树具有独特的风骨,也正是  相似文献   

3.
植树造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项福荫子孙后代的善举,我国历代著名诗人大都喜欢植树,被传为佳话。晋代诗人陶渊明爱柳,他不仅在田园水边栽柳,还在堂前种五株柳树,人送别号“五柳先生”。唐代诗人杜甫爱挑,他初到成都浣花溪,就求得数百株桃苗,并亲手种植,还留下“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材”的诗句。唐代白居易爱桂花树.他因直言揭露时弊,被贬为江州司马后,便从江江西庐山移植一棵桂花树栽在厅前,后调在忠州写了一白诗:“持钱买花恻,历东坡上我,但购有死者.不限批琴底”他还啻双种松恻,在《我松涛你写道…  相似文献   

4.
赫章县恒底民族乡小学的8名教职工和200多名学生在今年元月开展“热爱家乡,绿化祖国”植树造林活动,在校园植树500多株;还利用一周课余时间为学校周围停耕还林的少数民族农户造林,栽杉树3500多株、松树4万多株,面积达150多亩,遍及两个村,为30多户少数民族绿化了停耕还林的土地。为把“热爱家乡,绿化祖国”活动搞好,早在1984年,学校就建立了苗圃,育了松、杉苗。今年元月栽的树苗全取自于学校的苗圃。由于树苗茁壮,栽下一个多月,经检查,松树的成活率达95.6%,杉树的成活率达81.2%。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植松 为纪念黄花冈七十二烈士.1912年,孙中山先生亲手在广州黄花冈烈士陵园,植松树4株,如今只剩下一株.枝干挺拔苍劲.象征着烈士们生命常青。  相似文献   

6.
松材线虫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又称“松树的爱滋病”。我国自1982年在南京首次发现至今,疫情已扩散蔓延到江苏、浙江、安徽等,发生面积达6万多公顷,累计致死松树数千万株。2001年8月,芜湖县森防普查人员发现本县赵桥乡境内的大部分黑松针叶呈淡褐色,有的整株枯死,树干上有明显天牛产卵的痕迹。  相似文献   

7.
文人与松树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雅士对松树情有独钟,咏松的诗词歌赋、画松的书法绘画,更是浩如烟海,不胜枚举。不少与松树结缘的诗人画家,他们歌以赞松、诗以咏松、文以记松、画以绘松,借松树抒发情怀,体现人格志气,因“物我交融”,“其身与松化”,产生了无数瑰丽的咏松诗画,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传世佳作。  相似文献   

8.
林谚     
春栽早,雨栽巧.树不修,果不收.正月头好插柳,正月中好种竹,正月终好栽松.千杉万松,吃穿不空,千棕万桐,世代不穷.要想风沙住,山川多栽树.栽树不过清明节。栽树在河畔,防洪保堤岸。治水不治山,泥土流下山,水库变溪滩,良田不高产.搞好四旁绿化,风沙早涝不怕。种竹怕春知,插杉怕雨来,造林不护林,等于白费劲.高山松树核桃沟,溪河两岸栽杨柳.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隔年就还钱.正月栽松满山青,三月栽松半山青.碱地三宗宝:盐蓬、碱蓬、红荆条.林谚~~  相似文献   

9.
去年春 ,73岁的老党员李秀生从他的小林场“退休”下来了。李老曾任田阳县雷圩乡雷圩村党支书、主任,1988年卸任后带上民兵苏吉龙、苏福展等五人,承包本村千亩荒坡,走出了一条致富路。李老的两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 ,听说父亲要承包荒坡 ,当年在罗城矿务局的大儿子回家要把他接走 ,在家的二儿子儿媳也不同意他上山 ,要他在家带孙子。但李老不愿享这个清福 ,于1989年3月毅然带上4个民兵荷锄佩刀上山,栽活杉树5万余株 ,松树4000多株 ,八角3200株 ,还有油茶20多亩 ,把千亩荒坡变成了绿洲。为了做到以短养长 ,保种保收…  相似文献   

10.
一、我站引种国外松的概况毛主席教导我们:“有了优良品种,即不增加劳动力、肥料,也可获得较多的收成。”为了从外国松树良种中选出适应本地区生境,材质好,生长快的松种,以供林业生产上推广应用,我站在一九六四年和一九六五年两年中共引进国外松二十六种,分栽于富阳本站和余杭县长乐林场。以后又陆续进行引种试验。  相似文献   

11.
我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十分爱树,并且喜欢种树。他曾写过一首《栽松诗》,诗的开头写道:“小松未盈(不满)尺,心爱手自移。”反映出诗人亲自种松树的情景。白居易在忠州(今四川忠县等地)任剌史时,在城内栽植了很多花末果树,并诗咏其事:“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但购有花者,不限桃李梅。”为保证树木成活,他每天都带领书童,荷锄修整水渠,给树木培土,引泉水灌溉。  相似文献   

12.
植树造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相传5000年前,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在黄陵亲手栽了一株柏树,至今尚存(其高58尺、下围31尺),并被誉为“世界柏树之父”.为根治黄河水患,大禹率人民在黄河西岸广植树木,防风固沙,并亲自在今宁夏银川一带植了许多梧桐树.几年后,幼树成林,黄河水由黄变清,引来百鸟翔集,凤凰也栖于梧桐树,飞舞祥云间.银川因此得名凤凰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理政之暇植树为乐,曾栽800棵松树.他平生为政清廉,留下的遗产也仅此800棵松树.东晋文学家陶潜为了美化环境,在他的田园里栽了许多树木.在“归园田居”中,曾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安远县有株奇特的松树,天气炎热时,树叶上会不断渗出晶莹的水珠。日前,笔者在安远县高云山乡铁丰村亲眼目睹了这一奇特景象。当地人称此树为“流泪松”。  相似文献   

14.
在1992年从白城市林科所的松树对比试验林中黑松树上采收种子,次春播种育苗的5年生苗木中,分别选出了具有明显杂种优势的黑松×樟子松和黑松×长白松天然杂种23株和16株。  相似文献   

15.
油松树姿雄伟、苍劲、挺拔,一向被人们看作是高洁、坚强和力量的象征,在我国园林和自然山川风景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今文人画士常为之吟诵入画。陈毅的著名诗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以及陶铸的名篇《松树的风格》,均是赞誉油松的篇章。根据淮松的形态特征及其寿命之长,区外各地名胜取名的知名油松有“顽强松”、“盘龙松”、“正直松”、“万年松”等等,但  相似文献   

16.
《中国林业》2009,(14):50-50
萧氏松茎象属鞘翅目、象虫科,是一种危害松树的新害虫,具钻蛀性,以幼虫蛀食松树根颈部位韧皮部、损伤和割断林木有机物输送途径为主,轻则影响林木生长,重则整株枯死。在贵州省仁怀市区域内发生的萧氏松茎象蛀干害虫,主要危害马尾松,危害部位多在距地面10厘米的树干基部的韧皮部。虫口密度一般每株1~6条,高的可达每株10条,严重的危害松林中有虫株率达40%以上,松树死亡率1%-10%。萧氏松茎象的发生对该市森林资源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7.
通道县是湖南的重点林区县之一,全县木材总蓄积量522万立方米。其中马尾松蓄积量约占2/3,全县每年松树砍伐量为10万立方米,大约有3万株松树的烂树干,树蔸、尖梢、枝枒及300多个松木加工点剩余的边皮、碎片、锯屑等总计约8万立方米。这些余料除约有4万立方米用作薪柴与其他用途外,其余的4万立方米任其腐烂。但是,如能充分利用,用来栽培茯苓,经济价值相当可观。本人通过10多年的实践证明,一般松余料干去30%的水分后,按一定的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18.
一代才子苏东坡诙谐幽默、风趣机智,思想旷达通脱,襟怀开朗宽广。他亲近自然,热爱森林,留下了丰富的森林文化遣产。史载,苏东坡一生热衷种树。“少年颇知树松,手植数万株。”浙江超山现有一棵900多年的古梅,相传为苏东坡栽种。公元1089~1090年间,苏东...  相似文献   

19.
1990年冬,为了落实安徽省委“5年消灭荒山”的伟大目标,时任村妇代会主任的鲍彩鸾牵头联系16户姐妹,在杂草丛生的虎形坑创办了和平村“三八林场”。 在一个寒风刺骨的冬日,她带着一队“娘子军”开到村东2公里外的虎形坑上,打响了改造虎形坑的战斗。虽是滴水成冰的日子,这3公顷连成一片的山场上却是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她们从开辟荒山到栽松苗,一鼓作气干了半个月,1.97万株松树苗稳稳地栽在3公顷开垦过的虎形坑上。初战告捷,坚定了鲍彩鸾植树造林的信心,全村的人也受到了鼓舞,看到了希望。 1991年冬天,鲍彩鸾又果敢地以个人名…  相似文献   

20.
松阔人工异龄混交林营造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营建松树纯林,造成生态环境不良的状况,选择多种阔叶树,如红椎、大叶栎、稠木、荷木、火力楠、台湾相思、绢毛相思、马尖相思、黑荆树、紫荆木等,与松树实行异龄混交,采用截干苗、早栽、适当的混交比例等造林技术,混交林面积达0.7万hm^2。混交的阔叶树种,成活率90%以上,要分生物产量比松纯林提高10%。大面积的异龄松阔混交林,改善了林区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