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中国农业大学北京飞农技术研究所研制开发,已通过农业部鉴定,1999年10月获国家专利证书,现已投入小批量生产。该机采用小四轮拖拉机为动力,由拖拉机悬挂于后,完成淋洒灌、条灌、穴灌、喷灌和滴灌等作业。具有结构紧凑、机动性好和适应性强等特点。灌溉时主机不用进地,只要接上水源,在田间不需任何工程设施就可以即时进行灌溉。灌水车的框架可左右、上下调整,以适应作物行垄间距和生长高度;灌水车上更换不同的灌水器(淋洒器、喷头、穴灌器、拖管水袋、沟灌拖管、滴灌带等),可实施不同的灌水技术(淋洒灌、喷灌、穴灌、小畦灌、沟灌、微喷灌…  相似文献   

2.
蓄流灌溉技术试验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介绍了蓄流灌溉技术原理和灌溉方法,通过田间对比试验,分析了蓄流灌溉与果树常规沟灌的用水量、土壤水分、土壤湿度、果树生长量,以及与滴灌比较的节水节能分析。分析表明,果树蓄流灌溉方式下土壤湿度适宜,用水经济,节水增产,节能低耗,提高水温,防止病虫害等;灌溉系统田间供水畅通,无深层渗漏水量损失,田间水利用效率和灌水质量提高;灌溉管理操作简单,灌水时间和轮灌周期缩短,灌水作业劳动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3.
《湖北农机化》2014,(2):45-45
该机采用小四轮拖拉机为动力,由拖拉机悬挂于后,完成淋洒灌、条灌、穴灌、喷灌和滴灌等作业。具有结构紧凑、机动性好和适应性强等特点。灌溉时主机不用进地,只要接上水源,在田间不需任何工程设施就可以即时进行灌溉。灌水机的框架可左右、上下调整,以适应作物行垄间距和生长高度;灌水车上更换不同的注水器,可实施不同的灌水技术;拖拉机的液压系统可提供很大的压力,可以使PE管得到足够的牵引力,所以它适于丘陵坡地在20°以下的山坡地灌溉(无论水源在坡上或坡下),可适应不同作物、土质、农艺和地形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涌流灌溉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涌流灌溉是一种节水型地面灌溉新技术。它是按一定时间间隔,周期性地分次而不是一次连续地向灌水沟畦供水以湿润土壤的灌水方法。涌流灌溉改变了传统的连续灌所存在的田间深层渗漏大,灌水不均和长畦(沟)灌水难的问题。这项技术是由美国于70代末研制的,随着涌流灌溉设备生产的系列化和商业化,已在美国西部得到迅速发展。我国于80年代中也开展了涌流灌溉技术的试验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批成果,但还未能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干旱缺水是发展农业的严重障碍因素,全面推行农业节水抗旱技术势在必行。 一、田间地面灌水技术。改土渠为防渗渠输水灌溉,可节水20%左右。在习惯大水漫灌或大畦大沟灌溉的地方,推广宽畦改窄畦,长畦改短畦,长沟改短沟,控制田间灌水量,提高灌水的有效利用率,是节水灌溉的行之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田间节水灌溉新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专题“田间节水灌溉新技术研究”中,取得了地下滴灌技术应用研究、波涌灌溉技术应用研究和水平畦田灌水技术应用研究等3项重大科技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地下滴灌专用灌水器和波涌灌溉设备的研制开发、利用田间小区试验和 值模拟方法研究各种灌水技术的田间灌水设计参数和田间适宜条件、激光控制土地精细平整技术的应用、不同平地方法间的组合应用模式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上有所突破与创新。这些成果的取得,为我国田间节水灌溉的发展提供了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设备,对提高我国地面灌溉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成果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干旱灌区灌水方式对田间土壤脱盐效果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干旱灌区不同灌水方式下的田间土壤脱盐效果,通过构建基于HYDRUS-2D软件的土壤水盐运移模拟模型,模拟并分析了试验区土壤水盐的垂直运移过程和规律。结果表明,灌溉入渗对土体盐分的淋洗作用明显,灌水定额在4 000~6 000m3/hm2范围内的土壤脱盐效率较高;轮灌第一次的灌溉水量控制在使田间0~100cm土层含水率达到饱和即可,在后几轮灌溉过程中逐步增加灌水量的灌溉方案更有利于排出田间土壤盐分;在轮灌间隔为12d,轮灌次数为3次的条件下,灌水定额控制在5 200~6 000m3/hm2范围内的灌溉方案可使田间0~100cm土层含盐量达0.98%~1.13%,满足设计含盐量为1.2%的脱盐标准,达到设计干旱灌区脱盐灌水制度的目的。模拟结果可为干旱灌区的水土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 灌水技术是在田间实现合理、有效灌溉的关键,随着喷滴灌新技术的发展,雾灌是近几年来新发展的一种灌水技术,已引起各有关方面的重视。国外试验表明,雾灌不仅可以浇灌花草和一些经济作物,而且也可以用来防寒潮霜冻害和夏季抗干热害。目前国内尚处于研制试验初期,82年水电部、中国农科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滴灌组研制出单向和双向两种低压雾化微型塑料喷头,这种喷头可以安装在低压滴灌管道系统上即可实现喷雾灌溉。一年来经在海南岛、广州、杭州、河南信阳、南阳等地进行雾灌喷洒示范,  相似文献   

9.
涌泉根灌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普特  朱德兰  汪有科 《排灌机械》2010,28(4):354-357,368
提出了一种新型涌泉根灌灌水方法,研究设计了一种灌水器,实现了直接将灌溉水输送到植物根系部位的研究目标,研制的涌泉根灌灌水器流态指数小于0.5,属紊流范畴.为了测得不同节水灌溉方式的应用效果,在陕北山地5年生枣树实施了管灌、滴灌和涌泉根灌等工程38.67hm^2,对3种不同灌水方法的经济效益作了分析.结果表明,与不灌溉相比,管灌、滴灌和涌泉根灌的净增收入分别为4707.70,8446.00和10926.00元/hm^2;管灌、滴灌和涌泉根灌每方灌溉水产值分别为1.90,11.30和14.60元/m3.涌泉根灌与滴灌相比,年成本降低2030元/hm^2,净收入增加2480元/hm^2,每方灌溉水产值提高3.30元/m3;涌泉根灌与管灌相比,年成本降低743.30元/hm^2,净收入增加6218.30元/hm^2,每方灌溉水产值提高12.70元/m3.不同节水灌溉方式均使得枣园净收入大幅度提高,尤其是涌泉根灌方式,净增值率高达235.0%.建议在山地经济林果中大面积推广应用涌泉根灌技术.  相似文献   

10.
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包括灌溉制度、灌水技术、防渗技术和用水管理4个方面。采用这些技术是以期用最科学的水投入,取得农作物的高产出。而目前我国农业灌溉水利用率不高主要表现在灌溉输送与田间灌水上:渠道渗漏占到农业浪费水总量的40%;田间灌水浪费占60%。采用防渗漏灌溉技术,可有效地提高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防渗漏 巧灌水技术  相似文献   

11.
宁夏引黄灌区春玉米微咸水灌溉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宁夏引黄灌区春玉米微咸水灌溉试验的数据结果,应用SWAP模型在田间尺度上对微咸水灌溉条件下春玉米田间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和灌溉制度进行模拟,对拟定的各种灌溉方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率定与验证的SWAP模型可用于当地微咸水灌溉管理;25%降雨年型下,春玉米适宜灌水方案为生育期内灌2水(拔节水、抽雄水),灌溉定额为1200 m3/hm2;50%降雨年型下,春玉米适宜灌水方案为生育期内灌2水(拔节水、抽雄水),灌溉定额为1500 m3/hm2;75%降雨年型下,春玉米适宜灌水方案为生育期内灌3水(拔节水、抽雄水和灌浆水),灌溉定额为2400 m3/hm2。  相似文献   

12.
灌区自流蓄灌技术,是新疆近年来新提出的一种节水灌溉技术方法,即采用蓄水灌溉袋技术,替代喷、滴灌的喷头和滴头,以解决新疆灌区葡萄、果树园艺类作物在干旱少雨、风多风大、蒸发强烈等不利条件下,采用喷、滴灌水分损失较多,不易满足作物需水量要求的一些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节水效果。蓄灌技术对作物用水量事先设计确定,可实现灌水定额及用水计量自控,使节水管理操作容易可行。蓄灌技术适应于自流灌区,系统田间布设简单,投入少,运行管理方便。  相似文献   

13.
石津灌区适宜田间灌水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石津灌区适宜的田间灌水技术,在对石津灌区现有灌水技术调查的基础上,对不同的田间灌水方法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储水灌溉既实现了高产,节水的目的,又适应灌区的运行管理,是今后灌区渠道灌溉地区田间灌水发展的重点技术之一;小畦灌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灌水灵活,在井灌或井渠结合地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4.
宁夏中部干旱带特色农业节水补灌技术与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夏中部干旱带规划发展特色节水补灌农业7.67万hm2。结合灌区发展规划,重点对特色农业补充灌溉的供水方式、田间灌溉方式、作物种植方式、轮作制度、补灌制度、配套农艺措施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工程设计,提出水源工程、输水管网工程、田间灌溉管网工程、轮灌方式的设计内容与标准,分析了补灌区管理机制、管理方式、田间灌溉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紫花苜蓿品质形成差异的水分生理特征,探索因地制宜、节水高效的灌溉模式,以河西地区为例,以不灌水(CK)为对照,对比分析了常规畦灌(M)、交替灌溉(T)和隔沟灌溉(G)等3种不同灌溉方式分别在灌底墒水、越冬水、返青水和现蕾水不同灌溉量下对“三得利”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灌水方式下株高与灌水次数呈正相关,分支数与灌水量呈负相关;交替灌溉在灌底墒水、越冬水、返青水和现蕾水条件下株高三茬平均值最高为91.92 cm。(2)各灌水模式下,紫花苜蓿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随灌水量的增大表现出增高的趋势,其中交替灌溉的净光合速率随灌水量的增大提高了15.64%,且均高于常规畦灌和隔沟灌溉在同等灌水量下净光合速率。(3)不同处理紫花苜蓿的产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漫灌处理紫花苜蓿的三茬总产量显著高于交替灌溉与隔沟灌溉在相同灌水量下苜蓿产量,在灌底墒水、越冬水、返青水和现蕾水条件下三茬总产最高达49 447.6 kg/hm2。(4)不同灌水方式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高于无灌水(CK)处理,且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河西地区地处...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上大多数的灌溉土地用的是地面灌水方法,为了改进地面灌水技术和提高管理水平,人们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和研究。近十年来,美国对一种新的地面灌水技术——间歇水流灌溉发生了极大的兴趣,有人把它称之谓地面灌溉的一次革命,并且很快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受到农民的欢迎。为了向农民提供技术指导,以确保间歇灌溉的有效使用和管理,1986年1月在德克萨斯州的阿玛列罗举行了间歇水流灌溉工作会议,提出了“间歇水流灌溉田间指南(Surge Flow Irrigation FieldGuide)”。  相似文献   

17.
甘肃景泰提水灌区田间灌水技术评价与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田间灌溉试验和计算机模拟,对景泰提水灌区现行地面灌水技术进行了评价,研究对比了地面灌溉田间灌水效率的2种计算方法,用模拟地面灌水流运动的计算机模型模拟灌溉试验,得到平均灌水均匀度和田间灌水效率,并针对灌区田间灌水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垄膜沟种农田进行了涌泉灌灌水试验,通过对水流推进过程观测,分析了田面水流运动特性,研究了沟宽对田间灌水均匀度的影响,并对垄膜沟种涌泉灌溉技术要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涌泉灌田面水流推进曲线可用幂函数表示。随着沟宽的增大,灌水均匀度呈下降趋势。从灌水质量和管网成本两方面综合考虑,试验条件下灌水技术要素的入沟流量、沟宽和灌水器间距分别以80~100L/h、20-30cm和4~5m为宜。  相似文献   

19.
间歇水流灌水技术的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美国农业灌溉中,间歇水流灌溉是一种普遍引起人们重视的新的地面灌水技术,其基本原理参见“间歇水流灌溉——介绍一种新的地面灌水技术”。本文仅对美国目前已经采用的间歇水流灌溉技术的田间评价方法作一简要介绍,以供国内从事灌溉技术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参考。一、间歇水流灌水技术的评价方法对间歇水流灌溉评价方法进行研究的根本目的是建立一种实测数据量不太大、精度适当的评价步骤,以得到间歇水流灌溉技术所具有的灌溉用水效率和灌溉均匀度。目前,间歇水流灌溉技术一般用于田间沟灌中,故本文着重介绍间歇水流沟灌的评价方法。美国农业工程师协会(ASAE)制订的连续沟灌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正> 陕西关中地区,气侯温和,土地肥沃,生产条件优越,以盛产小麦著称,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三十年来,在小麦灌溉方面,经历了由不灌水到灌水、由少灌到多灌(包括灌水次数和灌水量)、由多灌到再到适量灌溉几个发展阶段。五十年代初期,通过灌溉试验和生产实践,改变了所谓“浇夏无粮”、“麦是火里生”等旱麦种植传统习惯,使小麦产量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肯定了灌溉是关中小麦增产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