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粱不育系吉521A具有不育性稳定、花期长、配合力高、综合抗性好、一般配合力高等优点,且制种和繁育产量高。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以吉521A为母本选育的食用高粱杂交种吉杂305为中晚熟品种,综合抗性好,淀粉含量高,是吉林省选育的第一个口感最佳的食用高粱杂交种。介绍了吉521A的选育方法、特征特性以及应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特矮秆早熟高粱杂交种吉杂 141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以自选不育系吉 1230A 为母本,以自选恢复系吉 R109为父本,于 2011 年组配而成,2015年开始大面积推广,2019年品质登记。文中介绍了吉杂141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和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3.
吉杂133是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以自选不育系吉2056A为母本,以自选恢复系吉R5062为父本选育而成的中熟高粱杂交种。2013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2011~2012年吉林省高粱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9206.7kg/hm2,比对照品种四杂25增产8.0%。籽粒含粗蛋白质8.91%,粗脂肪3.07%,粗淀粉74.57%,单宁1.26%,是优质的酿酒原料,该杂交种株型好,稳产性高,适应性广;抗旱性强,抗叶病,抗倒伏,中抗丝黑穗病。可在吉林省的松原、白城和长春的部分区域及内蒙古的通辽、赤峰地区,黑龙江省的第1积温带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A2细胞质的来源、特点以及在吉林省高粱生产中的应用。利用A2型不育系,先后育成吉杂80、四杂25、吉杂96、吉杂97、吉杂99等多个杂交种,其中四杂25于2002年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吉杂97获农业部优质专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及繁育技术研究项目支持。这些杂交种相继成为吉林省主推品种,使吉林省高粱育种前进了一步,产量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剪穗、套袋、授粉和测量对吉2055A等高粱雄性不育系柱头外露率、柱头粗度、柱头活性和柱头伸出长度等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吉2055A上述柱头性状明显优于其他不育系。这也是吉2055A能够广泛应用于生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高粱育种中不育系的选育在重视植株、产量等其他性状的同时,也要重视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率、柱头活力和柱头伸出长度等特殊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吉杂149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选育的早熟矮秆酿酒高粱杂交种,以其自选的不育系吉2055A为母本、自选恢复系吉R9060为父本组配而成。该品种具有综合性状好、总淀粉含量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诸多优点,适宜在吉林省白城、松原、四平和长春、吉林的部分区域,内蒙古的赤峰、通辽及河套区域,以及黑龙江省的第一和第二积温带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7.
高粱A3类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可用于A1、A2保持系选育的测验种。A3类型高粱杂交草已应用生产。就高粱A3类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利用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高粱A3类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可用于A1,A2保持系选育的测验种。A3类型高粱杂交草已应用生产。就高粱A3类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利用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李继洪  陈冰孀  高士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192-17194
吉2055A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新选育的优良高粱不育系。该不育系生育期112 d,株高70 cm,不育率100%,不育性稳定,柱头生命力强,自交不结实;抗旱和抗倒伏能力强,抗叶斑病和黑穗病;一般产量可达3000~4000 kg/hm2,制种产量一般为4000~5000 kg/hm2;配合力高,已育成国家及省级审定品种6个,还有8个新组合正处于区域试验阶段,所配杂交种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对我国春播早熟区的高粱育种和生产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粱新品种吉杂359号是吉林省农科院作物育种研究所以自选高粱不育系3148A为母本,以自选恢复系09YN34R为父本,于2008年组配而成的早熟高产优质酿造高粱杂交种,具有熟期早、产量高、抗性好、商品品质好等优点,于2013年1月通过吉林省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1.
QL33A是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1990年从澳大利亚引进的优良高粱不育系。该不育系育性稳定,配合力高,耐旱、耐密、耐瘠薄能力强,抗叶斑病和黑穗病。利用QL33A已育成省级审定品种3个,还有5个新组合正处于区域试验阶段。所配杂交种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对我国春播早熟区的高粱育种和生产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粱杂交种“吉粱6号”是吉林农业大学利用澳大利亚雄性不育系QL344A为母本、中国高粱恢复系L20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产量分别为8845.7,7436.3kg/hm^2,分别比对照“敖杂1”增产9.19%和16.94%。该品种的主要特点是产量高,高抗丝黑穗病,抗旱,适应性好。适于吉林省中西部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小麦温敏不育系A3314温敏不育性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为建立技术简便、成本低廉的二系杂交小麦种子生产体系,选育适应范围广泛的温敏不育系,利用发明专利技术(ZL00105488.0)选育的非1B/1R类型K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A3314与恢复系Silverstar的F2和BC1F1分离群体及可育条件下的1B/1R类型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3314A与非1B/1R类型K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A3314的F2代及BC1F1代分离群体的育性反应,对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A3314的温敏雄性不育基因的遗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敏不育系A3314的雄性不育性与K3314A的雄性不育性一致,除受细胞质基因控制外,还受两对隐性核基因的控制,且呈独立遗传。其中A3314中来自斯卑尔脱(T.spelta var.duh.)小麦的K型雄性不育基因rfv1sp为其主效基因,与1B/1R类型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3314A的雄性不育主效基因rfv1为一对等位基因,并具有温度敏感特性。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应用4种不同类型的高粱品种,对中国高粱胞质雄性不育系“吉农105”与西非迈罗高粱A1型胞质雄性不育系进行了反应鉴定。结果表明;在对选择的育种材料A1不育系的恢复系与保持系来说,二者的育性反应基本一致;但在未经选择的中外高粱地方品种的反应上不一致,说明二者存在部分共同的育性恢复基因,但又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5.
国审高油大豆新品种“吉农43”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新品种"吉农43"是吉林农业大学2002年以CN05-8为母本、CN05-13为父本,进行品种间有性杂交,经系谱法多年系统选育而成。2012—2013年参加国家北方区春大豆中熟组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为3 177.0 kg/hm2,比对照"吉育86"增产4.4%。2014年参加国家北方区春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3 061.5 kg/hm2,比对照"吉育86"增产8.0%。子粒蛋白质含量35.95%,脂肪含量22.98%。该品种高产、稳产性好,脂肪含量髙,抗病性和抗倒伏能力强。于2015年9月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宜吉林省中部、内蒙古呼和浩特及赤峰地区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16.
小麦D~2型胞质光敏雄性不育器官同源异型转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艳  张爱民  国凤利  郭小丽  聂秀玲 《中国农业科学》2001,34(3):240-243,T001,T002
 研究证明,在晚春播条件下,北京地区晚春播长日照条件可以诱导具有Ae.crassa细胞质(属D2型细胞质)的小麦品种农林26表现雄性不育,用16个小麦品种与农林26杂交,F1晚春播,有6个组合表现近乎完全的雄性不育。应用光镜及扫描电镜系统地观察了这种小麦D2型光敏细胞质雄性不育系(PCMS)雄蕊发育的形态及细胞结构,表明这种光敏雄性不育系在长日下表现为雄蕊向雌蕊的同源异型转变,其内部结构变化不同于其它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结果还证明产生雄性不育的光敏感期为小花分化期;同源异型转变发生在雄蕊原基发育时期。认为应结合分子生物学深入研究其机制,为两系杂种小麦用于生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早熟矮秆高粱不育系P03A生育期和株高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段有厚  卢峰 《中国农业科学》2020,53(14):2828-2839
【目的】研究早熟矮秆高粱不育系P03A生育期和株高遗传效应,探讨P03A早熟矮秆性状遗传规律,为早熟矮秆性状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6年以P03A、L025A、L080A、L081和P02A为母本,分别与恢复系L242、L2381、LNK1、L280、L237和L298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进行杂交组配,获得F1杂交种子,并于2016年冬天在海南加代种植,套袋自交获得F2种子。2017—2018年通过配合力分析筛选出在生育期和株高性状上一般配合力负效应大的亲本早熟矮秆高粱不育系P03A和正效应大的中晚熟高秆恢复系L237,并以P03A和L237及其杂交后代F1、F2群体为研究对象,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生育期和株高的遗传进行4个世代联合分析。【结果】P03A/L237通过相互作用表现出较短的生育期和较矮的株高,与一般配合力较强的L237杂交组配,P03A表现出缩短生育期和降低株高的能力。与其他4个不育系相比,P03A与6个恢复系组配不同F1组合生育期和株高的超高亲值都是最小,即,另4个不育系与6个恢复系组配的F1生育期更长,株高更高,进一步验证了P03A具有缩短生育期和降低株高的遗传力。通过主基因与多基因的遗传分析方法对P03A/L2374个世代的生育期与株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生育期和株高性状均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和加性-显性多基因共同控制。生育期遗传效应分析发现加性互作效应对生育期性状的影响较大,上位性效应和显性效应真实存在。生育期主基因遗传率为81.13%,多基因遗传率为10.36%,主基因+多基因决定了生育期表型变异的91.49%,环境因素决定了生育期表型变异的8.51%;通过株高遗传效应分析,发现在控制株高的2对主效基因中,第1对主基因的加性和显性作用均大于第2对主基因,控制株高性状的2对主基因以显性效应为主,株高性状存在较大的加性互作效应。主基因遗传率为84.80%,多基因遗传率为6.89%。环境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例为8.31%。【结论】明确了早熟矮秆高粱不育系P03A生育期和株高的遗传力较高,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在后代中遗传比较稳定的特性。在今后的亲本创造和新品种选育过程中,可充分利用P03A的遗传效应和特点挖掘早熟矮秆基因,创制适宜机械化新材料和新品种,适应未来机械化品种选育和轻简栽培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不同播种季节对早熟菜用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2个早熟菜用大豆品种(系),进行春夏播试验,研究不同播季对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分析不同播季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春季播种条件下几乎所有性状均高于夏播;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小于夏播;单株荚数、全生育期等2个性状与单株产量达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而夏播条件下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等2个性状与单株产量达显著相关。初步探讨了产生遗传差异的原因及分季播种条件下有关性状的选择,为早熟菜用大豆育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性状选择与鉴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近20年东北气候变暖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陈群  耿婷  侯雯嘉  陈长青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10):1904-1916
【目的】探求东北三省近20 年气候变暖对春玉米生长发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为东北地区气候变暖下粮食安全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东北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省三省进行区域研究,利用东北地区近20 年气候观察数据和春玉米长期观测数据,通过相关和回归等数理统计方法系统分析东北三省春玉米生长季的气候因子(温度和降水量)与春玉米生育进程数据和历史产量数据之间的关系。【结果】东北地区1989-2009 年春玉米生长季日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以及平均温度均呈明显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每年分别为0.050、0.045和0.044℃,表现为春玉米生育期间白天增温幅度较夜间增温幅度大,降水量变化不显著。近20 年黑龙江省各试验站平均播种日期变化趋势是每年提前0.10 d,而吉林省、辽宁省各试验站每年分别推迟0.18和0.21 d。黑龙江省、吉林省以及辽宁省各试验站春玉米平均成熟日期变化趋势分别每年推迟0.39、0.35和0.55 d,平均生育期天数变化趋势分别每年增加0.49、0.17和0.34 d,成熟日期推迟的幅度大于播种日期的推迟幅度导致三省试验站春玉米生育天数增加。对1991-2006 年东北地区审定品种生育期数据与气候数据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黑龙江省最高温度(Tmax)上升会延长审定品种生育期,而吉林和辽宁省春玉米的审定品种生育期与平均温度(Tavg)、最高温度(Tmax)和最低温度(Tmin)均呈现为正相关。采用T检验法分析春玉米审定品种生育期和试验站春玉米生育期关系表明,黑龙江和辽宁省的审定品种和试验站春玉米生育天数呈一致的增加趋势,且无显著性差异。采用线性偏回归测验法分析品种和气候因子对春玉米生育期影响重要性的结果表明,品种生育期的延长是导致春玉米生育期不断延长的主要原因。三省春玉米近20 年平均产量表现为增加趋势,其趋势由小到大的次序是辽宁省、吉林省以及黑龙江省,越往北其产量增加趋势越大,产量增加越明显。东北各省地级市1989-2009年面板数据分析表明,东北地区平均温度(Tavg)、最高温度(Tmax)和最低温度(Tmin)的变化均会影响春玉米的产量。温度上升,东北部产量增加明显,尤其是黑龙江省东部的三江平原地区,而东北地区西南部减产。【结论】受气候变暖的影响,东北春玉米品种对气候变暖是逐步适应,可以利用其适应潜力,通过春玉米品种改良和调整播期等措施来适应气候变暖,从而提高春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20.
高粱非买罗细胞质A_2,A_3,A_4,A_5,A_6,9E雄性不育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高粱7个不同胞质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统间育性反应各不相同,其败育程度A1最为彻底,其余依次为A5,A6,A2,9E,A4。A3胞质不育性表现最强,其次为9E,A4,不育程度按照A1→A6→A5→A2→A4→9E→A3的顺序逐步增高,育性恢复也按同样顺序愈来愈困难。研究认为,除目前利用的A1,A2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外,A5,A6,A33个胞质可用于高粱育种和生产。中国高粱恢复系(A2恢复系)对A5,A6仍有较强的恢复力,可直接用于A5,A6系统杂交种选育,印度种质可用于A5不育系、保持系选育,中国高粱资源可用于A3不育系、保持系选育。A1,A2,A5,A6,A3胞质的利用,可最大限度地解除核质互作限制,极大地丰富杂交种选配范围及其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