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分析了贵阳市天保工程后续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快贵阳市天保工程后续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措施。  相似文献   

2.
徐蕊 《安徽农业科学》2015,(14):198-199
文章阐述了天保工程的内涵与必要性,从宏观和微观2个方面探讨了国有林区天保工程的后续政策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有助于国有林区进一步提高天保工程效益,对天保二期工程制定和实施政策措施具有明显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叙永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成效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涉及林区社会经济与生态保护的各方面,叙永县天保工程实施10余年,笔者立足叙永县天保工程取得的成效、采取的措施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天保工程后续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贵阳市农村沼气生态能源建设是贵阳市的惠民工程和民心工程,极大改善了区域内的生态环境。针对贵阳市农村沼气工程的发展现状,对其产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进行了论述,提出了贵阳市农村沼气建设与后续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甘肃省张掖市寺大隆林场为例,阐述实施天保工程,对森林资源保护和培育、后续产业发展、生物多样性发展、职工社会保障、职工工资、基础设施建设等6个方面,推动林场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进行详细分析,并指出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东部农业区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东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8年以来,其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也使退耕农民得到了实惠,然而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限制和阻碍了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的发展。根据实践中的有益探索,提出了加快发展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8年以来,东部农业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也使退耕农民得到了实惠,然而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限制和阻碍了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的发展。根据群众在实践中的有益探索,提出了加快发展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的几条措施。  相似文献   

8.
人工中幼林抚育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随着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生态移民等大绿工程在原州区的实施,在突显绿化美丽原州的同时,也出现了树木缺乏修枝抚育管理的问题,因此加强中幼林抚育是调整林分结构,提高林分生产力和质量,加快后续资源培育的重要手段,是森林经营的一项重要措施。从松土除草、灌溉与施肥、幼林补植、修枝、间伐等方面总结了人工中幼林抚育管理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天然林保护工程10a回顾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方面总结了陕西省天然林保护工程10 a来的成效;分析了陕西省天然林保护工程存在的森林管护经费不足、后续产业发展乏力、对林农生活造成较大影响等问题;提出了加大公益林建设投资力度,提高森林管护费标准,加快林区后续产业发展,探索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新机制,不断提高工程的管理水平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互助县天保工程与水土流失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树成 《现代农业科技》2009,(18):205-205,207
分析了天保工程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指出天保工程是推进植被演替的关键措施,而植被演替是改善土壤养分环境、提高土壤生态功能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理论分析和实测不同土地类型植被的多样性、减水减沙效益、土壤养分等。发现天保工程培肥能力明显.以灌木林地培肥效果最好,乔木林和退耕草地次之,荒坡草地最差,说明天保工程不仅没有减少土壤养分。反而加快了土壤的正向发育,增加了植被盖度,增强了水源涵养能力,有效地减少了水土流失,促进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贵阳市白云区十九寨的建设反映了我国美丽乡村生态建设工程的规划与设计技术,并从田园风光、亲水空间、民俗风情、旅游产业等多元设计构思,打造独具特色的布依族农耕文化、禅佛文化、现代广场文化和山水田园自然生态景观。从规划设计入手,以贵阳市白云区十九寨为例,对江西省西湖李家村10年来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经验与投资效果进行了评价,肯定了投资方向的有效性和投资模式的可行性,为我国南方建设美丽乡村,加快农村脱贫致富作出了示范。  相似文献   

12.
贵阳市沼气后续维护管理体系建设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贵阳市沼气建设的快速发展,沼气后续维护管理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对贵阳市农村沼气池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提出了以建立后续服务中心、沼气协会等方式的后续服务体系建设,在沼气后续服务的市场化、物业化管理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江油市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概况及成效,并针对其发展存在的产业认识不到位,缺乏产业规划,政策配套不够完善;科技等服务滞后;经营机制不够灵活;主导产业发展相对落后等方面问题,提出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对策,主要包括提高认识、制订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完善产业发展政策;完善服务体系,加强科技保障;加快林业改革,激活经营机制;培育退耕还林后续产业主导产业,发展相关产业,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等,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天保工程即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在我国的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地区、东北及内蒙古地区是天保工程实施的重点区域。文章以陕西省西安地区某国有林场为例,探讨该林场在天保工程实施方面的具体范围、目标思路与实际进展状况,并重点分析了实施天保工程后对林区各方面经济的实际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涞水县退耕还林工程自2002年施行以来,总体进展顺利,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又加快了农村结构调整。为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立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的长效机制,我县从2008年开始又实施了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并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将涞水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的主要方式及技术要点概述如下:一、建设方式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包括特色经果林基地建设和抚育经营两种方式。特色经果林基地建设是对退耕地上原有的树木进  相似文献   

16.
因地制宜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后续产业培训工作,可帮助退耕农户有效开展实施养殖业、种植业等后续产业建设项目。本文介绍了洮南市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后续产业林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做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天保工程实施六年来,工程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在天保地区森林资源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仍存在很多问题.为此,应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发行绿色生态彩票,对林业项目实行贴息贷款等投资渠道在内的天保工程资金投入机制.同时,给予天保地区经济发展贷款优惠政策,加强区域间投资合作,推行小额信用贷款制度等措施,建立天保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机制,以实现天保地区森林资源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吉林省现有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和其他林业监测点,采用野外观测技术和分布式测算方法,参照LY/T1721—2008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对吉林省天然林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典型林分2000~2015年生态效益选取4项功能9个指标从物质量和价值量方面评估,结果表明:(1)天保工程实施期间,调节水量增加31.93亿t,固碳和释氧物质量增加230.27万t和531.77万t,提供负氧离子物质量增加159.21×1023个,吸收二氧化硫、氟化物、氮氧化物增加量7 504.19×1023万kg、678.46×1023万kg、1 939.59×1023万kg,吸滞TSP增加284.61亿kg,吸收PM10物质量增加354.53亿kg,PM2.5增加84.6亿kg。(2)天保工程生态效益总价值增加量771.65亿元,价值增量次序是:生物多样性保育(275.87亿元)涵养水源(255.87亿元)净化大气环境(125.65亿元)固碳释氧(114.30亿元)。(3)吉林省天保工程不同林分,物质增量和价值增量均是阔叶混交林(572.6亿元)针阔混交林(155.96亿元)针叶混交林(25.54亿元)。天保工程实施后,吉林省天然林各项生态系统服务物质量和价值量均呈现增加趋势,净化大气环境增加88.57%的价值量,涵养水源次之,对该区天然林生态效益影响最大。吉林省天然林保护工程典型林分生态效益为吉林省生态GDP核算提供依据,天保工程实施带来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旨在增加吉林省优质资源总量并且为后续天保工程实施提供精确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可以简称为天保工程。有效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对实现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某国有林地的现状为例分析了实施天保工程的成果,又客观分析了实施天保工程取得的普遍成效。  相似文献   

20.
宁夏原州区天保工程实施的主要成效和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夏原州区自实施天保工程以来,在各个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基于此,主要阐述了原州区在天保工程方面取得的成效、经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