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紫外线系统净化近江牡蛎(Crassostrearivularis)中细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证食品安全,研究采用紫外线系统杀菌海水,以近江牡蛎为试验材料,经人工接菌、清洗、粗选等流程后,进行各净化处理条件试验及正交试验筛选,以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为指标,探讨净化的最佳环境条件.结果表明,利用紫外线系统能达到海水杀菌的效果,可用于贝类净化.正交试验最优组合为第6组A2 B3 C1 D2(温度25℃、盐度25‰、换水率1次/4h、贝水比1∶6)和第7组A3B1C3D2(温度30℃、盐度15%、换水率1次/8 h、贝水比1∶4).但综合考虑净化效果及经济效益,可选取温度30℃、盐度25‰、换水率1次/4h、贝水比1∶4,净化时间36 h作为近江牡蛎细菌净化的优化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出净化靓巴非蛤的最优净化方法。【方法】采用臭氧-紫外线组合系统杀菌净化海水,结合非循环开放式方法净化靓巴非蛤微生物,以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为指标,分别选取温度、盐度、换水率、贝水比等4个因素3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探讨净化靓巴非蛤的最佳环境条件。【结果】依据正交试验结果及从净化效果和经济角度考虑,确定臭氧一紫外线组合系统净化靓巴非蛤的条件为:温度30℃、盐度35%。、换水率8h/次、贝水比1:1O、净化时间36h。【结论】利用臭氧-紫外线组合系统可达到净化贝类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应用臭氧与二氧化氯对活体泥蚶和牡蛎进行微生物净化处理。首先对泥蚶和牡蛎进行暂养吐泥,每5 h换水一次,收集排泄物经离心计算相对吐泥量;臭氧净化处理浓度分别为0.4、0.8、1.6 mg/L,二氧化氯浓度分别为5、10、20 mg/L。结果表明:经5 h暂养吐泥即基本完成;用臭氧浓度0.4~1.6 mg/L或二氧化氯浓度5~20 mg/L净化处理24 h,细菌总数减少90%左右,大肠菌群与致病菌则由净化前的超标变成净化后的全面达标;净化处理后的泥蚶与牡蛎在5 ℃的条件下保存,10 d以内存活率为100%,净化处理后的泥蚶保存10 d再进行微生物检测依然达标。得出简便可行的净化工艺流程为:暂养吐泥5 h,再用0.4 mg/L臭氧净化24 h,然后用尼龙袋密封在5 ℃条件下保存。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出净化靓巴非蛤的最优净化方法。【方法】采用臭氧—紫外线组合系统杀菌净化海水,结合非循环开放式方法净化靓巴非蛤微生物,以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为指标,分别选取温度、盐度、换水率、贝水比等4个因素3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探讨净化靓巴非蛤的最佳环境条件。【结果】依据正交试验结果及从净化效果和经济角度考虑,确定臭氧—紫外线组合系统净化靓巴非蛤的条件为:温度30℃、盐度35‰、换水率8 h/次、贝水比1∶10、净化时间36 h。【结论】利用臭氧—紫外线组合系统可达到净化贝类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绿色、无残留、无污染的土壤消毒新方法,研究了微/纳米气泡臭氧水的性质及其对尖孢镰刀菌的杀灭效果。将尖孢镰刀菌番茄专化型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lycopersici)配成孢子浓度为2.4×104个·m L-1的菌液后,通入微/纳米气泡臭氧水,对病原菌进行灭菌试验,研究灭菌效果及规律。在此基础上,将培养的尖孢镰刀菌均匀喷洒在营养土中,每7d浇灌1次微/纳米气泡臭氧水灭菌,连续浇灌3次,以自来水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当水中臭氧浓度为7.3mg·L-1、接触时间2 min时,对孢子浓度为2.4×104个·m L-1的尖孢镰刀菌番茄专化型病原菌的杀灭率接近100%;采用浓度为1.2~1.7 mg·L-1和7.8~8.3 mg·L-1的微/纳米气泡臭氧水,对营养土进行3次连续灭菌后,对尖孢镰刀菌的最终杀灭率分别为76.83%和88.76%。由此可见,利用微/纳米气泡臭氧水对土传病害中的典型致病菌-尖孢镰刀菌具有一定的杀灭效果,可作为土壤消毒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3种常见海洋贝类对重金属Hg Pb和Cd的积累与释放特征比较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为了比较不同种类的海洋双壳类软体动物对重金属的积累和释放特征,本文分别以南海海域常见的3种经济贝类菲律宾蛤仔、近江牡蛎和翡翠贻贝为生物材料,采用静态暴露染毒方式研究了重金属Hg、Pb、cd在这3种海洋贝类体内的积累和释放特征.结果表明,单一浓度的Hg(0.020mg·L-1)、Pb(0.10mg·L-1)、Cd(0.10mg·L-1)重金属混合液暴露15 d后测得Hg和Cd在近江牡蛎体内的蓄积量最大,整个积累阶段蓄积量的平均值分别为49.61 mg·kg-1湿重和7.66 mg·kg-1湿重,而3种贝类体内蓄积的Pb含量差别不大.其平均值在1.08~1.85 mg·L-1湿重范围变化;在排放阶段,蓄积于3种贝类体内的Pb和Hg的含量在释放过程的第3d就明显下降.其释放比例最高可达72%,最低也有12%左右,但之后一直到释放阶段结束,Ph和Hg的含量基本维持在一个浓度水平而未有显著变化.而Cd在3种贝类体内的含量始终未发现有明显改变.通过比较我们还发现,随暴露时间延长重金属在3种生物体内积累量的增加趋势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并且近江牡蛎对Hg、Pb、cd的富集作用最为明显,积累阶段其平均生物富集系数(BCF)(分别为2435.6、11.3、76.5)远高于菲律宾蛤仔(分别为53.7、18.5、19.5)和翡翠贻贝(分别为121.8、1.1、15.2).  相似文献   

7.
光叶楮侧芽组培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光叶楮侧芽的离体培养和快速繁殖试验,探讨了光叶楮侧芽诱导、分化、不定芽生长分化、快速繁殖及生根的最佳培养条件。同时,还对光叶楮枝条灭菌条件、培养过程中防止玻璃化等问题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适宜光叶楮侧芽诱导的培养基为MS 6-BA2.0mg·L-1 NAA0.5mg·L-1,诱导分化率为80%;适宜不定芽诱导及继代培养的培养基为MS 6-BA1.0mg·L-1 NAA0.5mg·L-1,不定芽分化率为70%,继代倍数达6-7倍;适宜壮苗的培养基为MS 6-BA0.5mg·L-1 NAA0.5mg·L-1;适宜生根的培养基为1/2 MS IBA 1.0 mg·L-1,生根率达100%;适宜壮苗生根同时进行的培养基为MS 6-BA0.05mg·L-1 NAA 0.5 mg·L-1,生根率达100%。  相似文献   

8.
臭氧水对营养液杀菌消毒作用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多成果,然而营养液中残留的臭氧对作物的生长及生理影响还缺乏研究。为此,本试验分别采用2.0mg·L-1和4.0mg·L-1臭氧水浇灌基质栽培的生菜,分别在处理后的第10、20、30天取生菜根系样品检测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并与对照组(CK,臭氧浓度为0mg·L-1)进行比较,研究生菜受不同浓度臭氧胁迫的反应。试验结果表明:2.0mg·L-1浓度臭氧水对生菜根系的抗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而4.0mg·L-1浓度臭氧水会提高SOD和POD活性,且在处理10天后的MDA含量显著上升,但并没有影响生菜的产量。因此,采用含有4.0mg·L-1以及更低浓度的臭氧营养液灌溉生菜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在未来海洋酸化背景下重金属对贝类免疫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设置0.05、0.50、5.00 mg/L 3种硝酸铅浓度,以0.00 mg/L作为对照,比较正常海水(p H值8.0)、酸化海水(p H值7.6)背景下铅胁迫对近江牡蛎鳃组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常海水(p H值8.0)条件下,铅浓度为0.00、0.05、0.50 mg/L时,对近江牡蛎CAT活性表现为诱导效应,且诱导效应随铅浓度升高、胁迫时间延长而增强,至20 d时,各组间即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铅浓度为5.00 mg/L时,对近江牡蛎CAT活性的诱导效应快而强烈,至10 d时,近江牡蛎CAT活性远高于其他各组(P0.05),但随后又逐渐减弱,至25 d时,与0.05 mg/L组相当,已显著低于0.50 mg/L组(P0.05)。酸化海水(p H值7.6)条件下,短期内无论铅浓度高或低,均对近江牡蛎CAT活性呈现诱导效应,且铅浓度越高,诱导效应越强;随着胁迫时间延长,诱导效应呈下降趋势,铅浓度越高,CAT活性下降越快,至后期高浓度铅对近江牡蛎CAT活性表现出抑制效应;至30 d时,0.00、0.05、0.50 mg/L组近江牡蛎CAT活性与对照组(p H值7.6、0.00 mg/L)相近,且3组间无明显差异,但5.00 mg/L组近江牡蛎CA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研究结果可见,酸化和铅对近江牡蛎CAT的影响具有协同作用,当铅浓度较低时,近江牡蛎CAT活性主要受p H值影响,当铅浓度达到一定值(5.00 mg/L)后,近江牡蛎CAT活性主要受铅浓度影响,双重胁迫会增加近江牡蛎受损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研究铜离子胁迫下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软体组织和壳矿化组织中重金属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一定铜离子质量浓度范围内,近江牡蛎体内不同重金属含量的变化趋势有所差异。对照组与2个实验组的牡蛎软体组织中铜(Cu)质量含量分别为67.42,255.50,299.83 mg·kg~(-1),实验组的Cu质量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随水体铜离子浓度的升高锌(Zn)质量含量呈增加趋势,分别为984.17,1 075.00,1 120.83 mg·kg~(-1);而砷(As)和铅(Pb)呈下降趋势,镉(Cd)质量含量未出现明显变化。牡蛎软体组织中的Cu和Zn含量通常高于壳中的含量。随着水体Cu~(2+)质量浓度从0.10 mg·L~(-1)上升到0.15mg·L~(-1),牡蛎壳中央的Cu质量含量分别为10.25,11.17,17.83 mg·kg~(-1),壳边缘的Cu质量含量分别为10.33,12.83,19.75 mg·kg~(-1),实验组的Cu质量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壳边缘新形成部分的Cu质量含量略高于壳中央部位。  相似文献   

11.
为利用非热除菌技术研发无防腐剂的即食姜产品,研究臭氧在即食姜调味料液中的溶解特性及其对即食姜产品的除菌效果.结果表明:臭氧在pH为3.0的水和即食姜调味液中溶解曲线均符合逻辑斯蒂模型;在室温16~17C、臭氧通气量为33.34 mg·min-1L-1的条件下,二者的臭氧饱和溶解度分别为0.852 mg·L-1和1.920 mg·L-1;姜原料在pH值为3.0的水中通气15 min,调味液中通气20 min,其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的含量均小于10 CFU·g-1,灭菌率超过99.9%;经过臭氧处理后的姜原料和调味液加工成即食姜产品的卫生指标符合酱腌菜卫生标准(GB 2714-2003)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在未来海洋酸化背景下重金属对贝类免疫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设置0.05、0.50、5.00 mg/L 3种硝酸铅质量浓度,以0 mg/L作为对照,比较正常海水(pH值8.0)与酸化海水(pH值7.6)条件下铅胁迫对近江牡蛎鳃组织溶菌酶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pH值高铅质量浓度组[pH值7.6,Pb(NO3)2质量浓度5.00 mg/L]的鳃组织溶菌酶含量随时间的延长直线下降,其余各试验组的鳃组织溶菌酶含量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至30 d时,对照组[pH值8.0,Pb(NO3)2质量浓度0.00 mg/L]的溶菌酶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而低pH值高铅质量浓度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酸化组的近江牡蛎鳃组织溶菌酶含量均低于正常海水组,差异显著(P0.05)。在2种pH值条件下,近江牡蛎鳃组织溶菌酶含量均随硝酸铅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研究表明,近江牡蛎长时间暴露于低pH值、铅胁迫或低pH值与铅胁迫共存的环境下,均导致其鳃组织溶菌酶含量降低、免疫力下降;海洋酸化和铅对近江牡蛎具有联合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13.
3种非热杀菌方法对菠菜杀菌效果及主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菠菜分别进行次氯酸钠溶液、超声波及浸入清洗水后通入臭氧3种非热杀菌处理,研究这3种方法对新鲜菠菜的最适杀菌效果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次氯酸钠溶液最适作用条件为75 mg·L-1、pH值5.5、作用时间15 min;超声波处理最适作用条件为功率200 W、水温40℃、作用时间20 min;臭氧处理最适作用条件为直接往菠菜清洗水中通人臭氧20 mg·h-1,时间为5 min.3种处理方法对菠菜色泽的影响较小,但均使维生素C含量显著降低(P<0.05).次氯酸钠、臭氧和超声波处理均能显著减少菠菜中的大肠菌群数(P<0.05),减少量为1.1 ~1.2 MPN·100g-1.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广西沿海主要近江牡蛎养殖区水质、表层沉积物及牡蛎体质量状况,为广西海水养殖贝类生产区域划型、质量监控提供科学依据,2009—2011年在钦州市龙门港至茅尾海和防城港市茅岭至企沙湾主要近江牡蛎养殖区分别设置5个监测点,采集养殖区水质、表层沉积物和牡蛎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广西沿海主要近江牡蛎养殖区水质、表层沉积物中没有出现重金属镉污染(超标)情况;但养殖的近江牡蛎出现少量重金属残留超标情况,并且牡蛎体内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属镉富集现象。表明牡蛎对重金属镉富集作用明显,是重金属镉污染的敏感指示生物,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应该关注重金属镉污染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5.
接骨木侧芽离体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接骨木当年生枝条的侧芽为外植体,对接骨木(Sambucus williamsii Hance)离体培养和高效的组培快速繁殖体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接骨木侧芽用加入吐温80的0.1%升汞灭菌时,10min能起到较好的灭菌效果.10h是诱导侧芽的适宜光照时间.MS+6-BA3.0mg· L-1+NAA0.2mg·L-1+TDZ0.03mg·L-1+GA32.0mg·L-1是接骨木不定芽增殖的较优培养基;生根的较优培养基为MS+NAA0.4mg· L-1+IBA0.2mg·L-1,生根率达100%,平均主根数目为16条.生根苗移栽后的成活率达100%.  相似文献   

16.
臭氧胁迫对冬小麦干物质生产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开顶式气室(OTC)开展了大田实验条件下地表臭氧浓度增加对冬小麦干物质(DM)生产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00nL·L-1臭氧熏气下干物质量略有降低,150nL·L-1臭氧熏气下显著降低;100nL·L-1和150nL·L-1臭氧熏气下叶面积,净同化速率(NAR)变化规律不明显;100nL·L-1和150nL·L-1臭氧熏气都使抽穗期的叶/总干重增加,根/总干重下降,抽穗后根/总干重上升,而成熟期的各器官干重分配均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100nL·L-1臭氧熏气使单位面积穗数和空秕率显著降低,150nL·L-1臭氧熏气使空秕率、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出现了显著或极显著降低,臭氧熏气对千粒重没有显著性变化。以上结果表明,NAR是影响干物质累积速度的关键因子,在不同生育阶段,通过干物质的分配,对小麦生长发育起关键作用的器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抵抗臭氧对其的损害。臭氧通过影响粒数和粒重使冬小麦减产。  相似文献   

17.
稠油污染土壤的臭氧预处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蛭石模拟土壤,研究稠油污染土壤的臭氧预处理工艺.在臭氧浓度为50 mg·L-1,气体流量为0.2 m3·h-1的条件下,分析了臭氧通气时间、水土比、污染土壤陈化时间和污染浓度对土壤中石油烃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稠油污染土壤的最佳处理条件为臭氧通气30 min,水土比为0:1,此时总石油烃降解率为40.97%,其中芳烃降解率最高为90.18%,其次是饱和烃为61.81%.此外,臭氧预处理可以促使酯类等可溶性石油烃的生成,从而提高稠油的生物可利用率.因而,臭氧预处理能够降低后续处理的负荷,是一种可行的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香菇为试材,分别采用2.14、4.28、6.42、8.56 mg·m~(-3)浓度臭氧处理,通过测定分析4℃贮藏条件下香菇品质与生理指标的变化,探讨不同臭氧浓度对采后香菇贮藏品质及生理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低温贮藏条件下,4.28 mg·m~(-3)的臭氧处理能较好地保持香菇的感官品质,减少营养物质消耗,减轻菇体膜脂过氧化程度,延缓菇体衰老,有利于香菇保持较好的商品价值。但是臭氧浓度过高会导致香菇的代谢紊乱,使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SMBR)-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IVCW)组合工艺(SMBR-IVCW)系统,研究了该系统对复合废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当系统进水为CODCr397~890mg·L-1、氨氮9.40~27.1 mg·L-1、TP4.30~10.7mg·L-1、TN 45.9~75.8mg·L-1的条件下,在SMBR和IVCW的水力负荷分别为1 000L·d-1和375 mm·d-1的最优工况下运行,系统CODGr、NH3-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97.5%、99.0%、59.6%和65.2%;系统进出水中氮的形态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SMBR-IVCW系统在高浓度综合污水处理方面具有良好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三因素二次D-饱和最优设计方法,对仙客来无土栽培营养液中氮磷钾元素进行最佳浓度组合和适宜浓度范围的试验。结果表明:营养生长期氮磷钾最佳浓度组合为300mg·L-1、60mg·L-1、325mg·L-1,其叶面积高达1924·75cm2,适宜的浓度使用范围分别为263·4~300mg·L-1、20~60mg·L-1、250~325mg·L-1。生殖生长期氮磷钾最佳浓度组合为175mg·L-1、60mg·L-1、400mg·L-1,初花期一次性开放花朵数达34朵,氮磷钾适宜的浓度范围分别为50~175mg·L-1、20~60mg·L-1、100~400mg·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