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青蒿茎段为外植体材料进行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0.2%的HgCl2浸泡10 min对青蒿茎段材料灭菌有较好的效果;具腋芽的外植体在MS+6-BA(0.5~1.5)mg/L、MS+(0.01~0.05)mg/L TDZ、MS+1.0 mg/L 6-BA+0.2 mg/L IBA培养基上培养,腋芽都能萌发生长,在MS+(0.01~0.05)mg/L TDZ、MS+1.0 mg/L 6-BA+0.2 mg/L IBA培养基上培养,能诱导茎段产生大量不定芽;具有腋芽基部周围细胞的茎外植体在MS+0.5 mg/L 6-BA、MS+(0.01~0.05)mg/L TDZ培养基上培养,在其原腋芽处产生了大量丛芽。  相似文献   

2.
根据相关文献,对我国贝母组织培养技术相关研究的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从组织培养的材料消毒、外植体类型与大小、培养基、激素、温度、光照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工厂化育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甜瓜组织培养研究进展及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瓜组织培养对于其品种改良、遗传转化和种质保存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甜瓜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基选取和优化、不同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效果的差别、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和配比等因素的影响,对甜瓜组织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其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水稻组织培养相关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有粳稻和籼稻两个栽培亚种,对我国粮食生产和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水稻作为模式植物,在组织培养研究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也为开展水稻分子育种研究奠定了基础。主要从选用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基本培养基成分、激素配比等方面综述了粳稻和籼稻组织培养相关研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培养因素对菊花组织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MS基本培养基为例分析探讨激素、有机物、无机盐等组成培养基的物质和温度、光照等各种培养条件对菊花组培效果的影响,为植物组培苗的试验、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苦瓜组织培养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苦瓜是一种重要的蔬菜,而其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缓慢。本研究以重庆普遍栽培的滨江二号、长白、碧玉三个苦瓜品种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旨在完善苦瓜组织培养体系。筛选出适合下胚轴分化的培养基为MS 6-BA3~5 mg/L NAA 0.5 mg/L,分化率平均为9.37%。分化速度极快,一般5~6 d就可分化,更甚者2~3 d就可分化。其中碧玉品种的下胚轴在MS 6-BA3 mg/L NAA 0.5 mg/L培养基中分化率最高,为16.70%。子叶分化情况不理想。  相似文献   

7.
洋葱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就近二十年来洋葱组织培养各方面研究作了归纳总结,对建立再生体系的影响因子进行了综述,特别对可控因素如培养基营养,生长调节剂作了详细的论述。同时指出目前该领域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近年来红豆杉属植物组织培养的主要方法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从而为红豆杉属植物组织培养及其它相关研究提供相对系统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青蒿挥发油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燕  胡浩斌  郑旭东  王春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3960-3961,3964
从提取方法、采收期、贮存期、产地、采集部位和种植季节6个方面分析青蒿挥发油收率的影响因素。并收集整理了不同产地的挥发油组分,总结出青蒿挥发油化学成分差异较大,以倍半萜和单萜为主,主要成分是樟脑(Camphor)、1,8-桉叶素(1,8-cineole)、蒿酮(Artemisia ketone)、石竹烯氧化物(Caryophyllene oside)、石竹烯(Caryophyllene)、芹子烯(Seltnene)、莰烯(Camphene)、蒎烯(Pinene)和大根香叶烯D(Germacrene D)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刘太林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5):37-39,50
综述了蓝莓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蓝莓不同外植体的组织培养技术,生根培养技术。分析了组培中的问题,并指出了以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黄花蒿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黄花蒿是我国传统中药,其青蒿素提取液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文章简述其形态特征、生态分布及生物学特性,并对其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青蒿不同播种量培育壮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青蒿的最佳播种量,进行青蒿不同播种量培育壮苗试验。结果表明,每公顷播种150、300g种子的青蒿苗最粗壮,一、二级苗率最高,移栽后植株早生快发,分枝多,产量高,与对照每公顷播种1500g种子处理比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因此,青蒿的最佳播种量应为150~300g/hm2。  相似文献   

13.
青蒿植物的遗传转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建立利用发根农杆菌诱导青蒿植物Artemisia annuaL.毛状根的培养系统,分别用发根农杆菌Ri1601、ATCC15834感染青蒿无菌苗的子叶、下胚轴、叶片、叶柄等外植体获得毛状根,并比较不同因素对毛状根诱导和生长的影响。发根农杆菌诱导青蒿毛状根的有效方法被建立,借此为青蒿大规模遗传转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黄花蒿种子发芽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5个生长于不同地方的黄花蒿种子,采用标准发芽试验方法将其置于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室温下发芽率为67%~90%;25℃恒温光照下发芽率为49%~65%;25℃恒温非光照下发芽率为36%~45%;前期25℃恒温光照、后期室温下,发芽率为78%~91%;前期25℃恒温非光照、后期室温下,发芽率为52%~77%。结论:前期25℃恒温光照、后期室温最适宜黄花蒿种子发芽,试验用种以酉阳县人工繁育种子发芽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重庆地区青蒿气候适宜性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蒿适宜的气候环境调研与相关资料为基础,研究了青蒿生长发育与青蒿素合成积累过程所依赖的气候条件,确定了青蒿气候区划的指标因子.将重庆地区青蒿气候适宜性划分为最适宜、偏凉适宜、偏暖适宜、偏冷较适宜、偏热较适宜、不适宜6个等级,并应用1∶25万DEM和GIS分析技术进行了区划.结果表明,最适宜区集中于武陵山区的酉阳、秀山与三峡库区的涪陵、万州等地的山地、丘陵地带,南川、丰都、黔江、彭水等地也有零散的最适宜区.这些地区海拔在350~750 m之间,是发展青蒿产业的最佳区域.  相似文献   

16.
利用秋水仙素,采用浸泡法和固体培养法分别对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丛生芽进行多倍体诱导,以期获得黄花蒿多倍体种质。结果表明,以5 000 mg/L秋水仙素浸泡丛生芽5 d处理获得的诱导效果最好,诱导率可达40%。对性状变异明显的黄花蒿植株进行染色体数目观察,发现了黄花蒿四倍体和嵌合体。  相似文献   

17.
黄花蒿是我国的传统中药具有抗疟疾消炎杀菌抗癌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在世界范围内 具有极大的市场。随着市场对青蒿素类药品需求量的日益增多及野生黄花蒿的逐渐匮乏, 如何获得优质高产的黄花 蒿品种,提高人工栽培黄花蒿的生物量及青蒿素含量成为了研究热点对黄花蒿的生物学特征,影响其生物产量和 青蒿素含量的因素,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及最新进展等进行综述为黄花蒿的人工种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黄花蒿生殖期光合特性。[方法]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测定生殖期黄花蒿叶片的有关光合参数。[结果]黄花蒿生殖期的光合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峰谷之间差别不大。生殖期黄花蒿叶片仍有较强的光合作用,一天中最大净光合速率为22.60μmol/(m2.s)。生殖期黄花蒿叶片的光饱和点为800μmol/(m2.s)左右,光补偿点为21.98μmol/(m2.s),表观光量子效率为0.046;其CO2饱和点应不低于1600μmol/mol,CO2补偿点为70.37μmol/mol,羧化效率为0.053。[结论]生殖期黄花蒿叶片存在较缓和的"午休"现象,此期较强光合作用的绿叶仍能为黄花蒿花的发育及种子生长提供一定的物质和能量。生殖期黄花蒿叶片适应一定的荫蔽环境。  相似文献   

19.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青蒿中金属元素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HNO3-HClO4体系消解样品,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5种不同来源青蒿(Artemisia annua L.)中的Mg、Fe、Mn、Cu和Zn含量.结果表明,青蒿中5种金属元素的含量大小依次为Mg>Fe>Zn>Mn>Cu,该法加标回收率在98.00%~104.00%,相对标准偏差(n=3)为0.51%~2.86%.该法快速、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青蒿中金属元素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