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甘蓝型油菜双低高含油量恢复系017R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贵州省油菜研究所选育的配合力好双低恢复系0202R作母本,用高油分、高蛋白质含量的942优良株系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过3~5代选育,结合室内品质分析,选育出产量比0202R增产11.78%,品质优良、含油率比0202R高6.32个百分点、配合力强的隐性核不育恢复系017R。其终花期比0202R长6 d,植株比0202R高17.1 cm,分枝比0202R长3.5 cm,以利中后期母本的授粉结实,提高制种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2.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6个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杂交种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分析,探讨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杂交种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杂交种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联顺序大小依次为单株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长度、分枝部位、1次有效分支数、每角粒数、千粒重、株高、结角密度。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高油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明确各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加快陕南地区高油育种进程,利用20对甘蓝型油菜首选的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核心引物,对陕南地区65份含油量达40.58%~53.52%的甘蓝型油菜育种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NTSYS-pc1.10e计算材料间多态性信息含量指数(PIC),并用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using arithmetic average,UPGMA)对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从20对SSR核心引物中共筛选出7对最佳引物,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7个条带。供试材料的PIC值分布在0.33~0.86范围内,平均值0.58。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相似系数为0.54处将65份供试材料划分为两大类群。供试材料的遗传距离较近,不利于陕南地区高油甘蓝型油菜的育种工作。加强种质创新,引进外来优良种质资源并加以改造利用是提高陕南地区高油甘蓝型油菜育种水平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高含油量双低油菜新品种苏油5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油5号是通过品种(系)间复合杂交的方法选育的高含油量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其芥酸含量0.55%,硫苷含量21.79 μmol/g,含油量46.33%.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 769.60 kg/hm2,产油量1 264.05 kg/hm2,比对照沪油15增7.72%.在上海市油菜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 594.25 kg/hm2,平均产油量1 232.55 kg/hm2,比对照沪油15增27.68%.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影响甘蓝型油菜种子含油量的主要气象因子,为高含油量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12个种子含油量不同的甘蓝型油菜品系为材料,探索在汉中和杨凌2种生态环境下油菜种子发育过程中油分积累的异同,分析油菜角果期主要气象因子与种子油分形成的相关性及对种子含油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生态环境下油菜种子中油分积累差异显著,汉中花后21~42d为油分快速积累期,持续时间为21d,而杨凌花后28~42d为油分快速积累期,持续时间为14d;在汉中生态环境下,油菜种子含油量与日均最低温度、日均最小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日均温差呈显著负相关;在杨凌生态环境下,油菜种子含油量与日均温度、日均最高温度、日均日照时数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结论】在油菜籽粒油分形成过程中,气象因素和积累时间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含油量油菜新品种杂双5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双5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它是以88A作母本,以98143做父本配制而成的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种。杂双5号具有高含油量、品质优良、抗病、抗倒伏、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等优点。在2 a河南省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866.35 kg/hm2,比对照杂98009增产8.73%;在河南省油菜生产试验中,杂双5号平均产量3 079.65 kg/hm2,比对照杂98009增产15.89%。杂双5号种子芥酸含量0.15%,硫苷含量25.68μmol/g,达到国家双低油菜标准;含油量46.98%,属高含油量品种。杂双5号200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一个极具推广应用前景的优良品种。此外,介绍了杂双5号的高产保优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以6个含油量不同、遗传差距较大的高含油量黑籽甘蓝型油菜为亲本,按照GriffingⅠ完全双列杂交模式Ⅰ配制36个组合(正反交+亲本),在甘肃张掖春油菜区进行随机区组试验,对F1代油菜籽含油量杂种优势及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0.00%的组合表现出正向中亲优势,仅有20.00%的组合表现出正向超亲优势;含油量的广义遗传力为97.83%,狭义遗传力为78.19%;各亲本含油量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各组合含油量反交效应达极显著水平。甘蓝型油菜籽含油量的遗传主要受加性基因控制,同时受非加性效应影响;高含油量杂交油菜育种应以一般配合力较高的亲本为主,同时还需考虑组合的正反交差异。  相似文献   

8.
不同地理位置对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研究地理位置对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影响,运用方差、回归及相关分析,比较了在4种不同海拔环境下,26份甘蓝型油菜品种(品系)的含油量差异.结果表明:油菜含油量与海拔高度存在着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为 0.800 1;油菜含油量与纬度也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最大为0.919 5,最小仅有0.048 4,平均相关系数为0.465 7,纬度对含油量的影响较小.对2因素综合分析比较,海拔高度对含油量的影响比纬度大,二者偏回归系数t检验值为1.109 5(海拔)和 0.915 8(纬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开发与含油量相关的分子标记,发掘与该性状相关的基因。【方法】以Springfield-B和ymnm-8作为亲本构建F2群体,利用SRAP分子标记构建甘蓝型油菜遗传连锁图谱。【结果】该遗传图谱含有52个标记位点,图谱全长1 039.6 c M,含有15个连锁群,标记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19.9 c M。分析与含油量相关的QTL位点,获得了2个与含油量相关QTL位点。其中q OC1位于连锁群LG1:EM9ME6-EM17ME24标记区,q OC15位于连锁群LG1:EM3ME5-EM4ME22a标记区间,其表型变异解释率分别为11.23%和4.12%,加性效应值分别为0.48和3.56。【结论】获得了2个与含油量相关QTL位点,为研究甘蓝型油菜含油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和揭示高含油量油菜品系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通过多态性丰富的8对SRAP引物组合对不同来源的54份甘蓝型油菜高含油量品系进行了遗传分析。8对引物组合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 Shannon’s信息指数(I)和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平均值分别为1.74、1.46、 0.27和0.4;该结果表明SRAP技术对高含油量油菜品系的多样性分析具有较高的检测率。聚类结果分析显示品系间的最大遗传相似系数为0.98,最小为0.71,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8时可将所有品系分为6大类群,Ⅰ-Ⅳ由23569等来自加拿大和我国不同油菜生态区的6份材料组成,Ⅴ和Ⅵ类则由38份和10份材料构成,占绝大多数。其中第Ⅴ类将黄色、中间色和大多数含油量高的品系聚在一起;黑色、中间色和相对较低含油量的材料则聚在第Ⅵ类中;同时,Ⅴ和Ⅵ也可分成3个和2个亚类。高油种质资源聚类与粒色、含油量关系密切,而与地理来源、芥酸、硫苷等关联性较小,各类群材料与地域来源、含油量、粒色、品质等性状没有单一的指向性关系,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11.
双油092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中双9号为母本、细胞质雄性不育保持系32B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201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双油092在2010~2011、2011~2012年度河南省油菜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858.5 kg/hm2,比丰油9号(对照)增产12.43%;在2012~2013河南省油菜品种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3 478.8 kg/hm2,比对照增产9.52%.双油092品质优良,含油量高,经检测,2011~2012、2012~2013年度双油092芥酸含量分别为0.0%、0.1%,硫苷含量分别为17.19μmol/g、19.78 μmol/g,含油量分别为46.60%、45.76%.该品种抗(耐)菌核病、病毒病,抗寒、抗倒.规模种植、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平衡施肥、适时收获等技术是双油092获取高产和保持优良品质的关键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双低油菜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但是油菜含油量却普遍偏低,严重制约着我国油菜产业的竞争力。绵阳农科院经过多年的努力,利用多种育种方法,在高含油油菜材料创制和育种方面做了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  相似文献   

13.
高含油量油菜杂交种双油092的选育及保优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油092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中双9号为母本、细胞质雄性不育保持系32B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201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双油092在2010—2011、2011—2012年度河南省油菜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858.5 kg/hm2,比丰油9号(对照)增产12.43%;在2012—2013河南省油菜品种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3 478.8 kg/hm2,比对照增产9.52%。双油092品质优良,含油量高,经检测,2011—2012、2012—2013年度双油092芥酸含量分别为0.0%、0.1%,硫苷含量分别为17.19μmol/g、19.78μmol/g,含油量分别为46.60%、45.76%。该品种抗(耐)菌核病、病毒病,抗寒、抗倒。规模种植、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平衡施肥、适时收获等技术是双油092获取高产和保持优良品质的关键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4.
甘蓝型油菜含油量及皮壳率的QTL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构建甘蓝型油菜遗传连锁图谱,对含油量及皮壳率进行QTL分析。【方法】以黄籽亲本GH06和黑籽亲本P174杂交得到的F2:6家系的188个株系为作图群体,利用SRAP、SSR、AFLP及TRAP四种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在此基础上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对含油量及皮壳率两个性状进行QTL分析。【结果】图谱包含19个连锁群、300个标记位点,总长为1 248.5 cM。共得到7个与含油量相关的QTL,单位点遗传贡献率在3.73%~10.46%之间;4个与皮壳率相关的QTL,单位点遗传贡献率在4.89%~6.84%之间。【结论】黄籽油菜具有高含油量的优势;皮壳率对含油量有显著影响;SRAP标记具有较好的检测QTL位点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16.
为了给高芥酸品种选育提供优异种质,选育出丰产性好、芥酸含量高的甘蓝型油菜品种,以200份甘蓝型油菜资源为材料,采用田间鉴定和室内品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高芥酸材料的筛选。结果显示:芥酸含量在50%以上的材料有16份,其中,T6431-1芥酸含量最高(54.0%),其次是T6429-1(53.9%)和T6429-3(53.5%)。平均产量较相邻对照(中油119)增产达20%以上的材料有3个:T6434-5、T6446-1和T6455-4。综合评价:T6434-5和T6446-1的芥酸含量较高,抗倒伏,综合农艺性状和丰产性较好,可作为高芥酸品种直接应用或作为高芥酸品种选育的优良资源材料;T6431-1的芥酸含量较高、千粒重大、含油量高,但由于其角粒数少,丰产性略差,可对其丰产性进行改良后应用。T6429-1和T6429-3的芥酸和含油量均较高,但一次有效分枝数和角粒数较少、主花序短、丰产性稍差,对其农艺性状进行改良后可用于高芥酸品种选育的资源材料。  相似文献   

17.
利用BC_3F_1群体定位和分析甘蓝型油菜A7-含油量QTL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构建BC3F1群体对第7连锁群上一个影响油菜籽油分含量的主效QTL(A7-QTL)进行定位确认。【方法】在用SG-DH群体初定位基础上以欧洲品种Sollux为轮回亲本、目标区段含中国亲本Gaoyou等位基因片段的DH系为供体构建近等基因系。用1700个BC3F1单株基因型和其种子(BC3F2)表现型,采用WinQTLCartographer2.5和SPSS11.5软件对A7-QTL进行精细定位以及标记和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含油量QTL的置信区间在标记ZAAS849s-R131之间,范围在21.7cM左右,其LOD峰值为9.71,距离两侧最近标记RPSaA3和ZAAS839分别为0.9和2.1cM,QTL的加性效应值是0.75;QTL区段内的单标记方差分析表明:目标区段内4个标记各3种基因型的含油量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标记ZAAS839处的差异最显著(P=1.2×10-10);通过比较含油量和4个标记之间的对应关系,进一步推断QTL最可能位于标记RPSaA3和ZAAS839之间或临近。【结论】用BC3F1群体定位的QTL区间与DH群体分析结果相重叠,但置信区间明显缩小;定位结果进一步确认了A7连锁群上存在油分QTL的真实性,增加了在该区域存有参与控制油菜含油量基因的可靠性;QTL可能存在于标记RPSaA3和ZAAS839临近区域,两标记间距约3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