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十字花科蔬菜细菌性黑腐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Dowson)Pye et al.]是一种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的细菌性病害。我国20世纪70年代即有该病发生,80年代全国各地普遍流行,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岛均有分布。近年来,随着我国菜田复种指数的普遍提高,十字花科蔬菜细菌性黑腐病的发病程度和发病几率也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甘蓝类黑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凤举  司越 《长江蔬菜》2007,(10):19-20
黑腐病是十字花科蔬菜夏秋雨季最常见的重要病害之一,由细菌野油菜黄单胞杆菌野油菜黑腐病致病型(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侵染引起.该病可为害甘蓝类、白菜类、芥菜类和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其中以甘蓝类受害最重,萝卜次之.  相似文献   

3.
甘蓝类蔬菜包括甘蓝、花椰菜、绿菜花、抱子甘蓝、芥蓝、苤蓝、羽衣甘蓝等蔬菜作物。其黑腐病是由黄单胞杆菌属细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引起的。不仅危害甘蓝类蔬菜,且危害其他十字花科蔬菜。在世界多数地区,病害的发生常常是毁灭性的。近年来该病害在郑州几个蔬菜产区发病相当普遍并有加重趋势,是危害甘蓝类蔬菜和其他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辣椒枯萎病是辣椒生产上常见的系统性病
害。早在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就已经报道过该病
害(俞大绂,1955),此外澳大利亚(Simmonds,
1966)、美国加利福尼亚(French,1989)以及佛
罗里达(Jr Alfieri et al.,1984)等地区也相继报道
过。近年来,随着我国辣椒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及复
种指数不断提高,辣椒枯萎病发生的频率越来越
大,危害程度日益严重。该病在陕西、甘肃、吉
林、四川、湖南、北京、广西等地均有发生,发病
率一般为15%~30%,严重时可达70%~80%,
有的甚至全田枯死。因此掌握辣椒枯萎病的发生
规律与防治技术对提高辣椒的品质与产量有重要
意义。  相似文献   

5.
黑腐病和软腐病是十字花科蔬菜主要的细菌性病害,发生普遍且为害较重,现将这两种病害的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6.
十字花科蔬菜细菌性病害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字花科蔬菜细菌性病害主要有黑腐病和软腐病两种,发生和危害较重,是大白菜、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现对两种细菌性病害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十字花科黑腐病,是由黄单孢杆菌(Xanthomonascampestris Pl campestris)引起的细菌性病害。武汉市洪山区自80年代以来,从外地引进花椰菜,大量推广种植,由于生态环境适宜病害发生,一般发病率为  相似文献   

8.
王宇  苏芳 《蔬菜》1989,(6):4-6
黑腐病是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病害之一。1985年始在我市甘蓝、大白菜、花椰菜、萝卜等蔬菜上发现,发病面积逐渐增加,为害程度日趋严重。1988年黑腐病大面积发生,造成2120亩大白菜绝收,6500亩大白菜减产。为寻求有效防治途径,我们做了大量的调查及室内外试验,现将结果简介如下。一、十字花科黑腐病的症状类型  相似文献   

9.
生菜即叶用莴苣,为菊科、莴苣属一年或二年生
草本植物。生菜菌核病(Lactuca sativa Sclerotinia)在
全球各个生菜种植区均有发生,是生菜生产中的重
要病害之一(W aipara,2006;Chitram palam et al.,
2010),严重影响着生菜的产量和品质。2011 年,河北
省张家口市赤诚县样田乡农民种植的生菜大面积发
病,幼苗即开始发病,栽种到田间后,生菜生长停滞,
不久即死亡。发病植株容易拔起,拔出后可见根部变
黑色(彩色图版1),叶片基部呈水浸状腐烂(彩色图
版2),有的部位有少量的白色菌丝层。当地农民于5
月23 日亲自送病样到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
究所菜病综防组请求帮助,经鉴定该病害为生菜菌
核病。  相似文献   

10.
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是由寄生霜霉〔Peronospora
parasitica(Pers.)Fr.〕引起的一类世界性真菌病害,
遇低温高湿的条件易于发生流行。该病害在我国各
地均有发生,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主要为害大白
菜,流行年份损失可达50%~60%,是大白菜生产上
的重要病害之一。因此,掌握大白菜霜霉病的发生规
律、防治技术,对控制该病的大规模发生具有重要的
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明远 《蔬菜》1997,(4):23-24
注意防治十字花科黑腐病10008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环保所李明远十字花科黑腐病是一个世界性的大病,1898年在美国首次发现。在我国最早的记载是1940年。在北京市七十年代即有发生,八、九十年代发生普遍,日趋严重,个别田块绝收。这个病害危害的蔬菜种类...  相似文献   

12.
在植物学分类上,乌塌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chinensis(L.)Makino var. rosularis
Tsen et Lee〕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白菜亚种的一个变种,别名塌菜、塌棵菜、塌地菘、太古菜、黑菜等,
其营养价值较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本文综述了我国乌塌菜种质资源收集鉴定及主要种类、新
品种选育、育种技术、栽培技术、生理相关研究以及分子技术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和研究成果,分析了目前
我国乌塌菜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对未来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李明远 《中国蔬菜》2017,1(7):89-90
由一种腐霉(Pythium sp.)引起的腐烂病在多种十字花科蔬菜上早有发现,生产上可以按照腐霉来防治。关于该病原菌的分类地位、病菌的种名,以及该病的发生规律、防治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尚庆茂 《中国蔬菜》2011,1(17):40-44
侵染性病害是由致病真菌、细菌、病毒、类菌原
体、类病毒、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等侵染引起的蔬
菜幼苗组织代谢异常和不良症状,常常表现为坏死
斑、叶色斑驳、卷叶、倒伏、根系褐腐和枯死。蔬菜穴
盘苗侵染性病害的发生,直接影响成苗率、商品性状
和育苗效益。此外,携带病原的穴盘苗定植田间后,
会很快发展成为发病中心,起到病原传播、扩散的负
面作用。特别是对于年产5 000 万株以上的大型育
苗厂,穴盘苗跨省销售,所携带的病原又是国家检疫
性病原(如番茄溃疡病、黄瓜黑星病、西瓜细菌性果
斑病、黄瓜绿斑驳病毒),其危害性更加严重。本讲座
主要介绍蔬菜穴盘苗侵染性病害发生的基本条件、
发病过程、传播途径以及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北方蔬菜病害抗药性问题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北方蔬菜包括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两种模
式。设施栽培中蔬菜病害的发生及为害呈现不同于露
地栽培蔬菜的特点,由于环境条件较适合发病,加上
连茬栽培,设施蔬菜往往发病较重,常见病害包括霜
霉病、白粉病、灰霉病、叶霉病、晚疫病、根腐病、枯萎
病、茎基腐病等。蔬菜病害主要依靠化学防治,而病原
菌抗药性问题往往制约着化学防治效果,抗药性导致
当前一些主要的防治药剂的防效降低,同时还可能导
致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影响产品质量安全。笔者近
年来对我国山东和河北两大蔬菜主产区的黄瓜、番
茄、辣椒等蔬菜主要气传病害进行了抗药性监测,现
介绍主要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一些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6.
番茄(L 2二叩ers ieon esculentum M ill.)在我国各
地普遍种植, 主要采用露地!温室!塑料大棚及其他
保护地设施栽培"浙江省常年番茄栽培面积约1.53
万hn 12左右, 产值超5 亿元"番茄筋腐病也称条腐病
或带腐病,是番茄生产中普遍发生的生理病害之一,
无论是保护地还是露地种植都会发生, 并且在冬!春
季的番茄生产上较常见"发病轻时仅部分果实品质
降低, 但发病严重地块, 病果率可达70 % 以上, 产量
损失80 % 以上, 甚至绝收, 严重影响番茄生产。  相似文献   

17.
嫁接是防治瓜类作物土传病害的重要技术,目
前生产上常用南瓜作为嫁接用砧木,南瓜具有生长
旺盛、根系发达、吸肥能力强、抗病性好等优良特
性,因此,用南瓜砧木嫁接可使瓜类作物抗枯萎病、
耐低温、优化品质、增加产量。然而,近几年调查
发现,南瓜砧木的种子携带病原菌,引起的细菌性
果斑病发生普遍,严重影响了瓜类的种植,经济损
失严重。了解其发病规律,并采取相应的综合防治
措施,可有效地控制病原菌在嫁接过程中的传播,
降低瓜类嫁接作物细菌性果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十字花科黑腐病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am.)Dowson 是世界性分布的十字花科作物的重要病害,近年在我国蔬菜上的为害呈加重的趋势。关于该病的非十字花科寄主,未见报道。黑腐黄单胞菌的侵入途径是典型的水孔侵入方式,侵害十字花科作物,特别是甘蓝,细菌由叶缘水孔侵入后沿叶脉蔓延,形成很具特点的叶缘“V”字形斑的症状。1986年,我们在宝鸡市郊区和杨陵等地菜田调查中看到,菠菜也有类似的症状发生。为查明其性质,遂进行了以下试验。  相似文献   

19.
更豆生产是丽水市莲都区蔬菜的支柱产业" 由
于连年种植, 各种病害发生逐年加重,其中贰豆根腐
病成了虹豆上发病最重! 为害最大! 防治最难的病
害, 一般发病率为25 % 一40 % , 严重的达50 % 以
上, 造成虹豆减产达20 % 一60 % "为实现莲都更豆
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0 10 年, 笔者在莲都区碧湖镇
魏村虹豆连作田进行几种药剂混用防治可豆根腐病
的试验, 结果表明, 恶霉灵和咪鲜胺混用对更豆根腐
病的综合防治效果最好, 相对防效达83 .39 % "两年
来这一防治技术在莲都区碧湖镇! 高溪乡等地推广
应用112 hm , "  相似文献   

20.
从番茄病果上分离纯化的细菌菌株,经致病性测定、形态特征、培养特性观察及16S rDNA
序列测定,鉴定为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omato(Okabe)Young,Dye et Wilkie。
利用特异性引物对已鉴定菌株及番茄发病组织进行PCR 扩增,均扩增出530 bp 左右的特异性片段,印证
了可利用特异性引物MM5F/MM5R 对分离菌株或番茄发病组织进行PCR 扩增以检测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