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答:目前,我国的食用油市场80%以上的食用油厂家都采用了浸出法,只有不到20%的食用油采用了压榨工艺。压榨油是用机械方法生产,浸出油则是加入化学溶剂生产出来的,但影响食用油优劣的因素不是采用何种制油工艺,而是源头的原料和原油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茶油,又名山茶籽油,是从普通油茶成熟种子中提取的食用植物油,色泽金黄或浅黄,气味清香。茶油的提取方法主要有压榨法、溶剂浸出法、水酶法、亚临界萃取法等,目前茶油生产加工小作坊或食品生产企业多数采用压榨法或溶剂浸提法,其它提取技术工艺尚未成熟,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的较少。  相似文献   

3.
菜籽油是世界第三大油料,占据食用油以及工业用油市场。由于菜籽油高含油率,高转化率的特征,使其生产工艺的技术改进得到了大范围的研究与讨论。同时,在菜籽油的四个品种中,一级压榨菜籽油属于最上乘的品种,流通较少。因此,如何提高一级压榨菜籽油的生产率以及降低生产成本,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问题。本文通过作者多年的生产经验,根据菜籽油的生产工艺所涉及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其质量的管理提出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不同加工工艺对菜籽油脂肪酸各组分含量的影响,从市场收集到57个品牌食用菜籽油,通过气相色谱法分析了每个油的脂肪酸含量,比较了不同制油方法和不同精炼等级所获得菜籽油中脂肪酸组分含量的差异。研究表明,浸出法处理对脂肪酸的损失较小,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等脂肪酸含量均比压榨法高,而芥酸的含量则低于压榨法。菜籽油的精炼等级越高,油酸和亚油酸含量越高,而亚麻酸和花生烯酸的含量则越低,芥酸含量下降的最为明显,一级菜籽油芥酸含量低于1%。本结果为改进菜籽油加工工艺和提高菜籽油营养保健功能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菜籽油是世界第三大油料,占据食用油以及工业用油市场。由于菜籽油高含油率,高转化率的特征,使其生产工艺的技术改进得到了大范围的研究与讨论。同时,在菜籽油的四个品种中,一级压榨菜籽油属于最上乘的品种,流通较少。因此,如何提高一级压榨菜籽油的生产率以及降低生产成本,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问题。本文通过作者多年的生产经验,根据菜籽油的生产工艺所涉及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其质量的管理提出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葵花籽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 在北海道把向日葵作为农作物来种植,并以此为原料生产葵花油及快餐食品,葵花油含有大量人体必须脂肪酸的亚油酸,所以,葵花油作为生产平衡人体脂肪酸的健康食品而引人注目。 制取油脂的方法有压榨法和浸出法,通常使用浸出法。不过,浸出法使用易燃的有机溶剂,容易引起火灾爆炸,有损于健康食品的形象。因此,最近出现了仅采用压榨法进行生产的产品。  相似文献   

7.
杜仲籽油提取工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在试验的基础上,介绍、比较了3种杜仲籽油提取工艺.压榨法取得的油中不含有任何残留溶剂,产品安全、卫生、无污染.有机溶剂浸出法得油率较高.超临界CO2萃取的油无残留溶剂,品质好,但所需的设备投资费用大.  相似文献   

8.
1豆粕品质影响因素 豆粕的色泽、形状、气味等感官指标直接关系到其理化指标的好坏。影响豆粕的质量因素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原因。 1.1产地原因 William(1997)对来自不同国别的大豆粕进行研究,结果见表 1。 1.2豆粕生产工艺 大豆饼粕的加工方法有四种:液压压榨、旋压压榨、溶剂浸出法、预压后浸出法。通常将压榨法取油后的产品称为大豆饼,而将浸出法取油后的产品称为大豆粕。大豆饼粕的加工工艺流程:大豆→清洗→扎坯→蒸炒→①②③ ①预压榨→破碎→浸出→湿粕蒸烘→冷却→豆粕;②浸出→湿粕蒸烘→冷却→豆粕;③压榨→豆饼。 …  相似文献   

9.
溶剂浸出法取油是应用油脂能溶解在某些有机溶剂中的原理,使用某种能够溶解油脂的有机溶剂(如轻汽油),经过与油料的接触—浸泡或喷淋,使油料中的油脂被溶解出来的一种取油方法。被溶解出的油脂和所用的溶剂组成一种混合物,利用油脂和溶剂的沸点不同,将混合物进行蒸发,蒸出溶剂而得到油脂,然后再将蒸出的溶剂蒸汽冷凝回收循环使用。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浸出法取油具有以下优点: 1.出油率高用传统的压榨或水代法取油时,饼中残油率往往在4%以上,有的高达9%。如采用浸出法,可利用溶剂对油脂的溶解作用,将油脂最大限度地抽取出来,饼中残油率一  相似文献   

10.
浸出法生产的油脂,其溶剂残留量是经常检验的项目,所需的六号溶剂标准溶液用于制作标准试样时与当初配制的本身的温度不同,能导致检验结果出现误差。依此标准溶液温度、密度及浓度之间的关系,推导出一种校正方法。可以消除标准溶液温度改变对检验结果产生的误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传统工艺压榨的菜籽油(1号)和冷冻凝香工艺压榨的菜籽油(2号)品质及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区别。[方法]通过测定酸值、过氧化值、磷、色泽、生育酚、植物甾醇和反式酸,比较2种工艺对菜籽油品质的影响。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方法顶空萃取富集挥发性成分,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并进行初步分析。[结果]冷冻凝香工艺压榨的菜籽油(2号)的理化指标均优于传统工艺压榨的菜籽油(1号);经GC-MS检测和分析,冷冻凝香工艺压榨的菜籽油(2号)的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硫苷降解产物相对含量提高,氧化挥发物(醛、醇、酮)以及杂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相对降低。[结论]冷冻凝香工艺既能提高菜籽油的品质,又能增加菜籽油的特殊风味物质硫苷降解产物,起到了留香提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宁波市酱腌菜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竺巧玲  曹建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414+11417
[目的]检测了宁波市酱腌菜中二氧化硫的残留情况,为企业生产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GB/T 5009.34-2003蒸馏法,对送检的酱腌菜样品进行了二氧化硫残留量检测。[结果]168份样品中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70份,超标98份,不合格率为58.3%,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严重,尤其是散装样品。[结论]相关部门应重视酱腌菜的食用安全,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二氧化硫残留。  相似文献   

13.
范亚辉 《北京农业》2014,(30):254-255
结合农业产业发展趋势、牡丹籽油市场需求和生产技术水平,探讨油用牡丹油脂提取技术主要采取的压榨浸出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低温液压压榨法,并介绍了油用牡丹油脂提取所采取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4.
正菜籽油是我国国产第一大宗食用植物油,在发展优质健康食用油、维护国家食用油供给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针对菜籽油加工产业面临品质低、能耗高、资源利用率低等技术难题,以黄凤洪研究员为首席的油料品质化学与营养创新团队经10多年协同攻关,基于油菜籽品质和加工特性,突破了油菜籽精选、微波调质生香、低温低残油压榨、低温绿色精炼、自动控制、质量管理等关键技术装备,创新性地建立了高品质浓香菜籽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介绍了植物油脂的提取方法,即压榨法、浸出法、水剂法、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超声波法等,同时也对各提取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挤压加工对菜籽油酸价及过氧化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五因素五水平二分之一实施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挤压系统参数(模孔长度、模孔直径、套筒温度、螺杆转速、物料水分)对干法挤压膨化带壳菜籽制油工艺中制得的压榨菜籽油的酸价、过氧化值(POV)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法挤压膨化预处理工艺参数对菜籽油的酸价、过氧化值有一定的影响。与传统工艺制得压榨菜籽油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从榨笼中挤出的菜籽油酸价、过氧化值明显低于传统压榨菜籽油。油脂品质超过四级压榨油,接近三级压榨菜籽油。  相似文献   

17.
由山西省农产品加工装备与技术管理协会与乌克兰埃克思特鲁杰尔公司合作的低温榨油机生产项目,在山西繁峙县农机修造厂试制成功,并在蓥泓粮油开发有限公司压榨试产成功。低温榨油机原理为化学溶剂浸出法,油料在机内时间短,榨制温度低,油品不变质,所产成品油质量高、品质好、色泽清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不同产地规格的天麻中二氧化硫残留量进行检测,为天麻的用药安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盐酸副玫瑰苯胺法对不同产地规格天麻进行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测定。结果除个别产地规格的天麻外,所检测的天麻中二氧化硫残留量均未超标。结论本研究可对天麻的用药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9.
芦荟超声-微波协同萃取物抗脂质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芦荟不同溶剂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提取物对菜籽油、猪油、棉籽油及葵花油的抗氧化作用。方法:以无水乙醇、蒸馏水及无水乙醇-蒸馏水(体积比为1∶1)为溶剂,采用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提取,采用743 Ranc im at食用油氧化稳定性测定仪分别测定提取物对菜籽油、猪油、棉籽油及葵花油的抗氧化作用。结果:不同溶剂提取物对油脂的抗氧化性存在差异;无水乙醇提取物抗氧化作用明显,并随提取物加入量的增加抗氧化性有提高的趋势,但对不同的油脂抗氧化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芦荟无水乙醇提取物可以作为菜籽油的抗氧化添加物,具有研究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20.
建立SP-2560脂肪酸专用柱和ZB-WAXplus毛细管柱对菜籽油中主要脂肪酸成分分析的气相色谱法。对来源及品牌商标不同的60个菜籽油(其中低芥酸菜籽油41个,高芥酸菜籽油19个)样品进行主要脂肪酸含量的检测分析,总合格率为58%,其中低芥酸和高芥酸菜籽油中合格率分别为66%和58%,并总结出在质量不合格的菜籽油中大豆油是主要掺假种类之一,为食用油的健康管理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